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订机机头以及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28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5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新型装订机机头以及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订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装订机机头以及装订机。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国情,森林资源匮乏,大量的砍伐树木,不利于环境发展,因此,在未来,重型厚纸板包装取代木箱是必然趋势。

厚纸板的最终成型需通过装订来完成,厚纸板的装订在前期以日本“特耐王”、“苏州王子”为代表的装订方法,2006年新标订机研发生产出了一种重型订机,并申请专利号ZL200620026906.1,此机型解决了国内产品超厚纸板的装订,但是与日本公司同存在装订刀体壳与装订底梁的距离狭小,操作不太方便,同时需要将纸板压扁方可加工。此次研发设计就是在2006年所研发的机头基础上,以提高装订刀体壳与底梁的间隙为目标,同时设计出双压力防压痕板结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装订刀体壳与底梁的间隙,而提供一种新型装订机机头以及装订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装订机机头,凸轮盘轴为整体的连体件。

优选地,偏心轮与所述凸轮盘轴的镶嵌式连接,偏心轮镶入凸轮盘轴之内,通过螺丝紧固。

优选地,将刀体芯其形状作为前后均有一台阶。

优选地,盖中部加高成凸型;弯丝杆套安装在刀体壳背后,刀体芯下移,推退前、后弯丝杆,前弯丝杆在刀体壳盖中部方槽内做前后移位动作,后弯丝杆在刀体壳背面弯丝杆套内做前后移位动作。

优选地刀体下端为双台阶挤压防压痕装置结构。

相应地,还提供了一种新型装订机,其使用上述的新型装订机机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提高刀体壳到底梁的距离(H),首先要将凸轮盘轴的偏心加大,加大Hd的距离,故将大大增加了传动轴所承受的偏心力,且此传动为间歇运动,若分体连接,则连接处极易损坏,所以将凸轮盘轴改为整体的连体件,增强连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三示意图;

图3-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四示意图;

图3-2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五示意图;

图4-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六示意图;

图4-2所示为本申请双向推退弯丝杆示意图;

图5-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单向弯丝杆推退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5-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单向弯丝杆推退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6-1所示为本申请中双压力挤压防压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单压力挤压防压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凸轮盘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的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刀体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刀体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的刀体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前弯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的后弯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的后弯丝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申请的防压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申请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Z-1凸轮盘轴,Z-2偏心轮,Z-3连杆,Z-4刀体芯,Z-5刀体,Z-6刀体壳,Z-7刀体壳盖,Z-8前弯丝杆,Z-9后弯丝杆,Z-10后弯丝杆套,Z-11下刀口,Z-12顶丝块,Z-13防压痕板,Z-14面板;1-弯轨,2-中介齿轮,3-送丝齿轮,4-送丝齿轮轴,5-压丝齿轮架轴,6-压丝齿轮,7-压丝齿轮架,8-压丝齿轮轴,9-吊杆,10-引丝块,11-扁丝,12-中介齿轮轴,13-底模,14-底梁,15-刀体小轴,16-刀体小轴套,17-轴套,18-n型扁丝,19-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1、1-2、2、3-1、3-2、4-1、4-2、6-2、7-18所示,本申请此次创新设计,其原理及工作形式,均在2006年设计创新专利号(ZL200620026906.1)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提高,具体设计说明如下:

一、凸轮盘轴

如图3-1所示,为提高刀体壳到底梁的距离(H),首先要将凸轮盘轴的偏心加大,如图7所示,即加大Hd的距离,故将大大增加了传动轴所承受的偏心力。况且此传动为间歇运动,若分体连接,则连接处极易损坏,所以将凸轮盘轴改为整体的连体件。

二、偏心轮与凸轮盘轴的连接方式

因偏心力的增大导致原偏心轮与凸轮盘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及螺丝因载力过大而造成折断,故将偏心轮与凸轮盘轴的连接方式改为镶嵌式,如图4-1所示,偏心轮Z-2镶入凸轮盘轴Z-1之内,通过螺丝紧固,螺丝只承受压力,不再承受扭曲力。

三、刀体芯形状

因凸轮盘偏心增大,导致刀体及刀体芯上下行程增大,当刀体芯行程向上时,刀体芯与刀体螺母相撞,如图4-1所示,当刀体芯下移时,刀体芯与前弯丝杆相撞,如图4-2所示,所以,将刀体芯其形状作为前后均有一台阶,如图10所示。

四、双向推退弯丝杆

如图5-1和5-2所示,此图为专利号ZL200620026906.1的专利中单向弯丝杆推退简易图。刀体下移通过滑轮压退拨叉,拨叉推退弯丝杆后移,然后刀体芯将含在刀体内槽的扁丝向下冲压,最后成型,完成整体装订程序。

如图4-2所示,此图为双向推退弯丝杆示意图,刀体芯下移,推退前、后弯丝杆,前弯丝杆在刀体壳盖中部方槽内做前后移位动作,后弯丝杆在刀体壳背面弯丝杆套内做前后移位动作,实用新型说明两点:

1.将刀体壳盖如图13中部加高成凸型,其目的是增加前弯丝杆的移动导向长度,如图13中的H尺寸。

2.同样为增大后弯丝杆的移位导向长度,所以将增大导向尺寸的弯丝杆套安装在刀体壳背后,如图4-1和4-2所示。在此申请保护后弯丝杆套与刀体壳的连接方式及保护后弯丝杆套的设计形状。

五、双压防压痕装置

如图3-2所示,刀体Z-5下移到底端,挤压防压痕板Z-13,刀体底端不直接接触纸板,用防压痕板缓解刀体对纸板的压伤压破。

如图6-1所示,为新研发的双压力挤压防压痕装置,图6-2为原单压力挤压防压痕装置,所以在此申请保护刀体Z-5下端双台阶挤压防压痕装置结构。纸箱装订机机头的工作原理(简易说明)。

另外,

如图4-1所示,轴套内孔装两件球轴承,然后轴套与面板连接,如图1-1和1-2所示,将中介齿轮与中介齿轮轴装配一起套装在面板面部上,然后再将凸轮盘轴配装于轴承内孔中,凸轮盘轴上的齿轮与中介齿轮正好啮合。将送丝齿轮与轴承及送丝齿轮轴装成整体,然后装配于面板面部,使其送丝齿轮与中介齿轮正好啮合。再将压丝齿轮与压丝齿轮轴、压丝齿轮架组装成整体,装配于面板面部压丝齿轮架轴上,可旋转滑动,然后将压丝轮架总成上端吊装于吊杆上,用弹簧调整压力。以上是旋转传动的装配连接方式。

如下是扁丝的传导零件装配,及刀体壳的装配连接方式,引丝块是第一入丝口,如图1-1和1-2所示,装于面板左上部,其下便是弯轨装于面部,扁丝再向下走,便是装于刀体壳下端左侧槽内的下刀口,右侧装有顶丝块。

如图4-1所示,刀体壳装于面板面部,刀体壳盖压在刀体壳面部。刀体壳盖下端内方孔中装有前弯丝杆,前弯丝杆被压簧及压簧小件压持。前压簧小件以螺丝紧固于刀体壳盖中凸起部位上。如图4-1所示,后弯丝杆装配于后弯丝杆套内,后弯丝杆套透过面板孔紧固于刀体壳背后,后弯丝杆被压簧及压簧小件压持,后压簧小件以螺丝紧固于面板背面上。

如图1-1和1-2所示,偏心轮Z-2镶嵌于凸轮盘轴盘面上。如图4-1所示,刀体吊挂在凸轮盘轴盘面凹槽中,同时刀体又装配于刀体壳内,刀体壳盖将刀体压于刀体壳内槽中。连杆上端内孔套在偏心轮扁轴上,下端连接刀体芯,刀体及刀体芯随凸轮盘轴旋转作往复运动。

工作原理:

如图1-1和1-2所示,O点是零件凸轮轴(图7)轴的中心,其轴为第一传动动力(不考虑电机),经逆时针旋转带动中介齿轮旋转,后再带动送丝轮转动,压丝轮与送丝轮中间靠弹簧力夹持扁丝,整体动作为凸轮盘轴转一圈,送丝轮送丝一次,即刀体做一次上下往复运动,送丝则做一次定距离的输送,输送过程为扁丝穿入引丝块,再将扁丝送入压丝轮与送丝轮中间,通过送丝轮与压丝轮的辗送,扁丝穿过弯轨,再穿过下刀口,然后再穿过前后弯丝杆,最终顶到顶丝块。

由图1-1和1-2可看出,压丝轮与送丝轮辗送扁丝,刀体一直在上位,给送丝过程留有时间,送丝过程完成后,凸轮盘轴旋转带动刀体Z-5下移,切断扁丝,然后继续下移,如图2所示,将含在弯丝杆槽内的扁丝弯曲成n型。如图3-1所示,刀体在凸轮盘轴旋转带动下移的同时,镶嵌在凸轮盘轴盘面的偏心轮也同时旋转,偏心轮旋转带动连杆Z-3旋转移位,连杆Z-3下端连接刀体芯Z-4,当刀体下移到最低端时,刀体芯将弯曲成n型的扁丝压入纸板,冲压成型。

关于双压防压痕装置,如图3-2所示,在刀体壳上端挂装防压痕板Z-13,当刀体下移时,刀体下端推压防压痕板向下移动,防压痕板先压到纸板,避免了纸板受到刀体下端小面积冲撞,

图3-1中标有H尺寸,该尺寸向下的最大调整,就是本申请中重要的改进点,即提高刀体壳与底梁的距离(加大H)及调整刀体结构,完成刀体下端双压防压痕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机头的新型装订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