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8276发布日期:2021-03-09 20:2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装置,特别涉及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属于飞机模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航空,一种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专业作业、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常常可以见到人们从各自的领域使用这一词语,其内涵及其丰富和多变。
3.人类航空历史悠久,甚至连古人用的石头和矛、到古希腊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至于真正的飞,早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一个能够飞的人、中国的元黄头、欧洲的降落伞和一名穆斯林阿巴斯
·
卡希姆
·
伊本
·
弗纳斯的滑翔飞行,都是人类想飞的表现。到了15世纪,达
·
芬奇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不但飞不起来,还摔断了一条腿。
4.航空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也指航空学研究、航空制造、航空运输等众多与航空有关的领域。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5.从事飞行活动的飞行器,也称航空器,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类。前者依靠空气静浮力升空,如气球、飞艇等,后者依靠与空气作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如飞机、直升机等。按照是否载人,可以分为有人机和无人机。
6.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航空航天科普展示是一件常见的事,以达到对青少年或者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更直观的教育展示,在航空航天科普展示时难以使用真实的飞机进行展示,需要使用模型并将飞机尽可能还原并保留部分功能进行展示,以达到科普的效果,如今的飞机模型一般分为两种,动态和静态:静态的用于收藏,展示等,不可以飞行,是以飞机为形象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而动态是可以飞行且可以通过遥控等方式实现对飞机的控制。静态飞机模型材质有多种,有金属,abs,树脂等。动态飞机模型也有多种,主要制作材料为:epp泡沫、epo泡沫、kt板材质等。动态飞机模型可以飞行,主要为遥控飞机模型,由人为通过遥控器控制飞行方向和速度。飞行动力一般都是通过电池或者汽油实现。在航空科普展示的时候使用的静态模型大多数座舱都是固定的,座舱缺少相应的转动装置无法开启,进而无法使参观者近距离体验驾驶舱内的环境,只能远距离观看。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包括飞机机身,所述飞机机身的顶部设有座舱盖,所述座舱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座舱盖通过铰链与飞机机身转动连接,所述飞机机身的顶部且位于座舱盖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顶部与座舱盖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飞机机身的顶部且靠近推杆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气弹簧撑杆,所述气弹簧撑杆的顶部与座舱盖的底部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铰链为弧形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和气弹簧撑杆的长度相匹配。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舱盖四周的边框均采用航空铝材制作,所述座舱盖中部的玻璃板采用钢化玻璃制作,且所述座舱盖的玻璃板顶部覆盖有丙烯酸保护层,所述座舱盖的玻璃板底部覆盖有加热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电机内的步进电机与飞机机身驾驶舱内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加热膜可以使气温过低时防止座舱盖的玻璃雾化,通过驾驶舱内的控制开关控制推杆电机关闭座舱盖,推杆电机内的步进电机控制推杆的推出与收回,进而调节座舱盖的转动角度,达到开启或关闭座舱盖的效果,省时省力,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飞机机身;2、铰链;3、座舱盖;4、推杆电机;5、气弹簧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飞机座舱盖模型的转动装置,包括飞机机身1,飞机机身1的顶部设有座舱盖3,座舱盖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链2,座舱盖3通过铰链2与飞机机身1转动连接,飞机机身1的顶部且位于座舱盖3的下方转动连接有推杆电机4,推杆电机4的输出端顶部与座舱盖3的底部转动连接,飞机机身1的顶部且靠近推杆电机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气弹簧撑杆5,气弹簧撑杆5的顶部与座舱盖3的底部转动连接。
23.进一步的,铰链2为弧形结构,便于使座舱盖3更好的进行转动。
24.进一步的,推杆电机4的输出端和气弹簧撑杆5的长度相匹配,便于更好的对座舱盖3的角度进行控制,以及通过气弹簧撑杆5的辅助便于降低推杆电机4的载荷。
25.进一步的,座舱盖3四周的边框均采用7050航空铝材制作,座舱盖3中部的玻璃板采用钢化玻璃制作,且座舱盖3的玻璃板顶部覆盖有丙烯酸保护层,座舱盖3的玻璃板底部覆盖有加热膜,便于更加真实模拟飞机的驾驶舱,通过加热膜可以使气温过低时防止座舱盖3的玻璃雾化。
26.进一步的,推杆电机4内的步进电机与飞机机身1驾驶舱内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便于更好的对设备进行控制。
27.具体的,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进入驾驶舱内时首先可以直接手动打开座舱盖3,在打开时座舱盖3时,气弹簧撑杆5会辅助支撑座舱盖3防止其落下,进入驾驶舱后座舱盖3可以手动拉下关闭,同时可以通过驾驶舱内的控制开关控制推杆电机4关闭座舱盖3,推杆电机4内的步进电机控制推杆的推出与收回,进而调节座舱盖3的转动角度,达到开启或关闭座舱盖3的效果,省时省力,便于控制。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