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胸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4810发布日期:2019-12-17 20:59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胸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胸卡。



背景技术:

目前,孕妇在医院生产过后,为了区别新生儿的身份,通常会给新生儿佩戴胸卡,并在胸卡上标注新生儿的住院号、父母亲身份信息等。现有的胸卡多为纸质材质的,并在胸卡上设置固定孔,在固定孔上连接挂绳,并通过别针将挂绳固定在新生儿的包被上。

但是这种纸质的新生儿胸卡虽然能够满足记录信息以区分新生儿身份的需要,但是这种胸卡容易褶皱、沾湿导致信息不全,且仅能单次使用,使用后的胸卡、挂绳及别针都会被淘汰,造成一定程度的医疗用品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新生儿胸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胸卡仅能单次使用,造成的医疗用品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生儿胸卡,包括胸卡本体,胸卡本体上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胸卡本体上固接有容纳框,容纳框的一端设有开口,容纳框内滑动连接有信息卡。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胸卡本体上的固定组件用于实现胸卡本体与新生儿包被之间的固定。通过在胸卡本体上设置开口的容纳槽,使用时,可将记载有新生儿身份信息的信息卡滑动插入容纳槽内。使用结束后,仅需要将信息卡进行销毁处理,而胸卡本体可进行循环使用。再次使用时,仅需要在容纳槽内更换新的信息卡即可,操作方便,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用品的浪费问题。

进一步,胸卡本体上连接有调节式编号组件。

调节式编号组件用于记录新生儿的住院号,避免因信息卡信息损坏后无法分辨新生儿身份的问题。

进一步,调节式编号组件包括设置在胸卡本体上的容纳槽,容纳槽内固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多个编号轮,编号轮均周向设置有编号。

容纳槽用于容纳固定轴,在胸卡本体使用前,医护人员提前设置好新生儿的住院号,通过转动编号轮以改变显示的编号,操作灵活简单。

进一步,编号轮上均周向设置有单向齿,容纳槽内固接有单向齿槽,单向齿槽与单向齿位置正对。

当编号调节结束后,单向齿槽通过对单向齿的反向固定作用,间接的实现对编号轮的固定,避免编号调节后编号轮继续转动造成编号显示错误。

进一步,固定轴上轴向设有指示线。

指示线可实现对显示编号的清晰指示,便于医护人员观察。

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胸卡本体顶端的连接孔,连接孔内均固接有拉绳,拉绳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均固接有魔术贴。

连接孔用于连接拉绳,当需要将胸卡本体固定到新生儿的包被上时,在包被上缝合魔术贴,并将本技术方案中的魔术贴与包被上的魔术贴相贴合,如此实现胸卡本体与包被的连接,操作方便,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别针固定不牢固而存在的针尖扎伤新生儿的隐患,提高了胸卡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胸卡本体顶端的连接孔,连接孔内均固接有拉绳,拉绳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分别固接有按扣和用于容纳按扣的按扣槽。

当需要将胸卡本体固定到新生儿的包被上时,将按扣和按扣槽分别置于包被的两侧,将按扣及一层包被按压入按扣槽内,如此实现胸卡本体与包被的连接,且无需额外在包被上设置魔术贴,操作简便。

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胸卡本体顶端的连接孔,连接孔内均固接有拉绳,两个拉绳之间固接有带有缺口的连接环,连接环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针,弧形针上固接有拨动杆,弧形针的尾端与空腔内壁之间固接有支撑弹簧,弧形针的穿刺端穿过缺口并间歇性的容纳于正对的空腔内。

将胸卡本体固定到新生儿的包被上时,手动推动拨动杆,使得拨动杆带动与之固接的弧形杆沿连接环的空腔滑动,此时支撑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弧形针的针尖从正对的空腔中脱离,而后将包被置于缺口处,再松开拨动杆,弧形针在支撑弹簧弹力作用下穿过包被后被抵紧在正对的空腔内,实现胸卡本体与包被的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弧形针穿刺的方式实现包被与胸卡本体的连接,且通过支撑弹簧的抵紧作用,避免了弧形针的脱落问题,此外,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无需考虑包被的厚度,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胸卡本体的顶端固接有软质的透明卡套。

卡套用于保护隔离信息卡,避免信息卡被沾湿或身份信息被模糊的问题,且将卡套设置成透明的,便于对信息卡上的信息进行观察。

进一步,透明卡套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调节式编号组件位置正对。

透明卡套上的凸起部用于容纳和保护调节式编号组件,避免外界人员不小心触碰编号组件在成编号移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新生儿胸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新生儿胸卡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新生儿胸卡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a2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胸卡本体1、容纳框2、信息卡3、容纳槽4、固定轴5、编号轮6、单向齿7、单向齿槽8、指示线9、连接孔10、拉绳11、魔术贴12、按扣13、按扣槽14、连接环15、弧形针16、拨动杆17、支撑弹簧18、卡套19、凸起部20。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生儿胸卡,包括橡胶材质的胸卡本体1,胸卡本体1上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胸卡本体1顶端的两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内均固接有拉绳11,拉绳11远离连接孔10的一端均缝有魔术贴12。

胸卡本体1上连接有调节式编号组件,结合图4所示,调节式编号组件包括设置在胸卡本体1上部的容纳槽4,容纳槽4内固接有横向的固定轴5,固定轴5上沿固定轴5的轴向同轴转动连接有五个编号轮6,编号轮6的外壁均周向设置有编号(编号0~9),且编号轮6的左端均周向固接有单向齿7,容纳槽4内开设有单向齿槽8,单向齿槽8与单向齿7位置正对,单向齿7仅能相对单向齿槽8单向转动,且单向齿槽8对单向齿7具有反向固定的作用。固定轴5上轴向设有指示线9,指示线9指示的编号为确定选择的编号。

胸卡本体1的下部粘接有容纳框2,容纳框2的右端设有开口,容纳框2内滑动连接有信息卡3。胸卡本体1的顶端固接有软质的透明卡套19,本实施例中的软质透明卡套19为透明塑料(pvc)卡套19,透明卡套19上设置有凸起部20,凸起部20与调节式编号组件位置正对。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胸卡本体1使用前,医护人员根据新生儿母亲的住院号设置调节式编号组件上显示的编号。具体的,操作人员转动编号轮6,使得需要设置的编号露出并正对固定轴5上的指示线9,在此过程中,单向齿7相对单向齿槽8滑动。调节式编号组件上的显示编号调节结束后,医护人员不在转动编号轮6,此时单向齿槽8对单向齿7及编号轮6具有反向固定作用,避免编号调节后编号轮6继续转动造成编号显示错误。

而后医护人员将记载有新生儿父亲和母亲身份信息的信息卡3从容纳槽4右端的开口处插入,并向左推动信息卡3,使得信息卡3相对容纳槽4向左滑动,实现信息卡3位置的固定。而后医护人员将卡套19盖扣在胸卡本体1上,卡套19对胸卡本体1上的信息具有保护和隔离的作用,此时调节式编号组件位于卡套19的凸起部20内。

最后,操作人员将胸卡本体1固定到预先缝有魔术粘贴的包被上,即将胸卡本体1上的魔术贴12与包被上的魔术粘贴粘接,实现胸卡本体1与包被的连接,操作方便,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别针固定不牢固而存在的针尖扎伤新生儿的隐患,提高了胸卡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拉绳11远离连接孔10的一端分别固接有按扣13和用于容纳按扣13的按扣槽14,按扣13为半球形实体按扣13,按扣槽14为半球形的凹槽,且槽口的直径小于槽身的直径。

当需要将胸卡本体1固定到新生儿的包被上时,将按扣13和按扣槽14分别置于包被的两侧,将按扣13及一层包被按压入按扣槽14内,如此实现胸卡本体1与包被的连接,且无需额外在包被上设置魔术贴12,操作简便。

实施例3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两个拉绳11之间固接有带有缺口的连接环15,连接环15内设置有弧形的空腔,空腔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针16,弧形针16上一体成型连接有拨动杆17,空腔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弧形针16的尾端与支撑板之间固接有支撑弹簧18,弧形针16的穿刺端穿过缺口并间歇性的容纳于左端的空腔内。

将胸卡本体1固定到新生儿的包被上时,手动向右推动拨动杆17,使得拨动杆17带动与之固接的弧形杆沿连接环15的空腔向下滑动,此时支撑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弧形针16的针尖从左端的空腔中脱离。而后将包被置于缺口处,再松开拨动杆17,弧形针16在支撑弹簧18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弧形针16的针尖穿过包被后被抵紧在左端的空腔内,实现胸卡本体1与包被的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弧形针16穿刺的方式实现包被与胸卡本体1的连接,且通过支撑弹簧18的抵紧作用,避免了弧形针16的脱落问题,此外,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无需考虑包被的厚度,适用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