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4544发布日期:2019-04-05 22:2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设备的结构光模组占据着电子设备非显示区的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提高受限。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减少结构光模组占据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的面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占比较大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彩色滤光层及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彩色滤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彩色滤光层用于过滤背光光线,以使所述显示屏实现彩色图像显示;

所述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感测可见光,所述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一一对应地正对所述彩色滤光层的多个彩色色阻块;所述彩色滤光层还用于过滤环境光线,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感应不同颜色的环境光而产生不同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能够用于形成彩色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显示屏。显示屏安装于壳体。

传统电子设备将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部,并通过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例如刘海屏)采集电子设备的外部图像。由于传统的摄像头的体积较大,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也相应较大。而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光电传感器集成于所述显示屏内,以使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空间,从而减少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的像素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的像素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的像素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显示屏的部分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屏的部分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屏的部分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及壳体90。显示屏10用于显示电子图像。显示屏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显示屏10安装于壳体90。

如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0的正视图。请参考图2及图3,显示屏10包括第一基板11、彩色滤光层12及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彩色滤光层12形成在第一基板上11。彩色滤光层12用于过滤背光光线,以使显示屏10实现彩色图像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10还包括背光模组14。背光模组14用于为显示屏10提供光源。具体的,背光模组14位于彩色滤光片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背光模组14的光源点亮,光源发出光线。光线经彩色滤光层12滤光,以使显示屏10实现彩色图像显示。

再者,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用于感测可见光。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位于彩色滤光层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且一一对应地正对彩色滤光层12的多个彩色色阻块121,即一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在第一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彩色色阻块121在第一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彩色滤光层12还用于过滤环境光线,以使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感应不同颜色的环境光而产生不同的电信号,电信号能够用于形成彩色图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电传感器13能够用于拍摄电子设备100中位于显示屏10一侧的图像。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环境光线经过彩色滤光片12滤光,并投射于第一光电传感器13上。第一光电传感器13感测到环境光线,并将环境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控制器处理该电信号,以使显示屏10形成彩色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电子设备100将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部,并通过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例如刘海屏)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图像。由于传统的摄像头的体积较大,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也相应较大。而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光电传感器13集成于所述显示屏10内,以使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13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空间,从而减少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相较于传统显示屏10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设备100通过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光线,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光电传感器13直接集成在显示屏10上,从而省去了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排布摄像头,进而为排布更多器件提供空间,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且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彩色色阻块121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多个彩色色阻块121包括多个红色色阻块1211、多个绿色色阻块1212及多个蓝色色阻块1213。结合附图2所示,显示屏10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122。多个像素122包括至少两个拍摄像素1221。各个拍摄像素1221中均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及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且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及蓝色色阻块1213均正对设置有一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环境光线通过各个拍摄像素1221上的彩色色阻块121滤光,并投射至第一光电传感器13上。第一光电传感器13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在显示屏10上实现彩色图像。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拍摄像素1221作为拍摄彩色图像的滤光片,从而省去了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排布摄像头,进而为排布更多器件提供空间,即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

当然,再次参考图2,并结合图4,多个像素122还包括显示像素1222。显示像素1222与拍摄像素1221间隔设置。各个显示像素1222可以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及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当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经过彩色滤光片12滤光时,显示像素1222用于彩色图像的显示。此时,拍摄像素1221上的彩色色阻块121也可以用于过滤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以使拍摄像素1221上实现彩色图像,即用户在不使用拍摄功能时,拍摄像素1221也可以作为显示屏10的显示像素1222。故而,通过拍摄像素1221与显示像素1222的配合显示,以保证显示屏10的全面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环境光线并形成彩色图像时,拍摄像素1221上设置有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从而提高了拍摄像素1221上绿光成分。此时,在拍摄像素1221上形成的彩色图像,更符合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的生理性质。当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并形成彩色图像上时,由于拍摄像素1221的彩色色阻块121多了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使得所形成的彩色图像的绿色成分较多。此时,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通过算法公式降低透过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的光强,从而降低绿色的强度,进而保证拍摄像素1221能够正常显示。此外,当显示像素1222用于过滤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并形成彩色图像时,由于显示像素1222的彩色色阻块121多了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使得所形成的彩色图像的绿色成分较多。此时,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通过算法公式降低透过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的光强,从而降低绿色的强度,进而保证显示像素1222能够正常显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个显示像素1222也可以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及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即显示像素1222的彩色色阻块121与拍摄像素1221的彩色色阻块121的设置方式不同。当然,各个显示像素1222也可以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及一个白色色阻块。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的,在单个拍摄像素1221中,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呈对角设置。红色色阻块1211与蓝色色阻块1213呈对角设置。此时,在拍摄像素1221中,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的周围设有两个红色色阻块1211,两个蓝色色阻块1213,四个绿色色阻块1212。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的周围设有两个蓝色色阻块1213及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的周围设有两个红色色阻块1211和两个绿色色阻块1212。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各拍摄像素1221中均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及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且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及蓝色色阻块1213均正对设置有一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可以理解的是,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环境光线并实现彩色图像时,各拍摄像素1221中的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及蓝色色阻块1213对环境光线进行滤光。此时,由于各个拍摄像素1221中的绿色色阻块1212相较于实施方式一的绿色色阻块1212的数量少,使得拍摄像素1221所形成彩色图像无法符合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的生理性质。此时,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增加经绿色色阻块1212过滤的绿光的强度,从而保证拍摄像素1221所形成图像的质量。当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并实现彩色图像时,各个拍摄像素1221中的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及蓝色色阻块1213对背光模组14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滤光。拍摄像素1221与显示像素1222共同配合,以使显示屏10实现全面显示。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多个彩色色阻块121包括多个红色色阻块1211、多个绿色色阻块1212、多个蓝色色阻块1213及多个白色色阻块1214。各拍摄像素1221中均包括一个红色色阻块1211、一个绿色色阻块1212、一个蓝色色阻块1213及一个白色色阻块1214,且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蓝色色阻块1213及白色色阻块1214均正对设置有一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可以理解的是,当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环境光线并实现彩色图像时,各拍摄像素1221中的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蓝色色阻块1213及白色色阻块1214对环境光线进行滤光。由于拍摄像素1221中添加了白色色阻块1214,使得显示屏10所呈现的彩色图像的亮度较高,从而保证拍摄图像的质量更佳。

再者,当拍摄像素1221用于过滤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并实现彩色图像时,各个拍摄像素1221中的红色色阻块1211、绿色色阻块1212、蓝色色阻块1213及白色色阻块1214对背光模组14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滤光。拍摄像素1221与显示像素1222共同配合,以使显示屏10实现全面显示。由于拍摄像素1221中添加了白色色阻块1214,使得显示屏10所呈现的彩色图像的亮度较高,从而保证拍摄图像的质量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单个所述拍摄像素1221中,红色色阻块1211与白色色阻块1214对角设置,绿色色阻块1212与白色色阻块1214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3,显示屏10还包括第二基板15、显示阵列层16、液晶层17及感应层18。第二基板15位于彩色滤光层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显示阵列层16形成在第二基板15朝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液晶层17位于显示阵列层16与彩色滤光层12之间。显示阵列层16用于控制液晶层17中液晶的偏转。感应层18可以位于液晶层17与彩色滤光层12之间,也可以位于液晶层17与显示阵列层16之间。附图3给出的是感应层18位于液晶层17与彩色滤光层12之间。感应层18包括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

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14位于第二基板15远离显示阵列层16的一侧。当用户需要显示屏10显示时,背光模组14的光源点亮。背光模组14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显示阵列层16。显示阵列层16控制液晶层17中的液晶偏转,以使光线穿过液晶层17。穿过液晶层17的光线经彩色滤光片12过滤,显示屏10的显示像素1222及拍摄像素1221显示彩色图像。当用户需要显示屏10拍摄图像时,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环境光线经拍摄像素1221的彩色色阻块121滤光,并投射至感应层18上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3上。第一光电传感器13感测环境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经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处理,以使显示屏10显示彩色图像。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10还可包括盖板191,所述盖板191位于第一基板11远离彩色滤光层12的一侧。所述盖板19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盖板。例如:盖板还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全称:polymethylmethacrylate,英文简称:pmma)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称: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pet)。当然,显示屏10还可以包括平坦层。平坦层位于彩色滤光层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平坦层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应层18包括平坦层,平坦层将第一光电传感器13包覆在内部。平坦层的材质可以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层18的设置具有多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7及图8所示,感应层18位于液晶层17与彩色滤光层12之间。感应层18还包括多条驱动线181。显示阵列层16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161、多条第一数据线162、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及多个像素电极164。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及多个像素电极164均与多个彩色色阻块121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单个拍摄像素1221或单个显示像素1222中,一个拍摄像素1221或一个显示像素1222均包括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及一个像素电极164。

再者,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控制端1631连接第一栅极线161。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入端1632连接第一数据线162。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连接像素电极164。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入端131连接驱动线181。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穿过液晶层17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可以理解的是,液晶层17内设有支撑柱。部分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设于支撑柱远离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一侧,以避免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工作信号影响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集环境光线。此外,通过在支撑柱与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之间设置信号屏蔽层,以进一步地避免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工作信号影响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集环境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65及数据驱动电路166。第一栅极线161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即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控制端1631经第一栅极线161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第一数据线162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即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入端1632经第一数据线162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驱动线181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或数据驱动电路166,即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入端131经驱动线181可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或者数据驱动电路166。

具体的,当显示屏10做显示功能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65对第一薄膜晶体管163施加第一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163。数据驱动电路166对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入端1632施加第二信号,以使第二信号经第一薄膜晶体管163传输至像素电极164。此时,由于像素电极164与公共电极160具有电压差,使得位于显示阵列层16与彩色滤光层12之间的液晶发生偏转。液晶发生偏转可以使得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穿过液晶层17,并经彩色滤光层12过滤,以使显示屏10实现彩色图像显示。当显示屏10实现拍摄功能时,由于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穿过液晶层17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使得在使用第一光电传感器13之前,依旧需要先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并使得显示屏10做显示功能。此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65或数据驱动电路166对第一光电传感器13施加第三信号,以使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环境光线,并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将采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给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处理该电信号,并控制显示屏10显示彩色图像。

具体的,请再次参考图7,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包括基板1、栅极2、栅极绝缘层3、有源层4、源极5、漏极6及保护层7。基板1包括第一表面11。栅极2设于基板1的第一表面11上。栅极绝缘层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且覆盖栅极2。有源层4位于栅极绝缘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表面上。有源层4在第一表面11上的投影可以覆盖栅极2在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投影。源极5及漏极6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表面上,且源极5与漏极6分别连接有源层4的两端。保护层7至少部分覆盖有源层4、源极5、漏极6。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控制端1631可以为栅极2,即栅极2经第一栅极线161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入端1632为源极5,即源极5经第一数据线162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为漏极6,即漏极6连接于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当然,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入端1632也可以为漏极6,即漏极6经第一数据线162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也可以为源极5,即源极5连接于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彩色滤光层12包括与多个彩色色阻块121交替排布的黑色矩阵123。显示屏10还包括多个激光器20和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30。激光器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红外激光器20。例如,激光器20还可以为紫外激光器20、近紫外激光器20、近红外激光器20。多个激光器20正对黑色矩阵123设置。多个激光器20用于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投射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斑,即激光器20发射的激光穿过黑色矩阵123,以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并投射至拍摄主体上。可以理解的是,拍摄主体可以为用户的脸部或者指纹。

再者,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一一对应地正对黑色矩阵123。第二光电传感器30用于接收被反射的光斑。此时,投射至拍摄主体上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斑被拍摄主体所反射,并经黑色矩阵123投射至第二光电传感器30。第二光电传感器30感测多个光斑,并通过计算获取被拍摄物体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具体的,以用户的脸部为例进行说明。多个激光器20接收由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发射的信号。多个激光器20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射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斑。传播出电子设备100外部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斑投射至用户的脸部,并被用户的脸部反射至显示屏10。此时,多个光斑透过显示屏10的黑色矩阵123,并被第二光电传感器30所接收。可以理解的是,当光线被用户的脸部反射后形成的光线信号时,由于脸部各个位置的反射情况不同,使得通过分析光线信号的分布及光强,能够获得用户的脸部信息。故而,第二光电传感器30识别携带用户脸部信息的光线信号,并通过计算以获取被用户脸部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传统电子设备100通过将激光器20及激光接收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通过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例如刘海屏)以使激光投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由于传统的激光器20及激光接收器的体积较大,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也相应较大。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集成于所述显示屏10内,以使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30及激光器20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空间,从而减少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相较于传统显示屏10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设备100的激光接收器采集经拍摄主体反射的激光,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光电传感器30直接集成在显示屏10上,从而省去了额外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排布激光投射器,以为排布更多器件提供空间,即电子设备100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再者,当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正对黑色矩阵123设置时,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不会遮挡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从而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效果。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集用户脸部的彩色图像,再通过激光器20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采集脸部或指纹的深度信息,此时,当彩色图像与深度信息进行结合处理,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脸部或指纹的三维彩色图像的显示,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检测准确度。

可选的,如图9所示,激光器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激光器20阵列排布,形成m1×m2结构,m1与m2均为整数,且m1与m2满足:m1>1,m2>1。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激光器20可以全部发射光线,也可以部分发射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斑。该光线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并投射至拍摄主体上。拍摄主体将光线反射至显示屏10。被反射至显示屏10的光斑穿过黑色矩阵123成像至第二光电传感器30。

可选的,如图9所示,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集成于感应层18。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与激光器20间隔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30、激光器20与第一光电传感器13彼此错位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激光器20及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与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13同设于感应层18,可以减小显示屏10的厚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射器20也可以集成于显示阵列层16或者彩色滤光层12中。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与所述激光器20彼此间隔,以避免因激光器20贴近第二光电传感器30而导致第二光电传感器30在接收被反射的多个光斑时受到激光器20所发射的多个光斑的影响。

具体的,如图10所示,感应层18包括多条控制线182。控制线182可以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或数据驱动电路166。显示阵列层16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167、多条第二数据线168及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第二栅极线167与第一栅极线161错位设置。第二数据线168与第一数据线162错位设置。第二薄膜晶体管169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错位设置,且第二薄膜晶体管169与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栅极线167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第二数据线168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再者,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控制端1691连接第二栅极线167,即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控制端1691经第二栅极线167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入端1692连接第二数据线168,即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入端1692经第二数据线168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激光器20的输入端21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出端1693。第二光电传感器30的输入端31也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出端1693。激光器20的输出端22连接控制线182,即激光器20的输出端22经过控制线182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或数据驱动电路166。此外,第二光电传感器30的输出端32连接控制线182,即第二光电传感器30的输出端32经过控制线182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165或数据驱动电路166。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激光器20的输入端22与第二光电传感器30的输入端32可以接不同的薄膜晶体管,以通过控制不同的薄膜晶体管实现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不同时间内的开启或光闭。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需要实现脸部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65对第二薄膜晶体管169施加第四信号,以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169。数据驱动电路166对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入端施加第五信号,以使第五信号经第二薄膜晶体管169传输至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激光器20接收到第五信号,通过黑色矩阵123向电子设备100外部的拍摄主体投射激光。激光被拍摄主体反射,并经黑色矩阵123反射至第二光电传感器30。第二光电传感器30接收激光,并通过计算以获取被用户脸部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入端1691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实现显示功能时,只需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65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163,并通过数据驱动电路166对第一薄膜晶体管163施加信号,以使液晶层17中的液晶发生偏转。此时,背光模组14的光线经彩色滤光层12滤光,显示屏10实现彩色图像显示。当电子设备100需用于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时,再通过栅极驱动电路165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169,此时,激光器20及第二光电传感器30同时工作,以获取拍摄主体的深度图像。此时,再通过第一光电传感器13获取拍摄主体的彩色图像。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将深度图像与彩色图像结合,以产生三维的彩色图像,从而提高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将第二薄膜晶体管169的输入端1692电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输出端1633,以简化显示阵列层16的结构。

可选的,请再次参考图7,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用透光材料,以使背光光线穿过第一光电传感器13射出。即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入端131、输出端132及感光层133均为透明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感光层133为用于采集环境光线。一种实施方式,当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环境光线经彩色滤光层12滤光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感光层133接收环境光线并发生光电效应。具体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感光层133可采用富硅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富硅氧化硅(siox)、富硅氮化硅(siny)、富硅氮氧化硅(sioxny)等。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入端131及输出端132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再者,当电子设备100实现显示功能时,背光模组14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透过第一光电传感器13投射至彩色滤光层12,以使显示屏10实现彩色图像显示。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显示屏10包括遮光层134。遮光层134位于感应层18朝向液晶层17的一侧。遮光层134在第一基板11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感应层133在第一基板11的正投影。一种实施方式,在部分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涂覆遮光材料。遮光材料在第一基板11的投影覆盖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感光层133在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遮光材料能够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4射出的光线对第一光电传感器13采集环境光线造成干扰。此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另一部分输出端132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或不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采用遮光导电材料。此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可以作为遮光层134,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能够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4射出的光线对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采集环境光线造成干扰。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大部分相同技术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所述感应层18位于所述液晶层17与所述显示阵列层16之间,即第一光电传感器13集成在液晶层17与显示阵列层1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光电传感器13集成在液晶层17与显示阵列层16之间,可以减少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输出端132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之间的连接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显示屏10内集成有红外补光灯40。红外补光灯40能够向显示屏10的外部发射红外光线,以增加所形成彩色图像的亮度。具体的,红外补光灯40可以集成感应层18上。可选的,红外补光灯40可以正对黑色矩阵123,以使红外补光灯40发出的红外线经黑色矩阵123发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红外补光灯40的输入端可以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或栅极驱动电路165。当用户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数据驱动电路166对红外补光灯40施加驱动信号,以使红外补光灯40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射光线。此时,在第一光电传感器13获取拍摄主体的图像时,红外补光灯40可以增加拍摄主体的亮度,从而使得第一光电传感器1312能够采集到更精准的彩色图像信息,进而提高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识别可靠性,即提高第一光电传感器13的拍摄质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红外补光灯40也可以集成在显示阵列层16或彩色滤光层12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显示屏10内集成有距离传感器50。距离传感器50能够向显示屏10的外部物体发射光线,并接收被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可选的,距离传感器50可以设于感应层18上。当然,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集成在显示阵列层16上。例如,距离传感器50可以设于保护层7远离有源层4的一侧,或者设于基板1远离有源层4的一侧。当然,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形成在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内部中,例如,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63的有源层4形成在同一层。当然,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集成安装在彩色滤光层12上。例如,距离传感器50可以设第一基板11的朝向液晶层17的一侧,或者设于平坦层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距离传感器50的输入端可以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66。当用户启动电子设备100的接听功能时,数据驱动电路166对距离传感器50施加驱动信号,以使距离传感器50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射光线。此时,发射出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投射至用户的头部,且经用户的头部反射回显示屏10。被用户的头部所反射的光线再次进入距离传感器50。距离传感器50经过计算并确认用户的头部靠近电子设备100,此时,电子设备100关闭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