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5718发布日期:2020-06-12 14:1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地球仪。



背景技术: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虽然精度不如地图,但却可以帮助人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其立体展示效果优于平面地图。

在初次接触地球和宇宙的相关知识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借助到地球仪来进行演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地球仪是常用的地理课教具,然而,现有技术中,地球仪只是简单的展示工具,其教学实用性很差,展示效果并不直观,还需要教师辅之以大量的文字说明,实际并未起到较大的教学作用,且对学生而言,枯燥的静态展示,并不具备动态的随动效果,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也非常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具备动态展示功能的教学用地球仪。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行星齿轮盘机构,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盘机构上的地球转轴和太阳转轴,安装在所述地球转轴上并随所述地球转轴转动的地球模型,安装在所述太阳转轴上并随所述太阳转轴转动的太阳模型;所述地球转轴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地球模型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模型转动;所述太阳模型包括透明的模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模型壳体内的发光源,所述模型壳体内还安装有为所述发光源供电的电源;所述地球模型包括地球模型球体和若干演示安装块,所述地球模型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演示安装块匹配的演示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盘机构包括圆盘外壳,具有内齿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盘外壳内的固定齿轮,具有外齿且位于所述固定齿轮内、与其同心设置的太阳齿轮,具有外齿且位于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之间的地球齿轮,所述地球齿轮同时与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地球转轴和所述太阳转轴插入所述圆盘外壳内,二者端部连接有行星架,所述地球转轴套接于所述地球齿轮上,所述太阳转轴套接于所述太阳齿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外壳为上端面开口式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演示安装块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模型透明的模型壳体由透明玻璃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演示安装块和所述演示安装槽与各国国土轮廓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源为led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实现方便、利于教学使用。

(2)本实用新型将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在地球模型和太阳模型上,用于模拟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辅助以太阳模型的发光功能,将传统的地球仪静态展示改变为动态展示,且在地球模型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太阳模型的照射变化可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及光照的关系,展示效果效果直观可见。

(3)本实用新型中地球模型上开设有若干和各个国家国土轮廓匹配的演示安装槽,同时,匹配有对应的演示安装块,在地球模型上讲解各大洲、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时,可以在演示安装槽上安装演示安装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趣味性强于传统的指示性教学,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星齿轮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地球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如下:1-行星齿轮盘机构、2-地球转轴、3-太阳转轴、4-地球模型、5-太阳模型、6-发光源、7-演示安装块、8-演示安装槽、9-粘接部;11-圆盘外壳、12-固定齿轮、13-太阳齿轮、14-地球齿轮、15-行星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学用地球仪,该地球仪将地球和太阳构建为一体,结合行星齿轮盘机构,用于模拟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将传统的地球仪静态展示改变为动态展示。具体的说,该地球仪主要包括有行星齿轮盘机构、地球转轴和太阳转轴,其中,地球转轴和太阳转轴分别安装有地球模型和太阳模型。

行星齿轮盘机构包括圆盘外壳,具有内齿且固定安装在圆盘外壳内的固定齿轮,具有外齿且位于固定齿轮内、与其同心设置的太阳齿轮,具有外齿且位于固定齿轮与太阳齿轮之间的地球齿轮,地球齿轮同时与固定齿轮和太阳齿轮相啮合;地球转轴和太阳转轴插入圆盘外壳内,二者端部连接有行星架,地球转轴套接于地球齿轮上,太阳转轴套接于太阳齿轮上。通过上述设置,两个转轴的连动由行星齿轮盘机构控制,地球转轴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转轴转动,以使得地球模型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模型转动。为了便于两个转轴沿圆盘外壳转动,本实施例中,圆盘外壳为上端面开口式结构。考虑到转动的作用,本实施例在圆盘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吸盘,以稳固整个装置。

采用本模型实现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为了进一步提高演示效果,本实施例中太阳模型采用可发光结构,具体的讲,本实施例中,太阳模型包括透明的模型壳体和设置在模型壳体内的发光源,模型壳体内还安装有为发光源供电的电源;优选的,太阳模型透明的模型壳体由透明玻璃制成,发光源为led光源,电源为干电池。通过上述设置,地球模型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太阳模型的照射变化可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及光照的关系。

常规地球仪仅仅是将二维地图沿地球进行贴附,效果较差,本实施例中,地球模型包括地球模型球体和若干演示安装块,地球模型球体上设置有与演示安装块匹配的演示安装槽;进一步的,演示安装块和演示安装槽与各国国土轮廓匹配。通过上述设置,教师在地球模型上讲解各大洲、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时,可以在演示安装槽上安装演示安装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趣味性强于传统的指示性教学,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方便学生操作,本实施例在演示安装块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接部,通过粘接部即可轻松的拿取演示安装块。本实施例中,演示安装块和演示安装槽的形状并不作特别限定,附图所示之形状不应当限制

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各大洲的轮廓设置演示安装块和演示安装槽,或者,根据主要国家的国土轮廓设置演示安装块和演示安装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齿轮盘机构(1),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盘机构(1)上的地球转轴(2)和太阳转轴(3),安装在所述地球转轴(2)上并随所述地球转轴(2)转动的地球模型(4),安装在所述太阳转轴(3)上并随所述太阳转轴(3)转动的太阳模型(5);所述地球转轴(2)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转轴(3)转动,以使得所述地球模型(4)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模型(5)转动;所述太阳模型(5)包括透明的模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模型壳体内的发光源(6),所述模型壳体内还安装有为所述发光源(6)供电的电源;所述地球模型(4)包括地球模型球体和若干演示安装块(7),所述地球模型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演示安装块(7)匹配的演示安装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盘机构(1)包括圆盘外壳(11),具有内齿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盘外壳(11)内的固定齿轮(12),具有外齿且位于所述固定齿轮(12)内、与其同心设置的太阳齿轮(13),具有外齿且位于所述固定齿轮(12)与所述太阳齿轮(13)之间的地球齿轮(14),所述地球齿轮(14)同时与所述固定齿轮(12)和所述太阳齿轮(13)相啮合;所述地球转轴(2)和所述太阳转轴(3)插入所述圆盘外壳(11)内,二者端部连接有行星架(15),所述地球转轴(2)套接于所述地球齿轮(14)上,所述太阳转轴(3)套接于所述太阳齿轮(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外壳(11)为上端面开口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演示安装块(7)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接部(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外壳(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吸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模型(5)透明的模型壳体由透明玻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安装块(7)和所述演示安装槽(8)与各国国土轮廓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6)为led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行星齿轮盘机构,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盘机构上的地球转轴和太阳转轴,安装在所述地球转轴上并随所述地球转轴转动的地球模型,安装在所述太阳转轴上并随所述太阳转轴转动的太阳模型;所述地球转轴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地球模型自转的同时围绕所述太阳模型转动;所述太阳模型包括透明的模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模型壳体内的发光源,所述模型壳体内还安装有为所述发光源供电的电源;所述地球模型包括地球模型球体和若干安装块,所述地球模型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块匹配的安装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佘敏;史卫梅;陈敬松;龚咏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