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648发布日期:2019-12-27 15:2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标签防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标签是产品售卖过程中必须携带的物品,标签上通常会印刷有产品的产地、材质、品牌等信息。在衣物领域,标签的使用更为频繁和重要。

对于现有的标签结构,包括纸质本体,纸质本体两侧表面均固定有防水膜,纸质本体一端开设有挂孔,挂孔内穿设有挂绳,挂绳端部的连接处设置卡扣件。

现有技术使用时,卡扣件通常是锁死卡件,即卡扣件只是方便卡紧锁住挂绳的两端,使标签不易从衣物上掉落,并不便于拆卸;由于标签表面附着有防水膜,防水膜材质为塑料,不易拉断,若是采用蛮力拉断,还会损伤衣物,所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标签的拆取通常是使用刀具或剪刀实现的,但对于服装衣物的产品,使用刀具或剪刀拆卸标签,若是力道把握不足,刀具极易损伤衣物服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标签不便于拆卸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其具有便于拆卸标签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一侧内插接连接有防伪签和携带有与所述防伪签上信息相匹配的防伪条,所述防伪签与所述防伪条之间固定有用于连接衣物的挂绳,所述防伪签和所述防伪条均一次性连接所述标签本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挂绳挂在衣物或其他产品上,产品正常使用时,需要取下标签,拉扯标签本体,破坏防伪签和防伪条与标签本体之间的一次性连接,继而将防伪条和防伪签从标签本体内拔出,取下本发明。本发明的优势如下:其一,拆卸标签方便,徒手即可轻松拆卸标签;其二,相比如传统标签,无需采用剪刀等工具,避免工具对产品造成损害的可能;其三,破坏防伪签和防伪条与标签本体之间的一次性连接破坏后,防伪条和防伪签从标签本体内拔出,提醒使用者进行防伪检查,树立使用者的防伪意识;其四,一次性连接为不可修复连接,避免仿冒,增强防伪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标签本体包括主体层,所述主体层的两侧均固定有表面带有商品信息的表层;

所述主体层上开设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防伪签和所述防伪条的开口和切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伪签和防伪条分别放置于开口和切口内,避免防伪签和防伪条插入标签本体内后,造成标签本体表面凸起,影响美观,同时还能减小防伪签和防伪条内标签本体内拔出的阻力。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表层之间于所述开口和所述切口内均固定有薄膜袋,所述防伪签和所述防伪条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薄膜袋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伪签和防伪条分别位于两个薄膜袋,薄膜袋用于避免防伪签和防伪条被多余的胶水附着至标签本体内,确保防伪签和防伪条能够顺利地从标签本体内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表层靠近所述挂绳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防伪签和所述防伪条的黏贴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黏贴条贴附防伪签和防伪条,防伪签和防伪条拔出后,拉断黏贴条,实现防伪签和防伪条与标签本体之间的一次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黏贴条与所述表层之间开设有蚂蚁线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开设蚂蚁线槽后,黏贴条与表层的连接处更易于拉断,从而减小防伪签和防伪条从标签本体内拔出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表层靠近所述主体层的侧面沿所述蚂蚁线槽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便于拉断所述蚂蚁线槽的拉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拉带将表层沿蚂蚁线槽拉断,便于防伪签和防伪条从标签本体内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签与所述防伪条均由不干胶片对折形成,所述挂绳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防伪签和所述防伪条的对折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干胶片对折处的黏着面较大,能够较好地实现挂绳与防伪签或防伪条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签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同的二维码印刷层,所述防伪条的两侧均设置有与二维码信息相对应的数字印刷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读取二维码印刷层上的二维码,获取产品编号,再核对数字印刷层上的数值,若是一致,则产品为正品。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印刷层远离所述防伪条的侧面设置有覆盖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刮开覆盖层即可观察到数字印刷层,通过判断覆盖层是否被刮开,判断防伪标签是否别使用过,进一步实现防伪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其一,徒手即可轻松拆卸标签,拆卸标签方便,且相比如传统标签,无需采用剪刀等工具,避免工具对产品造成损害的可能;

(2)进一步地,破坏防伪签和防伪条与标签本体之间的一次性连接破坏后,防伪条和防伪签从标签本体内拔出,提醒使用者进行防伪检查,树立使用者的防伪意识;

(3)进一步地,防伪签和防伪条与标签本体之间的一次性连接为不可修复连接,避免仿冒,增强防伪性能;

(4)进一步地,开设蚂蚁线槽,以及设置拉带,便于破坏黏贴条与表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利于防伪签和防伪条从标签本体内拔出,取下标签的同时,还能进行防伪检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伪签的剖视图;

图4是防伪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标签本体;2、防伪签;3、防伪条;4、挂绳;5、主体层;6、表层;7、开口;8、切口;9、薄膜袋;10、黏贴条;11、蚂蚁线槽;12、拉带;13、二维码印刷层;14、数字印刷层;15、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防伪标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纸质的标签本体1,标签本体1一侧内插接连接有防伪签2和携带有与防伪签2上信息相匹配的防伪条3,防伪签2上印刷有产品信息编号的二维码,防伪条3上印刷有与二维码相对应的数据,防伪签2与防伪条3之间固定有用于连接衣物的挂绳4,防伪签2和防伪条3与标签本体1之间通过一次性连接部,实现一次性连接。本发明通过挂绳4挂在衣物或其他产品上,产品正常使用时,需要取下标签,拉扯标签本体1,造成一次性连接部断裂,防伪条3和防伪签2从标签本体1内拔出,继而将本发明从产品上取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拆卸标签方便,徒手即可轻松拆卸标签;其二,相比如传统标签,无需采用剪刀等工具,避免工具对产品造成损害的可能;其三,当一次性连接部断裂,防伪条3和防伪签2从标签本体1内拔出,提醒使用者进行防伪检查,树立使用者的防伪意识;其四,一次性连接为不可修复连接,避免仿冒,增强防伪性能。

标签本体1包括纸质的主体层5,主体层5的两侧均通过胶合固定有表面带有商品信息的表层6,表层6的表面设置有敷膜层,增强表层6的防水性能,主体层5的一端开设有分别用于容纳防伪签2和防伪条3的开口7和切口8,开口7和切口8为相邻设置,以便于实现本发明的吊挂;两个表层6之间于开口7和切口8内均固定有薄膜袋9,薄膜袋9由聚酯薄膜制成,防伪签2和防伪条3分别位于两个薄膜袋9内;由于两个表层6通过胶水固定在主体层5的两侧,设置薄膜袋9可避免防伪签2和防伪条3被胶水附着,固定在标签本体1内,确保防伪签2和防伪条3能够从标签本体1内顺利拔出。

表层6靠近挂绳4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用于连接防伪签2和防伪条3的黏贴条10,黏贴条10为表层6靠近主体层5的侧面沿表层6的宽度方向涂覆胶水形成,黏贴条10的胶面同时贴附在防伪签2和防伪条3的表面,拉断黏贴条10即可实现防伪签2和防伪条3的拔出,以此实现防伪签2和防伪条3与标签本体1之间的一次性连接。

黏贴条10与表层6之间开设有蚂蚁线槽11,便于黏贴条10与表层6分离,表层6靠近主体层5的侧面沿蚂蚁线槽11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便于拉断蚂蚁线槽11的拉带12,拉带12为常见的塑料袋,该技术常见于现有技术中的快递纸质袋上。

防伪签2与防伪条3均由不干胶片对折形成,挂绳4的两端分别位于防伪签2和防伪条3的对折处,不干胶片对折处的黏着面较大,能够较好地实现挂绳4与防伪签2或防伪条3的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防伪签2的两侧均印刷有相同的二维码印刷层13,每个产品均对应一对防伪签2和防伪条3,防伪条3的两侧均设置有与二维码信息相对应的数字印刷层14,数字印刷层14上贴附有光膜层,用于实现防水。使用时,防伪的检测方法为手机扫防伪签2上的二维码,访问产品相应云端,查询产品对应编号,继而核对数字印刷层14上的数值一致,若是一致,则产品为正品;如图4所示,数字印刷层14远离防伪条3的侧面涂覆有覆盖层15,覆盖层15上印刷有刮开无效的字样,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防伪性能。

综上所述:

本发明使用时,挂绳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防伪签2和防伪条3,将防伪条3或防伪签2穿过衣物后,分别插入至开口7和切口8内,再利用黏贴条10贴附防伪条3或防伪签2,实现防伪条3和防伪签2与标签本体1之间的一次性连接;拆卸时,撕下拉带12,拉动标签本体1与挂绳4,将防伪条3和防伪签2从标签本体1内拔出,以实现本发明的拆卸。

本发明使用时,其一,徒手即可轻松拆卸标签,拆卸标签方便,且相比如传统标签,无需采用剪刀等工具,避免工具对产品造成损害的可能;破坏防伪签2和防伪条3与标签本体1之间的一次性连接破坏后,防伪条3和防伪签2从标签本体1内拔出,提醒使用者进行防伪检查,树立使用者的防伪意识;防伪签2和防伪条3与标签本体1之间的一次性连接为不可修复连接,避免仿冒,增强防伪性能;开设蚂蚁线槽11,以及设置拉带12,便于破坏黏贴条10与表层6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利于防伪签2和防伪条3从标签本体1内拔出,取下标签的同时,还能进行防伪检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