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493发布日期:2019-08-07 01: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电梯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但电梯人才却相对稀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电梯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存在着危险性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其作业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合格后,发予《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因此,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需要满足电梯高速普及和发展的现状。

目前电梯机房安装、维修和调整实训多数在预设钢结构电梯井道内进行,由于井道内可操作的空间有限,限制了教学人数,同时影响观看效果,也影响了培训效率,而有些实训装置虽然克服了井道内空间有限的缺点,但是不能实施模拟电梯机房的环境,培训效果不高。且现有的机房实训装置无法移动,机动性不高,需专门设置空间设置模拟机房;同时现有技术的模拟机房为通过对重模拟,由于钢丝绳长度固定,导致曳引机和限速器不能连续运动,影响培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包括模拟机房架、吊装架、曳引机装置、限速器装置、控制柜和机房电源箱;

所述模拟机房架包括机房平台和底部支撑杆,所述机房平台为方形,所述底部支撑杆垂直于所述机房平台并焊接在所述机房平台的下方,所述机房平台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曳引机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房平台的中部,所述曳引机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交,所述吊装架跨装在所述曳引机装置上方,所述吊装架上设有电源箱安装固定板,所述机房电源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源箱安装固定板上,所述控制柜位于所述曳引机装置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侧边上,所述限速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房平台上,所述限速器装置位于所述曳引机装置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所述机房电源箱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曳引机装置和所述限速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机房平台上开设有贯通的曳引绳槽;

所述曳引机装置包括曳引机、曳引机底座、导向轮、曳引绳以及至少一个反绳轮,所述曳引机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房平台中部,所述曳引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曳引机底座上,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曳引机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曳引机的左侧,所述反绳轮设置在所述机房平台的下方,所述曳引绳穿过所述曳引绳槽分别绕在所述曳引机、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反绳轮上;

所述限速器装置包括限速器、张紧轮和钢丝绳,所述限速器固定在所述机房平台上,所述张紧轮固定在所述限速器正下方的地面上,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机房平台绕装在所述限速器和所述张紧轮上。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杆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和两个第三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一侧边。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下方均设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水平横杆的下方设有反绳轮固定座,所述反绳轮固定座位于所述曳引绳槽的正下方且平行于所述曳引机底座,所述反绳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反绳轮固定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边上均设有用以调节所述水平横杆高度的竖向滑槽,所述水平横杆固定在所述竖向滑槽上。

优选地,所述限速器装置包括限速器、电机和钢丝绳,所述限速器固定在所述机房平台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限速器正下方的地面上,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机房平台绕装在所述限速器和所述电机上。

优选地,所述第四侧边上设有可收起的爬梯,所述爬梯位于所述吊装架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房平台上还设有盘车手轮和松闸把手,所述盘车手轮和松闸把手悬挂在所述控制柜侧边。

优选地,还包括故障箱,所述故障箱和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杆下方设有带脚刹的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机房平台上设有多组用以适用于不同电梯机房布局的曳引绳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更贴近实际的模拟反应电梯机房的布局,使受训人员跟直观清楚的了解机房内的结构布局以及机房内现实中包含的各个部件,通过开阔的机房平台,能增加受训人员的数量,提高培训效率,采用钢结构的形式,有效的模拟机房吊装曳引机、限速器、导向轮等部件的安装,采用反绳轮来代替对重,能实现曳引机连续运动,限速器直接与张紧轮连接,充分还原真实机房内的装置,且能实现连续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模拟机房实训及考核装置,包括模拟机房架1、吊装架2、曳引机装置3、限速器装置4、控制柜5和机房电源箱6。

模拟机房架1包括机房平台11和底部支撑杆12,机房平台11为方形,底部支撑杆12垂直于机房平台11并焊接在机房平台11的下方,机房平台1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曳引机装置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房平台11的中部,曳引机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相交,吊装架2跨装在曳引机装置3上方,吊装架2上设有电源箱安装固定板21,机房电源箱6通过螺钉安装在电源箱安装固定板21上,吊装架2上方设有吊环22,用以通过电动葫芦来将曳引机31吊起,方便安装曳引机31。控制柜5位于曳引机装置3和第一侧边111之间且固定安装在第三侧边113上,限速器装置4固定安装在机房平台11上,限速器装置4位于曳引机装置3和第二侧边112之间,机房电源箱6与控制柜5电性连接,控制柜5内设有变压器和变频器,可以将380V交流电转化为所需要的交流或直流电,从而为其他设备提供电源,曳引机装置3和限速器装置4均与控制柜5电性连接,机房平台11上开设有贯通的曳引绳槽115。机房平台11四周设有栏杆116,控制柜5对应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栏杆116上,用以在使用时防止机房平台11上设备掉落或者机房平台11上的操作人员不慎跌落。

曳引机装置3包括曳引机31、曳引机底座32、导向轮33、曳引绳34以及至少一个反绳轮35,曳引机底座32固定在机房平台11中部,曳引机3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曳引机底座32上,导向轮33安装在曳引机底座32上且位于曳引机31的左侧,反绳轮35设置在机房平台11的下方,曳引绳34穿过曳引绳槽115分别绕在曳引机31、导向轮32和反绳轮35上。进一步地,曳引机31包括有曳引轮311,曳引绳34穿过曳引绳槽115分别绕在曳引轮311、导向轮33和反绳轮35上。此种结构能够实现曳引机装置3的连续运动,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对重拉紧曳引绳,仅能间歇运动的尴尬。

限速器装置4包括限速器41、张紧轮42和钢丝绳43,限速器41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房平台11上,张紧轮42通过螺钉固定在限速器41正下方的地面上,钢丝绳43穿过机房平台11绕装在限速器41和张紧轮42上。此种结构能够实现限速器装置4的连续运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仅能间歇运动的尴尬。

本实用新型的模拟机房最大限度的模拟了电梯机房的环境,能反应电梯机房的布局,能使受训者更清楚直观的了解电梯机房内曳引机31、机房电源箱6、控制柜5等部件,整个模拟机房内包括模拟机房架1、吊装架2、曳引机底座32等均采用钢结构,有效的模拟机房吊装曳引机31、限速器41、导向轮33等部件的安装。

优选地,底部支撑杆1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121、两个第二支撑杆122和两个第三支撑杆123,两个第一支撑杆121分别焊接在第二侧边112的两端,两个第三支撑杆123分别焊接在第一侧边111的两端,两个第二支撑杆122分别焊接在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的下方,两个第二支撑杆122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第一侧边111,两个第二支撑杆122靠近第一侧边111。两个第一支撑杆121和两个第三支撑杆123分别焊接在机房平台11的四个角,起到支撑作用,但由于机房平台11上需要设置曳引机底座32、曳引机31和吊装架2等,由于这些部件都比较重,故在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三支撑杆123之间增设有第二支撑杆122,一方面使结构更稳固,另一方面提高了机房平台的承重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地,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下方均设有水平横杆124,水平横杆1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上,水平横杆124的下方设有反绳轮固定座125,反绳轮固定座125位于曳引绳槽115的正下方且平行于曳引机底座32,反绳轮35固定安装在反绳轮固定座125上。通常如果不设置水平横杆124,反绳轮35可以固定在曳引绳槽115正下方的地面上,此时一方面有对地面有破坏性,另一方面在模拟机房架1移动时,增加拆卸的工作量,通过水平衡杆124的设置,可将反绳轮固定座125通过螺钉紧固在水平横杆124上,相当于将反绳轮35安装在模拟机房架1上,方便移动和设置反绳轮35的位置,避免对地面的破坏。反绳轮35的下方还设有反绳轮保护罩126,反绳轮保护罩126固定在反绳轮固定座125的底面上,用以保护反绳轮35,且可以防止曳引绳34从反绳轮35上滑脱。

优选地,水平横杆124上设有张紧轮固定座127,张紧轮固定座127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限速器41的正下方,张紧轮42紧固在张紧轮固定座127上,相当于张紧轮42直接固定在模拟机房架1上,一方面避免对室内地面的打洞破坏,另一方面提高了模拟机房的可移动性,降低了拆卸的工作量。

优选地,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2相对的一侧边上均设有用以调节水平横杆124高度的竖向滑槽128,水平横杆124固定在竖向滑槽128上。竖向滑槽128的设计,提高了反绳轮固定座125和反绳轮35的竖向移动性,方便反绳轮固定座125和反绳轮35的安装,同时方便调节反绳轮35的位置精度。

优选地,限速器装置4包括限速器41、电机和钢丝绳43,限速器41固定在机房平台11上,电机固定在限速器41正下方的地面上,钢丝绳43穿过机房平台11绕装在限速器41和电机上。这里是将张紧轮42换成电机,通过电机可以设置不同的速度,用以测试超速时模拟机房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第四侧边114上设有可收起的爬梯13,爬梯13位于吊装架2和第一侧边111之间。爬梯13的作用是方便操作人员登上机房平台11,爬梯13可以设置成收缩折叠的,不用时缩短长度悬挂在第四侧边114一侧,爬梯13也可以设置成向上收起的,使用时将爬梯13放下,不使用时将爬梯13向上收起竖在第四侧边114上方。

优选地,机房平台11上还设有盘车手轮7和松闸把手8,盘车手轮7和松闸把手8悬挂在控制柜5侧边。盘车手轮7和松闸把手8电梯机房的必备部件,用于应急盘车救援,不用时可以悬挂在模拟机房架1的侧边,节省其所占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故障箱9,故障箱9和控制柜5电性连接。故障箱9可以用来模拟限速器故障、曳引机制动器故障和电源故障等,其中电源故障通常包括三相异步错相故障和变压器故障。在模拟机房的各部件正常工作时,通过故障箱9对控制柜5发布各种故障指令,有效模拟各种机房内故障,使受训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各故障出现时机房内各部件的动作状态。例如当通过故障箱9选择限速器故障时,控制柜5接收到限速器故障指令,显示限速器41发生故障,同时控制柜5控制机房停止工作,进而检测故障原因。

优选地,底部支撑杆12下方设有带脚刹的万向轮14。带脚刹的万向轮14可以在保证固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模拟机房的移动能力,在模拟机房需要移动时,节省人力物力。

优选地,机房平台11上设有多组用以适用于不同电梯机房布局的曳引绳槽,使模拟机房架可以适用于多重不同的电梯机房布局,提高了可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尺寸不大于3500*3000*3300mm(长*宽*高)。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柜5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工作电源:三相五线 AC380V±7% 或单相AC220V±4%;电源频率:50Hz或60Hz;控制装置:可编程控制器;驱动主机功率: 不大于5.5Kw;外形尺寸: 不大于660*1100*230 mm(宽×高×深)。

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31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电压:三相 AC380V±7% 或单相AC220V±4%;控制方式:国内行业主流应用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异步有齿轮曳引机;额定功率:不大于5.5Kw;额定载重:不大于8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1.0m/s。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33在正常安装时需要进行导向轮33平行度的找正和导向轮33的铅垂度找正;导向轮33平行度的找正是指曳引轮311上的轿厢中心点与导向轮33上的对重中心点的连线应与承重梁、曳引轮311、导向轮33定位的基准线在垂直方向重合,并且导向轮33两侧面应与基准线平行;导向轮33的铅垂度找正是指导向轮33的两侧平面应与铅垂线平行。导向轮33安装的技术要求是:导向轮33不铅垂度误差应不大于2.0mm;导向轮33端面与曳引轮311端面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限速器41的账户要技术参数是:限速器轮铅垂度偏差不应超过0.5mm,限速器钢丝绳与机房预留孔中心应对准,其误差不大于0.5mm,限速器绳槽中心与张紧轮绳槽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面上,在轿厢上将两绳头拉至连接孔,连接好后,两连接孔应在同一铅垂线上;按安装平面布置图的要求,限速器41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限速器装置绳索与导轨的距离应满足安装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张紧装置对绳索的每个分支的拉力应不小于150N;限速器开关和张紧轮开关应保证发生绳索折断、脱落,绳夹脱钩或限速器动作时,能迅速可靠地切断控制回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开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或“电梯工程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也可供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楼宇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电气技术应用、应用电子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具体实训项目包括:电梯机房机械部件认知实训;应急盘车救援实训;控制器参数设置;永磁同步曳引机磁极角度位置辨识;曳引机制动器机械调节及故障查找实训;限速器的安装与调试实训;导向轮的安装与调试实训;返绳轮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等。

本实用新型的模拟机房能更贴近实际的模拟反应电梯机房的布局,使受训人员跟直观清楚的了解机房内的结构布局以及机房内现实中包含的各个部件,通过开阔的机房平台,能增加受训人员的数量,提高培训效率,采用钢结构的形式,有效的模拟机房吊装曳引机、限速器、导向轮等部件的安装和调试,采用反绳轮代替对重,能实现曳引机连续运动,限速器直接与张紧轮连接,充分还原真实机房内的装置,且能实现连续运动。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