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9649发布日期:2020-05-06 1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座,所述舱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舱座上的舱板;

医疗结构,所述医疗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吊臂结构,所述吊臂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

舱座体,所述舱座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方,所述舱板的边缘连接于所述舱座体的上边缘;

配备仓,所述配备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部,所述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舱座体的尾部;

舱架,所述舱架位于所述舱座体的下方,所述舱架包括:

至少两个横向杆,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的上方连接固定于所述舱座体的底部;

至少两个纵向杆,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纵向杆与所述横向杆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

至少两个脚踏杆,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与所述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板包括:

多条滑轨,所述多条滑轨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所述多条滑轨沿舱座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

第一固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位位于所述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所述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所述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医疗结构;

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二固定位位于所述舱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吊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包括:

医疗支架,所述医疗支架包括:

多个撑腿,所述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第一横架,所述第一横架位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部,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舱板表面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监护仪,所述监护仪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架的上方;

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呼吸机,所述呼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所述监护仪的下方,所述呼吸机与所述收纳箱的在所述第二横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至少两个氧气瓶,所述至少两个氧气瓶固定连接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担架,所述担架的正面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担架包括:

前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围绕的前架体上、沿所述第一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后架体,所述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所述第二u型杆围绕的后架体上、沿所述第二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二连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第一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位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

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前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一卡合端的第一螺纹孔;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二卡合端与所述后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二卡合端的第二螺纹孔;

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一活杆,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设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过孔;相应地,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二折叠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上,所述第二折叠件包括:

第三卡合端,所述第三卡合端与所述前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三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三卡合端的第三螺纹孔;

第三螺钉,所述第三螺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四卡合端,所述第四卡合端与所述后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四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四卡合端的第四螺纹孔;

第四螺钉,所述第四螺钉与所述第四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活杆,所述第二活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二活杆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二活杆的末端与所述第四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二活杆的末端设置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设于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

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设置于所述后架体上、对应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位置,所述限位缺口的长宽尺寸与所述限位套管的长宽(直径)尺寸相配合;

配合缺口,所述配合缺口设置于所述前架体上、对应所述限位缺口的位置,所述配合缺口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限位缺口的长度尺寸;

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陷于所述限位套管的外壁上,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套管的外壁厚度尺寸;

限位珠,设置于所述后架体上,在所述限位套管处于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珠与所述限位凹槽相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还包括:

前限位部,所述前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一定位凸;

后限位部,所述后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二定位凸;

所述舱座还包括:

前定位座,所述前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舱板表面上、所述医疗结构的下方,所述前定位座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定位凹,所述第一定位凹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后定位座,所述后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舱板表面上、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吊臂结构于所述舱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相邻,所述后定位座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二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定位凹,所述第二定位凹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结构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方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或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与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座的长宽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柱的长宽尺寸;

主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上方,所述主体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体包括:

主体转轴,所述主体转轴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

控转插孔,所述控转插孔设置于所述主体下端的侧面上,

控转插销,所述控转插销与所述控转插孔配合设置,所述控转插销的顶端插设于所述主体转轴上;

吊臂,所述吊臂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上端的侧面上,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吊臂包括:

吊臂开口,所述吊臂开口设置于所述吊臂的顶端的下侧;

吊臂通道,所述吊臂通道沿所述吊臂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吊臂的内部,所述吊臂通道的顶端连接所述吊臂开口,所述吊臂通道的末端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端的侧面上;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设置于所述吊臂通道内,所述牵引绳的末端与所述电机控制连接,所述牵引绳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吊臂开口外;

牵引控制件,所述牵引控制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牵引控制件的按键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舱还包括:

驾驶座椅,所述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舱板的前部、所述医疗结构的背后位置;

副驾驶座椅,所述副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舱板的前部、所述驾驶座椅的一侧;

医生座椅,所述医生座椅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的背后位置、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

护士座椅,所述护士座椅与所述医生座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所述医生座椅的正面;

第一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第二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包括:舱座,舱座包括设置于舱座上的舱板;医疗结构,医疗结构设置于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吊臂结构,吊臂结构设置于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的架构,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其中,吊臂结构使得模拟舱进行直升机救援绞车训练,医疗架构可以使得模拟舱进行医疗救援人员的医疗培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高少辉;宋晗;杨拯;金士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