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2263发布日期:2019-03-19 23:3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因人机交互更为简易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公共场所大厅的信息查询机等各种显示产品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触控功能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面板中的用于显示和触控等功能的信号线较多,使得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容易受到干扰,触控信号线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影响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降低触控信号线上的噪声干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由所述显示区向所述非显示区延伸,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由显示区向非显示区延伸的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显示驱动信号;

切换电路和触控信号输入端子,所述切换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触控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控制端的信号将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导通或关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芯片,与所述触控信号输入端子绑定,用于在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信号输入端子输出触控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关断;向所述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传输显示驱动信号;

在触控阶段,向所述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向所述触控信号输入端子传输触控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切换电路的输入端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切换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控制端的信号将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导通或关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切换电路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显示驱动信号线与第一触控信号线同驱或非同驱,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第一触控信号线向负载电容充电,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信号线的负载电流,以及负载电流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第一触控信号线上的噪声,提高了第一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噪比,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区域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区域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区域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非显示区200、多个触控电极300、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切换电路600和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多个触控电极300设置于显示区100,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由显示区100向非显示区200延伸,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与触控电极300电连接。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由显示区100向非显示区200延伸,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用于传输显示驱动信号。切换电路600包括控制端601、输入端602和多个输出端603,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切换电路600的多个输出端603分别与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电连接,切换电路600用于根据控制端601的信号将输入端602和输出端603之间导通或关断。

其中,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例如可以包括数据线或扫描线。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为数据线,且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例如可以是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焊盘,该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可以用于与驱动芯片绑定,由驱动芯片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传输触控信号。

示例性地,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为,在显示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60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控制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和输出端603关断;驱动芯片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传输显示驱动信号,以使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60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控制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和输出端603导通;驱动芯片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传输触控信号,将触控信号传输至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以使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上的电压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电压相等。

以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为数据线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进行说明。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形成负载电容,显示驱动信号线500构成负载电容的第一极,第一触控信号线400构成负载电容的第二极。且由于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位置、长度等的差异,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负载电容不完全相同。在触控阶段,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和输出端603导通,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将触控信号传输至显示驱动信号线500,即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同驱,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上的信号为触控信号,与此同时,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信号也为触控信号。由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与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上的电压相等,即负载电容两电极上的电压相等,避免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向负载电容充电,从而降低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负载电流,以及避免了负载电容的差异使得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负载电流存在差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切换电路600,切换电路600包括控制端601、输入端602和多个输出端603,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切换电路600的多个输出端603分别与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电连接,切换电路600用于根据控制端601的信号将输入端602和输出端603之间导通或关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切换电路600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同驱或非同驱,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向负载电容充电,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负载电流,以及负载电流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噪声,提高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信噪比,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信号线800,第二触控信号线800围绕显示区100,第二触控信号线800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二触控信号线800围绕显示区100,可以使第二触控信号线800屏蔽外界干扰,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噪声干扰,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切换电路600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610,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栅极均与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601电连接,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一极均与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电连接,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二极分别与切换电路600的输出端603电连接。

其中,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一极均与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602电连接,即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一极均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二极分别与切换电路600的输出端603电连接,即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二极分别与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电连接。

示例性地,以多个第一晶体管610为n型晶体管为例,对切换电路6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在显示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601传输低电平信号,控制多个第一晶体管610关断,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断开连接;驱动芯片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传输显示驱动信号。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601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多个第一晶体管610导通;驱动芯片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传输触控信号,将触控信号传输至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多个第一晶体管610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晶体管610为p型晶体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切换电路600中的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800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在触控阶段,第二触控信号线800、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和显示驱动信号线500的电连接。其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晶体管610的第一端直接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驱动信号线500包括数据线或扫描线中的至少一种。由于数据线和扫描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数量最多,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产生的负载电容的数量也最多,因此,数据线和扫描线对第一触控信号线400的负载影响最大。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切换电路600的输出端603与数据线或扫描线中的至少一种电连接,可以实现在触控阶段,向数据线或扫描线中的至少一种传输触控信号,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噪声,以及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区域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和图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驱动信号线为数据线510。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非显示区200的至少一个第一测试端子910、至少一根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多个第二晶体管620、至少一个第三晶体管630和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端子930。图5和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包括两个第一测试端子910、两根第一测试信号线920、两个第三晶体管630和三个第一控制端子930。每个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一极与一数据线510电连接,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对应的第一测试信号线920电连接。第三晶体管630与第一测试信号线920一一对应,第三晶体管630的第一极与对应的第一测试信号线920电连接,第三晶体管630的第二极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第二晶体管620、第一测试信号线920以及第三晶体管630构成切换电路600,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以及第三晶体管630的栅极作为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一控制端子930电连接,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一极分别作为切换电路600的各输出端,第三晶体管630的第二极作为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

其中,第一测试端子910例如可以是奇偶测试焊盘或rgb测试焊盘,第一测试端子910用于在vt检测阶段向第一测试信号线920传输第一测试信号。多个第二晶体管620控制数据线510与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导通或者关断。至少一个第三晶体管630控制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和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导通或者关断。

示例性地,以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在vt检测阶段,通过第一测试端子910向第一测试信号线920传输第一测试信号,通过第一控制端子930向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620导通,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向数据线510传输第一测试信号。在显示阶段,驱动芯片通过第一控制端子930向第三晶体管630的控制端传输低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630关断,驱动芯片向多条数据线510传输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通过第一控制端子930向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分别传输高电平信号,向第三晶体管630的控制端传输高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导通,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和数据线510导通,驱动芯片通过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和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向数据线510传输触控信号。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以及复用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向数据线510传输触控信号,无需为每条数据线510设置一晶体管,从而大大减少了第三晶体管630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测试端子910、第一测试信号线920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发明不做限定。下面就其中两种典型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5和图6,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端子930包括第一甲控制端子931、第一乙控制端子932和第一丙控制端子933;至少一个第一测试端子910包括第一甲测试端子911和第一乙测试端子912,至少一个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包括第一甲测试信号线921和第一乙测试信号线922,第一甲测试端子911与第一甲测试信号线921电连接,第一乙测试端子912与第一乙测试信号线922电连接;与奇数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第一甲测试信号线921电连接,与奇数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与第一甲控制端子931电连接;与偶数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第一乙测试信号线922电连接,与偶数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与第一乙控制端子93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630的栅极与第一丙控制端子933电连接。

示例性地,以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在vt检测阶段,向第一甲控制端子931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奇数列的第二晶体管620导通;向第一甲测试端子911传输第一测试信号,第一甲测试端子911通过第一甲测试信号线921向奇数列的数据线510传输第一测试信号;向第一乙控制端子932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偶数列的第二晶体管620导通;向第一乙测试端子912传输第一测试信号,第一乙测试信号线922通过第一乙测试信号线922向偶数列的数据线510传输第一测试信号。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驱动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绑定驱动芯片后,第一甲控制端子931、第一乙控制端子932和第一丙控制端子933均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并在驱动芯片的内部短接,从而实现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的栅极短接,在显示阶段同时关断,在触控阶段同时导通。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区域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和图8,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端子930包括第一丁控制端子934、第一戊控制端子935、第一己控制端子936和第一庚控制端子937;至少一个第一测试端子910包括第一丙测试端子913、第一丁测试端子914和第一戊测试端子915,至少一个第一测试信号线920包括第一丙测试信号线923、第一丁测试信号线924和第一戊测试信号线925,第一丙测试端子913与第一丙测试信号线923电连接,第一丁测试端子914与第一丁测试信号线924电连接,第一戊测试端子915与第一戊测试信号线925电连接;与第3n+1列的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第一丙测试信号线923电连接,与第3n+1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与第一丁控制端子934电连接;与第3n+2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第一丁测试信号线924电连接,与第3n+2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与第一戊控制端子935电连接,与第3n+3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第二极与第一戊测试信号线925电连接,与第3n+3列数据线510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620的栅极与第一己控制端子936电连接;第三晶体管630的栅极与第一庚控制端子937电连接;其中,n为正整数且n≥0。

其中,第3n+1列、第3n+2列和第3n+3列的数据线510例如可以分别连接红色像素列、绿色像素列和蓝色像素列。示例性地,以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在vt检测阶段,向第一丁控制端子934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第3n+1列的第二晶体管620导通,向第一丙测试端子913传输第一测试信号线,第一丙测试端子913通过第一丙测试信号线923向第3n+1列的数据线510传输检测信号;向第一戊控制端子935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第3n+2列的第二晶体管620导通,向第一丁测试端子914传输第一测试信号线,第一丁测试端子914通过第一丁测试信号线924向第3n+2列的数据线510传输检测信号;向第一己控制端子936传输高电平信号,控制第3n+3列的第二晶体管620导通,向第一戊测试端子915传输第一测试信号线,第一戊测试端子915通过第一戊测试信号线925向第3n+3列的数据线510传输检测信号。由此实现对显示面板上红色像素列、绿色像素列和蓝色像素列的vt检测。在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的驱动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绑定驱动芯片后,第一丁控制端子934、第一戊控制端子935、第一己控制端子936和第一庚控制端子937均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并在驱动芯片的内部短接,从而实现第二晶体管620和第三晶体管630的栅极短接,在显示阶段同时关断,在触控阶段同时导通。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区域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和图1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驱动信号线为扫描线520。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非显示区200的至少一个第二测试端子940、至少一根第二测试信号线950、多个第四晶体管640、至少一个第五晶体管650和至少一个第二控制端子960。每个第四晶体管640的第一极与一扫描线520电连接,第四晶体管640的第二极与对应的第二测试信号线950电连接。第五晶体管650与第二测试信号线950一一对应,第五晶体管650的第一极与对应的第二测试信号线950电连接,第五晶体管650的第二极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电连接。第四晶体管640、第二测试信号线950以及第五晶体管650构成切换电路600,第四晶体管640的栅极以及第五晶体管650的栅极作为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二控制端子960电连接,各第四晶体管640的第一极分别作为切换电路600的各输出端,第五晶体管650的第二极作为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四晶体管640和第五晶体管650,以及复用第二测试信号线950向扫描线520传输触控信号,无需为每条扫描线520设置一晶体管,从而大大减少了第五晶体管650的数量。

继续参见图9和图1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控制端子960包括第二甲控制端子961、第二乙控制端子962和第二丙控制端子963;至少一个第二测试端子940包括第二甲测试端子941和第二乙测试端子942,至少一个第二测试信号线950包括第二甲测试信号线951和第二乙测试信号线952,第二甲测试端子941与第二甲测试信号线951电连接,第二乙测试端子942与第二乙测试信号线952电连接;与奇数行扫描线520电连接的第四晶体管640的第二极与第二甲测试信号线951电连接,与奇数行扫描线520电连接的第四晶体管640的栅极与第二甲控制端子961电连接;与偶数行扫描线520电连接的第四晶体管640的第二极与第二乙测试信号线952电连接,与偶数行扫描线520电连接的第四晶体管640的栅极与第二乙控制端子962电连接;第五晶体管650的栅极与第二丙控制端子963电连接。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驱动信号线500包括数据线510和扫描线520。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控制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驱动芯片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700传输触控信号,将触控信号传输至数据线510和扫描线520,以使数据线510和扫描线520上的电压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电压相等。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噪声,提高了第一触控信号线400上的信噪比,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继续参见图11,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触控电极300复用为公共电极,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和第二触控信号线800复用为公共电极的信号线。在显示阶段,驱动芯片向切换电路600的控制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控制切换电路6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关断;驱动芯片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500传输显示驱动信号,向第一触控信号线400和第二触控信号线800传输公共电压信号,以使显示面板显示画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或电子纸显示装置等。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图12中未示出),驱动芯片与触控信号输入端子绑定,用于在触控阶段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输出触控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可适用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3,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在显示阶段,向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关断;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传输显示驱动信号;

s120、在触控阶段,向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传输触控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触控阶段向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传输触控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切换电路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显示驱动信号线与第一触控信号线同驱或非同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第一触控信号线向负载电容充电,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信号线的负载电流,以及负载电流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第一触控信号线上的噪声,提高了第一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噪比,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向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关断,包括:向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关断。向切换电路的控制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包括:向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在显示阶段,向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关断;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传输显示驱动信号。

s220、在触控阶段,向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传输触控信号。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5,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0、在显示阶段,向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关断;向多条显示驱动信号线传输显示驱动信号。

s320、在触控阶段,向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导通;向触控信号输入端子传输触控信号。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