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8153发布日期:2020-08-07 20:3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显示装置多以两个相对可滑动的壳体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大屏和小屏显示,然而,柔性显示装置在将柔性显示屏收进和拉出壳体过程中,灰尘等颗粒容易进入柔性显示屏底部,造成柔性显示屏损坏。

因此,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存在灰尘易进入的技术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灰尘易进入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支撑构件;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连接;

拉伸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拉伸机构连接;

封装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所述封装构件的第一封装面覆盖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边缘;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所述拉伸机构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拉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所述拉伸机构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收进所述壳体。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封装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固定,所述第二封装部通过所述第一封装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面固定。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与顶面交汇处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封装部固定在所述缺口中。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封装部的厚度与所述缺口的深度相等。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封装构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单独成型。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封装构件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板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侧板本体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一延伸部覆盖所述封装构件,所述封装构件包括远离所述第一侧板顶面的第二封装面,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封装面接触。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封装面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另一者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凹槽,且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封装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所述第一阻挡构件包括毛刷或泡棉。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侧板本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封装构件嵌在所述容纳腔中。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靠近所述柔性显示屏上表面的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靠近所述柔性显示屏上表面的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挡构件,所述第二阻挡构件包括毛刷或泡棉。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面的间距小于1.5毫米。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间距小于0.5毫米。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柔性显示屏、拉伸机构和封装构件;壳体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支撑构件;柔性显示屏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连接;拉伸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拉伸机构连接;封装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所述封装构件的第一封装面覆盖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边缘;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所述拉伸机构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拉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所述拉伸机构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收进所述壳体。本申请通过设置封装构件,在柔性显示屏拉出和收进壳体中时,对第二支撑构件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隙进行封装,避免了柔性显示屏边缘翘起或灰尘颗粒进入柔性显示屏底部,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第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第二种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第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第二种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拉伸构件的凹槽和支撑构件的梳齿相互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13至图34分别为图8中c处结构的第一至第二十二种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灰尘易进入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在第一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图6和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在第二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结合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柔性显示屏20、拉伸机构30和封装构件40;

壳体10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支撑构件110,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支撑构件120;

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与第一支撑构件110连接;

拉伸机构30设置在壳体10中,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端绕过第二支撑构件120,与拉伸机构30连接;

封装构件40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22上,封装构件40的第一封装面覆盖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边缘;

其中,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拉伸机构30将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区域拉出壳体10,柔性显示屏20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拉伸机构30将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区域收进壳体10。

壳体10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底板1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112,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底板12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2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可沿着第一底板111与第二侧板112的公共边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具体地,两者之间可以是第二壳体12嵌在第一壳体11中,或者第一壳体11嵌在第二壳体12中,两种方式均可,本实施例以第二壳体12嵌在第一壳体11中为例进行说明,嵌后第一底板111与第二底板121平行,第二侧板112与第一侧板122平行。

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支撑构件110,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支撑构件120,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滑动时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也随之相对滑动。

柔性显示屏20通常为oled显示屏,具有可折叠、可卷曲的功能,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固定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上表面,第二端22绕过第二支撑构件120,与拉伸机构30连接。其中,第一端21可以与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上表面固定,柔性显示屏20的上表面可以显示画面,第二端22与拉伸机构30连接,第二端22不用于显示画面,位于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之间的区域可以显示画面,在收卷过程中该部分区域可以根据收卷程度的不同,位于壳体10外或位于壳体10内。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柔性显示屏20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其中第一状态指大屏显示状态,第二状态为小屏显示状态,在两种状态下,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均位于柔性显示装置的外表面,均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当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也随之逐渐远离,拉伸机构30将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区域拉出壳体10,该部分区域可用于显示画面,被拉出壳体10后,第一端21和拉出壳体10的部分区域共同显示画面。当柔性显示屏20的可拉伸区域均被拉出壳体10时,柔性显示装置可实现大屏显示,此时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为最大显示面积。

当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也随之逐渐靠近,拉伸机构30将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区域收进壳体10,此时,第一端21和未被拉进壳体10的部分区域共同显示画面。当柔性显示屏20的可拉伸区域均被拉进壳体10时,柔性显示装置可实现小屏显示,此时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为初始显示面积。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在柔性显示屏20需要大屏显示时,将需要显示的区域从壳体10中拉出,使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增加,显示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在柔性显示屏20需要小屏显示时,将不需要显示的区域收进壳体10中,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尺寸较小,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携带。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可以灵活控制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且壳体10也可以保护内部的柔性显示屏20不受损失。

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始终与第一支撑构件110固定,而第二端22仅绕过第二支撑构件120与拉伸机构30固定,即柔性显示屏20位于第二支撑构件120上的部分,与第二支撑构件120之间并未贴合,第二支撑构件120仅能提供支撑作用,但灰尘等颗粒会从两者的间隙中进入,造成柔性显示屏20的损坏。

图13至图34分别为图8中c处结构的第一至第二十二种示意图,如图8、图13至图34所示,在第二壳体1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22上设置有封装构件40,封装构件40的第一封装面覆盖柔性显示屏30的至少部分边缘。在柔性显示屏20被拉出和收进壳体10的过程中,封装构件40通过第一封装面将柔性显示屏20上表面的边缘区域覆盖,起到对柔性显示屏2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的间隙进行封装的作用,使得灰尘不易进入,从而对柔性显示屏20形成了保护,延长了柔性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封装构件40可以与第一侧板122单独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当单独成型时,两者之间通过热融或胶贴的方式进行固定,当一体成型时,直接在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形成凸起,该凸起构成封装构件40。

在一种实施例中,封装构件40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撑构件120的长度,其中长度均指沿第一侧板12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0在第二支撑构件120上时,该部分柔性显示屏20的边缘均被封装构件40的第一封装面覆盖,而不会存在未被覆盖的部分,因此防尘的作用更好。

封装构件40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22上,即可以仅在单侧设置,也可以两侧都设置,当两侧的第二侧板122上均设置有封装构件40时,防尘效果最好。本申请实施例以在两个第一侧板122上均设置封装构件40为例进行说明,但仅在一个第一侧板122上设置封装构件40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封装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装部41和第二封装部42,第一封装部42与第一侧板122的外壁固定,第二封装部通过第一封装面与第一侧板122的顶面固定。通过在第一侧板122上设置封装构件40,封装构件40中第一封装部41固定在第一侧板122外壁,第二封装部42固定在第一侧板122顶面,第一侧板122内壁与柔性显示屏20侧边之间的缝隙被封装构件40密封,且第二封装部42与柔性显示屏20的至少部分边缘重叠,可以起到上下方向的限位。因此,封装构件40可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柔性显示屏20底部,从而避免用户按压时对柔性显示屏20产生损伤,同时也可以防止用户误操作时使柔性显示屏20与第二支撑构件120分离,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的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封装构件40中,第一封装部41固定在第一侧板122的外壁,为节省空间,可以在第二侧板的外壁与顶面交汇处形成缺口,缺口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封装部41固定在缺口中,第一封装部41的厚度与缺口的深度相等,这样可使第一封装部41的外壁与第一侧板122的外壁平齐,当第二壳体12嵌在第一壳体11中时,不用在第一侧板122和第一侧板11之间多留出更多的距离来容纳封装构件40,使柔性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更小,占用空间更少。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22所示,第二侧板112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板本体1121和第一延伸部1122,侧板本体1121与第一侧板122平行,第一延伸部1122覆盖封装构件40,封装构件40包括远离第一侧板122顶面的第二封装面,第一延伸部1122的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封装面接触。通过将第一壳体11的第二侧板112设置成将封装构件40包围的结构,进一步使得第二支撑构件120滑动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的两侧边缘都被封装,以防止柔性显示屏20边缘翘起或灰尘颗粒进入柔性显示屏20底部,封装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封装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80,第一阻挡构件80包括毛刷或泡棉等具有较大体积收缩性的软质材料。通过设置第一阻挡构件80,可以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22所示,第一延伸面和第二封装面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101,另一者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凹槽102,且凸起101和凹槽102相互配合,凸起101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凸起101和凹槽102互相配合的方式,可以使封装构件40与第二侧板112的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3至图34所示,第二侧板112除了包括侧板本体1121和第一延伸部1122外,还包括第二延伸部1123,第二延伸部1123与第一延伸部1122连接且相互垂直,侧板本体1121、第一延伸部1122和第二延伸部1123形成容纳腔,封装构件40嵌在容纳腔中。通过设置第二延伸部1123,实现对封装构件40的封装,同时增加了对柔性显示屏20的压制作用,使其不易向上翘起,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相互配合,共同提供滑动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两侧边缘的封装,封装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123包括靠近柔性显示屏20上表面的第二延伸面,第二延伸面与柔性显示屏20上表面的距离h小于或等于0.5毫米,该距离可以保证灰尘不易进入。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第一延伸部1122的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封装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80,第一阻挡构件80包括毛刷或泡棉等具有较大体积收缩性的软质材料。通过设置第一阻挡构件80,可以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二延伸部1123的第二延伸面与柔性显示屏20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挡构件90,第二阻挡构件90包括毛刷或泡棉等具有较大体积收缩性的软质材料,可以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柔性显示屏2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第一延伸部1122的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封装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80,且第二延伸部1123的第二延伸面与柔性显示屏20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阻挡构件90,第一阻挡构件80和第二阻挡构件90均包括毛刷或泡棉等具有较大体积收缩性的软质材料。通过设置第一阻挡构件80和第二阻挡构件90,可以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和第二侧板112与柔性显示屏2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7至图34所示,第一延伸面和第二封装面中的其中一者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101,另一者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凹槽102,且凸起101和凹槽102相互配合,凸起101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凸起101和凹槽102互相配合的方式,可以使封装构件40与第二侧板112的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减小外部灰尘颗粒通过第二侧板112与封装构件4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效果。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二壳体12嵌在第一壳体11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厚度方向上交错,第一壳体11将第二壳体12的第二底板121和两个第一侧板122包裹在内,在第一壳体11进行滑动时,随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滑动的方向不同,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的重叠区域也随之增大和减小。第一底板111的底面与第二底板112的底面间距小于1.5毫米,以此保证柔性显示装置整体的外观美观程度。第一底板111与第二底板11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毫米,以此为柔性显示装置背面提供完整的外观和灰尘颗粒封装作用。

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拉伸机构30包括第一拉伸构件31、第二拉伸构件32、以及传动组件33,第一拉伸构件31位于第二拉伸构件32的上方,第一拉伸构件31与第一支撑构件110固定,传动组件33与第二壳体12固定,第二拉伸构件32与传动组件33活动安装,传动组件33工作时,可以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同时沿拉伸方向反向移动,其中拉伸方向为与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12的长边平行的方向,在图1中指水平方向。根据柔性显示屏20的状态不同,传动组件33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移动的方向也不同,可以使两者沿拉伸方向逐渐靠近,也可以使两者沿拉伸方向逐渐远离。此外,由于第一拉伸构件31与第一壳体11固定,第一壳体11也会在第一拉伸构件31的带动下一起移动。

第二壳体12中,两个第一侧板122可以是与第二底板12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独立成型后再安装在第二底板121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独立成型方式,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卡槽,第二支撑构件120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卡槽中,第二支撑构件120与两个第一侧板122之间不可相对移动或相对转动。

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与第一支撑构件110固定,第二端22绕过第二支撑构件120与拉伸机构30中的第二拉伸构件32固定,传动组件33通过控制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的滑动方向,进而控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相对滑动,最终控制将柔性显示屏20拉出和收进壳体10。

在柔性显示屏20被拉出或拉进壳体10的过程中,传动组件33可在任意时刻控制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停止移动,因此可以控制柔性显示装置在初始显示面积和最大显示面积之间选取任意大小的面积进行显示,较为灵活。

第一支撑构件110随着第一拉伸构件31一起沿拉伸方向移动,来带动柔性显示屏20收进和拉出壳体10,为使第一支撑构件110移动时始终与拉伸方向保持一致,需要在两个第一侧板122上设置限位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槽,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两侧活动安装在滑槽中,具体地,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两侧设置滑块,滑块嵌在滑槽中,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其中滑槽沿拉伸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保证壳体10外部的柔性显示屏20也沿着该方向拉进和拉出壳体10,在观看柔性显示屏20上的画面时,不会出现屏面倾斜的情况,保证了观看效果。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30包括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侧板122内壁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圆齿轮331、第一锥齿轮332、第二锥齿轮333和螺杆334,第一锥齿轮332固定在圆齿轮331一侧,且与圆齿轮331共轴,两者转动方向和转动速率相同,第二锥齿轮333与第一锥齿轮332啮合,即第二锥齿轮333与第一锥齿轮332的模数相等,两者之间形成齿轮副,第二锥齿轮333固定在螺杆334的第一端,螺杆334与第二锥齿轮333共轴,两者转动方向和转动速率相同。

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中,圆齿轮331和第二锥齿轮333均通过齿轮支架301固定在第一侧板122内壁,螺杆334的第二端均通过螺杆支架302固定在第一侧板122内壁。齿轮支架301对圆齿轮331、第一锥齿轮332和第二锥齿轮333起到支撑作用,且间接提供了对螺杆334第一端的支撑,圆齿轮331、第一锥齿轮332和第二锥齿轮333均可沿自身的轴线自由转动,螺杆支架302对螺杆334的第二端起到支撑作用,螺杆334也可沿自身轴线自由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拉伸构件31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构件110底面的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分别靠近两个第一侧板122,两个齿条中其中一者与第一传动组件中圆齿轮331啮合,另一者与第二传动组件中圆齿轮331啮合,即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圆齿轮331形成齿轮副。

第二拉伸构件32包括滑板321和设置在滑板两端的套筒322,套筒322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中螺杆334和第二传动组件中螺杆334嵌套,套筒322内壁设置有凸起(图未示出),凸起与螺杆334上的凹螺纹相互配合。

在柔性显示装置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通过圆齿轮331的转动来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移动,而圆齿轮331的动力来自于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机构(图未示出)。

在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机构驱动圆齿轮331沿第一方向转动,圆齿轮331通过与齿条啮合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向远离第一拉伸构件32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锥齿轮332与圆齿轮331的转动方向和速率相同,第一锥齿轮332通过与第二锥齿轮333的啮合带动螺杆334转动,由于螺杆334上的凹螺纹与套筒322内壁上的凸起结构配合,使套筒322内壁上的凸起结构只能在凹螺纹里滑动,因此当螺杆334转动时,滑板321被凹螺纹牵引向齿条滑动的相反方向滑动,即圆齿轮331带动第二拉伸构件32向远离第一拉伸构件31的方向移动。

同样地,在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机构驱动圆齿轮331沿第二方向转动,圆齿轮331通过与齿条啮合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向靠近第二拉伸构件32的方向移动,通过与第一锥齿轮332、第二锥齿轮333和螺杆334的相互配合,带动第二拉伸构件32向靠近第一拉伸构件31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者,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者。

驱动机构可以是与圆齿轮331连接的电机或者减速设备,利用电机或者减速设备驱动圆齿轮331可使整个运动系统由电信号控制,使用者仅需要通过按键给电机传达电信号,就能带动整个运动系统运动,使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设备在收缩与拉伸两种显示状态下切换。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中,传动组件33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移动时,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均相等,具体可通过控制圆齿轮331的分度圆直径d1、第一锥齿轮332的分度圆直径d2、第二锥齿轮333的分度圆直径d3、以及螺杆334上凹螺纹的螺距l,使得齿条滑移的距离(速度)与滑板321滑移的距离(速度)始终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一种实施例中,四者之间满足公式:d2*l=π*d1*d3。假设齿条的移动距离为a,与齿条啮合的圆齿轮331的旋转角度为α1,两者之间满足α1=2a/d1,由于第一锥齿轮332和圆齿轮331同轴且固定,第一锥齿轮332的转动角度也为α1,第一锥齿轮332和第二锥齿轮333啮合,设第二锥齿轮333的转动角度为α2,则d2*α1=d3*α2,可得α2=d2*α1/d3,又由于第二锥齿轮333与螺杆334同轴且固定,螺杆334的转动角度也为α2,设螺杆的螺距为l,滑板321的滑动距离为b,当螺杆334转动一周时,滑板321的滑动距离也为l,因此螺杆334推动滑板321滑动的距离满足b=α2/2/π*l,由于需要满足滑动过程中对柔性显示屏20的拉扯最小,则使得a=b,得到d2*l=π*d1*d3。

在满足该公式时,柔性显示屏20在被拉出壳体10时,第一拉伸构件31从壳体10内部拉出部分的长度,与第二拉伸构件32向壳体10外部送出部分的长度相等,且拉出与送出的速度相等,因此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0向外伸展与向内收缩时不会受到较大拉扯,从而对柔性显示屏20形成保护作用,延长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拉伸机构30通过齿条、圆齿轮331、第一锥齿轮332、第二锥齿轮333、螺杆334、套筒322以及滑板321的相互配合,使得柔性显示屏2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但本申请的拉伸机构30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拉伸构件3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110底面的第一齿条,第二拉伸构件32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120顶面上的第二齿条,传动组件33包括齿轮和穿过齿轮中心孔锁的齿轮销,齿轮销活动安装在传动槽中,可以使齿轮围绕自身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啮合,即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模数均相等。因此,第一齿条与齿轮相互配合形成齿轮副,第二齿条与齿轮也形成齿轮副。

在柔性显示装置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通过齿轮的转动来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移动,而齿轮的动力来自于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机构,在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机构驱动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齿轮通过与第一齿条啮合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向远离第二拉伸构件32的方向移动,通过与第二齿条啮合带动第二拉伸构件32向远离第一拉伸构件31的方向移动,柔性显示屏20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机构驱动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齿轮通过与第一齿条啮合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向靠近第二拉伸构件32的方向移动,通过与第二齿条啮合带动第二拉伸构件32向靠近第一拉伸构件31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者,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者。

驱动机构可以是与齿轮连接的电机或者减速设备,利用电机或者减速设备驱动齿轮可使整个运动系统由电信号控制,使用者仅需要通过按键给电机传达电信号,就能带动整个运动系统运动,使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设备在收缩与拉伸两种显示状态下切换。

由于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啮合,因此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的移动距离始终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柔性显示屏20在被拉出壳体10时,第一拉伸构件31从壳体10内部拉出部分的长度,与第二拉伸构件32向壳体10外部送出部分的长度相等,且拉出与送出的速度相等,因此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0向外伸展与向内收缩时不会受到较大拉扯,从而对柔性显示屏20形成保护作用,延长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

齿轮通过齿轮销活动安装在传动槽中,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反向移动,为使第一拉伸构件31和第二拉伸构件32可以移动的距离尽可能长,传动槽设置在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的中间位置,即齿轮位于柔性显示装置的中间位置。齿轮的模数可以为0.25毫米至5毫米。

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底面,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120的顶面,通过传动组件33中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传动组件3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齿条整面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底面,第二齿条整面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120的顶面,齿轮销贯穿齿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2上的传动槽活动安装,齿轮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两个第一侧板122的间距。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构件110的底面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齿条,两个第一齿条分别靠近两个第一侧板122,第二支撑构件120的顶面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齿条,两个第二齿条分别靠近两个第一侧板122,且与两个第一齿条310对应设置,传动组件33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中齿轮销活动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一侧板122上的传动槽中,第二传动组件中齿轮销活动安装在另一个第一侧板122上的传动槽中,第一传动组件中齿轮与靠近其中一个第一侧板122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啮合,第二传动组件中齿轮与靠近另一个第一侧板122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齿轮、齿轮销、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相互配合,使得柔性显示屏20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整个拉伸机构30结构简单,无需过多复杂的设计,因此在柔性显示装置内部占用的空间较小,进一步使得柔性显示装置整体体积较小,更加方便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机构3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其他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的拉伸机构,均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可通过第一粘结层固定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上表面,第一粘结层的材料可以是光学胶。柔性显示屏的第二端22可通过第二粘结层或夹紧构件固定在第二拉伸构件3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第二粘结层的材料可以是光学胶,夹紧构件可以是夹板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向构件50,导向构件5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板112的内壁上,导向构件50用于提供柔性显示屏20滑动过程中的方向引导,使得柔性显示屏20滑动更加顺利,导向构件50可以固定安装或活动安装在两个第二侧板112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构件50的安装方式为活动安装。

由于柔性显示屏20与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拉伸构件32固定时均为平面固定方式,为防止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区域42呈现与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拉伸构件32的边缘垂直的情况而刮伤,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一侧设置导向构件50,柔性显示屏20依次绕过第二支撑构件120和导向构件50,可使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较为平滑地转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向构件50为滚轮,滚轮的两个端面活动安装在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具体地,可以在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以及滚轮的两个端面中,其中一者上设置圆形凸起,另一者上设置圆形凹槽51,圆形凸起嵌在圆形凹槽51内。即,可以如图1所示,在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均设置圆形凸起,在滚轮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圆形凹槽51,然后将两个圆形凸起卡接在两个圆形凹槽51内,也可以在两个第一侧板122的内壁上均设置圆形凹槽51,在滚轮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圆形凸起,然后也将两个圆形凸起卡接在两个圆形凹槽51内,两者方式均可。其中,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51的圆心均落在滚轮的轴线上,因此滚轮可以绕着自身轴线转动。当柔性显示屏20被拉出和收进壳体10时,滚轮可以随着柔性显示屏20的移动方向转动,使得柔性显示屏20拉伸时的阻力更小,拉动更加容易,柔性显示屏20的底面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延长了使用寿命。

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端21与第一支撑构件110的上表面固定,第二端22与第二拉伸构件32固定,在柔性显示屏20逐渐被拉出壳体10外时,柔性显示屏20除了绕在导向构件50上的部分外,还有位于第一支撑构件110与导向构件50之间的部分,因此需要设置第二支撑构件120对该部分第二区域42进行支撑,使得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较为平整。此外,当柔性显示屏20具有触控功能时,通过第二支撑构件120的支撑作用,也可以保证触控功能的正常使用,防止触控时戳伤屏幕。

为保证拉伸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处于壳体10外的部分都能得到支撑,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中,其中一者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601,凹槽601的长度方向与拉伸方向相同,另一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梳齿602,梳齿602与凹槽601一一对应且嵌在凹槽601中。

本实施例以第一支撑构件110设置有凹槽601,第二支撑构件120设置有梳齿602为例,当柔性显示屏20随着第一支撑构件110的移动被拉出壳体10时,由于第二支撑构件120与两个第一侧板122固定,保持不动,梳齿602随着第一支撑构件110的滑动逐渐向远离凹槽601的方向移动,梳齿602嵌在凹槽601中的长度逐渐变短,而当柔性显示屏20随着第一支撑构件110的滑动被收进壳体10时,梳齿602随着第一支撑构件110的移动逐渐向靠近凹槽601的方向滑动,梳齿602嵌在凹槽601中的长度逐渐变长。因此,在第一支撑构件110移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始终有重叠区域,使得柔性显示屏20处于壳体10外的部分在任意位置都有支撑。

在一种实施例中,梳齿60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601的长度,这样在第一支撑构件110滑动至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积为初始显示面积时,梳齿602在长度方向上完全嵌入凹槽601中,第一支撑构件110和第二支撑构件120相互配合,两者之间没有较大的间隙,在触碰柔性显示屏20时各部分均有支撑,提高了触控效果。此外,凹槽601的长度方向可以提供拉伸方向的限位,使得柔性显示屏20在拉伸过程中受力均匀。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凹槽601的截面为倒梯形,梳齿602的截面为正梯形,梳齿602的顶面高度小于或等于凹槽601顶部开口的高度。凹槽601截面为倒梯形,即凹槽601为燕尾槽,凹槽601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部开口的面积,且梳齿602的顶面位于凹槽601的开口之下或与开口平齐,因此当梳齿602嵌在凹槽601中,凹槽601的顶部开口可以提供上下方向的限位,使整个梳齿602不能从凹槽601的开口穿过,从而可以防止第二支撑构件120的梳齿602向上翘起划伤柔性显示屏20。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柔性显示屏、拉伸机构和封装构件;壳体包括相对滑动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支撑构件;柔性显示屏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构件连接;拉伸机构设置在壳体中,柔性显示屏的第二端绕过第二支撑构件,与拉伸机构连接;封装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封装构件的第一封装面覆盖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边缘,其中,柔性显示屏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拉伸机构将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拉出壳体,柔性显示屏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拉伸机构将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区域收进壳体。通过设置封装构件,在柔性显示屏拉出和收进壳体中时,对第二支撑构件与柔性显示屏之间的间隙进行封装,避免了柔性显示屏边缘翘起或灰尘颗粒进入柔性显示屏底部,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