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8936发布日期:2020-07-31 22:5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设备,以往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85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具备:显示单元;基板单元,其包括具有连接器的基板、及在使所述连接器露出的状态下保持所述基板的保持器;以及框体,其包括使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基板单元插入的第一开口、及使所述连接器露出的第二开口。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基板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从所述第一开口露出且所述连接器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基板单元在所述基板保持于所述保持器且所述保持器能够相对于所述显示单元下表面沿垂直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于所述显示单元下表面以及所述框体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保持器与所述显示单元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的显示设备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从连接器侧观察图1的显示设备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从图1的显示设备除去了框体的状态、且基板单元保持于显示单元下表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沿着显示单元下表面观察从图1的显示设备除去了框体的状态、且基板单元保持于显示单元下表面的状态而得到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示出使图9的保持器以远离显示单元下表面的方式移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显示设备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图11的框体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显示设备>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关于以下所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简化示出了在说明实施方式方面所需要的主要构件。因此,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可以具备未在参照的各图中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并不忠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以及各构件的尺寸比率等。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具备显示单元2、基板单元7、以及框体10。

(显示单元)

显示单元2具有显示文字或者图像等的功能。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2包括背光源3、位于背光源上表面31的显示面板4、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上表面41的罩5。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单元2也可以包括背光源3、显示面板4以及罩5以外的其他构件。

背光源3具有对显示面板4进行照明的功能等。显示面板4是在发挥显示单元2的功能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构件。罩5是保护显示面板4的构件。作为罩5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玻璃或蓝宝石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表面是方便性的表述,而并不表示上以及下的方向性。例如,背光源上表面31不必是在使用显示设备1时朝向上方的面。关于这点,对于后述的下表面也是同样的。

另外,位于上表面并不限定于构件以与上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的结构,而是还包括在构件与上表面之间配置其他构件那样的结构的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罩5经由光学粘接片(oca:opticalclearadhesive)30而位于显示面板上表面41。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点,对于后述的位于下表面的结构也是同样的。

(基板单元)

基板单元7与显示单元2电连接,且具有对显示于显示单元2的文字或图像等进行控制的功能。基板单元7例如也可以经由连接构件等而与显示单元电连接。作为连接构件,例如可以举出柔性基板(fpc)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基板单元7经由柔性基板40而与显示单元2电连接。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基板单元7包括基板8以及保持器9。基板8是在发挥基板单元7的功能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构件。另外,基板8具有连接器81。连接器81是与外部插头(未图示)连接的部位。外部插头是经由连接器81而与基板8电连接的构件所具备的插头。

如图7所示,保持器9构成为能够在使连接器81露出的状态下保持基板8。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9具有板状的底部91、与底部91连接的侧壁部92、以及位于底部91中的侧壁部92附近的爪部93。爪部93构成为能够卡止基板8的钩状(参照图7)。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7以及图8所示,能够在由底部91和侧壁部92围起的空间s内在使连接器81露出的状态下收容基板8。另外,能够通过使爪部93卡止于基板8来保持基板8。需要说明的是,保持器9的结构只要能够在使连接器81露出的状态下保持基板8,则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作为保持器9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合成树脂等。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abs(丙烯腈、丁二烯以及苯乙烯的共聚物)树脂或者聚碳酸酯树脂等。

(框体)

框体10构成为能够在其内部收纳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框体10包括使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插入的第一开口11、以及使连接器81露出的第二开口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固定于框体10。

框体10可以一体地成形。在满足上述那样的结构时,由于框体10由一个构件构成,因此能够减少构成显示设备1的构件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由多个构件构成框体10。

作为框体10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等。作为金属,例如可以举出镁合金或铝合金等。

在此,如图1~图4所示,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在显示单元2从第一开口11露出且连接器81从第二开口12露出的状态下位于框体10内。另外,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单元7在基板8保持于保持器9且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x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并且,如图5所示,在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存在间隙d。间隙d遍及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的整个区域而存在。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降低由于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而显示单元2从框体10脱离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明的话,例如,作为显示设备的结构,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将显示单元收纳于框体内,利用粘接材料将显示单元固定于框体,使用螺钉等将基板固定于显示单元下表面。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由于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连接时的按压而对显示单元向从框体脱离的方向施加负载,因此存在显示单元从框体脱离的可能性。

关于显示设备1,如上所述,保持着基板8的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参照图9以及图10)。因此,在将基板单元7固定于框体10时,能够使保持器9以远离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方式移动。因此,如图5以及图10所示,能够在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存在间隙d的状态下,将基板单元7固定于框体10。并且,即使由于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而保持器9以靠近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方式挠曲,由于在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存在间隙d,保持器9也难以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相接。其结果是,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所产生的负载不会施加于显示单元2,而由框体10承受。因此,根据具有上述的机构的显示设备1,能够降低由于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而显示单元2从框体10脱离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间隙d并非是例如由于构件的安装精度或者构件的形变等而非故意地在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局部存在的间隙,而是故意地遍及保持器9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之间的整个区域而存在的间隙。

显示单元下表面22是指显示单元2所包括的构件中的位于最接近保持器9的位置的构件所具有的面,且是与保持器9相面对地配置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所包括的构件中的位于最接近保持器9的位置的构件是背光源3,在背光源3中与保持器9相面对地配置的背光源下表面32成为显示单元下表面2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器9与背光源下表面32之间存在间隙d。间隙d例如能够设定为0.5mm以上。另外,间隙d例如能够设定为0.5~10mm。间隔d存在于保持器9与背光源下表面32之间的整个区域。需要说明的是,间隙d只要能够得到该效果,则不限定于所例示的数值范围。

如上所述,在框体10的第一开口11露出了显示单元2(参照图1)。更具体地来说,在第一开口11露出了显示单元上表面21。显示单元上表面21是指显示单元2所包括的构件中的位于最远离保持器9的位置的构件所具有的面,且是位于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相反一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所包括的构件中的位于最远离保持器9的位置的构件是罩5,在罩5中位于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相反一侧的罩上表面51成为显示单元上表面2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口11露出了罩5(罩上表面51)。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2还包括位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且保持基板单元7的保持部6。如图9所示,保持部6具有第一部位61,该第一部位61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孔611。该第一部位61例如是立起设置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板状片(板状突起)。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9具有从其侧壁部92的外表面921向外侧突出且能够插入第一孔611的第一突起94。根据这些结构,如图9所示,能够使第一突起94插入第一孔611而沿着第一孔611的长度方向a移动。其结果是,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

保持部6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部位61。同样地,保持器9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突起94。在第一部位61以及第一突起94各自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数量例如为2~6。

第一部位61也可以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一体地成形。在满足上述那样的结构时,可实现第一部位61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连接强度的提升。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将第一部位61由与显示单元下表面22分体的构件构成。关于这些点,对于后述的第二部位62也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孔611将第一部位61沿其厚度方向贯通,但第一孔611也可以不贯通第一部位61。关于这点,对于后述的第二孔621也是同样的。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6还具有第二部位62,该第二部位62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二孔621。该第二部位62例如是立起设置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板状片(板状突起)。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9还具有从其侧壁部92的外表面921向外侧突出且能够插入第二孔621的第二突起95。根据这些结构,可实现保持器9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时的稳定性的提升。

保持部6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部位62。同样地,保持器9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突起95。在第二部位62以及第二突起95各自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数量例如为2~4。

如图9所示,第二孔621在第二部位62中的远离显示单元下表面22一侧的端部62a开口。第二孔621可以具有宽幅区域621a,在该宽幅区域621a中,与第二孔621的长度方向b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趋向端部62a而变大,且该宽幅区域621a与端部62a连接。在满足上述那样的结构时,可实现使第二突起95插入第二孔621时的插入性的提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6分别具有多个第一部位61以及多个第二部位62,保持器9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突起94以及多个第二突起95。并且,保持器9嵌合安装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保持部6(参照图7)。其结果是,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x方向)而非水平方向(yz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将基板单元7保持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显示单元2也可以通过粘接材料而固定于框体10。在满足上述那样的结构时,能够简单地将显示单元2固定于框体10。作为粘接材料,例如可举出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等。双面胶带以及粘接剂各自的组成只要能够将显示单元2固定于框体10,则没有特别限定。

显示单元2也可以通过分别位于罩下表面52的外周部521和背光源下表面32的粘接材料而固定于框体10(参照图8)。更具体地来说明的话,罩下表面52的面积可以比背光源下表面32的面积大。并且,显示单元2也可以通过分别位于罩下表面52的外周部521以及背光源下表面32的粘接材料而固定于框体10,该罩下表面52的外周部521位于比背光源下表面32靠外侧的位置。

显示单元2也可以仅通过位于背光源下表面32的粘接材料而固定于框体10。在满足上述那样的结构时,可实现缩窄显示设备1的边框1a的窄边框化(参照图1)。

如图2所示,显示设备1可以还具备螺钉20。此时,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框体10可以还包括位于第二开口12的周边且供螺钉20贯穿的贯通孔(第一贯通孔)13。如图8所示,保持器9可以具有从贯通孔13露出并且供螺钉20螺合的螺纹孔96。并且,如图5所示,基板单元7可以通过从框体10的外侧经由贯通孔13与螺纹孔96螺合的螺钉20而固定于框体10。在满足这些结构时,能够以较高的固定力将基板单元7固定于框体10。另外,如果紧固螺钉20,则能够使保持器9以远离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方式移动。即,也可以是,能够通过螺钉20的转动来调整间隙d的大小。

螺钉20、贯通孔13以及螺纹孔96各自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螺钉20、贯通孔13以及螺纹孔96各自的数量为多个时,其数量例如为2~5。关于这点,对于后述的基板8的贯通孔83也是同样的。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基板8可以还具有导体部82。此时,框体10可以是金属制。并且,基板8可以经由导体部82而与金属制的框体10相接(参照图5)。在满足这些结构时,能够实现基板8的接地。另外,由于框体10是金属制,因此也可实现框体10的强度的提升。

作为导体部82的材质,例如可举出铜、铝、金或者银等。

金属制是指实质上由金属形成。即,金属制并非限定于严格来说仅由金属形成的情况,而是指只要可得到其效果,则例如也包括由金属以外的材质形成的部分的概念。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基板8可以还具有供螺钉20贯穿的贯通孔(第二贯通孔)83。此时,导体部82可以位于贯通孔83的周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借助螺钉20来进一步实现基板8的接地。

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是如下结构:基板单元7在基板8保持于保持器9且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以及框体10。在该情况下,保持部在从框体10的上表面至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范围内具有第一部位,该第一部位相对于这些面沿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孔,保持器9具有从其侧壁部92的外表面921向外侧突出且能够插入第一孔的第一突起。即,是在从框体10的上表面至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范围内设置有具有第一孔的第一部位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存在多个具有第一孔的第一部位、且包括设置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第一部位和设置于框体10的上表面的第一部位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突起插入第一孔而沿着第一孔的长度方向a移动。其结果是,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力分散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以及框体10双方,因此能够使显示单元2从框体10脱离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另外,能够抑制由于将外部插头从连接器81拉拔时的拉伸力而显示单元2挠曲、变形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也固定于框体10。

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是如下结构:基板单元7在基板8保持于保持器9且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于框体10。在该情况下,保持部在框体10的上表面(与基板单元7以及显示单元2对置的面)具有第一部位,该第一部位从该面沿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孔,保持器9具有从其侧壁部92的外表面921向外侧突出且能够插入第一孔的第一突起。即,是将具有第一孔的第一部位配置于框体10的上表面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突起插入第一孔而沿着第一孔的长度方向a移动。其结果是,保持器9能够相对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沿垂直方向移动。并且,根据该结构,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力仅施加于框体10,因此能够消除显示单元2从框体10脱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消除由于将外部插头从连接器81拉拔时的拉伸力而显示单元2挠曲、变形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以及基板单元7也固定于框体10。

也可以在间隙d配置弹性构件。在该情况下,即使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力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也能够抑制按压力直接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弹性构件只要是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构件即可,例如可以是螺旋状弹簧、板状弹簧、或海绵、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

可以是,弹性构件的一端通过粘接材料、双面粘接胶带等而固定于保持器9以及显示单元下表面22中的至少一方,在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和与其对置的保持器9的部位或者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部位之间存在间隙。在该情况下,即使是将外部插头与连接器81连接时的按压力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的情况,在初期动作的阶段按压力也不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而从中途其经由弹性构件施加于显示单元下表面22,因此能够使显示单元2从框体10脱离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例如能够用于包括cid(centerinformationdisplay)等在内的车载显示器、包括智能手机等在内的移动电话、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笔记本电脑或液晶监视器等。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1的用途不限定于所例示的用途。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可以为任意的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2包括背光源3,但也可以代替于此,构成为显示单元2不包括背光源3。作为显示单元2不包括背光源3的结构,例如可举出显示单元2包括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等在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机el显示面板下表面成为显示单元下表面22。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设备

1a···边框

2···显示单元

21···显示单元上表面

22···显示单元下表面

3···背光源

31···背光源上表面

32···背光源下表面

4···显示面板

41···显示面板上表面

5···罩

51···罩上表面

52···罩下表面

521···外周部

6···保持部

61···第一部位

611···第一孔

62···第二部位

62a···端部

621···第二孔

621a···宽幅区域

7···基板单元

8···基板

81···连接器

82···导体部

83···贯通孔(第二贯通孔)

9···保持器

91···底部

92···侧壁部

921···外表面

93···爪部

94···第一突起

95···第二突起

96···螺纹孔

10···框体

11···第一开口

12···第二开口

13···贯通孔(第一贯通孔)

20···螺钉

30···光学粘接片

40···柔性基板

d···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