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警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276发布日期:2019-03-05 17:4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警示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防风警示牌。



背景技术:

在警示牌是建筑工地中常用到且必不可少的工具,警示牌通常放置在施工地点或者事故多发地点来警示过往的人注意安全,目前广泛使用的警示牌不仅能旋转,还能闪烁不同颜色的光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

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地也分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是在市区,也经常在郊外,不管什么环境,都可能碰到刮风的时候。当风力较大时,通过支架直接安放在地面的警示牌很容易就被风刮倒,比如6 级左右的风力的天气时常会有,在大风天气时,路人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都只会专注于眼前的道路,因为专心赶路而忽略道路的路况。甚至大风吹起路上的尘土还会影响视线,若此时警示牌被风刮倒,路人走到警示牌附近才能看到警示牌,甚至还没看到警示牌就已经陷入危险之中。如此,即使目前的警示牌从功能上做了很多改进,却没有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再者,通常没有专人看管警示牌,若警示牌被风刮倒,不容易及时被发现和扶起,会重复造成对行人的伤害。有些地方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刮较大风力的风,警示牌长期处于倒地状态,根本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能防止风刮倒的警示牌,刮大风的时候,该警示牌能够牢牢抓紧地面而不会被刮倒,从而消除了警示牌被风刮倒后无法起到警示作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警示牌,包括箱形底座、底座下方用于固定箱形底座的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警示牌和安装在立柱顶端的警示灯,所述底座包括侧壁和底壁,还包括用于收集风的集风装置和用于抓紧地面的抓紧装置;所述集风装置将风收集后排到所述抓紧装置处,带动所述抓紧装置抓紧地面;所述抓紧装置包括负压吸附固定组件和为负压吸附固定组件提供负压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横向固定在所述底座内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叶片,转动轴靠近两端的边缘位置处还固定有两个齿轮,底座的一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两条导轨,每条导轨上可滑动的安装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所述负压吸附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齿条朝向地面的一端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置入活塞缸中,活塞杆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底壁上;所述抓紧装置还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与活塞缸一体成形。

工作原理:当警示牌周围风时,风通过集风箱收集并通过排风管输送到叶片上方,叶片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的齿轮也随着转动轴一起转动,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在导轨内向上移动,齿条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从而在活塞缸和吸盘内形成负压,吸盘与地面抓紧,从而避免了风将指示牌刮倒。当活塞杆到达最高位置,设置在活塞杆上的弹簧压缩到最大位置,设置在齿条上的限位块将齿轮和齿条卡住,齿轮不再转动,从而将转动轴和叶片卡住,风持续吹在叶片上并从叶片下方的开口排出,持续的风可保持叶片和先前的转动方向一致而不会出现叶片反转的情况。风停后,设置在活塞杆和底壁之间的弹簧复原推动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整个齿条向下移动,恢复初始位置,为下一次防风做准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集风装置和抓紧装置,当强风吹过时,集风装置收集警示牌周围的风来吹动叶片,带动整个抓紧装置工作,从而使吸盘紧紧的与地面抓牢,保持警示牌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被风刮倒,消除了警示牌起不到警示作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设置警示牌区域的安全性,避免了警示牌刮倒而导致路人没有注意而产生的悲剧。

2、当风持续吹过时,设置的限位块可以阻止齿条与齿轮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不被破坏,风从叶片下面的开口排出,可以保证在风吹的时候整个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吸盘与地面一直处于吸紧状态,保持警示牌在强风的持续时间内一直工作。

3、风吹过后弹簧恢复原状而带动齿条恢复到原状,吸盘与地面吸附力消失,为下一次风吹时抓紧地面做好准备,不需要耗费额外的能量,利用风能来完成整个操作,干净环保。

4、设置带有锁紧装置的滑轮使得整个警示牌移动方便,为使用警示牌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剖视图;

图3 为图2 的俯视图;

图4 为图2 的右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0、侧壁11、导轨111、底壁12、开口121、挡板13、滑轮14、集风装置20、集风箱21、排风管22、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活塞杆31、活塞缸32、弹簧33、吸盘34、动力机构40、转动轴41、支撑杆42、叶片43、齿轮44、齿条45、限位块4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4 所示:一种防风警示牌,包括箱形底座10、底座10 下方用于固定箱形底座10 的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10 上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警示牌和安装在立柱顶端的警示灯,所述底座10 包括侧壁11和底壁12,还包括用于收集风的集风装置20 和用于抓紧地面的抓紧装置;所述集风装置20 将风收集后排到所述抓紧装置处,带动所述抓紧装置抓紧地面;所述抓紧装置包括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和为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提供负压的动力机构40;所述动力机构40 包括横向固定在所述底座10 内部的转动轴41,所述转动轴41 的一端固定有叶片43,转动轴41 靠近两端的边缘位置处还固定有两个齿轮44,底座10 的一侧壁11 上竖直设置有两条导轨111,每条导轨111 上可滑动的安装有与所述齿轮44 相啮合的齿条45;所述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包括连接在所述齿条45 朝向地面的一端上的活塞杆31,所述活塞杆31 置入活塞缸32 中,活塞杆31 上设置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杆31 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0 的底壁12 上;所述抓紧装置还包括吸盘34,所述吸盘34 与活塞缸32 一体成形。

具体的,所述集风装置20 包括4 个固定在底座10 上壁上的集风箱21,所述集风箱21 分别朝向警示牌的前后左右,因此可以收集来自各个方向的风。所述集风箱21 为空心的棱台结构,集风箱21 的开口121 较大的一端朝向警示牌的外侧,开口121 较小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0 的上壁上且连接有排风管22,排风管22 将集风箱21 收集的风输送到叶片43 的上方,排风管22 固定在叶片43 上方时倾斜设置,排风管22 倾斜的方向与叶片43 转动的方向一致,风从排风管22 排出时给叶片43 运动的力可使叶片43 朝着需要的方向运动。为了使排风管22 输送过来的风更加集中,在底座10 内部叶片43 与齿轮44 之间还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 将叶片43 和齿轮44 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使得输送到叶片43 上的风更为集中。位于叶片43 下方的底座10 的底壁12 上设置有开口121,可以将风从开口121 处排出。

所述抓紧装置包括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和为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提供负压的动力机构40。所述动力机构40 包括横向设置的转动轴41,所述转动轴41 固定在所述底座10 的内部中间;所述底座10 底面上固定有3 根支撑杆42,分别设置在转动轴41 的两端和两齿轮44 之间,用于支撑整个转动轴41;每根支撑杆42 上均连接有轴套,所述转动轴41 贯穿所述轴套且可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所述转动轴41 的一端端头上固定连接有叶片43,风吹过叶片43 时,所述叶片43 转动并带动转动轴41 一起转动。转动轴41 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处还固定有两个齿轮44,底座10 的一侧壁11 上设置有两条导轨111,每一条导轨111上均滑动安装有与齿轮44 啮合的齿条,从而实现齿轮44 转动带动齿条45 运动。

所述负压吸附固定组件30 包括连接在所述齿条45 朝向地面的一端上的活塞杆31,所述活塞杆31 置入活塞缸32 中,所述活塞缸32 上还设置有吸盘34,吸盘34 与活塞缸32一体成形。活塞杆31 上设置有弹簧33,弹簧33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杆31 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0 的底壁12 上。当活塞杆31 向上移动时,弹簧33 被压缩,同时活塞缸32 和与其一体成形的吸盘34 内形成负压,从而实现吸盘34 与地面的吸附。齿条45 朝向地面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朝向齿轮44的限位块451,当齿条45 往上移动到活塞杆31 的最高位置时,限位块451 可以卡住齿轮44,防止齿轮44 继续转动破坏弹簧33;齿轮44 卡住使得转动轴41和叶片43 也卡住,风不断的从排风管22 输送下来,给叶片43 一个和转动方向一致的力,可防止叶片43 倒转从而使得吸盘松开。叶片43 卡紧后,风从叶片43 下方的开口121 排出,不影响整个抓紧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设置弹簧33 的压缩力较大,因此当风力较小时,叶片43 的转动并不能带动转动轴41 的转动,吸盘34 并未出现负压,只是放在地上增加稳固性;只有当风力较大达到6 级及以上强风时,收集的风带动叶片43 快速转动并带动齿轮44 齿条45 的转动,将活塞杆31 拉高,吸盘34 形成负压与地面吸附,固定牢固,从而防止风将整个警示牌刮倒。吸盘可为真空吸盘,该真空吸盘的真空吸嘴与活塞缸内容纳活塞杆的通道相通。抓紧装置为2 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箱形底座10 的底壁12 和两个相对的侧壁11 上,对称设置两组抓紧装置,能实现更加牢固的吸附,使整个警示牌更加稳定。底座10 上未固定齿条45 的一组侧壁11 的下方还对称设置有滑轮14,滑轮14 上设置有锁紧装置。设置滑轮14 便于整个警示牌的移动,不需要较大的力就能搬动整个警示牌,方便警示牌的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