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肘式执笔动作控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9458发布日期:2019-09-25 00:50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肘式执笔动作控制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执笔动作控制架,具体涉及一种悬肘式执笔动作控制架。



背景技术: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练习周期快的也要十天左右才能练好,慢的则需要几十天才能练好。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及时练习悬肘至关重要,但悬肘的练习过程确实是长期且艰苦的,缺少灵活且有效的工具练习悬肘时的手腕用力,同时还缺少控制手臂的悬空高度的相应辅助工具,使练习者难以及时纠正悬肘动作的错误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肘式执笔动作控制架。

一种悬肘式执笔动作控制架,它包括可拆卸底座、支杆、支撑板、悬吊绳、托片、腕套和连接绳,所述可拆卸底座可拆卸连接在桌面上,支杆竖直设置在可拆卸底座上,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可拆卸底座的上方,支撑板的一端与支杆固定连接,腕套靠近可拆卸底座设置,腕套通过连接绳与支撑板相连接,悬吊绳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板上,托片水平设置在悬吊绳上,托片靠近腕套设置,腕套为环形管体,环形管体的中心孔为手腕穿过孔,环形管体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两个第一通孔,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绕线柱,绕线柱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绕线柱靠近其对应的第一通孔设置,悬吊绳的每端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悬吊绳的每端穿过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可拆卸连接在绕线柱上。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第二通孔,支撑板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卡头,连接绳的一端与腕套的外壁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连接管后与卡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板通过辅助连接杆与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可拆卸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多个吸盘,多个吸盘均布在底座本体的底面上,底座本体通过多个吸盘与桌面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环形管体内部的腔体为环形腔,环形腔内通过数个隔板分隔形成数个单腔,环形管体的外壁上加工有多个进出口,每个进出口上设置有一个盖体,盖体的一端铰接在环形管体的外壁上,盖体的另一端与环形管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每个单腔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

作为优选方案:托片为硬质片体,托片为弧形片体,托片的上端面加工有放置槽。

作为优选方案:托片为柔性片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能够配合练习者进行悬肘执笔练习,便于练习者掌握悬肘动作的技巧,通过可拆卸底座、支杆、支撑板、悬吊绳、托片、腕套和连接绳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执笔发力,着重提升腕力的练习,形成运用腕力发力的习惯,还能够控制手臂和手腕到纸面的距离。

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控制手腕和手臂在执笔过程中的正确姿势,多方位校正执笔动作,便于练习者快速掌握悬肘过程中腕部发力和手臂悬空的执笔动作。

三、本实用新型能够能够及时发现执笔的不良动作,调整并改正执笔动作,用于练习者自行检查。

四、通过本实用新型练习悬肘执笔练习能够使书写笔画道劲有力,避免下笔绵软,培养练习者有意识地使用手腕发力完成悬肘书写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腕套6和连接绳7;

图3为腕套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拆卸底座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板3和辅助连接杆15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可拆卸底座;1-1-底座本体;1-2-吸盘;2-支杆;3-支撑板;4-悬吊绳;5-托片;6-腕套;7-连接绳;8-中心孔;9-盖体;10-配重球;11-第一通孔;12-绕线柱;13-连接管;14-卡头;15-辅助连接杆;16-放置槽;1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可拆卸底座1、支杆2、支撑板3、悬吊绳4、托片5、腕套6和连接绳7,所述可拆卸底座1可拆卸连接在桌面上,支杆2竖直设置在可拆卸底座1上,支撑板3水平设置在可拆卸底座1的上方,支撑板3的一端与支杆2固定连接,腕套6靠近可拆卸底座1设置,腕套6通过连接绳7与支撑板3相连接,悬吊绳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板3上,托片5水平设置在悬吊绳4上,托片5靠近腕套6设置,腕套6为环形管体,环形管体的中心孔8为手腕穿过孔,环形管体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10。

进一步的,支撑板3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两个第一通孔11,支撑板3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绕线柱12,绕线柱12与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绕线柱12靠近其对应的第一通孔11设置,悬吊绳4的每端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11,悬吊绳4的每端穿过其对应的第一通孔11可拆卸连接在绕线柱12上。调整悬吊绳4处于支撑板3下端面的长度时,通过第一通孔11放下或收回悬吊绳4的长度即可,悬吊绳4的收放长度缠绕并固定在绕线柱12上即可。

进一步的,支撑板3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第二通孔,支撑板3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上设置有卡头14,连接绳7的一端与腕套6的外壁相连接,连接绳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连接管13后与卡头14相连接,卡头14与连接管13的上端口相卡接,调整连接绳7处于支撑板3下端面的长度时,通过第二通孔放下或收回连接绳7的长度即可,连接绳7的收放长度缠绕并固定在卡头14上或缠绕并固定在连接管13的外壁上。

悬吊绳4和连接绳7处于支撑板3下端面的控制长度根据练习者的坐高、年龄或手臂长短进行适当调节。

进一步的,支撑板3通过辅助连接杆15与支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可拆卸底座1上,支杆2的上端水平设置有支撑板3。辅助连接杆15的结构为现有伸缩杆体结构,能够调节支撑板3与支杆2之间的相对距离。

进一步的,可拆卸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和多个吸盘1-2,多个吸盘1-2均布在底座本体1-1的底面上,底座本体1-1通过多个吸盘1-2与桌面可拆卸连接。多个吸盘1-2增强底座本体1-1的使用稳定性,底座本体1-1内还可设置有配重块,增强其重量,以增强稳定性。其他稳定可靠的可拆卸方式也可替换。吸盘1-2为现有产品,真空吸盘即可。

进一步的,环形管体的环形腔内通过数个隔板18分隔形成数个单腔,环形管体的外壁上加工有多个进出口,每个进出口上设置有一个盖体9,盖体9的一端铰接在环形管体的外壁上,盖体9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片与环形管体的外壁上的挡钩可拆卸连接,每个单腔内设置有多个配重球10,单腔的最佳设置个数为三个,每个单腔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度,单腔的设置使填充配重球10的方式更加灵活,也是配重球10的方式位置固定不易挪动,有利于灵活控制腕部受压位置。进出口为用于配重球10填装和取出的开口,配重球10为现有金属球体、玻璃球体或其他球体,目的为了增强环形管体的重量,且能够灵活控制环形管体的重量。当单个单腔内填充有多个配重球10时,其他单腔未填充有配重球10,即为空腔时,需要用另一只手握住填充有多个配重球10所在单腔的相对一侧,以保持填充有多个配重球10的单腔的位置平衡且不变,从而起到手腕处的手背部对应端、手掌部的对应端、手腕顶端重量以及手腕底端重量的调节,根据加重的不用部位进行具体分配即可,那个部位需要加重练习,就在该部分对应的单腔内加入配重球10即可。

进一步的,托片5为硬质片体,托片5为弧形片体,托片5的上端面加工有放置槽16。放置槽16为弧形槽,其朝向托片5的下端面弯曲。

进一步的,托片5为柔性片体,托片5为现有PVA材料制成的鹿皮巾片。其他坚韧、柔软且结实的柔性材料也可替换。柔性片体更加有利于托住上臂且不易造成损伤,增强舒适感。

工作过程:

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桌面上,通过可拆卸底座1使其与桌面稳定连接,右手依次经过托片5和腕套6,使托片5托住手臂,腕套6套装在手腕上,分别调整悬吊绳4和连接绳7以进一步定位托片5和腕套6的所在高度,加重腕套6的重量以增强腕部用力,将多个配重球10放入腕套6中即可,再执笔进行书写。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提醒动作的作用,当练习者长期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调节腕套6和托片5的所在高度,使手腕插入腕套6中并与腕套6间隙配合,手臂处于托片5的上方并与托片5间隙配合,一旦手腕或手臂有下降动作贴靠在腕套6或托片5上时,即及时提醒练习者需要提升执笔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