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背光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4076发布日期:2018-11-16 23:04阅读:3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背光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电子行业迅速崛起,其中显示屏技术也快速发展,进而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处;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显示屏分为背光显示屏和无背光显示屏;其中背光显示屏,采用背光源结构,由于光源放在液晶板(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的栅格板)的后面,屏幕亮度不会很高,且亮度和色彩度也较低。无背光显示屏包括常见的led显示屏,led灯排列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放入放置盒内;然后再将显示屏罩在放置盒上。显示字体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led灯开启,点亮的led灯即可组成需要显示的内容;而其他的led灯直接关闭即可。生活中常将led显示屏放在户外,主要用于做宣传或者运用到各种路标上,其亮度和色彩度较高,辨识度也高,吸引眼球。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led显示屏在使用时,led灯散发的热量很难散发,容易产生故障或者过热而导致其它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背光显示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散热不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无背光显示屏,包括放置盒、显示屏和排列有led灯的电路板;电路板位于放置盒内,显示屏盖合在放置盒上;放置盒的内壁上设有条形槽,放置盒的盒壁上设有与条形槽连通的散热孔;条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可与散热孔对应的通孔;放置盒的盒壁内设有积水部,积水部内设有膨胀后将盖板向上推的气囊层;积水部上还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出水的出水管;放置盒的外壁上设有接水盒,接水盒上设有进水口,且进水管与接水盒的下部连通。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本方案中的显示屏时,当户外下雨时或者早晨有露水时,雨水或露水能够沿着放置盒的外壁流到进水口处,进入到接水盒内,然后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积水部内储存;当放置盒内部发热时,积水部内的积水有一定的冷却效果,进而对放置盒的内部降温。

2、当放置盒内的热量过高时,高温使得积水部内的水汽化,进而使得气囊层向上鼓起膨胀,气囊层将盖板向上推,进而使得盖板上的通孔与散热孔对应,进而使得放置盒的内部与外界连通,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综上,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散热不良的问题。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接水盒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摆动板,摆动板与开口下边缘的内壁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摆动板上连接有拉线,拉线的端部设有堵塞块;堵塞块滑动连接在出水管内,且堵塞块在拉线的拉动下控制出水管的出水;出水管内设有用于堵塞块复位的复位件,且出水管连通在积水部的下部。

进一步实现了对积水部的换水动作,具体情况如下:每次下大雨的时候就会实现一次换水动作;当雨水大量进入到接水盒内,在雨水重力作用下,使得摆动板绕着开口的下边缘向外翻,此时拉线不会再被摆动板绷紧;复位件使得堵塞块运动,出水管向外出水;当接水盒内的水流出并减少后,扭簧使得摆动板恢复原位,再次将开口覆盖;摆动板拉动拉线,拉线拉动堵塞块再次将出水管堵住。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出水管包括管本体和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位于管本体的内壁上;且堵塞块可运动至环形凹槽处。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堵塞块能够控制出水管的出水,当摆动板向下摆动,复位件会使得堵塞块朝着环形凹槽的方向滑动;当堵塞块位于环形凹槽处时,由于堵塞块的直径较小,堵塞块的外壁不会与环形凹槽的内壁接触,出水管内的水会从堵塞块与环形凹槽之间的缝隙流出。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复位件包括定位块和压簧,定位块固定连接在管本体的内壁上,压簧固定连接在定位块与堵塞块之间。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堵塞块的复位;在摆动板关闭的情况下,拉线是处于绷直状态的,而且拉线会将堵塞块拉动到离开环形凹槽的位置,压簧处于压缩状态;即,此时堵塞块是位于环形凹槽与定位块之间;当摆动板向下摆,压簧会立即将堵塞块弹开,使得堵塞块朝着环形凹槽的位置运动,最后停在环形凹槽处。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定位块为弧形,且定位块位于沿着管本体的上部内壁固定。

主要是防止出水管内流出的水流较小时,会被定位块挡住;若定位块沿着管本体的上部内壁固定,那么水会沿着出水管的底部内壁流出。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积水部包括积水腔,且气囊层的四周边缘与积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进水管处进入的雨水的收集。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积水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放置盒内部连通的导热口,导热口处设有用于封住导热口的导热片,且导热片的四周与导热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保证了放置盒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片传递到进水腔内的水处,进而对放置盒内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背光显示屏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放置盒右侧盒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方大图;

图5是图2中C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堵塞块运动至环形凹槽处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放置盒1、条形槽11、散热孔12、盖板111、通孔1111、积水腔13、气囊层131、进水管132、出水管133、管本体1331、环形凹槽1332、电路板3、接水盒4、进水口41、摆动板5、拉线51、堵塞块6、定位块61、压簧62、导热片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无背光显示屏,如图1,包括放置盒1、显示屏和排列有led灯的电路板3;电路板3位于放置盒1内,且电路板3的侧壁与放置盒1的内壁固定;显示屏盖合在放置盒1上,且显示屏与放置盒1的侧壁的上表面固定。

如图2,放置盒1的内壁上设有条形槽11,放置盒1的侧壁上设有与条形槽11连通的散热孔12。条形槽11内滑动连接有盖板111,具体为:如图3,条形槽11两侧的侧壁上设有条形滑动槽,盖板111的两侧设有插入滑动槽内的凸起,且凸起可以沿着滑动槽上下滑动。

盖板111上设有可与散热孔12对应的通孔1111;放置盒1的盒壁内设有积水部,积水部内设有膨胀后将盖板111向上推的气囊层131;积水部上还设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132和用于出水的出水管133;进水管132上设有进水单向阀。积水部包括积水腔13,且气囊层131的四周边缘与积水腔13的内壁固定连接,出水管133连接在积水腔13的底面,且出水管133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如图3,放置盒1的外壁上固定有接水盒4,接水盒4的外壁与放置盒1的外壁围城了一个容水内腔;从侧面看,容水内腔为直角梯形,且直角边为靠近放置盒1外壁的边。接水盒4的上端为宽口端,接水盒4的下部为窄端。接水盒4的上表面敞开形成进水口41,进水管132与接水盒4的下部连通。

接水盒4远离放置盒1外壁的一侧为斜面,该面上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高于接水盒4的底面;开口内设置摆动板5,且摆动板5与开口的下边缘的内壁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摆动板5位于接水盒4的斜面上,进一步便于接水盒4内的水增多时,对摆动板5进行挤压。摆动板5的上部固定或铰接有拉线51,拉线51的端部设有堵塞块6;堵塞块6滑动连接在出水管133内,且堵塞块6在拉线51的拉动下控制出水管133的出水;出水管133内设有用于堵塞块6复位的复位件。

出水管133包括管本体1331和环形凹槽1332,环形凹槽1332位于管本体1331的内壁上。复位件包括定位块61和压簧62,定位块61固定连接在管本体1331的内壁上,压簧62固定连接在定位块61与堵塞块6之间。摆动板5向下摆动后,压簧62使得堵塞运动至环形凹槽1332处。定位块61为弧形,且定位块61位于沿着管本体1331的上部内壁固定。

为了进一步保证放置盒1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片7传递到进水腔内的水处,积水腔13的腔壁上设有与放置盒1内部连通的导热口,导热口处设有用于封住导热口的导热片7,且导热片7的四周与导热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方案中的导热片7为金属片,首选银片或铜片等导热性能好的金属。

使用本方案中的显示屏时,有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当户外下雨时或者早晨有露水时,雨水或露水能够沿着放置盒1的外壁流到进水口41处,进入到接水盒4内,然后通过进水管132进入到积水腔13内储存;当放置盒1内部发热时,积水腔13内的积水有一定的冷却效果,进而对放置盒1的内部降温。

第二种状态、当放置盒1内的热量过高时,高温使得积水腔13内的水汽化,进而使得气囊层131向上鼓起膨胀,气囊层131将盖板111向上推,进而使得盖板111上的通孔1111与散热孔12对应,进而使得放置盒1的内部与外界连通,通过散热孔12进行散热。因此散热孔12只有在放置盒1内部温度较高的时候打开进行散热;当温度降低后,积水腔13内汽化后的水再次形成水滴,气囊层131不再向上膨胀;盖板11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恢复原位;散热孔12关闭,此时可以防止外界灰尘等等进入到放置盒1内。

第三种状态、每次下大雨的时候就会实现一次换水动作;具体原理:在摆动板5关闭的情况下,拉线51是处于绷直状态的,而且拉线51会将堵塞块6拉动到离开环形凹槽1332的位置,压簧62处于压缩状态;即,此时堵塞块6是位于环形凹槽1332与定位块61之间;当摆动板5向下摆,压簧62会立即将堵塞块6弹开,使得堵塞块6朝着环形凹槽1332的位置运动,最后进入环形凹槽1332处;由于堵塞块6的直径较小,堵塞块6的外壁不会与环形凹槽1332的内壁接触,出水管133内的水会从堵塞块6与环形凹槽1332之间的缝隙流出。

当接水盒4内的水流出并减少后,扭簧使得摆动板5恢复原位,再次将开口覆盖;摆动板5拉动拉线51,拉线51拉动堵塞块6再次将出水管133堵住。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