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盖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5108发布日期:2019-03-15 19:0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盖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装置的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大屏幕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显示装置盖板的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显示装置的盖板由过去的边缘垂直的2D盖板发展到上表面具有圆弧型倒角的2.5D盖板,再到如今的左右两侧均为圆弧型结构的3D盖板,整个画面越来越立体,观感也越来越好。

然而,为进一步追求美观及设计感,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正在逐渐缩减边框的宽度以使显示装置朝着窄边框的方向发展,但如此一来,观看者在以一定的角度观看显示的图像时,就可以看到边框周围漏出的光线,由此,就产生了显示装置不良外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装置边缘漏光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边缘漏光的盖板以及具有此盖板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的盖板(110),所述盖板(110)用于提供透明视窗并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最上层,盖板(110)四周侧壁具有一定厚度,且四周侧壁的厚度部分设有微结构(112),微结构(112)用于阻隔光线从显示装置的边缘漏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112)为紧密排列的半球形、棱镜形或者梯形结构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112)采用压印、雕刻、刻蚀、曝光显影或者网版印刷中任一种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的材质为玻璃或者有机透明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盖板(110)的下表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平面。

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盖板(110)、装饰膜层(120)、固态光学胶层 (130)、偏光片层(140)及显示屏(150),偏光片层(140)贴附于显示屏(150) 的正表面上,装饰膜层(120)贴附于盖板(110)的背表面上,固态光学胶层 (130)粘接于偏光片层(140)和装饰膜层(120)之间,其中,盖板(110) 为上述四周侧壁设有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112)的盖板(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态光学胶层(130)为双面光学透明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饰膜层(120)的四周边缘涂覆有遮光层(122)。

上述显示装置的盖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盖板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盖板平面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盖板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盖板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的盖板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板设有微结构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盖板设有微结构的显示装置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盖板设有微结构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8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盖板设有微结构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盖板,其中,盖板四周侧壁设有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具体的,图1示出了一种盖板(110)的平面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盖板(110)可以提供一个透明视窗并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上。一般来说,盖板是由玻璃或者有机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状物体,因此,图1中的黑色边框部分并不是盖板(110)的组成部分,而是用来显示盖板(110)边缘形状的涂覆有遮光层的装饰膜。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0) 四周侧壁具有一定厚度,且四周侧壁的厚度部分可以设置微结构。其中,图1 中标注了盖板(110)的上侧壁和右侧壁,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10)四周侧壁还包括盖板(110)的下侧壁和左侧壁。进一步的,在盖板(110)四周侧壁的厚度部分设置微结构则指的是利用雕刻等工艺在盖板(110)四周侧壁的厚度部分制作的具有一定排列方式的小型的立体结构,如半球形结构等,当光线经过一定的光路反射或折射在微结构上时,可以被微结构反射并从盖板的正面射出,从而阻隔光线从显示装置的边缘漏出。

上述显示装置的盖板,通过在盖板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既解决了显示装置外观不良的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可以为紧密排列的半球形、棱镜形或者梯形结构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紧密排列的能够使光路反射的其他结构。更进一步的,微结构中半球形、棱镜形或者梯形结构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对称式横竖对齐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是其他排列方式,最优选的,是采用光学模拟软件模拟出的可以获得最佳光线反射效果的排列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光线经过一定的光路反射或折射在微结构上时,可以被微结构反射并从盖板的正面射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可以采用压印、雕刻、刻蚀、曝光显影或者网版印刷等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的设置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设备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分别为平面或曲面。具体的,当盖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曲面时,盖板可以为3D盖板;当盖板的上表面为曲面,下表面为平面时,盖板可以为2.5D盖板;当盖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时,盖板可以为2D盖板。除此之外,盖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图2至图 4所示,分别示出了2D盖板、2.5D盖板、3D盖板的纵向截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D盖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且两表面的边缘垂直;2.5D盖板的上表面为曲面,下表面为平面,且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圆弧型倒角;3D盖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曲面且两表面边缘具有圆弧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相应的,各形状的盖板四周均有侧壁,且均可以通过设在侧壁上的微结构达到反射光线,并使光线无法从盖板边缘漏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盖板、装饰膜层、固态光学胶层、偏光片层及显示屏。其中,偏光片层贴附于显示屏的正表面上,装饰膜层贴附于盖板的背表面上,固态光学胶层粘接于偏光片层和装饰膜层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盖板即为上述实施例中四周侧壁设置了能够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的盖板。

上述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盖板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既解决了显示装置外观不良的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的固态光学胶层可以为双面光学透明胶层。在本实施例中,固态光学胶层一方面可以使贴附了固态光学胶层的盖板以及贴附了偏光片层的显示屏牢固的粘接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将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传导于盖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的装饰膜层的四周边缘涂覆有遮光层。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可以为多层耐高温涂料,其中,靠近盖板一侧的耐高温涂料为多种颜色可选的显示装置的边框颜色,比如白色,金色等各种颜色;而靠近显示屏一侧的耐高温涂料则一般为黑色耐高温涂料,主要用于吸附显示装置反射在边框上的多余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3D盖板(110)、装饰膜层(120)、固态光学胶层(130)、偏光片层(140)及显示屏(150)。其中,偏光片层(140)贴附于显示屏(150)的正表面上,装饰膜层(120)贴附于盖板(110)的背表面上,固态光学胶层(130)粘接于偏光片层(140)和装饰膜层(120)之间,装饰膜层(120)的四周边缘涂覆有遮光层(122)。在本实施例中,图5为3D盖板(110)设有微结构(112)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图6 为3D盖板(110)设有微结构(112)的显示装置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显示装置(100)的3D盖板(110)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之后,可以看到显示屏(150)上发出的光线经过在3D盖板 (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不断反射后可以被3D盖板(110)边缘的微结构反射到3D盖板(110)的正表面上,并从3D盖板(110)的正表面上折射出去。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6中示出的微结构为紧密排列的半球形结构,但是紧密排列棱镜形或者梯形结构或者其他可以使光路反射的结构也可以实现此功能。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2.5D盖板(110)、装饰膜层(120)、固态光学胶层(130)、偏光片层(140)及显示屏(150)。其中,偏光片层(140)贴附于显示屏(150)的正表面上,装饰膜层(120)贴附于盖板(110)的背表面上,固态光学胶层(130)粘接于偏光片层(140)和装饰膜层(120)之间,装饰膜层(120)的四周边缘涂覆有遮光层(122)。在本实施例中,图7为3D盖板(110)设有微结构(112)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显示装置(100)的2.5D盖板(110)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之后,可以看到显示屏(150)上发出的光线经过在2.5D盖板(110)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不断反射后可以被2.5D盖板(110)边缘的微结构反射到 2.5D盖板(110)的正表面上,并从2.5D盖板(110)的正表面上折射出去。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2D盖板(110)、装饰膜层(120)、固态光学胶层(130)、偏光片层(140)及显示屏(150)。其中,偏光片层(140)贴附于显示屏(150)的正表面上,装饰膜层(120)贴附于盖板(110)的背表面上,固态光学胶层(130)粘接于偏光片层(140)和装饰膜层(120)之间,装饰膜层(120)的四周边缘涂覆有遮光层(122)。在本实施例中,图8为2D盖板(110)设有微结构(112)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显示装置(100)的2D盖板(110)四周侧壁设置使光路反射的微结构之后,可以看到显示屏(150)上发出的光线经过在2D盖板(110)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不断反射后可以被2D盖板(110)边缘的微结构反射到2D 盖板(110)的正表面上,并从2D盖板(110)的正表面上折射出去。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止显示装置产生边缘漏光的问题,并且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