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9019发布日期:2019-04-12 23:3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音乐教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它们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而对于学习音乐的人们来说,最开始接触音乐的方式是从学习音符开始的。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音乐教具装置,如申请号为20181017803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第一外框外部设置有磁性面板,且第一外框右侧固定有开关,并且第一外框外侧安装有支架,底座连接件下端固定有支架底座,且支架底座下端安装有支架,并且支架底座内部固定有弹簧,第一固定件右侧设置有第一外框,吸附磁铁下方安装有感应装置,且感应装置外部固定有音符板,弹簧外部连接有固定球,且固定球外部设置有底座连接件。

该技术方案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可以进行音符的辨认训练,但是该装置只能做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旋转,而不能使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上下移动,这样该装置适用人群的范围就比较小了,且该装置中使用磁力将音符板吸附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上,这样当磁力减退的时候,音符板就容易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上脱落,造成音符板损坏;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适用人群小以及音符板易脱落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和音符板;所述底板上方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用于控制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工作;所述plc控制器的一侧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选用dtw型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部与底板固接,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接有一号支撑板;所述一号支撑板的上方设有电机,电机的底部与一号支撑板固接,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的上方设有音符面板,音符面板以电机的输出端为基准对称设置,相邻的音符面板之间设有扬声器,扬声器选用2415型扬声器,音符面板的一侧设有开关,音符面板远离扬声器的侧面固接有感应线,感应线选用ul2468型感应线,开关与感应线电连接,感应线的下方开设有凹槽;所述音符板的一侧固接有滑块和感应器,感应器选用ej-a00型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感应线配合使用;所述开关、感应器、电动推杆、扬声器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可以控制第二支撑板的高度,使音符面板的高度可调节,从而使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可以适用于年龄不同的人群;通过设置电机,电机可以使音符面板旋转,方便了老师的教学,通过在音符面板上设置凹槽与音符板上的滑块相配合,可以保证音符板在音符面板上不易脱落。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万向轮,万向轮方便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移动,这样使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有灵活性。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所述电动推杆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保证了音符面板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用42byg型步进电机;可以更好的控制音符面板旋转的角度。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收纳盒,收纳盒以电机的输出端为基准对称设置;当音符板不使用时,可以从凹槽上取下,放入收纳盒内进行收纳储存,防止音符板在不使用时损坏。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10cm,凹槽与滑块均为磁性结构,且凹槽与滑块的磁性相反,当滑块进入凹槽内后,凹槽与滑块可以相对固定,进一步保证了音符板不易从音符面板上脱落。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符板上设有灯带,灯带选用3528型灯带,灯带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使用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灯带,当扬声器内发出音调后,所对应音符板上的灯带发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电动推杆可以控制音符面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通过电机可带动音符板转动,方便了教学,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设计新颖,通过凹槽与滑块的配合,可以对音符板进行固定,防止音符板在转动时从音符面板上脱落,同时凹槽与滑块均采用磁力结构,可以进一步保证音符板在音符面板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向视图;

图3是音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向视图;

图中:底板1、音符板2、plc控制器3、电动推杆4、一号支撑板5、电机6、二号支撑板7、音符面板8、扬声器9、开关10、感应线11、凹槽12、滑块13、感应器14、万向轮15、收纳盒16、灯带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和音符板2;所述底板1上方的一侧设有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用于控制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工作;所述plc控制器3的一侧设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选用dtw型电动推杆,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底板1固接,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固接有一号支撑板5;所述一号支撑板5的上方设有电机6,电机6的底部与一号支撑板5固接,电机6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支撑板7,二号支撑板7的上方设有音符面板8,音符面板8以电机6的输出端为基准对称设置,相邻的音符面板8之间设有扬声器9,扬声器9选用2415型扬声器,音符面板8的一侧设有开关10,音符面板8远离扬声器9的侧面固接有感应线11,感应线11选用ul2468型感应线,开关10与感应线11电连接,感应线11的下方开设有凹槽12;所述音符板2的一侧固接有滑块13和感应器14,感应器14选用ej-a00型感应器;所述感应器14与感应线11配合使用;所述开关10、感应器14、电动推杆4、扬声器9和电机6均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推杆4可以控制第二支撑板7的高度,使音符面板8的高度可调节,从而使音符模拟训练装置可以适用于年龄不同的人群;通过设置电机6,电机6可以使音符面板8旋转,方便了老师的教学,通过在音符面板8上设置凹槽12与音符板2上的滑块13相配合,可以保证音符板2在音符面板8上不易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板1的下方设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方便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移动,这样使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有灵活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推杆4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保证了音符面板2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用42byg型步进电机;可以更好的控制音符面板8旋转的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上方设有收纳盒16,收纳盒16以电机6的输出端为基准对称设置;当音符板2不使用时,可以从凹槽12上取下,放入收纳盒16内进行收纳储存,防止音符板2在不使用时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凹槽12的深度为5-10cm,凹槽12与滑块13均为磁性结构,且凹槽12与滑块13的磁性相反,当滑块13进入凹槽12内后,凹槽12与滑块13可以相对固定,进一步保证了音符板2不易从音符面板8上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音符板2上设有灯带17,灯带17选用3528型灯带,灯带17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使用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控制灯带,当扬声器9内发出音调后,所对应音符板2上的灯带17发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作时,在使用该音乐教具用音符模拟训练装置时,推动该装置使该装置放置在合适的地方,然后根据学生身高的范围,通过电动推杆4调节音符面板8的高度;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可通过滑块13与凹槽12的配合,将音符板2从收纳盒16取出后放在音符面板8上进行固定,再使音符板2上的感应器14可以被感应线11感应到,打开开关10,感应11将感应到的具体音调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再通过扬声器9将该音符板2的音调信号散发出来,该音调信号感应和传递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现的技术,故在此不做详细描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扬声器9发出的音调来学习音符,如果其中一个音符面板8上表面贴满了音符板2,可以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电机6转动将另一个音符板2转动到在学生面前,将音符板2从收纳盒取出后放入音符面板8上进行固定即可,若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电机6转动,将音符面板8转动到老师的面前可以及时的向老师请教问题;当扬声器9发出声调时,音符板2上的灯带17开始发光,这样可以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习完成后,关闭开关10,将音符板2从音符面板8上取下放入收纳盒16进行储存,驱动电动推杆4使整个装置收缩后,推动该装置放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存放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