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施工警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3951发布日期:2020-10-31 09:3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室外施工警示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警示装置领域,尤其是施工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公路及市政桥梁等室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部位,需设置大小及内容不同的安全警示牌。这类警示牌市场上无成品供应,施工单位根据需要在现场自行加工制作,一般采用立杆埋置固定+基板+内容展示的形式固定设置。存在设置不便、警示牌难以循环利用等问题。

室外施工现场都需要将警示牌进行可靠的固定,以抵御室外的风力对警示牌的冲击,防止警示牌被风吹倒或被风吹走,现有的大多数室外施工警示牌包括立杆和基板,立杆采用钢管或木杆,在泥土地面挖坑埋置立杆,回填土石或混凝土对立杆进行固定,在岩石或混凝土地面钻孔埋设铁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立杆;基板采用木板或复合板或钢板,与立杆连接固定采用绑扎、卡箍螺栓或焊接。固定立杆不方便且耗费人力物力,拆除立杆时一般会破坏立杆,很难对立杆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固定更方便的室外施工警示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室外施工警示牌,包括基座部分和展示板组件,基座部分包括底板组件、立柱和挡板,底板组件包括底板、立杆管,展示板组件包括基板和立杆,基板固定在立杆上,立杆管设置在底板中央,至少三个立柱均匀设置在底板上设置立杆管的面上;

底板、立柱和挡板围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立杆与立杆管连接使得立杆竖立在容纳腔中。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侧板,在每个立柱上与相邻立柱相向的面上设置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滑槽,在两个相邻立柱的滑槽之间设置挡板,每个挡板与两侧的滑槽均滑动配合,挡板、底板、立柱以及侧板共同围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

进一步的是,在每个立柱上与相邻立柱相向的面上设置沿立柱长度方向的长条凹槽,在两个相邻立柱的长条凹槽之间设置挡板,每个挡板与两侧的长条凹槽均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是,在底板上设置立杆管的面上设置定位柱,在立柱的一端设置定位孔,定位孔与底板上的定位柱形成间隙配合使得立柱竖立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是,在底板上设置定位螺纹孔,在定位柱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定位柱与底板上的定位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定位柱竖立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是,在定位柱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在立柱的定位孔内设置内螺纹,定位柱和定位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立柱竖立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是,在底板上设置螺纹孔,立杆管上设置外螺纹,立杆管与底板上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立杆管竖立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盖板,盖板设置在挡板顶端,盖板上设置供立杆穿过的通孔,设置盖板后使得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变为顶部封闭的容纳腔。

进一步的是,盖板以通孔直径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进一步的是,在基板上开孔,基板与立杆通过抱箍和螺栓连接,在抱箍和立杆之间设置橡胶垫,在挡板上设置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施工警示牌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两种室外施工警示牌都采用在立柱上形成滑槽或长条凹槽,将立柱固定在底板上,然后在滑槽或长条凹槽中插入挡板的方式,形成具有容纳腔的基座部分,然后将立杆固定在底板上,在容纳腔中填充沙土等重物使得基座稳定设置在地面上,无需在地面上挖坑或埋置铁件,安装固定更方便,并且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在使用完毕后,先将挡板拆除,再将容纳腔内的填充物清理后,本发明还可以重复使用和重新放置到别的地方,并且本发明大部分零件采用螺纹连接、滑动配合等可拆卸连接设计,使得本发明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底板组件结构正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立柱和侧板连接结构正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立柱和侧板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部分结构正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6是展示板组件结构正视图;

图7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正视图;

图8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基座部分结构正视图;

图9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基座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正视图;

图11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俯视图;

图12是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底板组件1、底板101、立杆管102、定位柱103、卡槽组件2、立柱201、长条凹槽2011、侧板202、定位孔203、滑槽204、挡板3、展示板组件4、基板401、立杆402、盖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基座部分和展示板组件4,基座部分包括底板组件1、卡槽组件2和挡板3,底板组件1包括底板101、立杆管102,卡槽组件2包括立柱201和侧板202,展示板组件4包括基板401和立杆402,基板401固定在立杆402上,立杆管102设置在底板101中央,至少三个立柱201均匀设置在底板101上设置立杆管102的面上,立杆402的底端与立杆管102之间通过螺纹、焊接、间隙配合等方式连接;基板401用于粘贴警示内容,基板401通过粘接、焊接、抱箍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立杆402上,底板101为多边形板,例如三边形、四边形板等,为了围成用于盛装沙石等填充物的容纳腔,需要至少三个立柱201,立柱201通过焊接、粘接、螺接等方式竖直固定在底板101上;

在每个立柱201上设置四块侧板202,每两个侧板202之间形成一个滑槽204,在两个相邻立柱201的滑槽204之间设置挡板3,每个挡板3与挡板3两侧的滑槽204均滑动配合,挡板3、底板101、立柱201以及侧板202共同围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填装沙石等填充物时,先将挡板3插入滑槽204中,使得挡板3、底板101、立柱201以及侧板202共同围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然后将立杆402与立杆管102连接,再向容纳腔中装入沙石等施工场地常见材料即可使得警示牌稳定放置于地面上;拆卸警示牌时,先将挡板3从滑槽204中抽出,使得大部分沙石从容纳腔中流出,再人工清理少量残余沙石即可。

如图8至11所示的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第二种实施方式只是在基座部分有所不同,展示板部分是相同的,具体的是挡板3与立柱201的连接形式不同,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包括基座部分和展示板组件4,基座部分包括底板组件1、立柱201和挡板3,底板组件1包括底板101和立杆管102,展示板组件4包括基板401和立杆402,基板401固定在立杆402上,立杆管102设置在底板101中央,至少三个立柱201均匀设置在底板101上设置立杆管102的面上,立杆402与立杆管10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立柱201上设置两个沿立柱长度方向的长条凹槽2011,在两个相邻立柱201的长条凹槽2011之间设置挡板3,挡板3与长条凹槽2011滑动配合,挡板3、底板101以及立柱201共同围成顶部开口的容纳腔;通过在相邻两个立柱201相向的表面上直接设置长条凹槽2011,在长条凹槽2011中设置与长条凹槽2011滑动配合的挡板3,使得结构比第一种实施方式更简单。

综上所述,基座部分呈一个开口的容纳腔即可解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挡板3与立柱201之间也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推荐采用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挡板3与立柱20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对于前述两种实施方式,为了方便拆装立柱201,提高本发明的现场组装简便性,在底板101上设置立杆管102的面上设置定位柱103,在立柱201的一端设置定位孔203,定位孔203与底板101上的定位柱103形成间隙配合使得立柱201竖立在底板101上。

为了方便拆装定位柱103,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现场组装简便性,在底板101上设置定位螺纹孔,在定位柱103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定位柱103与底板101上的定位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定位柱103竖立在底板101上。

为了限制警示牌组装完成后立柱201在垂直底板101方向上的位移,使立柱201更稳定地竖立在底板101上,提高警示牌的可靠性,在定位柱103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在立柱201的定位孔203内设置内螺纹,定位柱103和定位孔203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立柱201竖立在底板101上。

为了方便拆装立杆管102,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现场组装简便性,在底板101上设置螺纹孔,立杆管102上设置外螺纹,立杆管102与底板101上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立杆管102竖立在底板101上。

如图12所示,为了减少填充物在风力冲击下的损失,并且为了使得本发明美观,本发明还包括盖板5,盖板5设置在挡板3顶端,盖板5上设置供立杆402穿过的通孔,设置盖板5后使得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变为顶部封闭的容纳腔,盖板5与挡板3不连接。

为了方便拆装盖板5,节省人力,盖板5以通孔直径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拆装时只需拉开或合上盖板5两部分即可。

为了方便更换基板401,在基板401上开孔,基板401与立杆402通过抱箍和螺栓连接,为了使得基板401稳定固定在立杆402上,在抱箍和立杆402之间设置橡胶垫,橡胶垫起到防滑的作用,为了拆装挡板3时更方便和安全,在挡板3上设置把手,用把手提拉挡板3比用手直接抓挡板3边缘更安全而且更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