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807发布日期:2019-05-15 22:4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规,特别涉及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属于教学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圆规由笔头、转轴、圆规支腿、格尺、折叶、笔体、笔尖、圆规尖、小耳构成,它的笔头的下端插入连接在笔体的上端,笔体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笔尖的上端,小耳的平齐端焊接在圆规支腿的外侧中间,圆规支腿的下端夹紧连接在圆规尖的上端,其特征是:笔体的一面粘贴连接在折叶的一面,折叶的另一面粘贴连接在格尺的一端中间,笔体的夹缝上端两侧插入连接在转轴的两端,转轴的轴体穿套连接在圆规支腿的上端。

传统的教学用圆规结构设计简单,画出的圆形没有准确半径标注,只能用于粗略的简图,不能用于准确刻度的画图,并且传统的教学用圆规使用时采用顶针固定,长期使用对黑板使用中损伤,并且传统的顶针大多为固定安装,无法进行长度的调节,导致画出的圆线较粗,影响美观,也影响学生观察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包括圆规本体,所述圆规本体包括固定螺栓、支杆、转杆、弧形件、吸盘和齿轮,所述支杆和转杆通过固定螺栓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支杆一侧设有螺帽槽,螺帽槽内设有螺帽,所述固定螺栓通过螺帽固定,所述转杆中部固定连接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下端设有半径标码,所述转杆一侧通过固定块连接弧形槽,所述转杆下端固定连接粉笔套,所述粉笔套内设有粉笔,所述支杆一侧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一侧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齿轮,所述支杆下端设有升降杆,所述齿轮和升降杆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吸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栓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对立设计的旋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杆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弧形件穿过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槽与支杆相匹配设计,并且所述弧形件为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杆与连接轴连接处设有圆孔,所述连接轴半径等于圆孔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具有精确度高,线条美观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中,与传统的教学用圆规相比较而言,本装置采用了弧形件辅助使用者准确画出需要半径尺寸的圆,同时采用了调节单元,可以调节吸盘的长度,帮助使用者画出美观的线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规本体;2、固定螺栓;3、螺帽;4、支杆;5、转杆;6、弧形件;7、半径标码;8、固定块;9、弧形槽;10、粉笔套;11、粉笔;12、连接轴;13、吸盘;14、旋钮;15、旋瓣;16、齿轮;17、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包括圆规本体1,圆规本体1包括固定螺栓2、支杆4、转杆5、弧形件6、吸盘13和齿轮16,支杆4和转杆5通过固定螺栓2转动连接,并且支杆4一侧设有螺帽槽,螺帽槽内设有螺帽3,固定螺栓2通过螺帽3固定,转杆5中部固定连接弧形件6,弧形件6下端设有半径标码7,转杆5一侧通过固定块8连接弧形槽9,转杆5下端固定连接粉笔套10,粉笔套10内设有粉笔11,支杆4一侧设有旋钮14,旋钮14一侧通过连接轴12固定连接齿轮16,支杆4下端设有升降杆17,齿轮16和升降杆17转动连接,升降杆17下端固定连接吸盘13,本装置采用了弧形件6辅助使用者准确画出需要半径尺寸的圆,同时采用了调节单元,可以调节吸盘13的长度,帮助使用者画出美观的线条。

固定螺栓2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对立设计的旋瓣15,调节更简单,支杆4中部设有通孔,弧形件6穿过通孔,弧形槽9与支杆4相匹配设计,并且弧形件9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杆4与连接轴12连接处设有圆孔,连接轴12半径等于圆孔半径。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学数学演示用多用圆规,具有精确度高,线条美观的特点,调节旋钮14通过齿轮16和升降杆17的转动连接从而调节吸盘13的长度,从而调节支杆4的高度,画圆时,粉笔的接触面积小,圆线自然比较美观,通过弧形件6上的半径标码7可以辅助使用者在精确画圆时不用辅助做线,可以直接作图,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