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467发布日期:2019-11-15 21:3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教学用地球仪。



背景技术: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地球仪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理解地球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认识经纬线分步特点以及世界海陆状况。而现有的地球仪的结构较为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充分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过程中,地球处于哪种状态,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效果,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用的地球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及四季变化等现象的教学用地球仪,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教学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地球体、月球体、太阳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其中,

所述太阳体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绕这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自由端上,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自由端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地球体通过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月球体。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架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支架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凹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太阳体为透明材质制成,且所述太阳体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发出亮光的发光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架为空心管状结构,且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发光装置传输电力的导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发光装置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端穿过所述穿孔与电源电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电控开关,所述导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控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月球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光层。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地球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左半球体和所述右半球体的贴合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杆和插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左半球体的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孔,所述右半球体的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孔,所述左半球体和所述右半球体通过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的配合与转轴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橡胶垫,所有的所述橡胶垫绕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教学用地球仪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地球仪,该地球仪可以将地球体和月球体绕着太阳体转动来演示四季变化,以及地球与太阳的分布情况,且能够通过地球体绕着转轴自转来演示昼夜交替变化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容易理解其具体变化情况,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教学用地球仪的优化方案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太阳体的内部设置有发光装置,该结构的设置,使该教学用地球仪可以更好的模仿地球的昼夜变化,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地球体上,且配合地球体在转轴上模仿地球的自转,可以更加真实的展示地球昼夜变化的产生,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以及理解其变化过程。

(2)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月球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光层,该反光层能够反射发光装置所投射到月球体表面的光线,且根据月球体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射投影,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变化的过程。

(3)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地球体包括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拆解开,以通过该地球体展示地球内部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轻松,并提高其学习兴趣。

(4)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该橡胶垫可以增加底座与支撑面的摩擦力,避免该教学用地球仪在支撑面滑动的情况发生;且该橡胶垫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该教学用地球仪与支撑面发生碰撞而导致其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地球仪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地球仪中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地球仪中的月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地球仪中的地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1、底座;2、支架、31、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4、地球体;41、左半球体;42、右半球体;5、太阳体;6、月球体;7、转轴;8、凹槽;9、发光装置;10、电控开关;11、反光层;12、插槽;13、插杆;14、第一半圆孔;15、第二半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3所示,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地球体4、月球体6、太阳体5、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底座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架2;其中,

所述太阳体5通过支架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绕这所述支架2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自由端上,且所述第一支撑部3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部31的自由端上设置有转轴7,所述地球体4通过所述转轴7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31上,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设置有月球体6。

通过上述结构的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在使用时,教师可以将地球体4和月球体6绕着太阳体5转动来演示四季变化时,地球与太阳的分布情况,且能够通过地球体4绕着转轴7自转来演示昼夜交替变化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容易理解其具体变化情况,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二支撑部32为伸缩杆,即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整月球体6与太阳体5或者地球体4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上述的支架2为圆柱状结构,且该支架2上设置有凹槽8,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8内,其中,

凹槽8绕着支架2的圆周表面设置,使第一支撑部31可以沿着凹槽8的长度方向绕着支架2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设置在第一支撑部31上的地球体可以实现绕着太阳体5转动,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地球昼夜交替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具体的,第一支撑部31一端设置有环形套,该环形套的内径小于支架2的外径,使该环形套可以卡设在凹槽8内,并绕着支架2的中心轴线转动;该环形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支撑部31从支架2上滑落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该环形套还可以为轴承,将轴承的内圈卡设在凹槽8的槽底,第一支撑部31的另一端设置在该轴承外缘的圆周表面上,以实现第一支撑部31绕着支架2的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太阳体5为透明材质制成,且该太阳体5的内部还设置有发光装置9,该发光装置9可以发出亮光,且发光装置9所发出的亮光可以透过太阳体5照射在月球体6或者地球体4的表面,使该教学用地球仪可以更好的演示地球的昼夜交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地球昼夜交替时,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其地球的昼夜交替。

具体的,上述的支架2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导线,在底座1上设置有穿孔,该支架2内部的导线的一端与发光装置9连接,导线的另一端则穿过穿孔与电源电连接,使该发光装置9可以发出亮光,从而使该教学用地球仪可以更加真实的模仿地球的昼夜交替,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优选的,上述的底座1上还设置有电控开关10,上述的导线的另一端通过该电控开关10与电源电连接,通过该电控开关10可以实现发光装置9的通电/断电,在不使用该教学用地球仪时,使用者便可以通过该电控开关10将发光装置9与电源断开,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控开关1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控制开关,即能够实现电路通断的开关均可用于该教学用地球仪。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月球体6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11;当发光装置9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在月球体6的表面时,该反光层11便能够将光线反射,且该反射出的形状与月球体6处于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学生便可以通过该变化了解根据时间不同,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处于不同状态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该变化的过程。

实施例2参照图1至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用地球仪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上述的地球体4包括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其中,

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为可拆卸连接,且在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的贴合面贴有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纸,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地球体4的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拆分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的贴合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杆13和插槽12,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可以通过插杆13插设在插槽12中实现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的拼合。

具体的,上述的插杆13可以设置在左半球体41上,插槽12则设置在右半球体42对应插杆13的位置上,使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可以更好的拼合;或者,插杆13也可以设置在右半球体42上,而插槽12则设置在左半球体41对应插杆13的位置上;

此外,插杆13和插槽12还可以混合设置,即在左半球体41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杆13和插槽12,右半球体42上也设置有若干个插杆13和插槽12,且使左半球体41上的插杆13与右半球体42上的插槽12的位置对应,左半球体41上的插槽12与右半球体42上的插杆13的位置对应,从而实现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的拼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左半球体41的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孔14,上述的右半球体42的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孔15;当使用者将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扣合时,左半球体41和右半球体42位于同一端的第一半圆孔14和第二半圆孔15拼合成一个圆形孔,该圆形孔与转轴7为间隙配合,使地球体4可以绕着转轴7转动。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三个橡胶垫,该橡胶垫绕着底座1的周向均匀的分布设置;该橡胶垫可以有效的增加底座1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底座1沿支撑面滑动的情况发生;且该橡胶垫还可以增加底座1与支撑面之间的缓冲,避免该教学用地球仪的底座1与支撑面发生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还可以在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吸盘,以增加该底座1与支撑面的吸附能力;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先将支撑面擦拭干净,使底座1上的吸盘能够紧紧的吸附在支撑面上,避免该教学用地球仪从支撑面上翻落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地球体4、太阳体5和月球体6均为模型,该地球体4与现有技术中的地球仪的球体结构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