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及卷笔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562发布日期:2019-12-13 17:4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及卷笔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笔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及卷笔刀。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削铅笔机,它包括有固定架、转盘以及馈笔轮轴,当转盘经驱动而旋转时,馈笔轮轴也会同步被带动,如此以将经由馈笔轮轴夹持住的笔具朝削铅笔机内馈送进给以进行切削动作。该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削铅笔机因诱导夹持器可能夹伤使用者的手部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削笔过程中,使用者不容易感觉到铅笔是否削好,继续令转盘转动的话,馈笔轮轴仍旧会带动铅笔向内进笔,使得铅笔被过度削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名为:“一种削铅笔机的自动进笔装置”的专利(专利号:201120395255.4),它包括固定架和其上设有的转盘,固定架上枢接有齿轮轴,齿轮轴可在转盘的旋转带动下转动,轴套上且位于转盘和固定架之间套设有弹簧。铅笔削好后,铅笔会传递给齿轮轴反向的力,齿轮轴受力后与转盘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压缩弹簧,使得转盘与齿轮轴之间出现打滑,铅笔不再往里进笔,有效保护铅笔不被过度削切。不过由于转盘与齿轮轴之间是通过摩擦力传递动能,这使得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摩擦阻力以及形变,摩擦阻力和形变都会损失能力,这就造成需要更多的力量用于驱动刀具旋转,同时由于齿轮轴可在转盘的旋转带动,其转动带动铅笔进给的速度远远大于实际切削速度,造成用于夹持铅笔的夹持套与铅笔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进一步增加切削铅笔的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削省力、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力损失过多而引起切削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包括固定座以及固定座上转动装配有的第一滚柱、第二滚柱和轴套,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且与轴套的轴向垂直,同时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分别位于轴套轴向的两侧设置,轴套上同轴设有前后贯通的轴孔,且轴套的后端设有方形凹孔,方形凹孔与轴孔同轴,第一滚柱、第二滚柱上均设有相同的橡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上同轴设有第一齿轮,固定座上装配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滚柱的一端同轴设有斜齿轮,固定座上设有与斜齿轮啮合的蜗杆,且蜗杆与第二齿轮同轴固接,第一滚柱上还同轴设有第三齿轮,第二滚柱上同轴设有与第三齿轮啮合且相同规格的第四齿轮。本实用新型与卷笔刀的切削机构进笔端装配后使用,由于两者的装配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轴套上的方形凹孔与卷笔刀的卷刀同步转动,因此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蜗杆和斜齿轮同步转动,斜齿轮带动第一滚柱转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同步带动第二滚柱反向转动,两橡胶夹具因此可以夹持着铅笔向轴孔内部进给。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减速将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的进给速度调整至与卷刀切削速度一致,减少由于速度差的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力,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能量转化相比原先的摩擦传动高得多,使得切削过程大幅度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齿轮与斜齿轮之间同轴设有材质柔软的传动件,传动件与斜齿轮同步转动设置,传动件上靠近第三齿轮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设置的凹槽,第三齿轮的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可与凹槽卡合的凸块,第三齿轮与斜齿轮之间的间距等于传动件的长度。铅笔在切削过程中以一定速度向内移动,当切削完成时,卷刀无法继续切削铅笔,因此铅笔无法继续进给,此时铅笔会给橡胶夹具施加反向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会同步施加给第三齿轮,而第三齿轮仅通过传动件带动转动,由于传动件柔软易变形,在反向力的作用下,凹槽受到凸块提供过大的压力,产生形变,两者就会脱开,第一滚柱、第二滚柱便失去动力,本实用新型停止进给。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齿轮的齿数为15,第二齿轮的齿数为9,传动比为5:3,斜齿轮的齿数为18,橡胶夹具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最小外径为6.6mm,两环形凹槽之间的最大间距为6.2mm。计算可得,卷刀带动轴套旋转一圈,橡胶夹具的进给量约为1.92mm,而一般的卷笔刀每旋转一圈的切削量也为2mm左右,因此铅笔与橡胶夹具之间几乎不存在速度差,也就不存在滑动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为壳体结构,其下侧盖设有可将轴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包裹住的底盖。

作为优选,底盖内侧凸设有3个内扣钩,固定座上设有三个可与内扣钩扣合的扣眼。通过内扣钩与扣眼卡合固定的方式,简化装配过程,有利于加快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的两侧设有两个朝下设置的下扣钩。下扣钩用于和卷笔刀装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卷笔刀,包括切削机构和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进笔机构为上述的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由于上述的进笔机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进笔机构的卷笔刀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能量转化相比原先的摩擦传动高得多,使得切削过程大幅度省力;2.通过多级减速将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的进给速度调整至与卷刀切削速度一致,减少由于速度差的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开底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侧面的俯视图;

附图4是第一滚柱、斜齿轮和传动件的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见图1、图2和图3,一种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包括固定座1以及固定座1上转动装配有的第一滚柱21、第二滚柱22和轴套3,第一滚柱21和第二滚柱22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且与轴套3的轴向垂直,同时第一滚柱21和第二滚柱22分别位于轴套3轴向的两侧设置,轴套3上同轴设有前后贯通的轴孔31,且轴套3的后端设有方形凹孔32,方形凹孔32与轴孔31同轴,第一滚柱21、第二滚柱22上均设有相同的橡胶夹具23,轴套3上同轴设有第一齿轮4,固定座1上装配有与第一齿轮4啮合的第二齿轮5,第一滚柱21的一端同轴设有斜齿轮6,固定座1上设有与斜齿轮6啮合的蜗杆7,且蜗杆7与第二齿轮5同轴固接,第一滚柱21上还同轴设有第三齿轮81,第二滚柱22上同轴设有与第三齿轮81啮合且相同规格的第四齿轮82。本实用新型与卷笔刀的切削机构进笔端装配后使用,由于两者的装配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轴套上的方形凹孔与卷笔刀的卷刀同步转动,因此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蜗杆和斜齿轮同步转动,斜齿轮带动第一滚柱转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同步带动第二滚柱反向转动,两橡胶夹具因此可以夹持着铅笔向轴孔内部进给。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减速将第一滚柱和第二滚柱的进给速度调整至与卷刀切削速度一致,减少由于速度差的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力,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能量转化相比原先的摩擦传动高得多,使得切削过程大幅度省力。

见图3、图4,第三齿轮81与斜齿轮6之间同轴设有材质柔软的传动件9,传动件9与斜齿轮6同步转动设置,传动件9上靠近第三齿轮8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设置的凹槽91,第三齿轮81的侧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可与凹槽91卡合的凸块811,第三齿轮81与斜齿轮6之间的间距等于传动件9的长度。铅笔在切削过程中以一定速度向内移动,当切削完成时,卷刀无法继续切削铅笔,因此铅笔无法继续进给,此时铅笔会给橡胶夹具施加反向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会同步施加给第三齿轮,而第三齿轮仅通过传动件带动转动,由于传动件柔软易变形,在反向力的作用下,凹槽受到凸块提供过大的压力,产生形变,两者就会脱开,第一滚柱、第二滚柱便失去动力,本实用新型停止进给。

见图1和图2,第一齿轮4的齿数为15,第二齿轮5的齿数为9,传动比为5:3,斜齿轮6的齿数为18,橡胶夹具23上设有环形凹槽231,环形凹槽231的最小外径为6.6mm,两环形凹槽231之间的最大间距为6.2mm。计算可得,卷刀带动轴套旋转一圈,橡胶夹具的进给量约为1.92mm,而一般的卷笔刀每旋转一圈的切削量也为2mm左右,因此铅笔与橡胶夹具之间几乎不存在速度差,也就不存在滑动摩擦力。

见图2,固定座1为壳体结构,其下侧盖设有可将轴套3、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包裹住的底盖11。

见图2,底盖11内侧凸设有3个内扣钩12,固定座1上设有三个可与内扣钩12扣合的扣眼14。通过内扣钩与扣眼卡合固定的方式,简化装配过程,有利于加快生产效率。

见图2,固定座1的两侧设有两个朝下设置的下扣钩13。下扣钩用于和卷笔刀装配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卷笔刀,包括切削机构和进笔机构,该进笔机构为上述的传动高效的进笔机构。由于上述的进笔机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进笔机构的卷笔刀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切削机构和进笔机构的装配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