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485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所提供的转接装置将继电器转接于对象装置,包括:主体,其具有继电器固定侧和相反侧的对象装置固定侧,在继电器固定侧固定继电器,在对象装置固定侧固定于对象装置;由主体保持的多个引线,其一端在继电器固定侧分别与继电器的要与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通电的多个连接端子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主体伸出,插入多个连接插口而与该连接插口电连接。由此,上述转接装置能够使彼此不匹配的继电器和对象装置搭配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设备具有上述转接装置。由此,该继电设备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对象装置。
【专利说明】
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继电器转接于对象装置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继电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热继电器是电路中常见的过载保护器件,在与交流接触器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其将连接端子插入交流接触器的连接插口中,在电流过载时双金属件发热膨胀而推动移动件,切断内部开关,起到过载保护功能。
[0003]当为交流接触器配备热继电器时,考虑到接口方面的限制,必须选用连接端子的相间距离与交流接触器的连接插口的相间距离严格对应的热继电器。小型的热继电器由于外壳较小,所具有的可用空间有限,因此很难将连接端子的相间距离设置成与大型的交流接触器的连接插口的相间距离相匹配。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为大型的交流接触器配搭大型的热继电器,小型的热继电器通常仅能用于与小型的交流接触器搭配使用。
[0004]近年来,热继电器逐渐趋于小型化,大型的热继电器正在渐渐淘汰。但是,在很多场合下,设计人员仍然更倾向于使用大型的交流接触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现象,已然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一直迫切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彼此不匹配的继电器和对象装置能够搭配使用的转接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对象装置的继电设备。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其目的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将继电器转接于对象装置,包括:主体,其具有继电器固定侧和相反侧的对象装置固定侧,该主体在继电器固定侧固定继电器,在对象装置固定侧固定于对象装置;由主体保持的多个引线,其一端在继电器固定侧分别与继电器的要与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通电的多个连接端子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主体伸出,插入多个连接插口而与该连接插口电连接。
[0007]根据上述方案,当想要将小型的继电器与大型的接触器这样的对象装置搭配使用时,选用主体和引线可与小型的继电器及大型的对象装置相匹配的转接装置。一方面,通过将继电器固定在外形与之匹配的转接装置的主体的继电器固定侧,并将对象装置固定在外形与之匹配的转接装置的主体的对象装置固定侧,从而利用转接装置的主体将继电器固定在对象装置上。另一方面,通过将转接装置的多个引线的一端分别与继电器的多个连接端子电连接,并将该多个引线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从而使继电器的多个连接端子分别与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电连接。
[0008]由此,能够使原本彼此不匹配的继电器和对象装置搭配使用。
[0009]另外,优选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多个引线孔,多个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多个引线孔而从主体伸出。
[0010]由此,能够利用引线孔的孔壁对引线的已调整好相间距离的另一端进行一定的保持,防止引线的另一端的各相间距离发生不必要的变动。
[0011]另外,优选地,多个引线孔中的至少一个引线孔的横截面为长孔形状,对应的引线在引线孔中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0012]由此,穿过长孔形状的引线孔的引线在该引线孔中的位置可调,因此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引线的另一端的相间距离。
[0013]另外,优选地,在多个引线孔的孔缘附近,分别形成有从主体突出且至少包围多个引线的周向一部分的檐状部。
[0014]由此,能够利用檐状部防止操作人员不慎接触引线而发生触电事故。
[0015]另外,优选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卡入对象装置上的卡止孔中的卡止钩,和/或,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供对象装置上的卡止钩卡入的卡止孔。
[0016]在对象装置上,原本就具有用于同与之匹配的继电器上的卡止钩/卡止孔卡止的卡止孔/卡止钩。通过在转接装置的主体的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与对象装置上原本具有的卡止孔/卡止钩匹配的卡止钩/卡止孔并使它们彼此卡合,能够在不改变对象装置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将转接装置固定于对象装置。
[0017]另外,优选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嵌入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凹陷中的定位凸起,和/或,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供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的定位凹陷。
[0018]在对象装置上,原本就具有用于同与之匹配的继电器上的定位凸起/定位凹陷嵌合而进行彼此之间的相对定位的定位凹陷/定位凸起。通过在转接装置的主体的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与对象装置上原本具有的定位凹陷/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凹陷并在固定过程中使它们卡合,能够在不改变对象装置现有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转接装置与对象装置的相对定位。
[0019]另外,优选地,继电器安装侧形成有卡入继电器上的卡合凹部中的卡合凸起,和/或,继电器安装侧形成有供继电器上的卡合凸起卡入的卡合凹部。
[0020]由此,通过在继电器安装侧形成与继电器上原本具有的能够用于连接固定的卡合凹部/卡合凸起匹配的卡合凸起/卡合凹部,能够在不改变继电器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将转接装置与继电器相固定。
[0021]另外,优选地,多个引线分别形成为Z字形。
[0022]由此,能够避免转接在一起的继电器和对象装置整体上占用过大的设置空间。
[0023]另外,优选地,主体包括多个电连接件、端子罩和引线罩。多个电连接件将多个引线的一端与多个连接端子分别电连接。端子罩收容多个电连接件。引线罩固定于端子罩。继电器固定侧在上述端子罩上,且继电器固定侧同端子罩与引线罩彼此相固定的一侧相反。对象装置固定侧在上述引线罩上,且对象装置固定侧同端子罩与引线罩彼此相固定的一侧相反。
[0024]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转接装置。
[0025]另外,优选地,引线罩覆盖在端子罩的外侧并卡接固定于该端子罩。
[0026]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引线罩固定于端子罩。
[0027]另外,优选地,端子罩内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将端子罩分隔成分别单独容纳多个电连接件的多个容纳室。
[0028]由此,能够利用分隔壁实现多个电连接件彼此之间的绝缘。
[0029]另外,优选地,多个容纳室分别具有:安装口,其处于继电器固定侧的同侧,电连接件从该安装口装入容纳室的内部;通线口,其处于对象装置固定侧的同侧,引线的一端插入该通线口与电连接件电连接。
[0030]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转接装置。
[0031]另外,优选地,多个电连接件分别具有:框体,其具有供连接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口、处于端子插口的对侧的供引线的一端插入的引线插口及沿与连通端子插口和引线插口的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形成而将框体的内外贯通的螺孔;压片,其收容在框体中,将插入的连接端子及引线的一端压紧而使连接端子与引线的一端电连接;螺杆,其被拧入螺孔且与压片连接,能够通过在螺孔中的转动而向压紧/放开压片的方向移动;端子罩上形成有将多个容纳室分别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操作通孔,多个该操作通孔与螺孔分别相对。
[003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转接装置。
[0033]另外,优选地,在安装口分别设有防止电连接件脱出的止挡部。
[0034]由此,能够利用止挡部防止电连接件从容纳室脱出。
[0035]另外,作为对象装置,例如可以为接触器。
[003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目的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继电设备,该继电设备包括:继电器,其具有用于与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通电的多个连接端子;上述的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的主体的继电器固定侧固定于继电器,且该转接装置的多个引线的一端分别在继电器固定侧与多个连接端子电连接。
[0037]根据上述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规格的对象装置的继电设备。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转接装置的继电设备的立体图。
[003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转接装置的继电设备的立体图。
[004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转接装置的继电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004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中的引线罩的平面图。
[0042]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中的端子罩的背面的立体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A转接装置;I引线罩;10引线罩的前侧壁;11上侧壁;12下侧壁;13右侧壁;14左侧壁;101引线孔;102檐状部;103定位凸起;104卡止钩;131卡定孔;132缺口部;2端子罩;20端子罩的前侧壁;21上侧壁;22下侧壁;23右侧壁;24左侧壁;25凸缘部;26卡合凸起;27止挡部;28分隔壁;201通线口;211操作通孔;231卡定凸起;251卡合凸起;S容纳室;3电连接件;31框体;32螺杆;33压片;4引线;41引线的一端;42引线的另一端;43引线的中间部;R继电器;RO外壳;ROl卡合凹部;R02卡合凹部;Rl连接端子;R2连接端子;R3电连接件;R4端子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继电设备〉
[0047]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转接装置A的继电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转接装置A的继电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004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继电设备具有继电器R和固定在继电器R上且与继电器R的三个连接端子Rl电连接的转接装置A。
[0049][转接装置A]
[0050]如图3所示,转接装置A主要具有引线罩1、端子罩2、三个电连接件3和三个引线4。其中,引线罩1、端子罩2、三个电连接件3构成转接装置A的主体,三个引线4由转接装置A的主体保持。
[0051 ]首先,对引线罩I进行说明。
[0052]引线罩I具有前侧壁10和从前侧壁10向后侧延伸的上侧壁11、下侧壁12、右侧壁13及左侧壁14,利用前侧壁10和上侧壁11、下侧壁12、右侧壁13及左侧壁14围成后侧敞开的收容空间。
[0053]引线罩I的前侧壁10是与对象装置连接固定的对象装置固定侧。
[0054]图4是表示引线罩I的平面图。一并参照图4,在前侧壁10上,在靠近上侧壁11的一侦U,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三个引线孔101。三个引线孔101的横截面均形成为长孔形状,且最左侧的引线孔101及最右侧的引线孔101沿三个引线孔101的并排设置方向延伸,处于左右两侧的引线孔101之间的中间的引线孔101沿与上述并排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穿过引线孔101的引线4的另一端42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将引线4的另一端42的各相间距离调节成所需的相间距离。
[0055]如图3及图4所示,在各引线孔101的孔缘附近,在靠近上侧壁11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从引线罩I的前侧壁10突出并沿对应的孔缘延伸的弧形的檐状部102。檐状部102包围对应的引线4的另一端42的周向一部分,以防止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触碰引线4而发生触电事故。
[0056]在前侧壁10上,在相比引线孔101更靠上下方向上的中间的位置,形成有从前侧壁10的表面突出的左右两个定位凸起103。定位凸起103形成为与对象装置(例如接触器)上的定位凹陷的形状及尺寸相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的定位凸起103形成为L字形,右侧的定位凸起103形成为凸字形。在向对象装置安装具有转接装置A的继电设备时,前侧壁10的定位凸起103被插入到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凹陷中,实现转接装置A与对象装置之间的相对定位,进而实现继电设备与对象装置之间的相对定位。
[0057]另外,在前侧壁10上,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与下侧壁12的交界位置形成有从前侧壁10的表面突出的卡止钩104。卡止钩104大体上形成为L字形,具有从前侧壁10的表面突出的长条状的立起部和自该立起部的前端向离开下侧壁12的方向弯曲延伸的长条状的卡勾部。在向对象装置安装具有转接装置A的继电设备时,卡止钩104伸入对象装置上的卡止孔中而使卡勾部卡在对象装置上的卡止孔中,防止转接装置A脱离对象装置。
[0058]如图3所示,右侧壁1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向前侧壁10侧凹入,形成缺口部132。在右侧壁13的处于缺口部132左右两侧的部位,分别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卡定孔131。另夕卜,虽未图示,但左侧壁14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也是向前侧壁10侧凹入,形成缺口部。在左侧壁14的处于缺口部左右两侧的部位,也分别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卡定孔。
[0059]后述的端子罩2的右侧壁231上的卡定凸起231卡入右侧壁14上的卡定孔131,后述的端子罩2的左侧壁241上的卡定凸起241卡入左侧壁14上的卡定孔,从而实现引线罩I与端子罩I之间的固定。
[0060]接下来,对端子罩2进行说明。
[0061 ]图5是表示端子罩2的背面的立体图。
[0062]如图3及图5所示,端子罩2具有前侧壁20和从前侧壁20向后侧延伸的上侧壁21、下侧壁22、右侧壁23及左侧壁24,利用前侧壁20和上侧壁21、下侧壁22、右侧壁23及左侧壁24围成后侧敞开的收容空间。
[0063]参照图5,在端子罩2的收容空间中,形成有从上侧壁21延伸至下侧壁22且从前侧面20向后侧延伸的左右两个分隔壁28,从而将该收容空间分隔成分别向后侧敞开的彼此独立的三个容纳室S。后述的电连接件3分别从容纳室S后侧的开口(安装口)装入到对应的容纳室S中。
[0064]在各容纳室S后侧的开口(安装口),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梁状的止挡部27。由此,防止装入到容纳室S的后述的电连接件3从其中脱出。
[0065]另外,各容纳室S在前侧壁20侧形成有贯穿前侧壁20的厚度方向而形成的横截面大致为凸字形的通线口 201,在上侧壁21侧形成有贯穿上侧壁21的厚度方向而形成的横截面大致为圆形的操作通孔211。
[0066]在上侧壁21上,除形成有上述操作通孔211以外,还在后边缘附近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凸缘部25。在凸缘部25的后侧即与操作通孔2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从凸缘部25的后表面突出的左右两个卡合凸起251。卡合凸起251形成为大致T字形,具有从凸缘部25的后表面伸出的立起部和在该立起部的前端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凸缘。卡合凸起251插入后述的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卡合凹部ROl并利用前端的凸缘卡在卡合凹部ROl中。
[0067]在下侧壁22上,如图5所示,在后边缘附近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卡合凸起26。卡合凸起26插入后述的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卡合凹部R02并卡在卡合凹部R02 中。
[0068]由此,通过使卡合凸起251卡入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卡合凹部ROl且使卡合凸起26卡入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卡合凹部R02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转接装置A固定于继电器R。
[0069]注意,在端子罩2上,与前侧壁20相反的一侧、即形成有卡合凸起251及卡合凸起26的一侧是与继电器连接固定的继电器固定侧。
[0070]如图3所示,在右侧壁13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向右侧突出的、卡入引线罩I的右侧壁13上的卡定孔131中的卡定凸起231,该卡定凸起231形成为越靠近后侧则从右侧壁13突出的高度越高的倾斜形状。另外,如图4所示,在左侧壁14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向左侧突出的、卡入引线罩I的左侧壁14上的未图示的卡定孔中的卡定凸起241,该卡定凸起241形成为越靠近后侧则自左侧壁14突出的高度越高的倾斜形状。
[0071]接下来,对电连接件3进行说明。
[0072]如图3所示,各电连接件3均具有框体31、螺杆32和压片33。
[0073]框体31是由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成的前后两侧敞开的框形件,在上侧壁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螺孔。在电连接件3装入端子罩2的容纳室S内时,框体31的前侧的开口(端子插口)与端子罩2的通线口201相对,后侧的开口(引线插口)与容纳室S后侧的开口(安装口)相对,螺孔与端子罩2的上侧壁21的操作通孔211相对。
[0074]螺杆32拧入框体31上的上述未图示的螺孔中,其下端伸入到框体31的内部空间并与收容在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中的压片33连接。通过将螺丝刀穿过操作通孔211转动螺杆32,能够利用螺杆32与螺孔的螺纹配合使螺杆32的相对于框体31的内部空间进出,从而使安装在螺杆32的下端的压片33能够在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中向下移动,压在框体31的下侧壁上,或者在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中向上移动,离开框体31的下侧壁。
[0075]如图3所示,各引线4均形成为Z字形,分别具有从后侧向前侧水平延伸的一端41、相对于一端41向垂直方向上方弯折的中间部43和相对于中间部43进一步从后侧向前侧水平延伸的另一端42。
[0076][继电器R]
[0077]如图1至图3所示,继电器R具有外壳RO、从外壳RO的一侧突出的上述的三个连接端子Rl、从外壳RO的另一侧突出的另外的三个连接端子R2、安装在三个连接端子R2上的三个电连接件R3和固定在外壳RO上而覆盖三个连接端子R2并收容三个电连接件R3的端子罩R4。
[0078]外壳RO用于容纳继电器R的各组成部件。如图3所示,外壳RO在连接端子Rl伸出的一侧具有位于上侧的左右两个卡合凹部ROl和位于下侧的左右两个卡合凹部R02。另外,虽未图示,但外壳RO在连接端子R2伸出的一侧也具有与左右两个卡合凹部ROl相同的上侧的左右两个卡合凹部和与左右两个卡合凹部R02相同的下侧的左右两个卡合凹部。
[0079]三个连接端子RI从外壳RO的一侧的三个开口分别伸出,用于同与继电器R搭配使用的例如接触器这样的装置的连接插口分别通电。
[0080]另外,在三个连接端子Rl的相反侧,三个连接端子R2从外壳RO上的三个开口分别伸出,用于同与继电器R搭配使用的例如电机电连接。
[0081]注意,关于电连接件R3和端子罩R4,由于其结构与前文记载的电连接件3和端子罩2的结构及安装均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0082]〈继电设备的组装〉
[0083]以下,参照图3对继电设备的组装进行说明。
[0084]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设备的组装大体上包括继电器R的组装和转接装置A向继电器R的组装。
[0085][继电器R的组装]
[0086]首先,在将电连接件R3分别装入到端子罩R4的各容纳室中之后,将螺丝刀从端子罩R4的上侧壁上的操作通孔伸入端子罩R4的容纳室中,利用螺丝刀转动电连接件R3的螺钉R32而使螺钉R32相对于框体R31向上移动,使压板R33离开框体R31的下侧壁一定距离。
[0087]接着,将安装有电连接件R3的端子罩R4扣在外壳RO的连接端子R2侧,使端子罩R4上的上侧的两个卡合凸起R451卡入到外壳RO上的上侧的两个卡合凹部中且使端子罩R4上的下侧的两个卡合凸起R46卡入到外壳RO上的下侧的两个卡合凹部中,由此将端子罩R4固定于外壳RO。
[0088]如此,完成继电器R的组装。
[0089][转接装置A向继电器R的组装]
[0090]然后,在将多个电连接件3分别装入到端子罩2的各容纳室S之后,将螺丝刀从端子罩2的上侧壁21上的操作通孔211伸入端子罩2的容纳室S中,利用螺丝刀转动电连接件3的螺钉32而使螺钉32相对于框体31向上移动,使压板33离开框体31的下侧壁一定距离。
[0091]接着,将安装有电连接件3的端子罩2扣在继电器R的外壳RO的连接端子Rl侧,使端子罩2上的上侧的两个卡合凸起251卡入到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对应的两个卡合凹部ROl中且使端子罩2上的下侧的两个卡合凸起26卡入到继电器R的外壳RO上的对应的两个卡合凹部R02中,由此将端子罩2及电连接件3固定于继电器R的外壳RO。
[0092]然后,将各引线4的一端41分别经由对应的通线口201和电连接件3的框体31的前侧的开口插入电连接件3的框体31的内部,在调整好各引线4的另一端42的位置之后,利用螺丝刀转动电连接件3的螺钉32而使螺钉32相对于框体31向下移动,使压板33朝框体31的下侧壁移动,将各引线4的一端41分别与继电器R的各连接端子Rl压紧而使它们电连接。
[0093]接着,将引线罩I以各引线4的另一端42从该引线罩I的前侧壁10上的各引线孔101伸出的方式扣在端子罩2的外侧,通过引线罩I的右侧壁13上的卡定孔131与端子罩2的右侧壁23上的卡定凸起231之间的卡合以及引线罩I的左侧壁14上的未图示的卡定孔与端子罩2的左侧壁24上的卡定凸起241之间的卡合,将引线罩I固定于端子罩2。
[0094]如此,完成转接装置A向继电器R的组装、即继电设备的组装。
[0095]〈转接装置A向对象装置的组装〉
[0096]以下,以对象装置为接触器的情况为例,对转接装置A向对象装置的组装进行说明。
[0097]首先,将接触器的多个连接插口中的压片松开。
[0098]接着,将转接装置A的引线罩I与接触器的外壳上对接,将转接装置A的卡止钩104卡入到接触器的外壳上的卡止孔中,将转接装置A的定位凸起103分别嵌入到接触器的外壳上的定位凹陷中,并将各引线4的另一端42分别插入到接触器的对应的连接插口中的压片下。
[0099]之后,将接触器的多个连接插口中的压片压紧,以使各引线4的另一端42与接触器的对应的连接插口电连接。
[0100]如此,完成转接装置A向对象装置的组装。
[0101]〈变形例〉
[0102]以上,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这些改变这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0103](I)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线罩1、端子罩2、端子连接件3为彼此独立的部件,但引线罩1、端子罩2、端子连接件3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即转接装置A具有由引线罩1、端子罩
2、端子连接件3构成的主体和由该主体保持且另一端分别从该主体伸出的多个引线4,主体的固定继电器的一侧成为继电器固定侧,固定于对象装置的一侧成为对象装置固定侧。
[0104](2)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线罩I上形成有三个引线孔101,但并不局限于此,引线孔101的数目也可以为两个或四个以上。
[0105](3)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线罩I上形成的三个引线孔101的横截面均为长孔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三个引线孔101也可以都形成为长孔形状,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形成为长孔形状。
[0106](4)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三个引线孔101中的左右两个引线孔101为沿横向即三个引线孔101的并排设置方向延伸的长孔,中间的引线孔101为向与左右两个引线孔10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孔,但并不局限于此,三个引线孔101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107](5)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檐状部102包围各引线4的周向一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檐状部102也可以引线4的整周。
[0108](6)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罩I的前侧的前端面10(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卡入对象装置上的卡止孔中的卡止钩104,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对象装置上的用于卡止的结构是卡止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引线罩I的前端面10形成供对象装置上的卡止钩卡入的卡止孔。
[0109]或者,在对象装置上的用于卡止的结构既有卡止孔又有卡止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引线罩I的前端面10形成卡止钩和卡止孔两者。
[0110](7)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罩I的前侧的前端面10(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嵌入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凹陷中的定位凸起,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对象装置上的用于定位的结构是定位凸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引线罩I的前端面10形成供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的定位凹陷。
[0111]或者,在对象装置上的用于定位的结构既有定位凹陷又有定位凸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引线罩I的前端面10形成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两者。
[0112](8)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端子罩2的后侧(继电器安装侧)形成卡入继电器R上的卡合凹部ROl、R02中的卡合凸起251、26,但并不局限于此,在继电器R上的能够用于固定的结构是卡合凸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端子罩2的后侧形成供继电器R上的卡合凸起卡入的卡合凹部。
[0113]或者,在在继电器R上的能够用于固定的结构既有卡合凹陷又有卡合凸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端子罩2的后侧形成卡合凸起和卡合凹部两者。
[0114](9)再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线4形成为Z字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直线形状。
【主权项】
1.一种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继电器转接于对象装置,包括: 主体,其具有继电器固定侧和相反侧的对象装置固定侧,在所述继电器固定侧固定所述继电器,在所述对象装置固定侧固定于所述对象装置; 由所述主体保持的多个引线,其一端在所述继电器固定侧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要与所述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通电的多个连接端子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从所述主体伸出,插入多个所述连接插口而与该连接插口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多个引线孔, 多个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引线孔而从所述主体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线孔中的至少一个引线孔的横截面为长孔形状,对应的所述引线在所述引线孔中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可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引线孔的孔缘附近,分别形成有从所述主体突出且至少包围多个所述引线的周向一部分的檐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卡入所述对象装置上的卡止孔中的卡止钩,和/或, 所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供所述对象装置上的卡止钩卡入的卡止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嵌入所述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凹陷中的定位凸起,和/或, 所述对象装置安装侧形成有供所述对象装置上的定位凸起嵌入的定位凹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安装侧形成有卡入所述继电器上的卡合凹部中的卡合凸起,和/或, 所述继电器安装侧形成有供所述继电器上的卡合凸起卡入的卡合凹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线分别形成为Z字形。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将多个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多个所述连接端子分别电连接的多个电连接件、收容多个电连接件的端子罩和固定于端子罩的引线罩, 所述继电器固定侧在所述端子罩上,且所述继电器固定侧同所述端子罩与所述引线罩彼此相固定的一侧相反, 所述对象装置固定侧在所述引线罩上,且所述对象装置固定侧同所述端子罩与所述引线罩彼此相固定的一侧相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罩覆盖在所述端子罩的外侧并卡接固定于该端子罩。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罩内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将所述端子罩分隔成分别单独容纳多个所述电连接件的多个容纳室。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容纳室分别具有: 安装口,其处于所述继电器固定侧的同侧,所述电连接件从该安装口装入所述容纳室的内部; 通线口,其处于所述对象装置固定侧的同侧,所述引线的一端插入该通线口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电连接件分别具有: 框体,其具有供所述连接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口、处于该端子插口的对侧的供所述引线的一端插入的引线插口以及沿与连通所述端子插口和所述引线插口的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形成而将所述框体的内外贯通的螺孔; 压片,其收容在所述框体中,将插入的所述连接端子及插入的所述引线的一端压紧而使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引线的一端电连接; 螺杆,其被拧入所述螺孔且与所述压片连接,能够通过在所述螺孔中的转动而向压紧/放开所述压片的方向移动; 所述端子罩上形成有将多个所述容纳室分别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操作通孔,多个该操作通孔与所述螺孔分别相对。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口分别设有防止所述电连接件脱出的止挡部。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装置是接触器。16.一种继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其具有用于与对象装置的多个连接插口通电的多个连接端子;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的所述主体的所述继电器固定侧固定于所述继电器,且该转接装置的多个所述引线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继电器固定侧与多个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H50/14GK205487956SQ20152113301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王远钟, 王逸虚, 高峰
【申请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