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807发布日期:2018-12-21 19: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防伪标签,学名防伪标识,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根据粘贴在不同标的物的需要,会调整与标的物接触的胶水的粘度,以达到不同的粘贴效果。比如为了防止标签被转移仿制而增强标签底层的胶水的粘结强度,使标签在撕拉过程中胶水上的基层纸材被胶水粘黏无法整块取下,导致部分撕裂,完整性遭到破坏。但是此种防转移方式在揭开标签后会在商品上留下难看的残留的基层纸。尤其对于一些包装盒打开的开口处的标签,使用过程势必需要揭开的,而残留的破损基层纸即影响美观性有无防伪效果,且可能需要刮除开口缝的部分残留才能打开包装盒。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揭开后能留下部分清晰的标识图案,破坏了标识图案的完整性,既能防止标签被转移仿制,留下的部分图案层清晰美观且具有防伪效果。即使贴设在包装盒打开的开口处,留下的胶层图案也不会影响盒体的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胶层、图案层、剥离层、光膜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图案层涂覆在所述胶层上,所述剥离层嵌设在图案层的部分区域,所述光膜层复合在所述图案层和剥离层上,所述胶层具有粘性,用于与使用面贴合,所述保护膜层覆盖在所述胶层底面,所述图案层由丙烯酸树脂油墨组成;所述光膜层上设有核微孔图案层。可通过蘸水涂抹光膜层,核微孔图案隐去,水干后图案再现;通过水笔涂抹,核微孔图案着色,这样的方式检验标签的真伪。

于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剥离层为柔性不粘塑胶。加热时与光膜层和图案层复合在一起,常温下对光膜层施加一定的拉力即可与剥离层轻易剥离不粘黏。

于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光膜层为透明塑料膜。

于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剥离层为规则的图案形状。光膜层揭开时,除了破坏图案层的完整性,有防止转移仿制盗用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规则的剥离层图案呈现隐藏信息,进一步增强防伪效果。具体的规则图案形状可以为文字,logo图案等。

于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层的厚度为0.08-0.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揭开标签时,只能揭下光膜层及粘黏在光膜层上的部分脱落的图案层,使标识揭开即被破坏,防止转移仿制,留下的剥离层、图案层与胶层形成胶状的软质图案,清晰且附着力强,增加防伪性能;光膜层上的核微孔图案可在揭开光膜层前进行防伪测试,进一步增强防伪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一种局部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胶层1、图案层2、剥离层3、光膜层4和保护膜层5。所述图案层2由丙烯酸树脂油墨组成,其干后为胶状,厚度控制在0.08-0.12mm可与剥离层3较好的配合。图案层2涂覆在所述胶层1上。所述剥离层3为规整的图案形状,嵌设在图案层2的部分区域。所述光膜层4为透明塑料膜,复合在所述图案层2和剥离层3上。具体的,所述剥离层3为柔性不粘塑胶。加热时与光膜层4和图案层2复合在一起,常温下对光膜层4施加一定的拉力即可与剥离层3轻易剥离不粘黏。所述胶层1具有粘性,用于与使用面贴合。所述保护膜层5覆盖在所述胶层1底面,使用时揭开保护膜层5将标签贴设在使用面上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光膜层4上设有核微孔图案层6。可通过蘸水涂抹光膜层4,核微孔图案隐去,水干后图案再现;通过水笔涂抹,核微孔图案着色,这样的方式检验标签的真伪。

揭开标签时,只能揭下光膜层4及粘黏在光膜层4上的部分脱落的图案层2,使标识揭开即被破坏,防止转移仿制,留下的剥离层3、图案层2与胶层1形成胶状的软质图案,清晰且附着力强,不容易被刮除,增加防伪性能有不影响美观性。

应用到包装盒打开的开口处粘贴时,揭下光膜层4后,打开时,胶层图案会断裂,即开口处留下的胶层图案不会影响盒体的打开;或者直接设置开口痕处对应的标签图案层上无剥离层3,即揭开光膜层4时会带走该处的图案层2,不影响开口开合。

光膜层4上的核微孔图案可在揭开光膜层前通过蘸水涂抹光膜层,核微孔图案隐去,水干后图案再现;或通过水笔涂抹,核微孔图案着色,这样的方式进行防伪测试,进一步增强防伪性能。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