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7576发布日期:2020-05-26 16:4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低频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在低频状态工作时,当显示面板高亮时,阳极电压较高,容易发生漏电现象,且漏电量会随低频时间加长而增大,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目前,亟需一种新的像素驱动电路以解决低频时阳极漏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大大降低阳极的漏电量,进而降低阳极漏电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包括:

驱动模块,电连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路径导通,并使所述路径中产生用于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压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分别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用于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传输至所述阳极;

驱动控制模块,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节点,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的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

复位模块,电连接复位信号线、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阳极,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信号线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使用所述初始信号线的初始信号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阳极进行复位;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初始信号线、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阳极;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均电连接所述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部分组成双栅型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其中,所述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均电连接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信号线、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

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阳极、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所述数据信号线。

可选的,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双栅型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双栅型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双栅型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包括:驱动模块,电连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路径导通,并使所述路径中产生用于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压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分别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用于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传输至所述阳极;驱动控制模块,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节点,被配置为在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的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复位模块,电连接复位信号线、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阳极,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信号线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使用所述初始信号线的初始信号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阳极进行复位;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初始信号线、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阳极;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均电连接所述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部分组成双栅型晶体管。

这样,将复位模块中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均电连接复位信号线,从而使得第二晶体管和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一部分组成双栅型晶体管。而双栅型晶体管可以大大降低阳极的漏电量,从而降低阳极漏电对显示效果的影响,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另外,该像素驱动电路没有额外增加布图空间,不会增大现有产品的尺寸,可应用于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该显示面板具有阳极漏电量小、显示效果好、产品质量高的特点。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段,向发光控制信号线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向栅极驱动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向复位信号线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复位信号,向数据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数据信号,向电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信号,向初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信号;

在第二时段,向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向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向所述复位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复位信号,向所述数据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数据信号,向所述电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电压信号,向所述初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电压信号;

在第三时段,向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向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向所述复位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复位信号,向所述数据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数据信号,向所述电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电压信号,向所述初始信号线输入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该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信号时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和现有技术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图的布图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七”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晶体管的栅极称为控制极,将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称为第一极、另一个称为第二极。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所有晶体管的第一极称为漏极,第二极称为源极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中,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初始信号线、第二极电连接第一节点、两个栅极电连接复位信号线;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初始信号线、第二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栅极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

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其中,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均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第一节点、第二极电连接到第二节点;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第一节点、第一极电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二极电连接第三节点;存储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信号线、第二端电连接第一节点。

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第三节点、第二极电连接电压信号线;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阳极、第二极电连接第二节点。

第七晶体管;其中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电连接第三节点、第二极电连接数据信号线。

上述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但是,包括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用于低频显示时,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压较高,阳极、第二晶体管和初始信号线容易形成漏电通路,即发生漏电现象,且漏电量会随低频时间加长而增大,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做了改进,并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参考图1所示,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驱动模块1,电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被配置为在第一节点n1的电压的控制下将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之间的路径导通,并使路径中产生用于使发光二极管6发光的电流。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第二节点n2和发光二极管6的阳极,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压信号线vdd和第三节点n3,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分别被配置为在发光控制信号线em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用于使发光二极管6发光的电流传输至阳极。

驱动控制模块4,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数据信号线vdata和第三节点n3,被配置为在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的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线vdata的数据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

复位模块5,电连接复位信号线reset、初始信号线vint、第一节点n1和阳极,被配置为在复位信号线reset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使用初始信号线vint的初始信号对第二节点n2和发光二极管6的阳极进行复位。

复位模块5包括: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初始信号线vint、第二极电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电连接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n5、第二极电连接阳极;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的两个控制极、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均电连接复位信号线reset;第二晶体管t2与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的部分组成双栅型晶体管。

上述驱动模块、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第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的具体电路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满足相应功能即可。

参考图1所示,上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包括两个串联的单栅型晶体管t1a和t1b。第二晶体管t2为单栅型晶体管,与单栅型晶体管t1a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双栅晶体管t;此时,单栅型晶体管t1a和单栅型晶体管t1b仍然可以组成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

这里对于上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类型不做限定,其可以是薄膜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等。目前,多采用前者。

这里对于上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尺寸不做限定,示例的,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可以选择宽长比为3um/(3+3)um的管子,此时,第二晶体管与单栅型晶体管t1a组成的双栅型晶体管可选择宽长比为3um/(3+3)um的管子。

上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电路结构而定义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电路单元。

上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称为漏极(d),第二极称为源极(s),控制极称为栅极(g)。

参考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6的阴极可以电连接接地端vss。

这样,将复位模块中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两个控制极、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均电连接复位信号线,从而使得第二晶体管和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一部分组成双栅型晶体管。而双栅型晶体管可以大大降低阳极的漏电量,从而降低阳极漏电对显示效果的影响,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晶体管,来实现第二晶体管的双栅结构,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布图空间。而本发明在不增加管子的前提下,利用共栅的思想,将第二晶体管和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的一部分组成双栅晶体管。

对比图3中实施例一的布图(图a)和本发明的布图(图b),可以得到:图a中,双栅型的第一晶体管t1中的两个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t2横向排列;初始信号线vint设置在双栅型的第一晶体管t1中的两个晶体管的上侧;复位信号线reset设置为一条、分别与双栅型的第一晶体管t1中的两个晶体管电连接。

图b中,第二晶体管t2连接在晶体管t1a和晶体管t1b的中间,晶体管t1a和晶体管t1b纵向排列;初始信号线vint设置在复位信号线reset的下侧;复位信号线reset设置为两条,一条与晶体管t1a电连接,另一条与晶体管t1b和第二晶体管t2电连接。晶体管t1a和晶体管t1b组成的双栅型晶体管的宽长比范围为(2~4)um/[2+(2~4)]um,第二晶体管t2的宽长比范围为(2~4)um/(2~4)um;第二晶体管与晶体管t1a组成双栅型晶体管。相较于图a,图b中晶体管t1a、晶体管t1b、第二晶体管t2的连接位置和排布位置发生变化,初始信号线vint和复位信号线reset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初始信号线vint仅需要与晶体管t1a电连接即可,不需要与第二晶体管t2电连接,从而节省了部分空间;复位信号线reset的条数虽然增多,但是初始信号线vint的设置空间减小,两者对冲后,总体上没有增加布图空间。

因此,上述像素驱动电路没有额外增加布图(layout)空间,不会增大现有产品的尺寸,从而可应用于高分辨率(hppi)的显示面板。图3中,圆圈划出的范围包括双栅型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

可选的,参考图1所示,上述驱动模块1包括:双栅型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和存储电容cst。

其中,双栅型第三晶体管t3的两个控制极均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第一极电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极电连接到第二节点n2;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电连接第一节点n1、第一极电连接到第二节点n2、第二极电连接第三节点n3;存储电容cst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信号线vdd、第二端电连接第一节点n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双栅型第三晶体管t3没有绘示出串联的两个单栅型晶体管,而是用一个双栅型晶体管代替。

可选的,参考图1所示,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包括第六晶体管t6。

其中,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第一极电连接第三节点n3、第二极电连接电压信号线vdd;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第一极电连接阳极、第二极电连接第二节点n2。图1中,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可以电连接第四节点n4,第四节点n4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可选的,参考图1所示,驱动控制模块4包括第七晶体管t7,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电连接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第一极电连接第三节点n3、第二极电连接数据信号线vdata。

可选的,上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可选的,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thinfilmtransistor,ltps-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更高,响应时间短。

可选的,上述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为n型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上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可以是igzo(indiumgalliumzincoxide,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izo(indiumzincoxide,氧化铟锌)等;实际多采用igzo薄膜晶体管,其性能较佳。

可选的,上述发光二极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

这里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miniled和microled。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像素驱动电路应用于oled显示面板,则上述发光二极管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若上述像素驱动电路应用于miniled显示面板或者microled显示面板,则上述发光二极管为miniled或者microled。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一的像素驱动电路。

上述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又称柔性屏),也可以是刚性显示面板(即不能折弯的显示面板),这里不做限定。

上述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可以是microled显示面板或者miniled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这些显示面板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阳极漏电量小、显示效果好、产品质量高的特点。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平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

该控制方法包括:

s01、参考图2所示,在第一时段t1,向发光控制信号线em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向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向复位信号线reset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复位信号,向数据信号线vdata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数据信号,向电压信号线vdd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电压信号,向初始信号线vint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电压信号。

在第一时段t1,双栅型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打开,初始信号线vint的电位复位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由于初始信号线输入的是低电平,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复位为低电平,而p型薄膜晶体管是低电平导通,因此第四晶体管t4打开;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关闭。此阶段可称为初始化阶段。

s02、参考图2所示,在第二时段t2,向发光控制信号线em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向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向复位信号线reset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复位信号,向数据信号线vdata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数据信号,向电压信号线vdd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电压信号,向初始信号线vint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电压信号。

在第二时段t2,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七晶体管打开,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写入vdata+vth电压后关闭,此时第一节点n1的电压也为vdata+vth,其中,vth为第四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关闭。此阶段可称为补偿阶段。

s03、参考图2所示,在第三时段t3,向发光控制信号线em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向栅极驱动信号线gate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栅极驱动信号,向复位信号线reset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复位信号,向数据信号线vdata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数据信号,向电压信号线vdd输入具有第一电平的电压信号,向初始信号线vint输入具有第二电平的电压信号。其中,第一电平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平的电压值。

在第三时段t3,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打开,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关闭。此时,电压信号线vdd输入的电流流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从而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此阶段可称为发光阶段。

上述数据信号线只要保证在第二时段t2中为高电平即可,在其余两个时段不做要求,上述控制方法和图3以数据信号线在三个时段均为高电平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n型薄膜晶体管和p型薄膜晶体管的导通条件不同,前者是栅极高电平导通,后者是栅极低电平导通。因此,针对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双栅型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只需在不同时段相应调整双栅型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输入的复位信号的电平即可,其它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该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