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4267发布日期:2020-04-03 14:3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辅助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路工程施工检测过程中,需要现场承载板试验用以检测已成型路基和路面的承载强度,而现场承载板试验需要大型货车提供反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大型货车提供反力,进而导致工地上常用的现场承载板试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和实操,影响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包括水泥混凝土底座、支撑钢板、反力横梁、反力千斤顶、承载板底座、立柱、反力支撑梁及百分表,其中,呈对称设置的水泥混凝土底座设置在地平面下方,立柱设置在水泥混凝土底座上,反力支撑梁设置在立柱上,且立柱与反力支撑梁为同时浇筑养护而成的试验构件,同时在立柱内设置有钢筋保护层;反力横梁两端插入支撑钢板上部,支撑钢板固定在反力支撑梁上;反力千斤顶置于承载板底座上,并位于反力横梁中部下方,承载板底座置于地平面上,百分表设置在承载板底座上;试验过程中,通过反力千斤顶加载,因反力横梁与整个试验构件都紧靠在一起,无法发生变形,进而使承载承载板底座下部的土体将承受压力发生向下方的变形,通过读取百分表以确定土体变形,由反力千斤顶加载产生强度,通过受压强度/变形=土基回弹模量,进而可完成现场承载板试验,且试验方法和试验环境与工地施工现场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中,水泥混凝土底座由c40水泥混凝土模铸而成,且水泥混凝土底座包括由同时浇筑养护而成的上底座与下底座,下底座尺寸为66cm×46cm×20cm,上底座尺寸为56cm×36cm×20cm。

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0.7cm。

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筋保护层中设置有竖向螺纹钢筋与横向螺纹弯起钢筋,每个立柱内设置有9根竖向螺纹钢筋、6根横向螺纹弯起钢筋,竖向螺纹钢筋用以提供竖向拉力;横向螺纹弯起钢筋直线段长度为30cm,弯起段长度为20cm,弯起角度为45°。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钢板内贯穿有锚固螺钉,锚固螺钉一端与反力横梁连接,锚固螺钉另一端与反力支撑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底座上对称设置有百分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和实操现场承载板试验,且能够同时进行灌砂法测压实度试验,有效节省试验场地,填补了教学空白,提高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立柱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的一种教学用承载板试验设备,包括水泥混凝土底座1、支撑钢板2、锚固螺钉3、反力横梁4、反力千斤顶6、承载板底座7、立柱8、反力支撑梁9、百分表10、竖向螺纹钢筋11、横向螺纹弯起钢筋12及地平面13,其中,水泥混凝土底座1采用c40水泥混凝土模铸而成,水泥混凝土底座1采用上底座与下底座衔接而成,且水泥混凝土底座1为一个整体同时浇筑养护而成,水泥混凝土底座1下底面至地平面13距离为55cm;立柱8与反力支撑梁9为同时浇筑养护而成的试验构件,在立柱8内设置有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在0.7cm以上;反力横梁4两端插入支撑钢板2上部,并通过锚固螺钉3将反力横梁4与支撑钢板2固定在反力支撑梁9上,锚固螺钉3贯穿支撑钢板2;反力千斤顶6置于承载板底座7上,并位于反力横梁4中部下方,承载板底座7两侧分别设置有百分表10,试验过程中,通过反力千斤顶6加载,因反力横梁4与整个试验构件都紧靠在一起,无法发生变形,进而使承载承载板底座7下部的土体将承受压力发生向下方的变形,通过读取百分表10以确定土体变形,由反力千斤顶6加载产生强度,通过受压强度/变形=土基回弹模量,进而可完成现场承载板试验,且试验方法和试验环境与工地施工现场一致;

钢筋保护层中钢筋布置如图2所示,其中,φ8竖向螺纹钢筋11,长度为100cm,数量为每个立柱3×3=9根φ8竖向螺纹钢筋11,φ8竖向螺纹钢筋11用以提供竖向拉力;φ8横向螺纹弯起钢筋12,直线段长度为30cm,弯起段长度为20cm,弯起角度为45°,数量为3×2=6根φ8横向螺纹弯起钢筋12。

在本实施例中,水泥混凝土底座1中,下底座尺寸为66cm×46cm×20cm,上底座尺寸为56cm×36cm×20cm。

在本实施例中,反力横梁4正中下部的地平面13可进行灌砂试验,且灌砂试验还可以松动压实的地平面,以改变试验条件,实现多个检测数据统计计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