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84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标识,具体涉及一种由随机的密集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特征物构成的防伪标识。所属技术领域为商品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生产猖獗,假冒伪劣产品每年给我国造成2000亿元以上的损失,使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假烟、假食品、假饮料、假药品也屡屡出现,这些产品不仅对消费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消费者的心理、生理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好的防伪技术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大众来说,可以让大家买到真货,避免假货的危害;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保护企业的利益,避免经济损失;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将假货赶出国门,提高国家声誉。

中国专利申请号98116462.5公开了一种结构文理防伪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98116464.1公开了一种结构文理防伪标识物、中国专利号ZL99801139.8公开了一种结构纹理防伪方法,通过验证每一枚防伪标签上特有的天然暗记(纸张所固有的纤维纸纹、碎肖杂质、疤痕斑点)来确定真伪。但是该专利是对各个独立的纹理特征进行识别,只能用于纹理稀少且各个纹理特征位置相对独立的情况,纹理过多或者过密都将使各独立的纹理特征难以识别和辨认。其次,该些专利技术需要选定载体上的区域进行特征信息抽查点,并印设或指定用于确定抽查点位置的标记网格作为参照,以方便人工比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017028.6公开的一种无码防伪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728782.6公开的自动识别防伪方法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723821.3公开的拍照防伪方法,都是针对上述结构纹理防伪专利的补充和改进,其特点是给n个纹理防伪印刷品印设同一个版号,给每个纹理防伪印刷品拍摄一张随机纹理特征档案照片。这些方法通过给多个印刷品设置同一个版号来减少印刷成本,并且也提出了自动的针对手机拍照与数据库照片进行比对,省去了人工辨别的麻烦。但是这些方法仍然需要将每一张档案照片上各个独立的随机纹理特征以定位格为参照(坐标)转换成特征代码组,然后再判断特征代码组的真伪。所以这些方法依然只能用于纹理稀少且各个纹理特征位置相对独立的情况,在纹理过多或者过密时方法失效。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97513.3和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52782.5提出在防伪产品上设有特征信息区和自我认证信息区,识别时需要将特征信息按照一定的信息转换规则转换成自我认证信息,由手机和网络服务器负责转换,转换时需要对随机物质材料的形态、分布或者颜色等特征进行识别,具体特征如随机物质材料的形状、面积、间距、位置、个数等。所以这种方法同上述纹理防伪方法一样,因为需要进行特征识别,只能用于纹理稀少且各个纹理特征位置相对独立的情况,纹理过多或者过密都将使特征的识别难以实现。

所以,上述随机纹理防伪主要通过特征识别,即以防伪标识上随机特征物的个数、位置和方向等特征信息为依据进行标识真伪的判别。这样的方式只能针对稀少的、位置相对独立的纹理结构信息进行识别,对于特征物密集或者特征物间距过近甚至重叠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辨认,例如当2个颗粒特征物位置靠近时就很难分辨是1个还是2个颗粒特征,再例如某纤维的一端与另一纤维重合时就无法判断其端点位置等。所以上述随机纹理防伪方法都要求纹理结构特征物必须稀疏有间隔、易分辨,一个标识上特征物的个数一般会控制在几个到几十个左右。

但实际上,特征物越密集,随机信息就越多,防伪效果就越好,真伪辨别也越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机防伪标识,该随机防伪标识由随机的密集立体结构形态特征构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标识,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不规则物体和/或规则物体的不规则和/或规则组合即具有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的特征物在标识区内随机密集分布形成的图像作为防伪信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标识,包括标识区、位于标识区内外的编号,该编号由数字和字母构成,该编号用于验证真伪时提供线索,其中,特征物位于该标识区内随机密集分布的特征物,所述标识区与所述编号对应,该编号用于验证真伪时作为索引,在互联网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多个参考图像,逐一进行比对;所述特征物添加在标识载体的表面,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不小于标识区总面积的50%,该特征物任意一维的最小尺寸在0.001毫米至5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特征物是颗粒、纤维、碎屑、碎片的任意 一种或其组合。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特征物为一个整体结构或其分割结构,是动物皮质、木质、纸质的一种或其组合。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中每个所述标识区具有唯一的所述编号或者多个所述标识区采用同一个所述编号。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中所述编号还包括图形码,该图形码是条形码、二维码、点阵码其中一种。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中所述标识载体是易碎纸或商品本身或固定在商品上的层状或片状载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标识,包括标识区、位于标识区内外的编号,该编号用于验证真伪时提供线索,其中还包括:特征物位于该标识区内随机分布的特征物,所述标识区与所述编号对应,该编号用于验证真伪时作为索引,在互联网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多个参考图像,逐一进行比对,所述特征物添加于标识载体;所述特征物是立体结构、平面结构中的一种,或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组合;所有该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该标识区总面积的0%-90%;该特征物任意一维的最小尺寸在0.001毫米至5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防伪标识,其还包括定位标识线,该定位标识线非封闭围绕该标识区,并与该标识区有一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识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标识区由随机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形态的特征物构成,一个标识区上的立体结构特征物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达成千上万个,防伪标识随机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极大的增加了防伪的可靠性。

2.防伪标识的识别过程也不再需要对单个特征物的个数、位置和方向等特征信息进行提取、识别或转换,而是以标识区内整体的随机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形态信息为依据,用图像匹配的方式直接对比用户拍摄的标识区图像和存放在互联网的标识区参考图像,根据两个图像的整体相似性来直接判别两者是否来自于同一个防伪标识,从而自动辨别防伪标识的真伪。相对于特征识别的方法,图像匹配方法更为简单有效。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的识别方法的误判别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3.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随机特征物的密度进行特殊控制,不需要制作定位网格,因而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伪标识位于标识载体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伪标识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识别方法的具体步骤;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10%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20%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30%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40%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50%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60%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70%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80%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90%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标识载体 2:特征物

3:透明覆盖层 4:定位标识线

5:标识区 6:编号

7:移动终端 8:照片

9:互联网 10:服务器

11:数据库 12:参考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伪标识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种防伪标识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防伪标识的标识区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存于互联网数据库中并与编号对应;

2)将获取的防伪标识的图像与互联网数据库中对应的参考图像进行比对,以图像匹配方式,根据两个图像的整体相似性直接判别这两个图像是否来自于同一个防伪标识;

以及3)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防伪标识的真伪。

在上述识别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步骤:4)防伪标识位于商品的开启结合处或商品包装封口处;5)开启商品,防伪标识破损;6)对破损的防伪标识如步骤2)识别;以及7)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破损的防伪标识为无效标识。

其中步骤2)中是通过防伪标识中的编号作为索引在互联网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参考图像。

当多个防伪标识的标识区采用同一个编号时,在步骤3)中将获取的防伪标识图像与互联网数据库中的该编号对应的多个参考图像逐一进行比对。

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上述识别方法的防伪标识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位于标识载体上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主视示意图。一种防伪标识,其包括:标识区5、特征物2、编号6,其中特征物2位于该标识区5内随机密集分布;编号6位于该标识载体1上并在该标识区5外,该编号6由数字和/或字母构成;所述特征物2具有立体结构,是不规则物体和/或规则物体的不规则和/或规则组合,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是标识区总面积的50%。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用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还可以是标识区总面积的10%-50%以及50%-90%,即

10%-90%。

单个标识区上的特征物总数量大于100。

特征物2是随机的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标识区5包含所有特征物2的任意形状,即标识区5周边以外的空白区域不计入总面积。标识区5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异形形状等。根据防伪商品的结构或视觉美观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特征物2是颗粒、纤维、碎屑和碎片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其任意一维的最小尺寸在0.001毫米至5毫米之间,则相对于现有方法具有更好的随机性、更多的信息量。

在一实施例中,特征物2是整体结构或其分割结构,是动物皮质、木质、纸质的一种或其组合。比如特征物2是一块随机挑选的牛皮布满标识区5,此块牛皮中的褶皱及汗腺孔的分布是不可复制,且是唯一的。从而使得防伪更为可靠,真伪辨别也更为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特征物2是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的字母、数字、文字的规则体或不规则体的一种或其组合。如将字母、数字、文字的一种或其组合旋转任意角度并进行不规则的组合。当特征物2是平面印刷的字母、数字、文字的规则体或不规则体的一种或其组合时,特征物2包括印刷层和防伪涂层,在印刷层上具有防伪涂层,识别时可以将涂层刮开。

特征物2添加在标识载体1的表面,该标识载体1可以是易碎纸或是商品本身,也可以是生产制作的固定在商品上的层状或片状载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明覆盖层3,该透明覆盖层3贴在该特征物2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标识线4,该定位标识线4非封闭围绕该标识区5并与该标识区5有一间隙。

选用大小合适的细沙作为特征物2。用强力胶牢固粘连在作为标识载体1的易碎贴纸上,将细沙均匀布满贴纸上指定的标识区5。透明覆盖层3贴在特征物2上以保护特征物2不被外界损坏。易碎贴纸上的定位标识线4由黑线标出,该黑、白线非封闭围绕即环绕该标识区5的三边,敞开一边。该定位标识线4与所述标识区5有一间隙。在标识区5下方以条形码形式表示的串号,用作编号6。单个所述标识区5采用唯一的所述编号6或者多个所述标识区5采用同一个所述编号6。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标识区5与由一串数字和/或字母表示的编号6一起使用,编号6可以是商品自身标签、吊牌、包装等位置上的序列号,也可以是人为增加的能代表该商品的号码。编号6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点阵码等图形码。

本实用新型编号6与标识区5的相对位置没有限制,编号6可以位于标识区5的内部任意区域。编号6可以位于标识区5的外侧上部、外侧下部、外侧左部、外侧右部等外侧任意角度。标识区5还可以位于编号6的内部任意区域。

如图5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的所有特征物所占面积之和还可以是标识区总面积的10%-90%。特征物的具体内容物及数量不受限制,如上所示特征物是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的字母、数字、文字的规则体或不规则体的一种或其组合。如将字母、数字、文字的一种或其组合旋转任意角度并进行不规则的组合。特征物所占比例越高其防伪性越强。

请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识的具体实施过程,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防伪标识的标识区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存于互联网数据库中并与编号对应。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当把防伪标识固定到商品上后,对商品上的标识区5拍照,并以对应的编号6为索引。将标识区5的图像作为参考图像12存放到连接互联网9的数据库11中,同时存放对应的商品信息。标识区5与编号6一一对应,多个防伪标识的标识区5也可以采用同一个编号6。

第二步:将获取的防伪标识的图像与互联网数据库中对应的参考图像进行比对,以图像匹配方式,根据两个图像的整体相似性直接判别这两个图像是否来自于同一个随机防伪标识。

如图3所示,商品的消费者通过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7,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对商品上的标识区5和编号6一起拍照形成照片8,将照片8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到指定的微信账号。微信账号收到照片8后,直接转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首先识别出编号6,然后根据编号6从数据库11中找出对应于该编号6的标识区5的图像即参考图像12,并通过直接对比照片8中标识区5的图像数据和参考图像12的数据,自动识别防伪标识的真伪。当多个防伪标识的标识区5采用同一个编号6时,将照片8中标识区5的图像与数据库11中的该编号6对应的多个参考图像12逐一进行比对。

第三步: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防伪标识的真伪。

将真伪判别结果连同商品信息一起返回给消费者。

在对比照片8中标识区5图像数据和参考图像12的数据来自动识别防伪标识的真伪时,首先要根据定位标识线4对照片8进行几何校正,使其形状、大小和方向与参考图像12一致。然后通过自动识别算法对两个标识区5的图像直接以图像数据的形式进行比对,判断这两个图像数据是否来自于同一个实际防伪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的识别方法还可以是防伪标识位于商品的开启接合处或商品包装封口处,一旦开封该防伪标识便损坏不能识别。

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四步:防伪标识位于商品的开启结合处或商品包装封口处。

如果该防伪标识为破损后复原二次利用,则返回消费者的信息为该防伪标识无效或该防伪标识为假。

当该防伪标识为破损后复原二次利用,则防伪标识的标识区必然会产生破损裂缝。即便是微小的极细裂缝也可以在图像对比中得到校验,比如裂缝的宽度为0.001毫米。

该商品如高档酒水,在酒水的瓶盖和瓶身接合处固定本实用新型防伪 标识。

第五步:开启商品,防伪标识破损。

在一实施例中标识载体采用易碎纸,一旦使酒水的瓶盖开启该防伪标识便会损坏无法识别,避免二次灌装等造假行为。

另一实施例中标识载体采用商品本身即特征物直接固定在酒水的瓶盖和瓶身接合处,一旦使酒水的瓶盖开启该防伪标识便会损坏。

第六步:对破损的防伪标识如上述第二步的防伪识别。

破损的防伪标识的图像与与互联网数据库中对应的参考图像进行比

对,破损的防伪标识的图像会存在裂缝等缺陷即便表面观察不出区别,但其必然与参考图像不一致。

第七步: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破损的防伪标识为无效标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识。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的标识区由随机立体结构或平面结构的特征物构成。与现有的随机纹理防伪技术中要求特征物稀疏、易分辨不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防伪标识上的立体特征物的个数可以多达成千上万个,对特征物的间距和重叠度没有任何要求。防伪标识的自动识别过程也不再需要对单个特征物的个数、位置和方向等信息进行提取和识别,而是以标识区内的整体随机的密集立体结构形态信息为依据,用图像匹配的方式直接对比消费者拍摄的随机防伪标识的照片和存放在互联网数据库中的标识区参考图像,根据两个图像中整体立体结构形态的相似性来判别两者是否来自于同一个防伪标识,从而辨别防伪标识的真伪。经初步测试,该方法的误判别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结构特征物具有较好的立体特性,通过肉眼观察或者触摸就能够很容易的与印制的伪造标识区分。这样就不用采取其它措施来放置印制的伪造标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