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5658发布日期:2018-12-12 00:2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是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行业对于超高屏占比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显示装置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

但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术,业界宣称的全面屏手机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没有能做到手机正面屏占比100%的手机。现在业内所说的全面屏手机是指真实屏占比(非官方宣传)可以达到8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

也即现有技术中所谓的全面屏结构均不是真正意义上手机或平板的正面也即朝向用户侧全为显示区的全面屏结构,而是在正面还保留有部分非显示区,形成诸如“刘海屏”或“美人尖屏”等类型屏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或平板等显示装置朝向用户侧的区域中还保留部分非显示区,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朝向用户侧全为显示区的全面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且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多个microled,所述microled位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microled发光;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发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传感器预留区,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用于形成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多个microled,所述microled位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microled发光;

提供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发光;

将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microled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表面贴合,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显示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且第一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显示区,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多个microled;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microled发光。也即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后续设置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预留区)采用microled形成发光区,用于显示,从而使得之前因设置传感器而不显示的区域也能正常显示,同时由于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使得后续设置在显示面板背面的摄像头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进行采光,从而正常使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美人尖屏”中设置传感器的不显示区域也进行画面显示,使得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板均能够显示画面,得到全面屏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形成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得到全面屏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显示面板的传感器预留区,且背离显示侧的一侧。由于显示面板上传感器预留区也能用于显示,因此,所述显示装置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可以进行全屏显示,从而得到全面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3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不同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结构microled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侧电极的microled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所谓的全面屏结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结构,即显示装置中朝向用户侧的面板并不是全部用于显示画面,还保留有小面积的非显示区。

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显示装置功能的增多,显示装置中通常包括前置摄像模组或光感传感器等传感器;由于这些传感器需要采集显示装置外部环境的光,因此显示面板上传感器对应的区域无法用于显示,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所有传感器整合在一起,放置在显示面板的特定区域,从而减小显示面板上传感器对应的区域,使得显示区面积增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不同显示装置的正视图;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传感器均设置在非显示区bb处,为了提高显示屏面积,如图1所示,将所有传感器均移动到显示装置的下边框,或者如图2所示,传感器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上边框;还有通过将传感器高度整合,集中在显示屏的顶部某一区域,俗称“刘海屏”或者“美人尖屏”。

但无论如何进行高度整合,缩小传感器占用的区域,提高屏占比,显示装置的正面始终保留了无法用于显示的传感器区域,无法做到真正全面显示。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且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多个microled,所述microled位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microled发光;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发光。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后续设置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预留区)采用microled形成发光区,用于显示,从而使得之前因设置传感器而不显示的区域也能正常显示,同时由于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使得后续设置在显示面板背面的摄像头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进行采光,从而正常使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美人尖屏”中设置传感器的不显示区域也进行画面显示,使得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板均能够显示画面,得到全面屏结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b和第二显示区a,第一显示区b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且第一显示区b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

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

其中,在第一显示区b,第一基板1朝向第二基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多个microled11,microled11位于发光区,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microled11发光;

在第二显示区a,第二基板2朝向第一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21,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发光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但不限定是否还包括其他区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其他区域。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边框区用于将显示区内子像素的走线引出,并连接到芯片绑定区。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显示区a为与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上的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相同的显示区,第二显示区a可以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绝缘设置,限定出所述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中形成有一个有机发光单元21,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二显示区的具体显示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可选为oled。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二基板2上oled的驱动方式,第二基板2上oled的驱动方式可以是无源驱动,也可以是有源驱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当oled为有源驱动时,第二基板2上还包括有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像素电路与一个子像素中的oled对应设置,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连接所述oled的一个电极。

第一显示区b复用为传感器预留区,也即第一显示区b对应的显示面板背面后续还需要设置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显示面板上与后续设置传感器对应的区域设置为第一显示区。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显示区b包括发光区b10和透光区b20,其中发光区设置有多个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微发光二极管),每个子像素中设置至少一个microled,也即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像素区均包括microled发光的区域,也即发光区b10,在一种可实施方式种,第一显示区还可以包括走线区,走线区可以与发光区b10重叠,和/或,走线区可以与透光区b20重叠,和/或,走线区可以与发光区b10、透光区b20均不重叠,当走线区与透光区b20重叠时,形成走线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microled与传统的led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尺寸,虽然多大尺寸的led才能称作microled,就目前技术发展而言没有统一的标准。本实施例中以中国台湾晶电的定义为例,一般的led晶粒是介于200μm~300微米μm,miniled(被称为microled前身)约50μm~60μm,而microled则是在15μm以下,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croled为晶粒尺寸小于15μm的led。由于晶粒尺寸较小,使得microled成为全新的显示技术主流。本实施例中利用了microled的显示特性和尺寸特性,制作在传感器预留区,使得传感器预留区也能够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microled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microled可以是同侧电极结构的microled,也可以是垂直结构的microled,请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结构microled结构示意图。所述垂直结构microled包括led半导体结构51和位于led半导体结构51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52和第二电极53;其中,led半导体结构5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型半导体层,本实施例中不限定microled结构的具体材质和结构,因此,对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型半导体层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氮化镓或砷化镓等材质,根据不同的microled的发光颜色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microled还可以是同侧电极结构的led。同侧电极结构的microled同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型半导体层,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垂直结构microled不同的是,同侧电极microled结构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led半导体结构的同一侧,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侧电极的microled结构示意图;microled结构包括led半导体结构61,以及位于led半导体结构61同一侧的第一电极62和第二电极6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62和第二电极63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62位于第一型半导体层613背离有源层612的表面,然后将第一型半导体层613、有源层612进行刻蚀,暴露出部分第二型半导体层611,然后在第二型半导体层611朝向有源层612的表面制作第二电极63,最终形成同侧电极led结构。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电极的具体类型,第一电极可以是n电极,也即阴极,对应地,第二电极为p电极,也即阳极;另外,第一电极也可以是p电极,即阳极,对应地,第二电极为n电极,也即阴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oled显示面板中,为了驱动oled进行发光,通常一个有机发光单元对应的像素电路中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如包括补偿电路部分的像素电路可以为7t1c电路,即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电容的电路。由于薄膜晶体管为不透光结构,因此,摄像头等传感器无法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的下方。

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microled,由于每个子像素对应的microled尺寸较小,对电阻要求较小,microled的阴极和阳极可以采用不透明的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透明的导电介质形成,而且,即使microled的阳极或阴极采用不透明的金属材质形成,由于多个microled的阳极或阴极并不是整层结构,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因此,多个microled之间的缝隙可以透光,从而使得前置摄像模组或光感传感器等需要接受外部光线的传感器的基本功能保留。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b采用microled进行显示,第二显示区a采用oled显示,两个区域显示时,均可以采用电流驱动方式实现自发光,使得两个区块的显示差别较小,从而能够实现全面屏。另外,第一显示区b位于显示屏的上方时,通常用于显示图标,在长期显示同一图像时,能避免残像问题的出现。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光利用率,使得传感器接收到的环境光更多,本实施例中microled可以为透明microled,也即microled的各层结构均采用透明材质形成。如n型半导体层或p型半导体层可以采用氮化镓和砷化镓等透明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形成,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明材质的具体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如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等,也可以是透明超薄金属材料,如银纳米线(每根的粗细小于100nm)等。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显示区的具体位置。由于第一显示区同样可以显示画面,在保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具有均一性的基础上,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可以不进行限定。第一显示区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区的任意位置,如,第一显示区位于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或者两侧;还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区内部等,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可以根据传感器位置的设定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其中,第一显示区b1为“刘海屏”的“刘海”位置,即第一显示区b1和第二显示区a1之间的分界线呈u型110,且第二显示区a1半包围第一显示b1区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基于目前的“刘海屏”结构进行改进,能够适用于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显示屏。

也可以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其中,第二显示区a2和第一显示区b2沿第一方向y排列,且第一显示区b2与第二显示区a2间的分界线210第二方向x延伸,其中,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交叉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具体关系,只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设置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还可以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其中,第一显示区b3包括第一子显示区b31和第二子显示区b32,第一子显示区b31、第二显示区a3和第二子显示区b32沿第一方向y依次设置。

图9和图10所示的第一显示区由于在设置第一显示区的栅极驱动电路时,能够将走线设置在边缘区域,且可以不横穿oled的第二显示区a3,从而不影响第二显示区a3的显示。

还可以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正视图;其中,第一显示区b4和第二显示区a4沿第一方向y排列,且第一显示区b4与第二显示区a4间的分界线410第二方向x延伸,其中,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交叉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具体关系,只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设置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一方面符合现有的用户习惯,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位于屏幕的额头部分,走线设计更加简单,且对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不造成影响,两者可以独立进行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仅包括一个第一显示区,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microled为透明led,则为两面发光的led,也即microled既能够向显示面板朝向用户侧(即正面)发光,也能够向设置传感器的显示面板的背面进行发光,而朝向传感器发出的光,一方面,影响摄像模组或光感传感器对显示面板外部的采光;另一方面,朝向传感器发出的光不能用于显示画面,造成第一显示区microled的光能利用率降低。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microled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反射层,用于将microled朝向传感器发出的光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反射层的具体位置,可以在microled朝向第二基板的表面设置反射层进行反射光线。还可以在第二基板上与microled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反射层。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显示区b,第二基板2朝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分离的反射层22,反射层22用于反射microled11发出的光;反射层22与microled11相对设置,一个microled11在第二基板2上的投影与一个反射层22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oled为有源驱动显示,第二基板2上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3,薄膜晶体管23包括源极23s、漏极23d和栅极23g;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与oled的阴极或阳极相连,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反射层的具体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反射性的物质,只要能够起到反射microled发出的光的作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减少工艺步骤,所述反射层可以与有机发光单元的某层电极金属层同时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为oled,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和位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之间的有机发光层213,第二电极212位于第一电极211远离第二基板2一侧;反射层22与第一电极21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从而能够在制作oled的第一电极211时,同时形成microled的反射层22。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的具体功能不做限定。第一电极可以是阴极,也可以是阳极,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详细赘述。

另外,第二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单元为oled时,由于oled制作过程中还有像素定义层,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像素定义层24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24的开口,用于定义像素区域,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microled的侧向发光,对传感器的采光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显示区b对应的第二基板2朝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还设置有像素定义层24b;像素定义层24b包括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24b的开口241;microled11在第二基板2上的投影与像素定义层24b的开口重叠。如图13所示,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贴合在一起形成显示面板后,microled11正好能够位于像素定义层24b的开口241内,从而像素定义层对microled的侧向发光进行遮挡。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在具有像素定义层24b的同时,还可以在像素定义层24b的开口内形成反射层22,从而能够在阻挡microled侧向发光的同时,使得microled的发光方向仅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出射,从而提高microled的光能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只要第一驱动电路能够驱动microled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图像显示,第二驱动电路能够驱动oled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图像显示,且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图像能够衔接上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通过走线连接至显示面板的显示控制芯片,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一致。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后续设置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预留区)采用microled形成发光区,用于显示,从而使得之前因设置传感器而不显示的区域也能正常显示,同时由于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使得后续设置在显示面板背面的摄像头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进行采光,从而正常使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美人尖屏”中设置传感器的不显示区域也进行画面显示,使得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板均能够显示画面,得到全面屏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传感器20,其中,显示面板10为本发明上面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面板;传感器20位于传感器预留区,且传感器20位于第二基板2远离第一基板1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可以为如图8-图11中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传感器的种类,所述传感器包括摄像模组、光感传感器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显示装置为手机或平板,当传感器为摄像模组时,第一显示区对应为手机或者平板的前置摄像头所在区域,发光区用于显示,透光区用于入射光线至前置摄像头内,用于前置摄像头采集外部图像;而当传感器为光感传感器时,所述光感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感应外部光线,对显示装置的光亮度进行调节的光感传感器,也可以是用于感应外部是否有指纹,从而进行指纹识别的光感传感器;光感传感器也通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区接收外部光线,然后进行传感,而发光区用于与第二显示区一起进行显示图像。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显示面板的传感器预留区,且背离显示侧的一侧。由于显示面板上传感器预留区也能用于显示,因此,所述显示装置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可以进行全屏显示,从而得到全面屏显示装置。

本发明另外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用于形成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流程图;所述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

s101: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发光区和透光区;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多个microled,所述microled位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microled发光;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上制作形成有microled和第一驱动电路,所述microled可以是同侧电极结构的led,也可以是垂直结构的led,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当microled为垂直结构的led时,提供第一基板具体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依次生长形成第一电极、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层、第型二半导体层以及第二电极;

再形成第一驱动电路。

当microled为同侧电极结构的led时,提供第一基板具体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先生长形成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依次生长形成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层、第型二半导体层;

再形成第一驱动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衬底基板的具体结构,第一显示区的microled可以是无源矩阵发光二极管阵列,则第一衬底基板仅为起支撑作用和盖板作用的基板。第一显示区的microled还可以是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阵列,则第一衬底基板上还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microled的一个电极相连,用于控制microled的点亮。

s102:提供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的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发光;

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上制作形成有第二驱动电路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可以是oled结构。由于第二基板的第二显示区与现有的显示区结构相似,本实施例中对该部分制作方法不做限定。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的oled可以是无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也可以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基板上第一显示区朝向第一基板的表面还设置有反射层时,可以单独制作形成,也可以与第二显示区的oled制作工艺中的第一电极层同时形成。

当第二基板上第一显示区朝向第一基板的表面还设置有像素定义层时,与第二显示区的oled制作工艺中的像素定义层同时形成。

s103:将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microled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表面贴合,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显示区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

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对应贴合,完成显示面板的制作,其中,第一基板既作为整个显示面板的盖板,还作为第一显示区的microled的承载基板。由于第一基板位于第二基板上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为透明基板,材质可选为玻璃或柔性材料,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形成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仅需改变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盖板结构即可得到全面屏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