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6888发布日期:2019-07-31 19:5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状工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笔一般只有书写功能,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传统笔的功能显然是不够的,例如,现在人们工作、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如笔能够提供娱乐并释放压力的功能,将有效缓解个人情绪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问题。

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具备陀螺功能的笔,例如专利号为“2017207152112”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笔,其在笔杆的中部开设固定通孔安装轴承,固定通孔的两侧设置两端穿过轴承并连接的上旋钮和下旋钮,两手指分别捻于上旋钮和下旋钮并推动笔杆,可使笔杆绕带动轴承的外圈绕上旋钮和下旋钮的中心线转动,从中娱乐并释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情绪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问题。

但现有的这种具备陀螺功能的笔,尚有不足之处,如1、笔的两端均是书写端,功能仍较为单一。2、始终位于笔杆中部的上旋钮和下旋钮部分凸出笔杆,会影响笔握持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笔,以增加笔的功能以及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笔,包括笔杆和笔芯,所述笔杆包括前杆和后杆,前杆限定有前端开口的笔芯腔,笔芯装于笔芯腔,且笔芯的书写端可从前杆前端的开口伸出,前杆的后端壁成型有内螺纹孔,所述后杆的轴向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后杆的轴向另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连接部,后杆的周壁接近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的位置设有贯穿后杆的枢接孔,所述枢接孔可枢转连接有旋转体,旋转体的两端伸出枢接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笔,将笔杆设置为由分体的前杆和后杆组成,在后杆的轴向两端设置有与前杆后端壁的内螺纹孔配合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和第二外螺纹连接部,在后杆周壁接近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的位置开设枢接孔,并在枢接孔可枢转连接有两端伸出枢接孔的旋转体。将后杆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与前杆的内螺纹连接部旋接时,旋转体位于笔杆的中部,此时,可手指捻住旋转体的两端并推动笔杆,可使笔杆绕旋转体的中心线旋转,从中娱乐并释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情绪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问题。而为了更为舒适地握持笔并书写时,则可将后杆调整为第二外螺纹连接部与前杆的内螺纹孔旋接,使旋转体位于笔杆的后部,避免旋转体的两端顶住人手并产生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7所示,该多功能笔,包括笔杆100和笔芯3,所述笔杆100包括前杆1和后杆2,前杆1限定有前端开口的笔芯腔10,笔芯3装于笔芯腔10,且笔芯3的书写端可从前杆1前端的开口伸出,以供书写,前杆1的后端壁成型有内螺纹孔,所述后杆2的轴向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后杆2的轴向另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连接部22,后杆2的周壁接近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的位置设有贯穿后杆2的枢接孔23,所述枢接孔23可枢转连接有旋转体4,旋转体4的两端伸出枢接孔23。将后杆2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与前杆1的内螺纹连接部旋接时,旋转体4位于笔杆100的中部,此时,可手指捻住旋转体4的两端并推动笔杆100,可使笔杆100绕旋转体4的中心线旋转,从中娱乐并释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情绪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问题。而为了更为舒适地握持笔并书写时,则可将后杆2调整为第二外螺纹连接部22与前杆1的内螺纹孔旋接,使旋转体4位于笔杆100的后部,避免旋转体4的两端顶住人手并产生不适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的端壁设有轴向向外延伸的攻击头5,所述攻击头5的端部尖锐,可用于在受到不法分子伤害时自我防卫或者在危急时刻(如室内火灾或者汽车落水)时击破玻璃门窗逃生,所述攻击头54与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固定(例如镶嵌)在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的端壁。为保证攻击头5的刚度,所述攻击头5可以采用钨钢制成,其后部呈后端尖锐的锥状。第一外螺纹连接部21旋接于前杆1的内螺纹孔后,攻击头5伸入所述内螺纹孔中。

进一步地,将旋转体46可枢转装于枢接孔23的方式有多种,优选通过轴承43将旋转体4可枢转装于枢接孔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轴承43的外圈固紧于枢接孔23中,所述旋转体4与轴承43的外圈固连。具体地,所述旋转体4包括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的一端分别伸出枢接孔23外,另一端相连并将轴承43的内圈压紧,使笔杆100可带动轴承43的外圈绕旋转体4的中心线(或者说轴承43内圈的轴线)旋转。

更具体地,所述枢接孔23为两侧大中间小的台阶孔,轴承43的外圈的一侧端面与台阶面相抵,台阶孔装有轴承43的一侧旋接有压圈44,所述压圈44与轴承43的外圈的另一侧端面相抵,从而将轴承43可拆卸固紧于枢接孔23,防止轴承43蹿动,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套,外螺纹部穿过轴承43的内圈并与内螺纹套旋接,并将轴承43的内圈压紧于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后杆2包括第一杆体24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24和第二杆体的相邻的两端通过螺纹配合旋接,且端壁开设有容纳腔并围成安装腔室27,第一杆体24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开设有通连安装腔室27的出光孔28,安装腔室27内装有照明装置6,照明装置6的灯泡61装于出光孔28处,灯泡61发亮时,光线可经出光孔28射出。

具体地,所述照明装置6包括装于安装腔室27内的电路板62和电池63,两端与电路板62和电池63弹性相抵并电性连接的接触弹簧65、以及装于出光孔28处的所述灯泡61,所述电路板62的按压式控制开关64从第一杆体24的周壁伸出,以供使用者按压并控制照明装置的开启开关闭,所述灯泡61可以为LED灯泡61。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一杆段25和第二杆段26,所述第一杆段25和第二杆段26相邻的两端通过螺纹配合旋接。所述枢接孔23开设于第二杆段26。

具体地,所述笔芯3优选可轴向移动安装于笔芯腔10,前杆1装有用于驱动笔芯3经所述开口伸出和退回笔芯腔10的位置之间轴向移动的驱动件7。所述驱动件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可以采用旋转式、按压式或者推拉式的驱动件7。当然,也可以采用如图2、4和7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杆1的外壁开设有通连笔芯腔10的限位滑槽111,限位滑槽111呈L形,即限位滑槽111包括轴向延伸的主槽段1111和从主槽段1111的前端弯折延伸的折弯段1112,所述驱动件7包括套于笔芯3的复位弹簧72,与笔芯3的后部相抵的滑动件73以及拨块71,所述复位弹簧72的前端与笔芯腔10的前壁相抵,后端与滑动件73相抵,所述拨块71的一端与滑动件73相连,另一端经限位滑槽111伸出前杆1,当拨块71位于限位滑槽111的主槽段1111的后端位置时,所述笔芯3完全处于笔芯腔10内,以保护笔芯3的书写端,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将拨块71沿限位滑槽111推至折弯段1112时,所述笔芯3的书写端伸出前杆1的所述开口,以供书写。

具体地,所述前杆1包括前端敞开的主杆体11以及旋接于主杆体11前端的笔嘴12,所述笔嘴12和所述主杆体11围成前端开口的所述笔芯腔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