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280发布日期:2018-09-25 20:2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减负老师的教学强度,保护教师身体键康,也为了让后排的学生们能很容易听清楚授课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给班级做多媒体扩音设备。老师不需要声嘶力竭的讲课,后排学生能也能听清楚授课的内容,还可以连接多媒体设备,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以供教学使用。

目前多媒体设备之间的连接多采用有线或者WIFI、蓝牙无线连接,如果多媒体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有线连接,会使得布线十分复杂,安装连接都比较复杂,随之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有线连接的安装方式已经逐步被无线连接所取代;无线蓝牙连接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无线连接技术,但是无法进行远距离的单线连接;如果采用WIFI连接,由于学校教室有密集型特点,上下左右教室相隔的都不远,使用常规的U段和V段麦克风音频传送,最大的问题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了解决扩音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使用2.4G对频和传输技术,由于2.4G通信模块只需通电加信号就发射,收到信号就有输出,纯硬件产品单向传输,不需要软件程序的支持就可以完成收发功能,并且可以远距离无串频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但是2.4G对频和传输技术的最大缺陷是如果扩音设备同时开机使用的时候可能产生邻近设备在同时开机对频使用时会产生串频现象,会持续产生几秒到几十秒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扩音设备内同时具备2.4G对频模块和红外对频模块,开机时使用红外对频模块连接,稳定后使用2.4G对频模块,可以避免扩音设备同时开机时,相互之间产生干扰。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包括:音箱和安装在箱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CPU智能芯片、2.4G对频模块、红外对频模块、充电模块和激光发射模块,所述2.4G对频模块与CPU智能芯片的第十四引脚连接,红外对频模块与CPU智能芯片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连接,充电模块与CPU智能芯片的第八和第九引脚并行连接,激光发射模块与CPU智能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并排设置有红外头、激光头和内置麦克风,所述红外头的信号输入端与红外对频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激光头的信号输入端与激光发射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USB充电口,所述USB充电口的信号输出端与充电模块连接,内置麦克风和CPU智能芯片之间通过线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启动本教学扩音设备时,CPU智能芯片自动控制红外对频模块启动,通过红外对频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对频连接,防止设备同时启动时发生干扰,尤其是红外对频技术,发射的信号可以被墙壁或者玻璃阻挡,这样就做到了不串墙,可以有效防止隔壁教室的扩音设备启动时,对另外教室的扩音设备启动造成扩音干扰,但是,由于红外传对频连接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因此无法稳定连接。所以当通过红外对频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后,CPU智能芯片会自动控制对频模式的切换,使用2.4G对频模块代替红外对频模块实现本扩音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更为稳定的连接。红外对频模块产生的信号通过红外头发射,从而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信号连接,激光发射模块产生的信号通过激光头发射,从而具备激光笔的功能,USB充电口通过充电模块可以实现对本扩音设备的充电。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内置麦拾音孔,所述内置麦拾音孔的下方安装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功能键控制区,所述功能键控制区的下方设置有遥控键控制区。内置麦拾音孔用于接收讲师的声音;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整个本扩音设备的工作状态;功能键控制区上安装有多个功能控制键;遥控键控制区内安装多个遥控按键。

优选的,所述功能键控制区包括三个从右至左依次并排设置的AGC功能键、激光笔键和RF键;按住激光笔键,可以实现激光笔教鞭的启闭功能,通过RF键可选择2.4G对频和红外对频,AGC功能键可以实现对显示模式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遥控键控制区设置成圆形,开/关机键设置在圆心,上PPT翻页键安装在开/关机键的上方,下PPT翻页键安装在开/关机键的下方,音量减少键安装在开/关机键的左方,音量增加键安装在开/关机键的右方。开/关机键用于实现整个扩音设备的电源启闭,上PPT翻页键和下PPT翻页键可以实现对PPT上下翻页的控制,音量减少键和音量增加键用于控制视频音量的加减。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夹扣,所述夹扣的上方设置有挂绳孔,所述挂绳孔的一侧安装有内置麦输入口,所述夹扣的下方设置有复位键,当不使用PPT指引功能时,可将本扩音设备通过夹扣夹在衣领或者口袋上,作为纯麦克风使用,通过挂绳孔可以与挂绳连接,防止本扩音设备丢失,复位键用于功能复位。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端上设置有内置麦拾音槽,所述内置麦拾音槽的下方安装有音频外部输入口。内置麦拾音槽用于收集讲师的声音,音频外部输入口方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防干扰教学扩音设备通过内置的CPU智能芯片可以在设备启动时自动控制红外对频模块启动,通过红外对频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对频连接,防止设备同时启动时发生干扰,当设备连接后,CPU智能芯片会自动控制对频模式的切换,使用2.4G对频模块代替红外对频模块实现本扩音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更为稳定的连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扩音设备同时开机时,相互之间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CPU智能芯片;2、2.4G对频模块;3、红外对频模块;4、充电模块;5、激光发射模块;10、壳体;11、红外头;12、激光头;13、内置麦克风;14、内置麦拾音孔;15、液晶显示屏;16、AGC功能键;17、激光笔键;18、RF键;19、上PPT翻页键;20、音量减少键;21、开/关机键;22、下PPT翻页键;23、音量增加键;24、USB充电口;25、内置麦拾音槽;26、音频外部输入口;27、夹扣;28、内置麦输入口;29、挂绳孔;30、复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防干扰教学扩音设备。

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防干扰不串频的教学扩音设备,包括:壳体10和安装在壳体10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CPU智能芯片1、2.4G对频模块2、红外对频模块3、充电模块4和激光发射模块5,所述2.4G对频模块2与CPU智能芯片1的第十四引脚连接,红外对频模块3与CPU智能芯片1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连接,充电模块4与CPU智能芯片1的第八和第九引脚并行连接,激光发射模块5与CPU智能芯片1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CPU智能芯片1的第四引脚用于串口信号发送,CPU智能芯片1的第五引脚用于串口信号接收,所述壳体10的顶端并排设置有红外头11、激光头12和内置麦克风13,所述红外头11的信号输入端与红外对频模块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激光头12的信号输入端与激光发射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USB充电口24,所述USB充电口24的信号输出端与充电模块4连接,内置麦克风13和CPU智能芯片1之间通过线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启动本教学扩音设备时,CPU智能芯片1自动控制红外对频模块3启动,通过红外对频模块3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对频连接,防止设备同时启动时发生干扰,尤其是红外对频技术,发射的信号可以被墙壁或者玻璃阻挡,这样就做到了不串墙,可以有效防止隔壁教室的扩音设备启动时,对另外教室的扩音设备启动造成扩音干扰,但是,由于红外传对频连接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因此无法稳定连接。所以当通过红外对频模块3与外部设备连接后,CPU智能芯片1会自动控制对频模式的切换,使用2.4G对频模块2代替红外对频模块3实现本扩音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更为稳定的连接。红外对频模块3产生的信号通过红外头11发射,从而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信号连接,激光发射模块5产生的信号通过激光头12发射,从而具备激光笔的功能,USB充电口24通过充电模块4可以实现对本扩音设备的充电。

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壳体1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内置麦拾音孔14,所述内置麦拾音孔14的下方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5,所述液晶显示屏15的下方设置有功能键控制区,所述功能键控制区的下方设置有遥控键控制区。内置麦拾音孔14用于接收讲师的声音;液晶显示屏15用于显示整个本扩音设备的工作状态;功能键控制区上安装有多个功能控制键;遥控键控制区内安装多个遥控按键。

参照图3所示,所述功能键控制区包括三个从右至左依次并排设置的AGC功能键16、激光笔键17和RF键18;按住激光笔键17,可以实现激光笔教鞭的启闭功能,通过RF键18可选择2.4G对频和红外对频,实现对频模式的手动切换;AGC功能键16可以实现对液晶显示屏15显示模式的切换。

参照图3所示,所述遥控键控制区设置成圆形,开/关机键21设置在圆心,上PPT翻页键19安装在开/关机键21的上方,下PPT翻页键22安装在开/关机键21的下方,音量减少键20安装在开/关机键21的左方,音量增加键23安装在开/关机键21的右方。开/关机键21用于实现整个扩音设备的电源启闭,上PPT翻页键19和下PPT翻页键22可以实现对PPT上下翻页的控制,音量减少键20和音量增加键23用于控制视频音量的加减。

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壳体10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夹扣27,所述夹扣27的上方设置有挂绳孔29,所述挂绳孔29的一侧安装有内置麦输入口28,所述夹扣27的下方设置有复位键30,当不使用PPT指引功能时,可将本扩音设备通过夹扣27夹在衣领或者口袋上,作为纯麦克风使用,通过挂绳孔29可以与挂绳连接,防止本扩音设备丢失,复位键30用于功能复位。

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壳体10的左侧端上设置有内置麦拾音槽25,所述内置麦拾音槽25的下方安装有音频外部输入口26。内置麦拾音槽25用于收集讲师的声音,音频外部输入口26方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