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席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592发布日期:2019-04-17 00:08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席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席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会议室、展台、餐厅等场所,人们习惯在桌上摆放纸质或塑料等材质的席卡,用来显示与会人员姓名,设备简介,酒店菜肴等信息。普通席卡每次会议变更时,就需要重新制作、打印、更换,使用不便,而且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现有的LED席卡、LCD席卡或其他席卡,都需要采用有线充电或有线通讯等方式,使用不便,而且结构复杂,耗电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席卡,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耗电量小,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电子席卡包括控制系统、显示系统以及电源管理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显示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存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无线通信单元、存储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显示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存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均与电源管理系统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多个电子墨水显示屏,多个所述电子墨水显示屏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源管理系统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储能单元、无线充电单元以及电压转换单元,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单元、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显示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接口,所述显示屏接口的引脚4、引脚5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显示屏接口的引脚15、引脚16均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以及电源,显示屏接口的引脚18、引脚19、引脚20、引脚22、引脚23、引脚24分别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3,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1,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源,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3。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RE,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1、引脚32、引脚48、引脚64、引脚19、引脚13均连接电源,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1、引脚47、引脚63、引脚18、引脚12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均与无线通信单元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引脚23、引脚41、引脚42、引脚43、引脚44、引脚61、引脚62、引脚29、引脚30、引脚33、引脚34、引脚35、引脚36均与显示系统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9、引脚40、引脚51、引脚52、引脚53均与存储单元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晶振Y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4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5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6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7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60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包括DC-DC电压转换芯片,所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型号为TPS61097A-33,所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1通过第二电感L2与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5相连接,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3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储能单元的接口、无线充电单元的接口,所述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与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2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以及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8,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单元的接口并接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4连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和电源,所述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单元为法拉电容或锂电池。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席卡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安装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电子墨水显示屏设置于面板上,所述控制系统和电源管理系统设置于底座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系统、显示系统以及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储能单元、无线充电单元以及电压转换单元,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线充电模式,通过无线传输修改显示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功耗低,使用方便,耗电量小,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只保护由上述物理部件以及连接各个物理部件之间的线路所构成的装置或者物理平台,而不涉及其中的软件部分。

2)、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RE,STM32F103RE芯片处理信号速度快,价格低廉,仅仅需要搭建简单的外设电路即可实现各种功能。

3)、所述控制系统、显示系统以及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各个系统的电路结构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2—面板 3—底座 10—控制系统

11—无线通信单元 12—存储单元 13—控制单元

20—显示系统 21—第一电子墨水显示屏

22—第二电子墨水显示屏 30—电源管理系统

31—储能单元 32—无线充电单元 33—电压转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席卡包括控制系统10、显示系统20以及电源管理系统30,所述控制系统10的输出端与显示系统2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30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10的输入端、显示系统20的输入端相连接,本电子席卡采用全封闭设计,没有对外有线接口,使用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系统1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以及控制单元13,所述控制单元13分别与无线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与显示系统2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无线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以及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均与电源管理系统30的输出端相连接。

具体的,无线通信单元11采用低功耗蓝牙模块

无线通信单元11的工作模式由控制单元13控制,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需要更新显示数据才处于接收状态,达到减少功耗的目的。

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系统20包括多个电子墨水显示屏,多个所述电子墨水显示屏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电源管理系统30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系统20包括2个电子墨水显示屏,分别为第一电子墨水显示屏21,以及第二电子墨水显示屏22。电子墨水显示屏能够在高亮的环境中使用,效果依然很好,可长期显示,不耗电,第一电子墨水显示屏21和第二电子墨水显示屏22分别分布于面板2的两侧,双屏显示时的内容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如图4所示,所述电源管理系统30包括储能单元31、无线充电单元32以及电压转换单元33,所述无线充电单元32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单元31、电压转换单元3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储能单元31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单元3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单元33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10、显示系统20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示无线充电单元32采用手机无线充电模式,即接收端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3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定时打开无线通信单元11,接收显示信息,其他时间使无线通信单元11处于休眠状态;在无数据刷新显示时,控制显示系统20退出刷新模式,控制系统10也进入低功耗模式,达到省电的目的。

如图5、6所示,本电子席卡包括面板2和底座3,所述面板2安装在底座3的上方,所述电子墨水显示屏设置于面板2上,所述控制系统10和电源管理系统30设置于底座3内部。

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系统20包括显示屏接口,所述显示屏接口的引脚4、引脚5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显示屏接口的引脚15、引脚16均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以及电源,显示屏接口的引脚18、引脚19、引脚20、引脚22、引脚23、引脚24分别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3,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1,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源,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显示屏接口的引脚23。

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3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RE,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1、引脚32、引脚48、引脚64、引脚19、引脚13均连接电源,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1、引脚47、引脚63、引脚18、引脚12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均与无线通信单元11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引脚23、引脚41、引脚42、引脚43、引脚44、引脚61、引脚62、引脚29、引脚30、引脚33、引脚34、引脚35、引脚36均与显示系统20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9、引脚40、引脚51、引脚52、引脚53均与存储单元12相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3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晶振Y2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4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5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6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7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60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

如图9所示,所述电源管理系统30包括DC-DC电压转换芯片,所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型号为TPS61097A-33,所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1通过第二电感L2与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5相连接,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3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储能单元31的接口、无线充电单元32的接口,所述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与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2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以及第一控制芯片的引脚8,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单元32的接口并接地,DC-DC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4连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和电源,所述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软件配合来进行使用。下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软件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的软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部分。

如图1~6所示,一种电子席卡在工作前需要通过无线充电器对其充电,电源管理系统30的无线充电单元32接收电能给储能单元31进行充电,在充电期间,本电子席卡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控制系统10和显示系统20处于正常工作模式,退出休眠模式。本电子席卡的产品状态显示在显示系统20的墨水显示屏上。

电源管理系统30的电压转换单元33采用超低静态电流和低输入电压同步升压转换器,充分利用超级电容的储存的电能,把超级电容输出的电压转换成系统需要的电压,如+3.3V。

一种电子席卡在工作前需要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把电子席卡显示需要的模版、图片和字库传输到电子席卡的存储单元12中,当然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编程器把需要的信息写到存储单元12中。所述存储单元12的工作模式由控制单元13设定,控制单元13采用缺省的系统唤醒参数或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接收到的新的唤醒参数更新缺省唤醒参数,让系统按照要求的工作方式工作。在所述一种电子席卡待机过程中,显示系统20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不变。

所述控制单元13在接收到无线通信单元11的显示信息后,根据需要显示的内容,在存储单元12中查找对应的显示模版、图片或字库信息,把要显示内容的点阵数据通过对显示系统20的时序控制,刷新到显示系统20的第一电子墨水显示屏21和第二电子墨水显示屏22上;在完成要显示内容的刷新显示后,控制单元13进入休眠模式,同时控制显示系统20退出刷新模式,设定下一次系统唤醒的时间,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3同时控制显示系统20的第一电子墨水显示屏21和第二电子墨水显示屏22,即使只安装了一个电子墨水显示屏;如果这个工作周期内没有接收到更新显示的指令,系统随即进入待机模式。

特别指出的是:本电子席卡,在使用过程中不要修改显示内容,就可以采用无电源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单元31可以采用电解电容代替,要修改显示内容时,把电子席卡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即可。对于那些需要在长时间内经常修改显示内容的使用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能单元31可以采用锂电池代替,这样连续使用的时间就可达到1年以上,对于那些短时间内需要修改内容的,如24小时范围内需要修改内容的,又不希望使用锂电池的应用,储能单元31采用法拉电容或超级电解电容,充电次数达10万次以上,解决锂电池充电次数、容量下降和环保问题。

本电子席卡在使用时还需要一款手机应用软件,或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和无线通讯装置,实现修改,变换显示式样、内容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涉及此部分软件的内容。一种电子席卡的和广播用的无线发装置的距离需要控制在能有效接收到信息的范围内,一般小于30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耗低,使用方便,耗电量小,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