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智能戒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038发布日期:2019-02-01 19:4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智能戒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戒指,特别是一种光缆智能戒指。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光纤光缆的敷设密度迅速增加,这造成了光缆的维护管理愈发困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传统依靠人工录入光缆信息的光缆线缆管理体系存在工作量大、录入误差大的弊端;2、传统光缆资源管理系统使用光缆吊牌,光缆吊牌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脱落且吊牌信息无法修改,查看存在诸多不便;3、在光缆交汇处(人井孔、基站等),大量光缆集合在一起,通过吊牌区分效率低下,且吊牌内容无法修改,工作人员必须到吊牌边上进行查看,有些地方检查人员难以到达,造成检测困难重重。4、光缆资源管理的可视化程度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61482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缆智能化的方法,在现有的光缆线路资源中植入RFID标签,具体步骤为先在光缆护套上切一个小孔,然后将RFID标签植入小孔中,最后塑封。该方法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诸多不便:1、有些光缆护套壁厚很薄,切孔极易伤害到内部的光纤 ;2、操作过于繁琐,需要多个设备(切割设备和塑封设备),安装改造成本较高,且在一些环境较为逼仄恶劣的环境不够简便,例如人手井、光缆线杆、管道和水下等;3、切割小孔会损害护套,塑封效果难以保证;4、RFID标签的植入部位不明显,不方便日后准确查看和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缆智能戒指,其安装和查看均十分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缆智能戒指,其特征在于:包含固定夹持部、活动夹持部和RFID标签放置部,RFID标签放置部固定在固定夹持部侧面,活动夹持部的一端与固定夹持部的一端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连接部位转动,固定夹持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卡扣并且卡扣垂直于固定夹持部设置,卡扣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锯齿,活动夹持部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一个卡孔并且卡孔的宽度与卡扣匹配,在活动夹持部沿连接部位转动至卡扣卡入卡孔内的状态下,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的内侧共同构成与光缆缆径匹配的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持部的一端与固定夹持部的一端为软连接,在连接部位外侧面向内侧开圆槽使连接部位厚度薄于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其他位置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的主体部分为圆弧形,固定夹持部的另一端端部和活动夹持部的另一端端部均向圆弧外侧翻起,翻起方向为在活动夹持部沿连接部位转动至卡扣卡入卡孔内的状态下,固定夹持部的另一端端部和活动夹持部的另一端端部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持部和活动夹持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光缆夹齿,每条光缆夹齿沿光缆智能戒指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光缆夹齿的截面为三角形,若干条光缆夹齿沿着光缆智能戒指的周向等间距分布在固定夹持部内侧壁上和活动夹持部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放置部的上侧开有一个与RFID标签匹配的RFID标签放置槽,RFID标签放置部一侧与固定夹持部外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放置部另一侧的上端设置有RFID标签槽盖,RFID标签槽盖的形状与RFID标签放置部的横截面匹配,RFID标签槽盖一侧与RFID标签放置部另一侧的上端边沿软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软连接部位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放置部上侧面位于RFID标签放置槽的两端位置分别开有一个插销孔,RFID标签槽盖对应RFID标签放置槽的一侧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插销孔匹配的插销,在RFID标签槽盖沿软连接部位转动至盖合在RFID标签放置槽上端的状态下,RFID标签槽盖的插销插入RFID标签放置部上侧插销孔内并且与插销孔胀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光缆智能戒指采用尼龙材料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内存储光缆的相关信息,读写距离大于5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RFID标签放置在RFID标签槽内,即保证了标签免受外部机械损伤,防止潮气和水浸对标签的损害,同时可以开合的标签槽的设计,可以方便维修和更换RFID标签;

2、 光缆智能戒指通过卡扣和卡孔套设固定在光缆外侧,方便查找RFID标签位置;

3、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在现有的各种光缆线路中,将现有光缆线缆资源智能化改造,还可以应用在新建的光缆线路中;总之,可以取代光缆吊牌,极大的提高光缆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缆智能戒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缆智能戒指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缆智能戒指,包含固定夹持部1、活动夹持部2和RFID标签放置部3,RFID标签放置部3固定在固定夹持部1侧面,活动夹持部2的一端与固定夹持部1的一端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连接部位转动,固定夹持部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卡扣4并且卡扣4垂直于固定夹持部1设置,卡扣4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锯齿5,活动夹持部2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一个卡孔6并且卡孔6的宽度与卡扣4匹配,在活动夹持部2沿连接部位转动至卡扣4卡入卡孔6内的状态下,固定夹持部1和活动夹持部2的内侧共同构成与光缆缆径匹配的圆孔。

活动夹持部2的一端与固定夹持部1的一端为软连接,在连接部位外侧面向内侧开圆槽使连接部位厚度薄于固定夹持部1和活动夹持部2其他位置的厚度,这样活动夹持部2在本身材料的韧性下不受力状态下,保持张开状态,使用的时候,将活动夹持部2向固定夹持部一侧转动从而卡设在光缆外侧。固定夹持部1和活动夹持部2的主体部分为圆弧形,固定夹持部1的另一端端部和活动夹持部2的另一端端部均向圆弧外侧翻起,翻起方向为在活动夹持部2沿连接部位转动至卡扣4卡入卡孔6内的状态下,固定夹持部1的另一端端部和活动夹持部2的另一端端部相互平行,这样卡扣4与卡孔6刚好垂直,方便卡扣4插入卡孔6中。

固定夹持部1和活动夹持部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光缆夹齿7,每条光缆夹齿7沿光缆智能戒指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光缆夹齿7的截面为三角形,若干条光缆夹齿7沿着光缆智能戒指的周向等间距分布在固定夹持部1内侧壁上和活动夹持部2的内侧壁上。光缆轴线方向为图1的竖直方向,周向则是圆孔或光缆周向。光缆夹齿7的高度根据光缆的缆径和壁厚进行调整,缆径<5mm为0.5mm,5mm≤缆径<10mm为1mm,10mm≤缆径<20mm为2mm,缆径≥20mm为3mm;与此同时,固定夹持部1和活动夹持部2的壁厚<0.5mm光缆夹齿7高度为1mm,0.5mm≤壁厚<1mm为1mm,1mm≤壁厚<1.5mm为2mm,壁厚≥1.5mm为3mm;在选择夹齿规格时应先按照缆径进行判断,然后在按照壁厚进行选择。可以将智能戒指非常牢固的固定在光缆上。

RFID标签放置部3的上侧开有一个与RFID标签匹配的RFID标签放置槽8,RFID标签放置部3一侧与固定夹持部1外侧面固定连接。RFID标签放置部3另一侧的上端设置有RFID标签槽盖9,RFID标签槽盖9的形状与RFID标签放置部3的横截面匹配,RFID标签槽盖9一侧与RFID标签放置部3另一侧的上端边沿软连接并且能够沿着软连接部位转动。RFID标签放置部3上侧面位于RFID标签放置槽8的两端位置分别开有一个插销孔10,RFID标签槽盖9对应RFID标签放置槽8的一侧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插销孔10匹配的插销11,在RFID标签槽盖9沿软连接部位转动至盖合在RFID标签放置槽8上端的状态下,RFID标签槽盖9的插销11插入RFID标签放置部3上侧插销孔11内并且与插销孔11胀紧固定。

光缆智能戒指采用尼龙材料一体成型。RFID标签内存储光缆的相关信息(生产信息、路由信息和工程信息等),方便光缆资源管理人员的查看和编辑,读写距离在5m以上。

将特定尺寸的RFID标签放入智能戒指标签槽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是尺寸为8.6mm*6.1mm*2.1mm的RFID标签,RFID标签放置槽8的尺寸为8.7mm*6.15mm*2.15mm。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