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5311发布日期:2019-02-19 18:1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课堂教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公共安全,随之发展的视频监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和办公场所

课堂教学环节的即时反馈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目前无论从软件解决方案还是硬件选型上都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各种方案解决了课堂即时反馈的某些局部问题,但都有各自的缺点,离满足客户需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技术主要有:基于bs架构设计的考试网站模式和基于ppt软件的硬件调用模式。

其中,基于bs架构设计的考试网站模式是从考试网站改动而来,基于bs架构进行设计。这样的方案,具有一些考试网站现成的功能,比如组卷、录入、批量数据的管理,学生分数的分析评估等。但因为是由试卷网改动而来,在课堂反馈的应用上有巨大的缺陷:

1、反馈内容的呈现不符合课堂使用场景;

2、缺少能够让老师便捷使用的、进行精细化排版的反馈内容生成器;

3、反馈形式单一,不能满足老师丰富的课堂反馈需求。

基于ppt软件的硬件调用模式是在ppt软件中加上硬件调用的功能,在ppt中制作反馈内容,在ppt中显示反馈内容。这类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课堂反馈内容的排版较好,和ppt一致,但因为过度依赖ppt软件,从用户使用体验和功能拓展上,都存在巨大缺陷:

1、反馈内容只能在ppt中一页一页地制作,过程麻烦,老师们抱怨很大,希望系统能提供大批量成系统的反馈内容,直接调取就可以使用;

2、待反馈完成后,反馈的结果以execl文件的方式从ppt中输出,再手工转存至至进行数据处理的云平台上,操作麻烦,更为关键的是,在数据处理云平台上,只有学生的反馈结果数据,缺少与此对应的反馈内容,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分析评估结果;

3、反馈形式受限于ppt现有模式,仅限于几种基础:选择,判断等几种基础模式,存在着课堂反馈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

4、受制于单机版的ppt软件,不能建成bs的网络架构,无法享受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办公的需要;

5、受ppt软件功能所限,这类模式的硬件接入只有答题器。

因此,目前的课堂教学环节的即时反馈技术无法满足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教学素材输入生成器输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步骤2: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课堂反馈,并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步骤3:反馈内容评估器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产生教学情况分析数据。

优选地,所述生成器内依照题型进行排版,并定义题目输入区和答案输入区;而且,所述生成器在题目输入区提供图片和音频的导入功能;在所述答案输入区输入的标准答案作为反馈点,用于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

在步骤1中生成器输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题目输入区输入教学素材中的教学题目,所述教学题目包括文字题目、图片题目和音频题目;

在答案输入区输入与所述教学题目相对应的标准答案;

所述生成器将输入的教学题目和对应的标准答案存储,并生成相对应的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

优选地,如果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均为pad或手写板,则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反馈内容分配机制

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

步骤2.2: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学生终端通过所述使用器播放教学题目页面,学生基于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

所述学生终端将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且将反馈答案和对比结果作为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

步骤2.3:教师终端接收反馈内容

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等待学生终端传回反馈内容数据包;

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

步骤2.4:反馈内容存储机制

为每位学生和教师在系统中设立账号,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

学生在pad端登陆进自己账号,或在手写板上选择有自己名字的答题纸答题。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会将反馈内容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优选地,如果学生终端为答题器,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反馈内容分配机制

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

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和硬件sdk进行连接。连接成功后,教师终端等待接受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步骤2.2: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学生观看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播放的反馈内容,并根据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

步骤2.3:教师终端接收反馈内容

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接收硬件sdk回传的学生终端输入的反馈内容数据包;

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

步骤2.4:反馈内容存储机制

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

学生终端的编号与学生学号一一对应,且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优选地,所述反馈点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反馈答案的类型属于字符型或线图型;

如果反馈答案属于字符型,则将接收的反馈答案与标准答案直接进行字符对比;

如果反馈答案是线图型,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线图型的反馈答案对应的教学题目包括:按要求画出相应三角图形或四边图形;

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三角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反馈答案的四个反馈坐标点,且第一个坐标点和最后一个坐标点重合;

基于四个所述反馈坐标点计算三个线段的长度的平方值:l1、l2和l3;如果l1=l2=l3,则判断为等边三角形;如果l1+l2=l3或l1+l3=l2或l2+l3=l1,则判断为直角三角形;如果l1+l2<l3或l1+l3<l2或l2+l3<l1,则判断为钝角三角形;如果为其他情况,则判断为锐角三角形;而且,如果还存在l2=l3或l3=l1或l1=l2,则进一步地判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

将判断得到的三角形类型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四边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反馈答案的五个反馈坐标点,且第一个坐标点和最后一个坐标点重合;

基于四个所述反馈坐标点计算四个线段的长度值k1、k2、k3、k4,且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四个线段的水平宽值:w1、w2、w3、w4和四个线段的垂直高值:h1、h2、h3、h4;基于四个线段的长度值、水平宽值和垂直高值之间的关系判断反馈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梯形;

将判断得到的三角形类型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线图型的反馈答案对应的教学题目包括:给定半径或直径,画圆;绘制平移图形,补完轴对称图形,绘制旋转90度的图形;绘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按给定的缩放比例绘制图形;统计题,按给定的数值绘制折线、柱状图;

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一系列线段的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

将所述反馈答案的一系列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线图型的反馈答案对应的教学题目包括:按笔画顺序进行写字练习;

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每一笔画的起始坐标与末点坐标;

将所述反馈答案中每一笔画的起始坐标与末点坐标与标准答案按照书写的笔画顺序进行

对比。

优选地,所述线图型的反馈答案对应的教学题目包括:勾画特定图形进行选择判断;

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勾画的位置坐标,及勾画的图案形状;

判断勾画的位置坐标是否位于设定的区域内,并将所述反馈答案中勾画的图案形状与标准答案中的正确图形的进行对比。

优选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反馈内容评估器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如果是实时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显示当天或以往的课堂反馈得分,供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成绩分布;

如果是成绩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从学生练习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和错题本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学生练习情况查看某学科在某班级的反馈情况以了解学习趋势,通过知识点掌握情况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通过错题本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错题情况。

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的系统包括:生成器,用于将教学素材转换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使用器,用于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课堂反馈,并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及反馈内容评估器,用于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产生教学情况分析数据;其中,所述生成器内依照题型进行排版,并定义题目输入区和答案输入区;而且,所述生成器在题目输入区提供图片和音频的导入功能;在所述答案输入区输入的标准答案作为反馈点,用于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过程,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通过硬件sdk连接所述数据库,并向学生终端发布反馈点;学生终端通过所述答题器接收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发送的反馈点,并根据所述反馈点的要求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接收硬件sdk回传的学生终端输入的反馈内容数据包;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学生终端的编号与学生学号一一对应,且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并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b/s架构,满足教师在家备课,在办公室查询数据,在教室使用的需要,并能提供校长,家长等不同角色面向不同内容的数据查询。

(2)对课堂反馈的内容及反馈的结果数据进行了结构化定义,存储于数据库中,能够进行管理,能进行大批量的导入导出,并能与其他资源平台对接。

(3)制作完成的课堂反馈内容具有与教师课件相同的呈现形式。所有元素,包括各种多媒体元素,在画面上居中排列,布局均衡,规整,比例合适,占满画面。界面美观,老师可以导入底图,保持与课件一致。

(4)课堂操作,步骤简明。数据呈现,清晰明了。符合老师上课需要。

(5)所提供的多媒体反馈内容生成器,能够所见即所得,方便教师把控在最终整幅画面上的完整排版效果。

(6)发挥各种硬件的操作优势,提供的反馈方式,丰富多样,除去简单的选择填空,更有连线,排序,多选、画图等各种反馈方式。同时还提供投票,计时,签到等辅助功能。

(7)课堂反馈无需联网,保证授课流畅。如需要将反馈结果上传至后台数据库时,一键上传,上传速度在5秒以内,不干扰课堂授课的流畅性。

(8)上传至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详尽,除包含课堂呈现的学生完成情况;

(9)题目文件可以录入到excel文件内,然后批量导入生成器,且所述生成器还可以实现自动排版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中生成器的原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中生成器的输入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三角形类型判断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四边形类型判断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学生终端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7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教师终端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8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为pad时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反馈内容的存储机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中反馈内容评估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上下文另有特定清楚的描述,本发明中的元件和组件,数量既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多个的形式存在,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本发明中的步骤虽然用标号进行了排列,但并不用于限定步骤的先后次序,除非明确说明了步骤的次序或者某步骤的执行需要其他步骤作为基础,否则步骤的相对次序是可以调整的。可以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涉及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任何和所有可能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包括:生成器、使用器和反馈内容评估器。其中,所述生成器用于将教学素材转换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所述使用器,用于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课堂反馈,并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用于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产生教学情况分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供教师在课堂使用,反馈时反馈内容呈现在教师电脑上,应该具有与教师课件相同的呈现方式。基于此要求,本系统对反馈内容的后台存储和前台显示采用了不同的软件来进行处理:后台采用php语言,将所有反馈内容存储入mysql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前台采用了多媒体软件:flash和html5,将反馈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在老师电脑上进行显示。

而且,所述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采用b/s架构,满足教师在家备课,在办公室查询数据,在教室使用的需要,并能提供校长,家长等不同角色面向不同内容的数据查询。

具体地,对所述生成器而言,所述生成器内依照题型进行排版,并定义题目输入区和答案输入区;而且,所述生成器在题目输入区提供图片和音频的导入功能;在所述答案输入区输入的标准答案作为反馈点,用于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

对所述使用器而言,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学生终端通过所述使用器播放教学题目页面,学生基于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过程,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对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而言,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并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具体地,如果是实时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显示当天或以往的课堂反馈得分,供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成绩分布;

如果是成绩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从学生练习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和错题本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学生练习情况查看某学科在某班级的反馈情况以了解学习趋势,通过知识点掌握情况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通过错题本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错题情况。

例如,如果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均为pad或手写板,则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学生终端通过所述使用器播放教学题目页面,学生基于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过程,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而且,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并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又例如,如果学生终端为答题器,则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过程,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通过硬件sdk连接所述数据库,并向学生终端发布反馈点;学生终端通过所述答题器接收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发送的反馈点,并根据所述反馈点的要求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接收硬件sdk回传的学生终端输入的反馈内容数据包;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学生终端的编号与学生学号一一对应,且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所述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并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一种基于所述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的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教学素材输入生成器输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

具体地,在步骤1中,教师将语数外的配套题库、配套课本的素材、多媒体互动界面、场景音乐等元素输入至生成器中,产生出课堂使用的反馈内容包。需要说明的是,题目文件可以录入到excel文件内,然后批量导入生成器,且所述生成器还可以实现自动排版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生成器内依照题型进行排版,并定义题目输入区和答案输入区;而且,所述生成器在题目输入区提供图片和音频的导入功能;在所述答案输入区输入的标准答案作为反馈点,用于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

在步骤1中生成器输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题目输入区输入教学素材中的教学题目,所述教学题目包括文字题目、图片题目和音频题目;

在答案输入区输入与所述教学题目相对应的标准答案;

所述生成器将输入的教学题目和对应的标准答案存储,并生成相对应的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包。

例如,所述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提供11种生成器让用户使用。用户准备包括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素材的教学内容,按要求将此内容输入生成器中,就可产生出带有反馈点的反馈内容。

系统一共提供了11种类型的生成器,包括三选一、四选一、填空、判断、多选、连线、排序、多步解答、题组、看卷答题、一题多问。每种生成器的画面布局和使用器一模一样,画面上分成题目区和答案区。用户在题目区和答案区内输入内容,题目区里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或声音图片。题目区用在使用器运行时显示反馈要求,答案区中的内容即是反馈点,用来与反馈设备上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比对。如果题目区里的内容是图片或声音时,系统将根据输入的文件名称到相应路径下去读取文件加载入flash进行显示或播放。所有图片在显示过程都进行了抗锯齿处理。

而且,用户除使用生成器一道一道的录入反馈内容外,系统还提供批量导入功能:根据系统内部定义的11种反馈类型一一输出相对应的xml格式。用户在excel软件中打开xml格式文件后,批量输入反馈内容。导出xml后给系统读入。当使用器使用该xml文档时,自动排版功将能对其排版后再进行显示。

此外,对反馈点而言,所述反馈点与反馈设备提供的反馈答案后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反馈答案的类型属于字符型或线图型;

如果反馈答案属于字符型,则将接收的反馈答案与标准答案直接进行字符对比;

如果反馈答案是线图型,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图型的反馈答案对应的教学题目包括:

类型一、按要求画出相应三角图形或四边图形;

类型二、给定半径或直径,画圆;绘制平移图形,补完轴对称图形,绘制旋转90度的图形;绘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按给定的缩放比例绘制图形;统计题,按给定的数值绘制折线、柱状图;

类型三、按笔画顺序进行写字练习;

类型四、勾画特定图形进行选择判断。

如图4所示,对于类型一的教学题目,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三角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反馈答案的四个反馈坐标点,且第一个坐标点和最后一个坐标点重合;

基于四个所述反馈坐标点计算三个线段的长度的平方值:l1、l2和l3;如果l1=l2=l3,则判断为等边三角形;如果l1+l2=l3或l1+l3=l2或l2+l3=l1,则判断为直角三角形;如果l1+l2<l3或l1+l3<l2或l2+l3<l1,则判断为钝角三角形;如果为其他情况,则判断为锐角三角形;而且,如果还存在l2=l3或l3=l1或l1=l2,则进一步地判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

将判断得到的三角形类型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如图5所示,对于类型一的教学题目,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四边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反馈答案的五个反馈坐标点,且第一个坐标点和最后一个坐标点重合;

基于四个所述反馈坐标点计算四个线段的长度值k1、k2、k3、k4,且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四个线段的水平宽值:w1、w2、w3、w4和四个线段的垂直高值:h1、h2、h3、h4;基于四个线段的长度值、水平宽值和垂直高值之间的关系判断反馈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梯形;

将判断得到的三角形类型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对于类型二的教学题目,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四边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一系列线段的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

将所述反馈答案的一系列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对于类型三的教学题目,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四边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每一笔画的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

将所述反馈答案中每一笔画的起始坐标和末点坐标与标准答案按照书写的笔画顺序的进行对比。

对于类型四的教学题目,如果所述反馈答案为四边形,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则基于勾勒线图的点的位置坐标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反馈答案中勾画的位置坐标,及勾画的图案形状;

判断勾画的位置坐标是否位于设定的区域内,并将所述反馈答案中勾画的图案形状与标准答案中的正确图形的进行对比。

步骤2: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课堂反馈,并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例如,如果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均为pad或手写板,则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1:反馈内容分配机制

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

步骤12.2: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学生终端通过所述使用器播放教学题目页面,学生基于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

所述学生终端将播放的教学题目的反馈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且将反馈答案和对比结果作为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

步骤12.3:教师终端接收反馈内容

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过程,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等待学生终端传回反馈内容数据包;

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

步骤12.4:反馈内容存储机制

如图9所示,为每位学生和教师在系统中设立账号,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

学生终端的编号与学生学号一一对应,学生在pad端登陆进自己账号,或在手写板上选择有自己名字的答题纸答题,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而且,在步骤12.1的反馈内容分配机制中,教师往往教授不止一个班级,教师准备好反馈内容后需要确定是在哪个班级进行反馈。先选中反馈内容,教师选择需要进行反馈的班级,然后就可以开始分配。教师准备好反馈内容,选择需要进行分配的班级后,学生此时登陆进自己账号时,该分配内容就在学生终端上,等待学生完成。

又例如,如果学生终端为答题器,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1:反馈内容分配机制

教师在使用器内选取待反馈内容,并将待反馈内容分配至需要反馈的所教班级的学生;

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调用所述反馈内容包进行播放,当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和硬件sdk进行连接;连接成功后,教师终端等待接受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步骤22.2: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

学生观看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播放的反馈内容,并根据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要求在所述学生终端输入对应的反馈答案;

步骤22.3:教师终端接收反馈内容

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接收硬件sdk回传的学生终端的输入的反馈内容数据包;

所述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所述反馈内容数据包进行拆分,如果基于反馈内容数据包拆分后的结果判断参与反馈的学生终端的数量等于需要参与反馈的人数,则结束所述反馈点的反馈过程;

步骤22.4:反馈内容存储机制

如图9所示,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录入数据库,教师、学生和学生所属班级三者形成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据库内;

学生终端的编号与学生学号一一对应,且学生终端的反馈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后,根据学生终端的编号记录在相对应的学生名下,从而产生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则如图6所示,在步骤22.2的学生终端输入反馈内容中,在使用器播放到等待接受反馈信息状态下,学生根据使用器上显示的分配内容,点击答题器上的按键,上传自己的答案或选项。

如图7所示,在步骤22.3的教师终端接收反馈内容中,教师终端的使用器播放时,遇到反馈点时,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开始将连接指令发送给硬件sdk,接受到sdk返回的连接成功信息后,在使用器的画面右上角显示“基站已连接成功”,使用者此时进入反馈页面,点击“开始”按钮,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开始等待硬件sdk传递回数据,该数据包含:参与反馈人员在反馈器上输入的内容,相应的反馈器编号,参与反馈人员的每一次反馈的时间。

此外,如图8所示,教师终端的使用器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拆分,当传递内容的反馈器总数已和参与反馈的人数相同,教师终端的使用器自动发送结束命令,结束接收。或者用户手动点击“结束答题”按钮,使用器自动发送结束命令,结束接收。

综上所述,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可以是专用终端,也可以是网络终端,例如pad、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可以进行网络通信的电子产品。如果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使用网络终端进行访问所述课堂即时反馈内容生成系统进行课堂即时反馈,则学生和教师均需要首先登陆自己的账号,然后根据账号内的内容进行输入。

步骤3:反馈内容评估器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产生教学情况分析数据。

具体地,在数据库中,反馈内容具有单元,课时,知识点等属性,学生完成情况包括所完成的练习分数,完成时间,错题情况等信息。根据这些属性,在反馈内容评估器中进行各种查询。

反馈内容评估器由“实时查看”与“成绩查看”两块组成。所有统计数据可供校长、教师进行查询。校长可以查看全校教师及其任课班级、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可以看见所有自己任课班级的练习情况。

“实时查看”是将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每一个练习,按照完成的时间顺序,如实的记录在这一页面中,便于实时了解课堂上的练习完成情况。当天及以往的练习得分都可以进行查询。同时每个练习后面均有“查看详情”按钮,通过这里可以了解练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和成绩分布。教师还能够在“实时查看”中预览并发送当天学生的学习报告给每一位家长,家长可通过手机、电脑进行查询。

“成绩查看”则是将数据归并整合,方便教师对一段时间内练习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同样校长通过“成绩查看”就可以对全校老师在一段时间内练习的布置及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通过筛选学科、教师、班级等信息,可以迅速找到某个班级的练习完成情况,并将显示出的数据绘制到折线图中,形成不同时间中的成绩变化趋势,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且,成绩查看又分为“学生练习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和“错题本”三部分:

“学生练习情况”:主要是通过筛选信息获得不同学科、任课教师、班级的练习完成情况;

“知识点掌握情况”:主要是通过筛选信息,获得不同学科、班级、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薄弱的知识环节;

“错题本”:全校的错题情况的总表,可以查看学生的错题次数及内容。通过筛选信息,获得不同学科、任课教师、班级、学生的错题情况。

因此,如图10所示,在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反馈内容评估器调用课堂教学情况数据;

反馈内容评估器根据实时查看请求和成绩查看请求对所述课堂教学情况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如果是实时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显示当天或以往的课堂反馈得分,供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成绩分布;

如果是成绩查看请求,则反馈内容评估器从学生练习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和错题本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学生练习情况查看某学科在某班级的反馈情况以了解学习趋势,通过知识点掌握情况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通过错题本查看某学科某班级某学生的错题情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