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8071发布日期:2020-08-07 20:3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揭示涉及显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功能及用途也在不断的改进。

对于柔性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具有可弯曲、可挠曲而受到广泛关注。柔性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灵活弯曲、折叠而逐渐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是目前柔性显示装置中,由于柔性面板的弯曲半径的限制,以及在弯曲使用过程中柔性显示装置的形状及状态不能维持稳定,会出现变形、塌陷等问题,同时,弯曲后,柔性屏幕中存在应力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曲或者折叠时,弯曲半径受到限制,并且,在弯曲使用过程中柔性显示装置的形状及状态不能维持稳定,会出现变形、塌陷等问题,影响显示装置的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示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显示设备在使用时柔性屏幕的形状及状态不稳定,容易出现变形、塌陷等问题,影响装置性能,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容纳腔;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的第一支撑结构和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端连接的操作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一面的第一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中的第二容纳腔;

支撑板机构,所述支撑板机构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且所述支撑板机构的另一端包括插装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支撑面;

收卷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与所述收卷机构连接,并由所述收卷机构收拢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端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并与所述操作结构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滑动展开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覆盖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二支撑面。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一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的第一限位槽。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容纳腔两侧内壁开设有相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弧形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槽为相应弧形滑槽。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滑块绕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另一端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限位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通道。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容纳腔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相应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容纳腔两侧内壁开设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件。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容纳腔在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容纳腔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曲线部分。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均为整面支撑。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操作结构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操作结构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相同。

综上所述,本揭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揭示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时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收卷机构以及支撑板机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收拢在收卷机构上,另一端与第二壳体相连,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当第二壳体滑道时,操作结构将柔性显示面板展开,进而扩大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的大小,当第二壳体完全滑动,即柔性显示屏幕完全展开时,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面和支撑板的第二支撑面可有效的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装置内的柔性显示屏幕完全固定,防止出现在操作时,柔性屏幕容易塌陷以及容易变形的问题,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及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揭示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揭示又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板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完全收缩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部分展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揭示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揭示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揭示保护的范围。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在本揭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图1a为本揭示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101以及柔性显示屏102。柔性显示屏102即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图1a中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闭合状态,即柔性显示屏102完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此状态下,柔性显示装置的体积最小,更加方便携带及使用。具体的,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101相对设置,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101可沿第一壳体100的一端相对滑动,以增大或缩小显示面板的面积。具体的,在第一壳体100的一端具有一开口103,第二壳体101通过开口103,插装在第一壳体100内,同时,柔性显示屏10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01相连接。

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揭示又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此时,图1b中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拉伸,即柔性显示屏102展开情况下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a中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第一壳体100中包括第一容纳腔104,第二壳体101沿第一壳体100的一端的开口103从第一壳体100的第一容纳腔104中抽出。

具体的,第二壳体101包括一端插装在第一容纳腔104中的第一支撑结构105和与第一支撑结构105的另一端连接的操作结构106,柔性显示屏102与操作结构106相连,随操作结构106的移动而展开或收缩。其中,第一支撑结构105还包括第一支撑面107,和位于第一支撑面107下相对应的第二容纳腔,第一支撑面107对其上覆盖的柔性显示屏102进行支撑。

完全展开状态如图1b所示。完全展开后,柔性显示屏102的面积变大,屏幕的显示区域随之变大,同时,第一支撑面211完全支撑其相对区域内的柔性显示屏102。

具体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201、柔性显示屏202。

进一步的,本揭示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200相对的两侧边上,还设置有滑轨206,第二壳体201的侧边可卡合在滑轨206上,并沿滑轨206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第二壳体201相对第一壳体200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柔性显示屏幕的收缩与展开功能。

同时,与第一壳体200的两侧边上的滑轨206相对应的第二壳体201的两侧的高度不大于滑轨206的高度,以防止第二壳体201在滑动时,不易滑动的问题,进一步的,在第二壳体201于所述滑轨206相对的两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7。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收卷机构203,收卷机构203设置在第一壳体200内,并被收容于第一容纳腔中,同时,收卷机构203固定在第一壳体200上,并且收卷机构203可转动,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01连接,柔性显示屏202的另一端与收卷机构203连接,并由收卷机构203收拢在第一容纳腔中。当第二壳体201被拉伸时,带动柔性显示屏202,同时在柔性显示屏202的拉动下,收卷机构203随之转动,进而使柔性显示屏幕202的显示区域面积变大或缩小。

进一步的,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板机构210,支撑板机构210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壳体200的第一容纳腔中,另一端插装在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容纳腔中,具体的支撑板机构210包括支撑板204。支撑板204设置在第一壳体200内,同时,支撑板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201相连接。

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支撑板204的上表面可为一平面,如水平支撑面,该平面可为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水平支撑面的面积不小于其对应支撑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面积。所述支撑板机构2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04两侧的第一限位件205和第二限位件208,第一限位件205设置在靠近收卷机构203的支撑板204一端,第二限位件208设置在远离收卷机构203的支撑板204的一端。

与第一限位件205相配合的,在第一壳体200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可为弧形滑道;与第二限位件208相配合,在第二壳体20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以实现第一限位件205、第二限位件208的连接以及滑动功能,本揭示实施例中,当第一限位件205为弧形滑块时,相应的第一限位槽为弧形滑槽,以使弧形滑槽与弧形滑块相匹配,同时,在第二壳体201的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的内壁处,设置有供第二限位件208伸入第一容纳腔的第二限位槽207的通道,以便使第二壳体201更容易相对第一壳体200滑动。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支撑板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支撑板机构210包括支撑板204、第一限位件205以及第二限位件208,在设置时,第一限位件205与第二限位件208均设置在支撑板204的侧边上,并相对支撑板204的侧边向外突出。这样,以实现与其相对应的滑道进行连接,并滑动。

其中,支撑板204上包括第二支撑面301,沿第一限位件205向第二限位件208的方向上,支撑板204的厚度逐渐减小,这样,当支撑板204在起到支撑作用时,由于远端的厚度较小,重量也较小,使支撑更加稳固。

同时,在柔性显示面板展开的过程中,支撑板204相对收卷机构和第二容纳腔发生转动,同时,当第一限位件205为弧形滑块时,在展开过程中,与弧形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也为弧形滑槽,弧形滑槽与弧形滑块具有第一转轴,并绕该第一转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一转轴与第二壳体中的第一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当完全展开时,支撑板204的第二支撑面301与第二壳体中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以支撑柔性显示面板。

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支撑板204的第二支撑面301可对其上展开的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并维持柔性显示屏的稳定,提高显示效果,由于为整面支撑,因此,与柔性显示屏能完全相贴合,支撑板204的支撑效果更好,图3中的支撑板204的结构仅为示例,其他实现本功能的支撑件均匀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支撑板相同。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400的上表面可为一整体的平面,即第一支撑面411,第一支撑面411以有效的对其上的柔性屏进行支撑。第二壳体40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401和操作结构402。在第二壳体400的相对的两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7。第二限位槽207与第一支撑面411之间有一倾斜角度。对应的,在支撑板204与第二容纳腔412配合时,在第二容纳腔412远离支撑板的方向上,第一支撑面411与第二容纳腔412的距离逐渐增大,即第二容纳腔412可倾斜设置。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207可设置为直线滑道404和曲面滑道403,曲面滑道403的滑道面为曲线。

本揭示实施例中,曲面滑道403在柔性显示屏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小于直线滑道404在柔性显示屏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两种形式的滑道构成本揭示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槽207。其中,与第二容纳腔412相对的直线滑动404可倾斜设置,曲面滑道403的曲率中心朝向第二壳体400的上表面。与第二限位槽207相对应的限位件可在第二限位槽207内滑动。

优选的,第一支撑结构401的厚度小于操作结构402的厚度,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400组装完成后,至少有部分第一支撑结构401被收容于第一壳体内,因此,第一支撑结构401的厚度小于第一壳体的厚度,操作结构402可密封第一壳体的开口,因此,操作结构402的厚度可与第一壳体的厚度相同。同时由于第二壳体402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因此,第二壳体402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的长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完全收缩时剖面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500、第二壳体501、柔性显示屏502、收卷机构503以及支撑板504。同时,还包括与支持板504上的第一限位件506和第二限位件508相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槽505和第二限位槽507,支撑板504通过第一限位件506和第二限位件508分别与第一壳体500和第二壳体501连接,并防止第二壳体501抽离第一壳体500。

装置完全闭合,柔性显示屏收缩时,大部分柔性显示屏502被收容在收卷机构503上,还有一部分柔性显示屏502贴合在第二壳体501的表面,此时柔性显示装置的体积最小。支撑板504处于倾斜状态,支撑板504的两端的两限位件分别落于与限位件相对应的滑道内。

如图6所示,图6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部分展开时结构示意图。同时结合图5中柔性显示装置完全闭合状态。当第二壳体501沿滑轨相对第一壳体500移动时,柔性显示屏502随之被拉伸,劵在收卷机构上的柔性显示屏502被释放,同时,在拉伸的过程中,由于支撑板504的存在,同时,支撑板504的两端限位件分别被第二壳体501上的第二限位槽507和第一壳体500上的第一限位槽505限定,并且第一限位槽505的曲面中心与第一壳体500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整个柔性显示屏502展开过程中,支撑板504会相对第一壳体500做逆时针转动,支撑板504还会沿第二限位槽507滑动,且支撑板504相对第二容纳腔发生转动。在旋转动过程中,支撑板504转动的轴线与第二壳体501中的第一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壳体501被抽出的部分,其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面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

如图7所示,图7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及图6中结构示意图,当柔性显示屏502被完全展开时,卷曲在收卷机构上的柔性被完全被释放,此时,支撑板504上的第二限位件508滑动到第二限位槽507的左端部,第二限位件508被限定在第二限位槽507内而不被拉出,进而保证了第二壳体501不被从第一壳体500中完全抽出。

同时,完全展开后,由于第一限位槽506的圆弧中心r,即本揭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其与第一支撑面411在同一平面上。由于以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并由于第二限位槽507的限定,支撑板504由初始的倾斜状态变为最终的水平状态。此时,第二壳体501上的第一支撑面411与支撑板504上的第二支撑面301处于同一平面,柔性显示屏覆盖第一支撑面411和第二支撑面301。此时,第一支撑面411与第二支撑面301在支撑柔性显示屏502时,均为整面支撑。支撑效果好,在对柔性显示屏502进行触控时,不会出现塌陷情况。

具体的,支撑板504的上表面即第二支撑面301整面对其上对应区域内的柔性显示屏502起到整面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由于柔性显示装置右侧的第二壳体501被抽出,因此,与柔性屏相贴合的第二壳体501的第一支撑面411也对其上对应区域内的柔性显示屏502起到整面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当在柔性显示屏502上进行触控等操作时,由于任一支撑区域内均为面支撑,柔性显示屏502可完全与支持面相贴合,因此不会出现触控塌陷等问题,保证柔性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

以上对本揭示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示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