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891发布日期:2019-08-20 23:2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模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



背景技术:

自从飞机发明以来,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精神境界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可以去接触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和操作过程,能够去体验一下操纵飞机的感受。

现有的一些飞行模拟舱,包括模拟舱体和设置在模拟舱体下方的六自由度平台,模拟舱体可以通过六自由度平台的工作实现模拟驾驶的飞行姿态,但是体验者没有任何的操作经验,所以有可能操控模拟舱体摆动角度过大,至使模拟舱体内的辅导人员由于站立不稳,从模拟舱体的出入口滑出,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其优点是在模拟舱体内设置有对人员起保护作用的防护装置,从而提高了飞行模拟驾驶舱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包括模拟舱体,模拟舱体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模拟舱体摆动的六自由度平台,所述模拟舱体的舱口处设置有对模拟舱体内人员起防护作用的防护装置;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模拟舱体舱口上方的防护杆、设置在防护杆两端用于驱动防护杆上下移动的伸缩组件、设置在防护杆内用于遮挡模拟舱体出入口的护网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在模拟舱体内进行飞机模拟飞行体验时,工作人员可控制防护杆在伸缩组件的作用下向下滑移,从而使防护杆下降到模拟舱体的中部,使得防护杆对人体起到了阻拦的效果,而且防护栏的设置也便于人员的扶持,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使得人员在模拟舱体内站立的更加稳定,提高了人员在模拟舱体内的安全性;若人员在模拟舱体的晃动下发生摔倒,护网组件也对人体起到了阻拦组件,保障了人员的安全,使得人员不易从模拟舱体的进出口掉出模拟舱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竖直固接在模拟舱体上内壁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内竖直滑移连接有第二伸缩柱、第二伸缩柱内竖直滑移连接有第三伸缩柱,第三伸缩柱并与防护杆相互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伸缩组件设置为第一支撑柱、第二伸缩柱、和第三伸缩柱的三段结构,当防护栏收缩在高位时,使得伸缩组件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使得人员进出模拟舱体内时,不易触碰到防护杆上,而且伸缩组件结构简单,不仅方便操作,而且便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杆内开有空腔,防护栏的周面沿防护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防护杆内壁相互连通的连通孔;护网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护杆内并与防护杆同轴转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卷簧,卷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防护杆内壁相互连接;连接杆的周面上缠绕有防护网,防护网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挂钩,所述模拟舱体内的底部固接有与挂钩相互配合的固定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杆在伸缩组件的作用下下移到模拟舱体的中部时,工作人员可将防护网从连通口处抽出,然后使挂钩钩在固定环内,使防护网将防护杆下边的出口进行封堵,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然后若要将防护杆抬升时,工作人员可将挂钩与固定环脱离,使得防护网在卷簧的作用下卷集在连接杆的周面上,从而节省了工作人员卷集防护网的时间,提高了防护网的卷集效果,而且防护杆的内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可以同时将第一支撑柱、第二伸缩柱、和第三伸缩柱相互固定的快速插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杆,抬升至模拟舱体的上部时,工作人员可将快速插销同时插入第一支撑柱、第二伸缩柱、和第三伸缩柱内,从而对防护杆的位置固定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拟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拼接屏,模拟舱体内还设置有模拟操控飞机的操作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拼接屏设置有若干个,从而提高了操作者的观看体验,操作台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更加清楚知道每个操作案件的功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六自由度平台外围设置有用于保护六自由度平台的风琴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琴罩的设置起到了保护六自由度平台的作用,从而防止六自由度平台工作过程中,由于人为触碰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防止外部的机械碰撞影响到六自由度平台的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拟舱体内还设置有座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座椅的设置使得体验者能够安全的坐再模拟舱体内进行操作,进一步增加了体验者的飞行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拟舱体四周设置有用于模拟显示飞行环境的造型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造型墙的设置,使得模拟舱体周围环境模拟空中的环境更加逼真,从而使提高了体验者的飞行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提高了飞行模拟驾驶舱工作的安全性。防护杆对人体起到了阻拦的效果,而且防护栏的设置也便于人员的扶持,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使得人员在模拟舱体内站立的更加稳定,提高了人员在模拟舱体内的安全性;

二、提高了操作者的飞行体验。拼接屏设置有若干个,从而提高了操作者的观看体验,操作台的设置,使得操作者更加清楚知道每个操作案件的功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飞行模拟驾驶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模拟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细节A处的放大图;

图4体现快速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防护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六自由度平台;21、风琴罩;3、模拟舱体;31、支撑板;311、固定环;32、壳体;33、操作台;34、拼接屏;35、座椅;4、扶梯;5、造型墙;6、防护装置;61、防护杆;611、连通孔;62、伸缩组件;621、第一支撑柱;622、第二伸缩杆;623、第三伸缩杆;63、护网组件;631、连接杆;632、卷簧;633、防护网;634、固定条;635、挂钩;64、快速插销;641、U型板;642、滑杆;643、挡环;64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飞行模拟驾驶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板1、固定板1上固接有六自由度平台2,六自由度平台2上固接有模拟舱体3,模拟舱体3的出入口处设置有便于进出模拟舱体3的扶梯4。

如图2所示,模拟舱体3包括固接在六自由度平台2上的支撑板31,以及罩设在支撑板31上的壳体32。六自由度平台2的周面上设置有风琴罩21(此处如图1所示),风琴罩21的一端口固接在支撑板31的下表面,风琴罩21的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板1的上表面,当六自由度平台2工作时,风琴罩21可通过自身的形变来契合六自由度平台2的摆动,从而对六自由度平台2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壳体32的形状为仿飞机头部设计,壳体32的头部呈尖端,壳体32的尾部敞口设置;支撑板31的与壳体32头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支撑板31相互固定的操作台33,操作台33朝向壳体32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五块与支撑板31相互固接的拼接屏34,五块拼接屏34组成圆弧形状的显示面板,从而使模拟飞行的显示画面显示更加广泛,提高了体验者的飞行体验;操作台33背离拼接屏34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支撑板31相互固接的座椅35,从而使得体验者能够安全的对操作台33进行控制。模拟舱体3的外部设置有与地面固接的造型墙5,从而提高了飞行模拟驾驶舱的整体装饰效果,从而使模拟舱体3周围环境模拟空中的环境更加逼真,从而使提高了体验者的飞行体验。

如图2所示,为了使模拟舱体3摆动时,模拟舱体3内的操作者或工作人员行动更加安全,在模拟舱体3的出入口处设置有防护装置6。防护装置6包括设置水平设置在模拟舱体3出入口处的防护杆61,防护杆61的两端设置有与壳体32上内壁相互固接的伸缩组件62,防护杆61内还设置有与支撑板31固定对人体进行防护的护网组件63。

如图2所示,伸缩组件62包括竖直固接在壳体32上内壁的第一支撑柱621,第一支撑柱621内部开有空腔并且第一支撑柱621的下端口为敞口设置,第一支撑柱621内沿第一支撑柱6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22,第二伸缩杆622内部开有空腔并且第二伸缩杆622内竖直滑移连接有第三伸缩杆623,第三伸缩杆623的下端与防护杆61的端部固接。当人员进出模拟舱体3内时,工作人员可将防护杆61抬升,使伸缩组件62收缩,而防护杆61下部分的空间供人员进出。为了使防护杆61固定在靠近壳体32的上壁位置时,第一支撑柱621的外周面固接有快速插销64(此处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快速插销64包括与第一支撑柱621外周面固定连接的U型板641,U型板641的两端与第一支撑柱62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U型板641上设置有一滑杆642,滑杆642将U型板641穿透并与U型板641滑移连接,滑杆642滑移的方向指向第一支撑柱621的轴线;滑杆642的周面上固接有挡环643,挡环643和U型板641侧壁之前设置有复位弹簧644,并且复位弹簧644套设在滑杆642的外周面上。当伸缩组件62处于收缩状态时,滑杆642朝向第一支撑柱621的端部将第一支撑柱621的侧壁、第二伸缩柱的侧壁、和第三伸缩柱的侧壁同时穿透,使得伸缩组件62无法收放,从而对防护杆61的位置进行了固定,便于人员进入到模拟舱体3内,当人员分型模拟驾驶舱准备启动前,工作人员可将滑杆642拔出第二伸缩杆622和第三伸缩杆623内,使得防护杆61可以下移到模拟舱体3进出口的中部,从而便于模拟舱体3站立的人员手扶防护杆61,提高自身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5防护杆61内部开有空腔,并且防护杆61的外周面沿防护杆6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与防护杆61内壁相互连通的连通孔611。护网组件63包括设置于防护杆61内的连接杆631,连接杆631与防护杆61同轴设置,并且防护杆61的两端与防护杆61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连接杆631的两端周面上各设置有一卷簧632,卷簧632的一端与连接杆631固定连接,卷簧632的另一端与防护杆6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631的周面上卷集着防护网633,防护网633的末端从连通口伸出,并且防护网633的末端还固接有便于人员抽拉防护网633的固定条634;固定条634上均匀布设有三个挂钩635(此处如图3所示),支撑板31上固接有有三个固定环311(此处如图3所示)。当防护杆61下放到模拟舱体3进出口的中部时,工作人员可将防护网633从连通口拉出,使挂钩635钩持住固定环311上,从而使防护网633将防护杆61下半部分的空间进行封挡,若有人员摔倒,防护网633对摔倒人员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若人员从模拟舱体3走出时,工作人员可将挂钩635脱离固定环311,使得连接杆631在卷簧632的作用下将防护网633卷集在连接杆631的周面上,从而提高了人工卷集防护网633的效果。最后再将防护杆61抬升,使快速插销64将伸缩组件62固定,从而便于人员的出入。

工作过程:当人员进出模拟舱体3时,伸缩组件62处于收缩状态,防护杆61处在壳体32的上边,人员进入到模拟舱体3内后,工作人员可将快速插销64拔出,使伸缩组件62工作,防护杆61下移到壳体32的中部,然后工作人员将防护网633从连通口拉出,并将挂钩635挂在固定环311上,然后工作人员可对开始飞行演示,演示后工作人员再将挂钩635和固定环311脱离,使防护网633回缩进防护杆61内,再控制防护杆61抬升,将快速插销64插回,方便人员出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