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0165发布日期:2021-01-12 10:3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自发光、宽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子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会采用不同的刷新率进行显示,比如采用刷新率较高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显示动态画面,以保证显示画面的流畅性;采用刷新率较低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显示静态画面,以降低功耗。采用有机自发光技术的电子产品在低刷新率下进行显示时,会出现闪烁现象,影响视觉体验。而且环境光强度越大,闪烁现象越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模组,以改善在低频驱动下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

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双栅晶体管;

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用于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双栅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节点进行复位;

像素电路还包括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显示面板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

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双栅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用于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双栅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节点进行复位;

像素电路还包括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和第二显示阶段,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小于在第二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其中,

至少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电位稳定模块用于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

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双栅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三节点连接到发光元件的阳极,驱动晶体管用于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双栅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晶体管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对第一节点进行复位;

像素电路还包括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其特征在于,驱动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包括:控制电位稳定模块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

控制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显示阶段,其中,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小于其在第二显示阶段的刷新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像素电路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能够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的漏流进行补偿,以减小第一节点电位变化,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主稳定控制端提供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时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典型的,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在显示时,像素电路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中包括双栅晶体管,双栅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在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和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存在一定的寄生电容,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跳变(由高电平信号跳变为低电平信号,或者由低电平信号跳变为高电平信号)时,会影响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的电位,当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由高电平信号跳变为低电平信号时,中间节点的电位会被拉低;当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由低电平信号跳变为高电平信号时,中间节点的电位会被拉高。在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过程中,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会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漏流,进而影响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位稳定性,导致显示画面出现闪烁。本发明实施例在像素电路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用于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中复位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中的阈值补偿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复位晶体管和阈值补偿晶体管均为双栅晶体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还包括功能晶体管,该功能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可以将该功能晶体管设置成双栅晶体管。将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的晶体管设置成双栅晶体管,双栅晶体管在关态下漏流较小,能够降低晶体管在关态下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漏流。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复位晶体管t1;其中,复位晶体管t1为双栅晶体管。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输入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用于在第一节点n1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ol提供驱动电流。图1实施例中晶体管均与p型晶体管进行示意,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也可以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在像素电路中同时包括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

复位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ref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控制下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

像素电路还包括电位稳定模块10,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w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10用于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如图1中示意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20、发光控制模块30、以及发光元件复位模块40和补偿模块50,其中,数据写入模块20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m提供将数据信号,补偿模块50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发光控制模块30分别与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复位模块40用于对发光元件的电极进行复位。

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至少包括节点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在节点复位阶段,复位电压端ref向复位晶体管t1的输入端提供复位信号,复位晶体管t1将复位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也即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栅极)进行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数据信号写入到第一节点n1。在发光阶段,为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阶段,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电位的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其中,发光元件复位模块40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可以发生在节点复位阶段或者数据写入阶段。

以图1中示意的为例,复位晶体管t1为双栅晶体管,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为n4,复位晶体管t1为p型晶体管。在节点复位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复位晶体管t1打开,以将复位电压端ref传输的复位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由于复位晶体管t1的控制端和中间节点n4之间存在一定的寄生电容,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复位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n4的电位会被拉高。在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阶段,通过第一节点n1电位以控制驱动晶体管tm产生驱动电流时,节点n4的高电位会向第一节点n1漏流,使得第一节点n1电位被抬高,导致像素电路驱动的发光元件ol的亮度降低,出现画面闪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像素电路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能够在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复位晶体管向第一节点的漏流进行补偿,能够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模块50,补偿模块50包括补偿晶体管t2,其中,补偿晶体管t2为双栅晶体管,复位晶体管t1为单栅晶体管。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输入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用于在第二扫描端信号s2的控制下对驱动晶体管tm进行阈值补偿。

另外,图2中示意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说明。

图2中示意的补偿晶体管t2为双栅晶体管,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为n5,补偿晶体管t2为p型晶体管。在节点复位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复位晶体管t1打开,以将复位电压端ref传输的复位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20将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的电位控制下将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导通,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补偿晶体管t2打开,将第三节点n3和第一节点n1导通,从而将数据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同时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由于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和中间节点n5之间存在一定的寄生电容,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n5的电位会被拉高。在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阶段,通过第一节点n1电位以控制驱动晶体管tm产生驱动电流时,节点n5的高电位会向第一节点n1漏流,使得第一节点n1电位被抬高,导致像素电路驱动的发光元件ol的亮度降低,出现画面闪烁。

图2实施例中,在像素电路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10,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10能够在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n5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能够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其中,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双栅晶体管。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输入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m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ref电连接,复位晶体管t1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输入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像素电路还包括电位稳定模块10,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w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另外,图3中示意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说明。

图3中示意的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双栅晶体管,复位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为n4,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为n5,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p型晶体管。通过上述图1和图2实施例中的说明可以知道,在复位晶体管t1中存在一定的寄生电容,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复位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n4的电位会被拉高。补偿晶体管t2中存在一定的寄生电容,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n5的电位会被拉高。在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阶段,通过第一节点n1电位以控制驱动晶体管tm产生驱动电流时,节点n4的高电位和节点n5的高电位会同时向第一节点n1漏流,使得第一节点n1电位被抬高,导致像素电路驱动的发光元件ol的亮度降低,出现画面闪烁。

图3实施例中,在像素电路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10,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电位稳定模块10能够在复位晶体管t1的控制端和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中间节点n4和中间节点n5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能够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以补偿晶体管和复位晶体管均为双栅晶体管进行示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位稳定模块10包括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也即,第一晶体管m1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w电连接,第一晶体端m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与主稳定控制端z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输出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电连接,也即第二晶体管m2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图中示意第一晶体端m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节点为节点n6。

在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周期中,首先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复位晶体管t1导通,将复位电压端ref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然后数据写入模块20控制将数据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同时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电位控制下、将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导通,同时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补偿晶体管t2打开,将第三节点n3和第一节点n1导通,从而将数据信号下入第一节点n1;然后,在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阶段,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电位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同时发光控制模块30控制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元件,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

当复位晶体管t1为双栅晶体管时,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的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复位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n4开始向第一节点n1漏流。当补偿晶体管t2为双栅晶体管时,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的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n5开始向第一节点n1漏流。其中,在一个驱动周期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跳变发生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信号跳变之前。所以,当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双栅晶体管时,可以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跳变之后,设置电位稳定模块10开始对复位晶体管t1的漏流进行补偿。

具体的,在第一节点n1控制驱动晶体管tm产生驱动电流的发光阶段,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导通,电位稳定信号端w通过第一晶体管m1在关态下的漏流向节点n6提供一个较小的电压信号,则节点n6为低电位,通过节点n6的低电位向第一节点n1漏流,能够补偿中间节点n4的高电位以及中间节点n5的高电位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从而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可以复用像素电路中的控制端口,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端口个数,简化像素电路的控制方式。另外,电位稳定信号端w也可以复用像素电路中的信号端口,以减少显示面板中设置信号线的条数,简化布线方式。

主稳定控制端z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通过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信号,具体的,在发光阶段,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打开。其中,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的有效电平信号可以是恒定的电压信号以维持第二晶体管m2的打开状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的有效电平信号是逐渐变化的电压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的打开程度逐渐变小,进而保证节点n6的低电位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逐渐变小,以避免电位稳定模块10对第一节点n1电位的过渡补偿。

具体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扫描信号端s1复用为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也即,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1在节点复位阶段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在后续的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均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设置第一扫描信号端s1复用为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能够保证在发光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进而实现电位稳定信号端w通过第一晶体管m1在关态下的漏流向节点n6提供一个较小的电压信号,使得节点n6为低电位。同时通过对第一扫描信号端的复用,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控制端口,进而减少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线的设置条数,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方式。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5所示,复位电压端ref复用为电位稳定信号端,也即,第一晶体管m1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ref电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m为p型晶体管时,复位电压端ref提供低电平信号以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将复位电压端ref复用为电位稳定信号端,能够保证在发光阶段,控制第一晶体管m1为关态时,复位电压端ref通过第一晶体管m1在关态下的漏流向节点n6提供一个较小的电压信号,使得节点n6为低电位。同时通过对复位电压端的复用,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输入端口,进而减少显示面板中信号的设置条数,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方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以补偿晶体管和复位晶体管均为双栅晶体管进行示意,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位稳定模块10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与主稳定控制端z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输出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电连接。也即,第三晶体管m3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信号端w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对于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及在发光阶段节点n4和节点n5向第一节点n1漏流的情况说明均可以参照上述图4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6实施例中设置第三晶体管m3,在第一节点n1控制驱动晶体管tm产生驱动电流的发光阶段,控制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三晶体管m3关闭,则第三晶体管m3在关态下向第一节点n1漏流,以补偿中间节点n4的高电位以及中间节点n5的高电位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从而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6实施例中,主稳定控制端z可以复用像素电路中的控制端口,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端口个数,简化像素电路的控制方式。另外,电位稳定信号端w也可以复用像素电路中的信号端口,以减少显示面板中设置信号线的条数,简化布线方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主稳定控制端z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通过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信号,具体的,在发光阶段,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三晶体管m3关闭。其中,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的非有效电平信号可以是恒定的电压信号以维持第三晶体管m3的关闭状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驱动芯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的非有效电平信号是逐渐变化的电压信号,以控制第三晶体管m3的关闭程度逐渐变大,进而保证第三晶体管m3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逐渐变小,以避免电位稳定模块10对第一节点n1电位的过渡补偿。

具体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扫描信号端s1复用为主稳定控制端。也即,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在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1在节点复位阶段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在后续的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均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设置第一扫描信号端s1复用为主稳定控制端,能够保证在发光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m3关闭,进而实现第三晶体管m3在关态下向第一节点n1漏流,以补偿中间节点n4的高电位以及中间节点n5的高电位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从而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同时通过对第一扫描信号端的复用,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控制端口,进而减少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线的设置条数,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方式。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7所示,复位电压端ref复用为电位稳定信号端,也即,第三晶体管m3的输入端与复位电压端ref电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m为p型晶体管时,复位电压端ref提供低电平信号以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将复位电压端ref复用为电位稳定信号端,能够保证在发光阶段,控制第三晶体管m3为关态时,第三晶体管m3通过低电位的漏流对第一节点n1的电位进行补偿。同时通过对复位电压端的复用,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输入端口,进而减少显示面板中信号的设置条数,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方式。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为图8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如图8所示,数据写入模块20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3,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2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节点n2。发光元件复位模块40包括元件复位晶体管t4,元件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电连接,元件复位晶体管t4的第一端与复位电压端ref电连接,元件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控制晶体管t6,其中,第一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控制晶体管t6的控制端均与发光控制端e电连接,第一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电源电压端pvdd电连接,第一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第二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二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与电源电压端p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

如图9中时序图示意的,像素电路的驱动周期包括节点复位阶段t1、数据写入阶段t2和发光阶段t3。

在节点复位阶段t1,第一扫描信号端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复位晶体管t1打开,将复位电压端ref的复位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同时元件复位晶体管t4打开,将复位电压端ref的复位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l对发光元件ol进行复位,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对发光元件ol的阳极进行复位。

在数据写入阶段t2,第二扫描信号端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晶体管t3和补偿晶体管t2打开,同时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的控制下将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导通,在该阶段向第一节点n1写入数据信号。

在发光阶段t3,发光控制端e提供有效电平信号,第一控制晶体管t5导通,将电源电压端pvdd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n2,同时驱动晶体管tm在第一节点n1的电位控制下产生驱动电流,第二控制晶体管t6导通,将第三节点n3的电位提供给发光元件ol,进而实现控制发光元件ol发光。

通过上述图1和图2实施例中的说明可以知道,在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双栅晶体管时,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复位晶体管t1的中间节点n4的电位会被拉高。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时,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n5的电位会被拉高。则在发光阶段t3,节点n4的高电位和节点n5的高电位会同时向第一节点n1漏流。

由图9时序图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光阶段t3,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提供高电平的非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低电平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导通,同时电位稳定信号端w提供低电平信号,则电位稳定信号端w通过第一晶体管m1在关态下的漏流向节点n6提供低电平信号,节点n6为低电位,通过节点n6的低电位向第一节点n1漏流,能够补偿中间节点n4的高电位以及中间节点n5的高电位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减小第一节点电位的变化,从而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8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20、发光控制模块30、以及发光元件复位模块40和补偿模块50的结构均可以应用在上述图1至图7实施例中。对于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也都可以参照图9实施例的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图3至图8实施例均以像素电路中的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均为双栅晶体管进行示意,上述图3至图8实施例也适用于复位晶体管t1为双栅晶体管,而补偿晶体管t2为单栅晶体管的实施例中;同样的,上述图3至图8实施例也适用于复位晶体管t1为单栅晶体管,而补偿晶体管t2为上栅晶体管的实施例中。

另外,上述实施例像素电路中晶体管均以p型结构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也可以为n型。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可以知道,当双栅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电位被拉高,在发光阶段,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漏流,使得第一节点电位被拉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一个低电位的信号端,也即电位稳定信号端提供低电位信号,在发光阶段通过电位稳定信号端的低电平向第一节点漏流,以对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的漏流进行补充,减小第一节点电位的变化,从而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

相应的,当双栅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电位被拉低,在发光阶段,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漏流,使得第一节点电位被拉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电位稳定模块,电位稳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一个高电位的信号端,也即电位稳定信号端提供高电位信号,在发光阶段通过电位稳定信号端的高电平向第一节点漏流,以对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的漏流进行补充,减小第一节点电位的变化,从而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0和驱动芯片200,驱动芯片200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其中,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ol和多个像素电路101,像素电路101与发光元件ol电连接。对于像素电路101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驱动芯片200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和第二显示阶段,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小于在第二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其中,

至少在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电位稳定模块10用于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具体的,第一显示阶段为显示面板的低频工作阶段,第二显示阶段为显示面板的高频工作阶段。目前显示面板的刷新率有15hz、30hz、60hz、120hz等,通常认为刷新率在60hz以下的为低频,刷新率在60hz以上的为高频。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由于其刷新率较低,则在一帧画面显示中,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则在发光阶段双栅晶体管的中间电位持续漏流对第一节点n1电位影响更加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在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时,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上述图4至图6中示意的,电位稳定模块10包括主稳定控制端z,其中,主稳定控制端z与驱动芯片200电连接。驱动芯片200用于在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以使得电位稳定模块10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

该实施方式中,主稳定控制端z与驱动芯片200电连接,在像素电路工作过程中,由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信号。显示面板中的所有的像素电路中的主稳定控制端z均由驱动芯片200提供统一的信号,能够简化显示面板整体的控制方式。

对应图4和图5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主稳定控制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为打开状态。则在发光阶段,再通过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控制第一晶体管m1为关闭状态,则依靠第一晶体管m1的漏流向n6节点提供一个较小的电压信号,n6节点为低电位,通过节点n6的低电位向第一节点n1漏流,能够对双栅晶体管(图4和图5中为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对应图6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主稳定控制信号为非有效电平信号,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m3为关闭状态。则在发光阶段,通过第三晶体管m3在关闭状态下向第一节点n1漏流,对双栅晶体管(图6中为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具体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102,驱动电路102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单元vsr,图中示意两组驱动电路102分别设置在显示区aa的两侧。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显示区aa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102。驱动电路102用于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对应在一个像素电路中,第一扫描信号端s1、第二扫描信号端s2和发光控制端e均分别与不同的扫描线相连接。其中,移位寄存单元vsr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参考上述图4和图5实施例中示意的,电位稳定模块10包括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端m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与主稳定控制端z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输出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与一个移位寄存单元vsr的输出端电连接;则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与一条扫描线电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200驱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开启;驱动芯片200还向驱动电路102提供控制信号控制多个移位寄存单元vsr工作,其中,控制多个移位寄存单元vsr的控制信号包括起始信号、时钟信号以及恒定电平信号。通过控制多个移位寄存单元vsr工作,能够向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依次提供扫描信号。相应的,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连接的移位寄存单元vsr也能够向其提供扫描信号。其中,扫描信号包括连续的低电平信号和连续的高电平信号。通过移位寄存单元vsr输出的扫描信号时序和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配合,能够控制移位寄存单元vsr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向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

该实施方式中,电位稳定模块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连接到移位寄存单元,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可选的,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1连接到同一个移位寄存单元,相当于将第一扫描信号端s1复用为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能够简化电位稳定模块的控制方式。同时能够减少像素电路的控制端口,进而减少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线的设置条数,简化显示面板中的电路布线方式。

进一步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主稳定控制端提供的信号的时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驱动芯片200用于在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p1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持续提供有效电平信号。图4和图5中晶体管以p型晶体管进行示意,则图12中在第一显示阶段p1,主稳定控制端z持续提供低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打开。第二晶体管m2为打开状态,以实现在发光阶段时通过电位稳定模块10向第一节点n1漏流,来补偿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以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驱动芯片200还用于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二显示阶段p2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持续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关闭。显示面板工作高频阶段时,在一帧画面显示中,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则在发光阶段双栅晶体管的中间电位持续漏流对第一节点n1电位影响较小,对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不易被人眼察觉。该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信号,能够根据需求在低频工作阶段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有效电平信号,以实现在发光阶段稳定第一节点的电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上述图6和图7示意的,电位稳定模块10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与主稳定控制端z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输入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输出端与电位稳定模块10的输出端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200驱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三晶体管m3关闭。则在发光阶段,通过第三晶体管m3在关闭状态下向第一节点n1漏流,对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进一步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环境光检测模块300,环境光检测模块300与驱动芯片200电连接,环境光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环境光的强度,并将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发送给驱动芯片200。具体的,环境光检测模块300包括感光元件和处理单元,其中,感光元件用于接收环境光的照射之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电信号分析运算得到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其中,驱动芯片200还可以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来调整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环境光检测模块300的感光元件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驱动芯片200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对应图4和图5实施例提供电位稳定模块的结构,主稳定控制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对应图6实施例中电位稳定模块的结构,主稳定控制信号为非有效电平信号。

环境光的照射对晶体管的漏流影响较大,环境光强度越强,晶体管的漏流越大。则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在发光阶段,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的漏流显著增加,对第一节点n1的电位影响更加明显,导致显示闪烁问题更加严重。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芯片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能够增加对第一节点电位补偿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环境光的强度设置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级别时,对应的主稳定控制信号的电压大小不同,以实现对第一节点补偿的补偿值的不同。

具体的,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包括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环境光强度值大于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环境光强度值;驱动芯片200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驱动芯片200根据第二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在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大于在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该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境光强度不同控制向稳定控制端z提供不同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光强度照射下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不同。实现环境光强度越大,则控制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越大;环境光强度越小,则控制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越小。根据环境光的强弱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能够对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进行更加精准的补偿。

该实施方式中,在环境光强度较大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在环境光强度较小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具体的,对应图4和图5实施例中的电位稳定模块10的结构,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和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均为有效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m2在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下的开启程度大于其在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下的开启程度,以保证节点n6在环境光强度较大时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大于其在环境光强度较小时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而实现电位稳定模块10根据环境光的强弱不同,对第一节点n1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具体的,对应图6实施例中的电位稳定模块10的结构,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和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均为非有效电平信号,第三晶体管m3在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下的关闭程度小于其在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下的关闭程度,以保证第三晶体管m3在环境光强度较大时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大于其在环境光强度较小时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而实现电位稳定模块10根据环境光的强弱不同,对第一节点n1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

进一步的,驱动芯片200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包括: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得到光强度检测值;当光强度检测值大于光强度预设值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图4和图5实施例中的电位稳定模块10能够适用该种驱动方式,在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晶体管m2打开,进而实现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发光阶段时,电位稳定模块10能够对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以改善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画面闪烁严重的问题。

对于图6实施例中的电位稳定模块10,电位稳定模块10仅包括第三晶体管m3,为了避免第三晶体管m3打开状态下,会对第一节点n1电位影响较大,驱动芯片200需要在像素电路工作的驱动周期中持续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主稳定控制信号为非有效电平信号,也即需要在像素电路工作的驱动周期中持续控制第三晶体管m3为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200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包括:在一帧画面显示中,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以图4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的初始时刻中间节点n4的电位较高,随着双栅晶体管(复位晶体管t1)持续向第一节点n1漏流,中间节点n4的电位会下降,相应的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速度下降。通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以避免对第一节点的电位造成过度补偿。

具体的,在应用中,对于图4和图5实施例中示意的电位稳定模块,在一帧画面显示中,驱动芯片200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大的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的打开程度逐渐变小。相应的,对于图6实施例中的电位稳定模块,在一帧画面显示中,驱动芯片200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小的主稳定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第二晶体管m2的关闭程度逐渐变大。

具体的,驱动芯片驱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一帧画面的显示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至少一个保持帧;其中,一种画面的显示过程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保持帧,一个保持帧的时间与一个数据写入帧的时间相同。其中,仅在数据写入帧,像素电路控制向第一节点写入数据电压信号;在数据写入帧和保持帧,驱动晶体管在第一节点电位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在一帧画面显示中,根据环境光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具体包括:在数据写入帧,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在保持帧,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时序图。如图14所示,提供了显示面板在一种低频工作阶段时的时序图。以刷新率为15hz为例,则一帧画面的显示时间为刷新率为60hz时一帧画面显示时间的4倍。在低频工作阶段时,将驱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划分为四个子帧,分别为z1、z2、z3、z4。其中,第一子帧z1为数据写入帧,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均为保持帧,在数据写入帧像素电路的工作阶段包括节点复位阶段t1、数据写入阶段t2和发光阶段t3。而在保持帧没有数据写入的过程。其中,对于在数据写入帧是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9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发光控制端e的信号时序与第一子帧z1时的时序相同,可以驱动像素电路执行发光阶段t3。调整在保持帧的非发光阶段中第二扫描信号端s2和第一扫描信号端s1的信号时序,控制第二扫描信号端s2和第一扫描信号端s1在保持帧均提供非有效电平信号,以使得在保持帧不执行数据写入阶段和节点复位阶段,以避免在保持帧改变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在第二子帧z2、第三子帧z3和第四子帧z4,没有数据写入过程,则在显示面板工作在刷新率低的第一阶段时,在一帧画面显示中,像素电路中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的初始时刻,双栅晶体管中间节点的电位较高,随着双栅晶体管持续向第一节点n1漏流,中间节点的电位会下降,相应的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速度下降。

图14中示意的主稳定控制端z的信号时序适用于图5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如图14中示意的,在一帧画面显示中:在数据写入帧(也即第一子帧z1),主稳定控制端z传输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在保持帧,主稳定控制端z传输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图中示意在第二个保持帧,也即在第二子帧z2开始主稳定控制端z传输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可以看出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的电压值,则在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二晶体管m2的开启程度变小。实现在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大于在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以避免对第一节点的电位造成过度补偿。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n1电压为2v,在光照为5000lux时,设置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为-5v,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跳变后的开始时刻中间节点n4和中间节点n5电位较高,漏流速度较快;在第二子帧z2开始时,由于向第一节点n1漏流,第一节点n1电位上升到2.1v,而由于中间节点n4和中间节点n5的电位的下降,则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速度下降;在第三子帧z3开始时,第一节点n1电位可能会下降到1.8v,此时,将主稳定控制端z的信号(也即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拉高到3v,由于主稳定控制端z的信号的拉高,则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的寄生电容会将节点n6和第一节点n1电位均拉高。例如第一节点n1拉高到1.9v,节点n6拉高到2.5v。此后,中间节点n4和中间节点n5、以及节点n6同时向n1漏流,会再将n1拉高。总体,第一节点n1会维持在2v附近。

图14中示意出了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的两种波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帧,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帧,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为逐渐变化的电压信号。

另外,图14时序图示意,在第二个保持帧(第三子帧z3)开始,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个保持帧(第二子帧z2)开始,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三个保持帧(第四子帧z4)开始,驱动芯片200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对于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对第一节点n1电位补偿需求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能够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任意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实施例、以及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和显示模组实施例中的说明均可以参照进行理解。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流程图,如图15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包括: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控制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二显示阶段,其中,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显示阶段的刷新率小于其在第二显示阶段的刷新率。

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时,由于其刷新率较低,则在一帧画面显示中,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则在发光阶段双栅晶体管的中间电位持续漏流对第一节点n1电位影响更加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在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时,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从而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的,电位稳定模块包括主稳定控制端,可参考上述图4至图8实施例中的示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包括: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以使得电位稳定模块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

对应图4和图5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工作在低刷新率的第一显示阶段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主稳定控制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晶体管m2为打开状态。则在发光阶段,再通过第一电位稳定控制端c1控制第一晶体管m1为关闭状态,则依靠第一晶体管m1的漏流向n6节点提供一个较小的电压信号,n6节点为低电位,通过节点n6的低电位向第一节点n1漏流,能够对双栅晶体管(图4和图5中为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对应图6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工作在低刷新率的第一显示阶段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主稳定控制信号为非有效电平信号,主稳定控制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m3为关闭状态。则在发光阶段,通过第三晶体管m3在关闭状态下向第一节点n1漏流,对双栅晶体管(图6中为复位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2)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n1的漏流进行补偿,减小第一节点n1电位的变化,以稳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

进一步的,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16所示,控制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包括: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以使得电位稳定模块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进行补偿。环境光的照射对晶体管的漏流影响较大,环境光强度越强,晶体管的漏流越大。则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在发光阶段,双栅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的漏流显著增加,对第一节点n1的电位影响更加明显,导致显示闪烁问题更加严重。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芯片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能够增加对第一节点电位补偿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包括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环境光强度值大于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环境光强度值;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包括:根据第一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根据第二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其中,在第一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大于在第二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该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境光强度不同控制向稳定控制端z提供不同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光强度照射下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不同。实现环境光强度越大,则控制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越大;环境光强度越小,则控制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越小。根据环境光的强弱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能够对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进行更加精准的补偿。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17所示,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包括:

步骤s101: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得到光强度检测值;

步骤s102:当光强度检测值大于光强度预设值时,向主稳定控制端z持续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方法能够在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通过电位稳定模块10对第一节点n1的电位进行补偿,以改善显示面板工作在低频阶段且环境光强度较大时,画面闪烁严重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主稳定控制信号,包括:在一帧画面显示中,根据环境光强度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该实施方式通过向主稳定控制端z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位稳定模块10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以避免对第一节点的电位造成过度补偿。

具体的,驱动显示面板工作在第一显示阶段,包括:一帧画面的显示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至少一个保持帧;其中,仅在数据写入帧,像素电路控制向第一节点写入数据电压信号;在保持帧,驱动晶体管在第一节点电位的控制下向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18所示,在一帧画面显示中,根据环境光检测结果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电压大小逐渐变化的主稳定控制信号,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具体包括:

步骤s201:在数据写入帧,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

步骤s202:在保持帧,向主稳定控制端提供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

其中,在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大于在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

对于该实施方式中,驱动方法的理解可以参照上述图14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显示面板工作在低刷新率的第一阶段时,在一帧画面显示中的保持帧没有数据写入过程,则像素电路中第一节点n1电位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在双栅晶体管的控制端的信号由有效电平信号跳变到非有效电平信号之后的初始时刻,双栅晶体管中间节点的电位较高,随着双栅晶体管持续向第一节点n1漏流,中间节点的电位会下降,相应的双栅晶体管向第一节点n1漏流速度下降。控制在保持帧,向主稳定控制端传输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实现在初始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值大于在次级主稳定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以控制电位稳定模块对双栅晶体管的漏流的补偿程度逐渐变小,以避免对第一节点的电位造成过度补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