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0905发布日期:2018-12-19 07: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办公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

背景技术

圆规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学习用具,而目前所用的圆规大多依靠手动,并且其准确度会因为使用不熟练而大打折扣,再有就是圆规用来画圆一端的笔芯十分容易折断,用来确定圆心的一端十分尖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本装置对上述问题都有较大的改进,本装置可以自动化且精确快速的画出我们所需要的圆,并且圆心端与画线端均隐藏与装置内部,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并且本装置使用喷墨式装置代替铅笔,避免了铅笔被折断的问题,所以设计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调距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转移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于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下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内设置有螺纹配合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一转筒,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转筒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筒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为圆锥形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通孔左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转杆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三齿轮下侧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一凹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五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外侧内壁内的开口向下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外侧靠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转动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且可转动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七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上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凹槽且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内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转动的第九齿轮,所述第一工作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滑动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九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对齐且开口向左的第三凹槽,所述第十一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转轴螺纹配合连接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三滑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距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下侧内壁内开口向内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滑块转动式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三工作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工作块左端固定连接有可延伸至所述第四凹槽内且左端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五滑块,所述第四凹槽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五滑块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导滑槽内的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内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出墨孔,所述第六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储墨腔内且防止墨水溢出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内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出墨孔,所述第二出墨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第一出墨孔对齐的第三出墨孔,所述第二通孔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所述第六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四导滑槽内的第四导滑块,所述第四导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使用本装置时,可以用手按住握把可以使本装置更稳定,所述握把也可以使平时拿动时更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使用时,将本装置至于需要画圆的纸上,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一转筒转动,第一转筒转动带动第一转杆向下滑动至与纸抵接确定圆心,再打开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三工作块向右滑动确定圆的半径,第三工作块带动第五滑块向右滑动,第五滑块与第一滑块脱离抵接,第一滑块向下滑动,第四转轴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脱离啮合,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十齿轮转动,第十齿轮带动第十一齿轮转动,第十一齿轮带动第八转轴转动,第六转轴与第八转轴转动使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带动第三滑块向下滑动,第三滑块向下滑动带动第四滑块以及第一螺杆向下滑动,第一螺杆向下滑动带动第三工作块向下滑动,第三工作块向下滑动带动第六滑块向下滑动至第六滑块与纸抵接,第六滑块向上滑动带动第七滑块向上滑动,第七滑块滑动至储墨腔内,墨水从第二出墨孔中流入第三出墨孔再从第一出墨孔中流出,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一转动块带动第六滑块在纸上画圆,当第一工作块转动至初始位置后,第二电机启动使第三工作块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第三工作块向上滑动使第六滑块与纸脱离,第六滑块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下复位,第六滑块向下复位带动第七滑块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且再次堵住第二通孔使墨水不会溢出,再打开第三电机使第三工作块向左滑动复位,第三工作块带动第五滑块向左滑动推动第一滑块向上滑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脱离啮合并与第一齿轮恢复啮合,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转杆向上滑动至复位,重读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本装置能够通过不同电机的组合带动不同的传动机构一起完成自动化画圆,且其可以灵活调整半径的大小,相较于传统圆规,本装置使用喷墨式画圆,不会损伤纸的本身。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绘制圆形的新型绘图仪,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调距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的转移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第一工作腔11,所述第一工作腔11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下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块14,所述第一转动块14内设置于第一转动腔15,所述第一转动腔15下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槽16,所述第一螺纹槽16内设置有螺纹配合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一转筒17,所述第一转动腔15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轮18,所述第一齿轮18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螺纹槽16内且与所述第一转筒17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19,所述第一转筒17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螺纹孔20,所述第二螺纹孔20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螺纹孔20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为圆锥形的第一转杆22,所述第一通孔21左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23,所述第一转杆22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滑槽23内的第一导滑块24,所述第一转动腔15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25,所述第一滑动腔25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26,所述第一滑块26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25内的第三转轴28,所述第三转轴28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8啮合配合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二齿轮29,所述第一滑动腔25左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滑槽30,所述第一滑块26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导滑槽30内的第二导滑块31,所述第二导滑块3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2,所述第一滑动腔25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33,所述第一凹槽33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齿轮29相啮合的第三齿轮34,所述第三齿轮3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转轴35,所述第四转轴35上位于所述第三齿轮34下侧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36,所述第四齿轮36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齿轮37,所述第一凹槽33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38,所述第五齿轮37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38内的第五转轴39,所述第五转轴39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40,所述第六齿轮40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41。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腔11外侧内壁内的开口向下的环形槽42,所述环形槽42外侧靠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环形凹槽43,所述第一转动块14上端固定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3内且可转动的第一工作块44,所述第一工作块44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45,所述第二转动腔38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凹槽46,所述第七齿轮41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上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凹槽46且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45内的第六转轴47,所述第六转轴47上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八齿轮48,所述第八齿轮48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转动的第九齿轮49,所述第一工作块44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3内滑动的第二工作块50,所述第二工作块50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51,所述第九齿轮49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51内且可转动的第七转轴52,所述第七转轴52右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齿轮53,所述第十齿轮53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一齿轮54,所述第三转动腔51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46对齐且开口向左的第三凹槽55,所述第十一齿轮5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凹槽55内的第八转轴56,所述第六转轴47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转轴56螺纹配合连接且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57,所述第二滑块57上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三滑块58。

有益地,所述调距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3下侧内壁内开口向内的第二环形凹槽59,所述第二环形凹槽59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60,所述第四滑块60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61,所述第三电机61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滑块58转动式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62,所述第一螺杆62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三工作块63,所述第一滑动腔25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四凹槽64,所述第三工作块63左端固定连接有可延伸至所述第四凹槽64内且左端可与所述第一滑块26相配合的第五滑块65,所述第四凹槽64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导滑槽66,所述第五滑块65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导滑槽66内的第三导滑块67,所述第三工作块63内设置有储墨腔68,所述储墨腔68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69,所述第二通孔69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延伸至所述环形槽42内的第六滑块70,所述第六滑块70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出墨孔71,所述第六滑块70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储墨腔68内且防止墨水溢出的第七滑块72,所述第七滑块72内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出墨孔73,所述第二出墨孔73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第一出墨孔71对齐的第三出墨孔74,所述第二通孔69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75,所述第六滑块70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四导滑槽75内的第四导滑块76,所述第四导滑块7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77。

有益地,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78,所述第一固定块78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79,使用本装置时,可以用手按住握把79可以使本装置更稳定,所述握把79也可以使平时拿动时更方便。

本装置使用时,将本装置至于需要画圆的纸上,打开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带动第三转轴28转动,第三转轴28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第二转轴19带动第一转筒17转动,第一转筒17转动带动第一转杆22向下滑动至与纸抵接确定圆心,再打开第三电机61,第三电机61带动第一螺杆62转动,第一螺杆62带动第三工作块63向右滑动确定圆的半径,第三工作块63带动第五滑块65向右滑动,第五滑块65与第一滑块26脱离抵接,第一滑块26向下滑动,第四转轴35与第二齿轮29啮合,第二齿轮29与第一齿轮18脱离啮合,第二电机27启动,第二电机27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带动第三齿轮34转动,第三齿轮34带动第四转轴35转动,第四转轴35带动第四齿轮36转动,第四齿轮36带动第五齿轮37转动,第五齿轮37带动第五转轴39转动,第五转轴39带动第六齿轮40转动,第六齿轮40带动第七齿轮41转动,第七齿轮41带动第六转轴47转动,第六转轴47带动第八齿轮48转动,第八齿轮48带动第九齿轮49转动,第九齿轮49带动第七转轴52转动,第七转轴52带动第十齿轮53转动,第十齿轮53带动第十一齿轮54转动,第十一齿轮54带动第八转轴56转动,第六转轴47与第八转轴56转动使第二滑块57向下滑动,第二滑块57向下滑动带动第三滑块58向下滑动,第三滑块58向下滑动带动第四滑块60以及第一螺杆62向下滑动,第一螺杆62向下滑动带动第三工作块63向下滑动,第三工作块63向下滑动带动第六滑块70向下滑动至第六滑块70与纸抵接,第六滑块70向上滑动带动第七滑块72向上滑动,第七滑块72滑动至储墨腔68内,墨水从第二出墨孔73中流入第三出墨孔74再从第一出墨孔71中流出,启动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13带动第一转动块14转动,第一转动块14带动第六滑块70在纸上画圆,当第一工作块44转动至初始位置后,第二电机27启动使第三工作块63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第三工作块63向上滑动使第六滑块70与纸脱离,第六滑块70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下复位,第六滑块70向下复位带动第七滑块72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且再次堵住第二通孔69使墨水不会溢出,再打开第三电机61使第三工作块63向左滑动复位,第三工作块63带动第五滑块65向左滑动推动第一滑块26向上滑动,第二齿轮29与第三齿轮34脱离啮合并与第一齿轮18恢复啮合,第二电机27启动带动第一转杆22向上滑动至复位,重读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使用时,将本装置至于需要画圆的纸上,打开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带动第三转轴28转动,第三转轴28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第二转轴19带动第一转筒17转动,第一转筒17转动带动第一转杆22向下滑动至与纸抵接确定圆心,再打开第三电机61,第三电机61带动第一螺杆62转动,第一螺杆62带动第三工作块63向右滑动确定圆的半径,第三工作块63带动第五滑块65向右滑动,第五滑块65与第一滑块26脱离抵接,第一滑块26向下滑动,第四转轴35与第二齿轮29啮合,第二齿轮29与第一齿轮18脱离啮合,第二电机27启动,第二电机27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带动第三齿轮34转动,第三齿轮34带动第四转轴35转动,第四转轴35带动第四齿轮36转动,第四齿轮36带动第五齿轮37转动,第五齿轮37带动第五转轴39转动,第五转轴39带动第六齿轮40转动,第六齿轮40带动第七齿轮41转动,第七齿轮41带动第六转轴47转动,第六转轴47带动第八齿轮48转动,第八齿轮48带动第九齿轮49转动,第九齿轮49带动第七转轴52转动,第七转轴52带动第十齿轮53转动,第十齿轮53带动第十一齿轮54转动,第十一齿轮54带动第八转轴56转动,第六转轴47与第八转轴56转动使第二滑块57向下滑动,第二滑块57向下滑动带动第三滑块58向下滑动,第三滑块58向下滑动带动第四滑块60以及第一螺杆62向下滑动,第一螺杆62向下滑动带动第三工作块63向下滑动,第三工作块63向下滑动带动第六滑块70向下滑动至第六滑块70与纸抵接,第六滑块70向上滑动带动第七滑块72向上滑动,第七滑块72滑动至储墨腔68内,墨水从第二出墨孔73中流入第三出墨孔74再从第一出墨孔71中流出,启动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13带动第一转动块14转动,第一转动块14带动第六滑块70在纸上画圆,当第一工作块44转动至初始位置后,第二电机27启动使第三工作块63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第三工作块63向上滑动使第六滑块70与纸脱离,第六滑块70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下复位,第六滑块70向下复位带动第七滑块72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且再次堵住第二通孔69使墨水不会溢出,再打开第三电机61使第三工作块63向左滑动复位,第三工作块63带动第五滑块65向左滑动推动第一滑块26向上滑动,第二齿轮29与第三齿轮34脱离啮合并与第一齿轮18恢复啮合,第二电机27启动带动第一转杆22向上滑动至复位,重读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本装置能够通过不同电机的组合带动不同的传动机构一起完成自动化画圆,且其可以灵活调整半径的大小,相较于传统圆规,本装置使用喷墨式画圆,不会损伤纸的本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