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2971发布日期:2020-05-22 20:5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肠管缝合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肠管吻合是外科手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实际的外科手术操作中,需要在肠管上进行缝合操作。该操作对于操作过程中针间距、缝合张力、不同缝合技术的掌握具有很高的要求。人体肠壁结构复杂,由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粘膜层组成,在缝合过程中可以选择全层连续缝合和浆肌层加强缝合的方式,这些缝合方式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是需要外科医生熟练掌握的缝合方式。

具体而言,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进针点距离需要缝合的肠子切缘4-5mm,针间距在3-4mm。若进针点离切缘过大,会导致缝入组织过大,肠管内翻,导致肠梗阻,进针点离切缘距离过小,则易造成组织撕裂。针间距过大会导致肠管闭合不全,漏气漏液,针间距过小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影响愈合。

缝合最后打结时的张力大小对于缝合的效果也非常重要。若打结张力过大,会导致肠管局部缺血坏死,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肠管撕裂,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命危险。若打结张力过小,则易形成肠瘘,致使肠内容物流出,导致腹膜炎等疾病。

在目前的临床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肠管缝合模型,只有一层硅胶材料,无法模拟出临床上肠管壁的多层韧性不一的结构,无法训练多层连续缝合和浆肌层加强缝合技术。

2.在肠管表面也没有任何标记,使教学人员对学生针间距和进针点的评价停留在肉眼观察、直尺测量的阶段,评估测量不方便。

3.在缝合最后学生打结的张力也无法做到精确化、可视化,不利于学生对打结张力的掌握。

4.现有肠管吻合模型缺乏缝合后对于缝合实际效果(是否漏液)的评估,这也是目前肠管吻合模型的主要局限点。

其中,现有肠管打结张力的测量,无法通过数字化评估,只能根据经验测量,不适用现代教学。综上所述,学生通过现有层次单一的硅胶模型作为考核训练装置,临床实践证明即使通过长期使用该种临床模型进行训练,仍无法满足临床实际操作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张力数值化,简单可测的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及适用于该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包括两段待缝合肠管,所述待缝合肠管包括肠管切口面和贴近所述肠管切口面的缝合区;所述两段待缝合肠管分别为待缝合肠管a和待缝合肠管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显示装置,所述张力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待缝合肠管a缝合口切面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待缝合肠管外的电路箱和张力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区内,绕所述待缝合肠管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所述接口区沿所述待缝合肠管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标尺由荧光油墨绘制。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标尺表面设有不透明遮挡。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区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待缝合肠管有四层,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模拟肠管浆膜层、模拟肌层、模拟黏膜下层和模拟粘膜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相较于现有肠管缝合的不可测量,本实用新型在待缝合肠管a缝合口切面设有的压力传感器,在缝合后,可直接根据张力显示器中的数值显示,判断肠管缝合的张力是否合适,实现了肠管缝合装置使用过程的精确化和可视化,降低了检测、评分人员的上手难度,有利于形成规范标准,只需事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得到合适范围张力值,并将此数值作为规范标准。

2.在缝合区内,绕待缝合肠管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可用来判断针间距;接口区沿待缝合肠管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可用来判断进针点离切缘距离。

3.在本实用新型中,刻度标尺前期隐藏设置,在操作人员测试时,可进行隐藏处理,在测试结束后,可通过简单操作,显示出刻度标尺,使用更方便。

4.缝合区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当切口处渗水,可立即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刻度标尺并显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刻度标尺并遮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待缝合肠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待缝合肠管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张力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肠管缝合用测试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两段待缝合肠管8,待缝合肠管8包括肠管切口面和贴近接口区的缝合区3;两段待缝合肠管8分别为待缝合肠管a81和待缝合肠管b82,还包括张力显示装置,张力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待缝合肠管a81缝合口切面的压力传感器14、设置在待缝合肠管8外的电路箱4和张力显示器5。缝合区3内,绕待缝合肠管8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6;接口区沿待缝合肠管8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6。刻度标尺6由荧光油墨绘制。缝合区3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待缝合肠管8有四层,由外而内依次设有模拟肠管浆膜层9、模拟肌层10、模拟黏膜下层11和模拟粘膜层12。其中,模拟肠管浆膜层9可选用脆性材料、模拟肌层10可选用韧性材料、模拟黏膜下层11和模拟粘膜层12可选用薄层疏松材料。

其中,如图7所示,图7给出了张力显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压力传感器14、电阻ra15、电阻rb16、电阻rc17、电阻rd18、电阻re19、滑动变阻器20、放大器21、电源a22、电源b23、电容器24。除压力传感器14和张力显示器5外,其余原件均放置在电路箱4中。图7中的压力传感器14,贴在待缝合肠管a81的缝合口切面上,ri(i=a、b、c、d、e)是固定电阻,共同构成检测电路(惠斯登电桥)的四个臂。电源a22、电源b23为供桥工作电源电压。其工作原理是,当缝合区3受到的拉力或压力变化时,贴在其上的工作压力传感器14电阻值也会跟着变化,因而引起检测桥输出电压变化。通过测量检测桥的输出电压就可知缝合区3受力情况如何。而缝合的松紧程度即是缝合区3处的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的松紧度,最终检测桥的输出电压将会不同,经转换后,可以在张力显示器12上显示具体缝合张力值,便于练习者判断是否缝的过紧。

其中压力传感器14可选用fsr402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另:电容器24,目的在于使电压的变化保持相对稳定。放大器21目的在于放大电压,使电压变化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肠管缝合测试方法,如下:

缝合人员需将待缝合肠管a81和待缝合肠管b82的两个切口进行缝合;在待缝合肠管a81的缝合口切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4,该压力传感器14外接显示电路;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在缝合区3内,绕待缝合肠管8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6;接口区沿待缝合肠管8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6;待测试人员缝合完成后,通过对比刻度标尺6,计算其针间距和进针点是否在合适范围内;

b.若针间距和进针点在合适范围内,可用注水设备抽取所需水量向缝合后的肠管内注水;若缝合张力过小,则切口处水会渗出,肉眼可见,则缝合不合格;

c.若无水渗出,则可用注射器吸走肠管中的水,打开张力显示器5,显示切口处的具体张力值,张力值可事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得到合适范围;若次具体张力值超出合适张力范围,则表示缝合过紧,也不合格。

作为上述一种适用于肠管缝合测试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刻度标尺6在缝合测试时为不可见;其具体不可见方式为:刻度标尺6上表面设有不透明遮挡7或刻度标尺6为荧光油墨绘制;在检测时,可撕下不透明遮挡7或用紫外线等装置使刻度标尺6显像。

其中,为使b部中切口处渗水易于观察,可在缝合区3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

在本申请中,缝合人员需将待缝合肠管a和待缝合肠管b的两个切口进行缝合;在待缝合肠管a的缝合口切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外接显示电路;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在缝合区内,绕待缝合肠管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接口区沿待缝合肠管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待测试人员缝合完成后,通过对比刻度标尺,计算其针间距和进针点是否在合适范围内;

b.若针间距和进针点在合适范围内,可用注水设备抽取所需水量向缝合后的肠管内注水;若缝合张力过小,则切口处水会渗出,肉眼可见,则缝合不合格;

c.若无水渗出,则可用注射器吸走肠管中的水,打开张力显示器,显示切口处的具体张力值,张力值可事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得到合适范围;若次具体张力值超出合适张力范围,则表示缝合过紧,也不合格。

在上述方法中,刻度标尺在缝合测试时不可见;不可见方式为:刻度标尺上表面设有不透明遮挡或刻度标尺为荧光油墨绘制;在检测时,可撕下不透明遮挡或用紫外线等装置使刻度标尺显像。

其中,为使b部中切口处渗水易于观察,可在缝合区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将张力数值化,简单可测的特点,相较于现有肠管缝合的不可测量,本实用新型在待缝合肠管a缝合口切面设有的压力传感器,在缝合后,可直接根据张力显示器中的数值显示,判断肠管缝合的张力是否合适,实现了肠管缝合装置使用过程的精确化和可视化,降低了检测、评分人员的上手难度,有利于形成规范标准,只需事先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得到合适范围张力值,并将此数值作为规范标准;在缝合区内,绕待缝合肠管圆周方向设有刻度标尺,可用来判断针间距;接口区沿待缝合肠管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标尺,可用来判断进针点离切缘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中,刻度标尺前期隐藏设置,在操作人员测试时,可进行隐藏处理,在测试结束后,可通过简单操作,显示出刻度标尺,使用更方便;缝合区外层设有遇水显色薄膜,当切口处渗水,可立即察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