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292发布日期:2018-10-26 20:48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



背景技术:

按键作为一种电子设备中常见的输入型装置,即可用作信息输入,也可用于开关控制。现有的按键大多为一体注塑成型的金属或塑料壳体,如电脑键盘按键。按键在加工完成之后会在壳体上固化形成按键所对应的数字、字母或文字,从而使得这种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位置被固定,限制了按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该按键能够变化多种显示形式,增加单个按键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包括固定架以及分别与固定架上下两端卡接的显示屏和与显示屏电性连接的PCB板,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屏和背光板,所述PCB板设置有与液晶屏和背光源耦接的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背光板亮度的亮度检测模块以及串接在亮度检测模块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的AD转换模块,所述背光板为RGB三色光源背光板并通过一驱动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背光板设置为RGB三色光源背光板,实现了背光板的多种颜色的显示,又因为液晶屏的设置,实现了该智能按键的信息显示。在使用该按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程序下载模块对中央处理器进行程序录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设定背光板颜色以及显示屏的显示内容。使得该按键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种信息的显示更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个按键的应用范围。同时亮度检测模块以及AD转换模块的设置还实现了对背光板亮度的显示,从而进一步的起到了调节按键显示内容的目的。相比于直接通过中央处理器驱动背光板发光,驱动模块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PCB板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中央处理器设置为S1C17W系列的微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1C17W系列的微控制器有着优异的低耗电量特色整合内建式快闪记忆体并同时具备高效率的液晶显示器(LCD)驱动能力,不但能够实现对液晶屏的驱动,同时也降低了该智能按键的功率消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背光板内置有与RGB三色光源对应的三个背光灯,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分别与三个背光灯耦接的三个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背光灯耦接电源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耦接所述中央处理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极管作为一种常见的驱动元件,其设置方式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VB板上元件的数量以及所占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背光灯均串联设置有限流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流电阻的设置实现了对背光灯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显示屏与PCB板之间通过嵌于固定架内的导电橡胶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通过排线连接,导电橡胶不但能够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的性,同时也降低了按键内走线所占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均设置为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软质导电排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导电排线的设置实现了按键与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在案件因被触发而移动时,仍能够保持按键与外接设备之间的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同一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数据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同一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数据接口方便了PCB板与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减少了连接按键与外接设备之间的接线步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亮度检测模块包括贴附于背光板的贴片型的光敏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片型光敏电阻可直接贴附在背光板,从而实现了对背光板亮度的直接检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用途广泛,由于显示屏显示内容可由中央处理器控制,同时背光板的发光亮度以及发光颜色也可实现调节,从而使得按键的表现方式多样化,增加了案件的使用范围;

二 、安全性高,相比于直接采用中央处理器驱动背光灯,由于采用三极管驱动背光灯,从而提高了PCB板对功率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按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按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智能按键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圆形垫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智能按键的内部电路图;

图5是中央处理器的电路连接图;

图6是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1、固定架;11、让位槽;12、卡勾;13、圆形垫片;14、限位块;15、导电橡胶;2、显示屏;21、弧形凸起;22、液晶屏;23、背光板;231、背光灯;3、PCB板;31、限位孔;32、中央处理器;33、亮度检测模块;34、AD转换模块;35、驱动模块;4、软质导电排线;41、数据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点阵型智能按键,包括中空的固定架1以及分别与固定架1上下两端卡接的显示屏2和与显示屏2电性连接的PCB板3。其中,固定架1顶部的一个侧壁设置有一让位槽11,显示屏2设置有与让位槽11配合的弧形凸起21,显示屏2通过弧形凸起21与固定架1卡接,弧形凸起21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拆卸显示屏2;固定架1底部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固定凸出设置有卡勾12,上述PCB板3通过卡勾12与固定架1底部卡接。

如图2和图3背光灯所示,上述固定架1底部的四个角均凸出设置有圆形垫片13,其中两个相邻的圆形垫片13凸出设置有限位块14,上述PCB板设置有与限位块14配合的限位孔31。当PCB板3通过卡勾12卡接固定架1时,可通过限位孔31与限位块14实现与固定架1之间的进一步固定。

如图3背光灯和图4驱动模块所示,上述显示屏2包括液晶屏22和背光板23,PCB板3设置有与液晶屏22和背光板23连接的中央处理器32,中央处理器32连接有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如图2所示,程序下载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均设置为软质导电排线4,并通过同一数据接口41与外接设备连接。PCB板3与显示屏2通过嵌设于固定架1内的导电橡胶15电性连接。

如图4驱动模块和图5所示,上述中央处理器32设置为S1C17W系列的微控制器,如S1C17W34、S1C17W35或S1C17W36中的一种,此处优选为S1C17W34微控制器。

再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背光板23设置为RGB三色光源背光板23,其内置有与RGB三色光源对应的三个背光灯231,中央处理器32通过驱动模块35控制三个背光灯231的发光实现对背光板23的颜色以及亮度进行调节。

以其中一个背光灯231的驱动模块35为例,其中,驱动模块35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串联设置的背光灯231和限流电阻R4驱动模块耦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耦接电源负极,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一固定电阻R1耦接中央处理器32,中央处理器32输出PWM脉冲信号至固定光电阻R1,并通过调节PWM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背光灯231的通电时间的控制,从而调节背光灯231的亮度。

再如图4驱动模块和图5所示,背光板23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背光板亮度的亮度检测模块33,亮度检测模块33通过AD转换模块连接中央处理器32。其中亮度检测模块33设置为贴片型的光敏电阻,光敏电阻贴附于背光板23。光敏电阻检测到背光板23的亮度之后,通过AD转换模块将光敏电阻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中央处理器32。在使用该智能按键时,首先由工作人员预先输入预设的亮度值,中央处理器32比较AD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与预设的亮度值,当背光板23亮度较低时,通过调高PWM脉冲的占空比实现调亮背光板23的亮度。其中AD转换模块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此不做赘述。

由以上所述内容可知,当需要使用该智能按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程序下载模块对中央处理器32进行程序录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设定背光板23颜色以及显示屏2的显示内容。使得该按键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种信息的显示更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个按键的应用范围。同时亮度检测模块33以及AD转换模块的设置还实现了对背光板23亮度的显示,从而进一步的起到了调节按键显示内容的目的。相比于直接通过中央处理器32驱动背光板23发光,驱动模块35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PCB板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