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9458发布日期:2020-07-24 16:1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屏幕占比的提升能够增加屏幕的显示效果和电子设备的整体用户体验,而前置摄像头能采光功能模组又需要与屏幕配合实现相应的前置采光功能。特别是针对全面屏电子设备而言,在屏幕上设置与前置摄像头配合的盲孔等结构需要占用电子设备屏幕的显示区域,降低了屏幕的显示面积和效果;而使用弹出式摄像头等方式则增加了摄像头及电子设备的厚度及结构复杂性。

因此,如何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效果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和结构复杂性成为当前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效果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和结构复杂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模组和采光功能模组;

所述屏幕模组包括主屏幕和辅助屏幕,所述主屏幕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辅助屏幕与所述采光功能模组设置在所述主屏幕下方,且交替配合于所述透光孔。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当所述辅助屏幕配合于所述透光孔时,所述透镜与所述辅助屏幕配合,以将所述辅助屏幕的成像投影在所述透光孔的第一轴向平面;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平面与所述主屏幕的成像面共面。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滑轨,所述辅助屏幕和所述采光功能模组滑动组装在所述滑轨上。

可选的,所述滑轨包括平行于所述透光孔轴向的纵向轨道和垂直于所述透光孔轴向的横向轨道。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透镜和所述辅助屏幕组装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同步移动的整体。

可选的,所述透镜包括凸透镜,所述辅助屏幕倒置以使所述辅助屏幕的成像在投影后匹配于所述主屏幕的成像。

可选的,所述采光功能模组包括前置摄像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屏幕模组,所述主屏幕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辅助屏幕活动组装在所述主屏幕下方,且可选择性的配合或远离于所述透光孔。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当所述辅助屏幕配合于所述透光孔时,所述透镜与所述辅助屏幕配合,以将所述辅助屏幕的成像投影在所述透光孔的第一轴向平面;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平面与所述主屏幕的成像面共面。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透镜和所述辅助屏幕组装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同步移动的整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为电子设备的屏幕模组设置主屏幕和辅助屏幕,并使辅助屏幕和采光功能模组能够交替配合于主屏幕上的透光孔,以使采光功能模组配合于透光孔时实现相应的采光功能,而辅助屏幕配合于透光孔时与主屏幕配合实现完整的显示效果,结构设置简单易实现,提升了屏幕模组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在前置摄像头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在辅助屏幕与主屏幕配合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屏幕占比的提升能够增加屏幕的显示效果和电子设备的整体用户体验,而前置摄像头等采光功能模组又需要与屏幕配合实现相应的前置采光功能。特别是针对全面屏电子设备而言,在屏幕上设置与前置摄像头配合的盲孔等结构需要占用电子设备屏幕的显示区域,降低了屏幕的显示面积和效果;而使用弹出式摄像头等方式则增加了摄像头及电子设备的厚度及结构复杂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采光功能模组可以是前置摄像头、感光传感器、辅助拍摄功能模组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前置摄像头为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设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在前置摄像头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在辅助屏幕与主屏幕配合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屏幕模组11和前置摄像头12。所述屏幕模组11包括主屏幕111和辅助屏幕112,主屏幕111上开设有透光孔1111,辅助屏幕112与前置摄像头12设置在主屏幕111下方,且交替配合于所述透光孔1111。

通过为电子设备1的屏幕模组11设置主屏幕111和辅助屏幕112,并使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能够交替配合于主屏幕111上的透光孔1111,以使前置摄像头12配合于透光孔1111时实现拍摄功能,而辅助屏幕112配合于透光孔1111时与主屏幕111配合实现完整的显示效果,上述结构设置简单易实现提升了屏幕模组11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屏幕模组11可以包括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和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中至少之一,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构和显示需求进行设置和组装,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可以为屏幕模组11的辅助屏幕112选择oled,以提升辅助屏幕112的色彩对比度和视角,从而提升辅助屏幕112与主屏幕111的配合效果。或者,屏幕模组11的主屏幕111也可以采用oled,以提升主屏幕111的轻薄性能,进一步减少其与主屏幕111之间配合显示时所产生的视差。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屏幕模组11还包括至少一个透镜13,当辅助屏幕112配合于透光孔1111时,透镜13与辅助屏幕112配合,以将辅助屏幕112的成像投影在透光孔1111的第一轴向平面1121,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平面1121与主屏幕的成像面1112共面。屏幕模组11的透镜13还能够将辅助屏幕112所呈现的图像投影在与主屏幕的成像面1112共面的第一轴向平面1121上,因此避免了主屏幕111和辅助屏幕112配合显示时产生视差,提升了屏幕模组11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其中,所述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设置在主屏幕111下方,可以通过滑轨、转盘等多种方式发生移动,以交替配合于主屏幕111上的透光孔1111,现以利用滑轨为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滑轨14,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滑动组装在滑轨14上,以在受到驱动后沿着滑轨14滑动从而交替配合于主屏幕111的透光孔11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4包括垂直于透光孔1111轴向的一条横向轨道141,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滑动组装在所述横向轨道141上。可以将辅助屏幕112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横向轨道141与所述透光孔1111位置对应的位置,透镜13配合辅助屏幕112将其成像投影在第一轴向平面1121上,此时辅助屏幕112与主屏幕111配合实现全面屏无视差的显示效果。当前置摄像头12滑动至透光孔1111处时,辅助屏幕112离开初始位置,前置摄像头12的镜头与透光孔1111配合实现采光和拍摄。在前置摄像头12完成拍摄后仍沿横向轨道141复位,同时辅助屏幕112也随之移动至初始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透镜13可以固定的设置在透光孔1111内,当透镜13是凸透镜13时,只要使前置摄像头12或其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倒置处理即可实现前置摄像头12的正常拍摄功能。将透镜13设置在透光孔1111内不仅减少了电子设备1的整体厚度,还降低了电子设备1的结构复杂性。或者,所述透镜13可以滑动组装在透光孔1111外的横向轨道141上,且与辅助屏幕112位置对应,以随辅助屏幕112同步运动进而实现对应的成像功能。设置在透光孔1111外的透镜13减少了辅助屏幕112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移,即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能够依靠横向运动实现拍摄功能和全面屏效果,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滑轨14包括平行于透光孔1111轴向的纵向轨道142和垂直于所述透光孔1111轴向的横向轨道141,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滑动组装在横向轨道141或纵向轨道142上,以实现沿透光孔1111深度方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的位移。例如,可以将辅助屏幕112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横向轨道141与所述透光孔1111位置对应的位置,透镜13位于透光孔1111内,配合辅助屏幕112将其成像投影在第一轴向平面1121上,此时辅助屏幕112与主屏幕111配合实现全面屏无视差的显示效果。当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12时,首先沿纵向轨道142使透镜13和辅助屏幕112移出至透光孔1111外,再沿横向轨道141移动以离开横向初始位置,前置摄像头12随之滑动至透光孔1111处,前置摄像头12的镜头与透光孔1111配合实现采光和拍摄。在前置摄像头12完成拍摄后仍沿横向轨道141复位,同时辅助屏幕112也随之移动至横向及纵向初始位置。

针对透镜13随辅助屏幕112同步运动的实施例,所述透镜13既可以单独滑动组装在所述滑轨14上,且通过控制实现与辅助屏幕112位置对应的移动,提升了透镜13、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的移动和配合灵活性。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幕模组1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架15,透镜13和辅助屏幕112组装在支架15上形成同步移动的整体,固定在支架15上的透镜13和辅助屏幕112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因此简化了二者在移动过程中确定成像面的步骤,提升了操作便利性和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镜13可以是凸透镜13,此时辅助屏幕112倒置以使辅助屏幕112的成像在投影后匹配于主屏幕111的成像。或者,所述透镜13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透镜13组,通过对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光路转换而将辅助屏幕112的成像投影在与主屏幕的成像面1112共面的第一轴向平面1121上,进而消除视差,提升屏幕模组11的全面屏显示效果,本公开并不对透镜13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限制。

所述透光孔1111可以设置在主屏幕111的边缘区域,以减少对主屏幕111中心区域显示效果的影响,降低主屏幕111与辅助屏幕112配合效果对整体显示效果的影响。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1111还可以设置在主屏幕111的中心区域,以便于增加滑轨14、辅助屏幕112和前置摄像头12的安装空间,降低安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屏幕模组11,所述屏幕模组11包括主屏幕111和辅助屏幕112,所述主屏幕111上开设有透光孔1111,所述辅助屏幕112设置在所述主屏幕111下方,且可选择性的配合或远离于所述透光孔1111。

进一步的,所述屏幕模组11还包括至少一个透镜13,当辅助屏幕112配合于透光孔1111时,透镜13与辅助屏幕112配合,以将辅助屏幕112的成像投影在透光孔1111的第一轴向平面1121;其中,第一轴向平面1121与主屏幕111的成像面1112共面。透镜13能够将辅助屏幕112所呈现的图像投影在与主屏幕的成像面1112共面的第一轴向平面1121上,因此避免了主屏幕111和辅助屏幕112配合显示时产生视差,提升了屏幕模组11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所述屏幕模组11还可以包括支架15,透镜13和辅助屏幕112组装在支架15上形成同步移动的整体。固定在支架15上的透镜13和辅助屏幕112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因此简化了二者在移动过程中确定成像面的步骤,提升了操作便利性和结构稳定性。

此外,所述屏幕模组11的其他结构设置可以和上述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涉及的屏幕模组1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