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笔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6925发布日期:2021-10-24 07:2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笔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笔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笔头。


背景技术:

2.荧光笔是做记号用的笔,用墨水覆盖文字来做记号,做上记号后不会遮盖文字。荧光笔通过将笔身插入笔杆内的笔芯进行吸墨,使笔芯上的墨水通过笔身输送到笔身和笔头。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荧光笔头,包括笔尖、笔身,笔尖与笔身一体成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荧光笔头,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只能画出一种尺寸的线条做记号,当需要画较粗的线条做记号时,要在第一条线条的基础上再画一条与其部分重合的第二条线,操作比较复杂,使用者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荧光笔头只能画出一种尺寸的线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荧光笔头。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荧光笔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荧光笔头,包括笔身、笔尖,所述笔尖背离笔身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槽的靠近笔身的端壁设置有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块靠近笔身的端面设置有穿过连接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伸出笔身背离笔尖的端部。所述笔身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的滑孔,所述连接孔与滑孔连通,所述滑孔内设置有限制连接块滑动的限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端部伸出笔身的端部,在笔身插入笔芯的同时连接杆也插入笔芯进行吸墨,能够同时向连接块和笔芯输送墨水;在连接块的端部伸出连接槽时,能够通过连接块画出较细的线条;当手持笔杆下压使连接块被压入连接槽,连接块与连接槽的端面抵接,此时连接块的端部与笔尖的端部齐平,能够画出较粗的线条,从而使荧光笔头能够画出两种尺寸的线条。
9.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杆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滑孔内,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供限位环嵌入的环槽,所述限位环的外圈突出于连接杆的表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套设在连接杆上的环槽上,当限位环朝向笔尖的一端面与滑孔的侧壁抵接时,能够限制连接块朝着笔尖的端部方向继续滑动,防止连接块完全脱出笔尖。
11.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限位环背离笔尖的端部与滑孔侧壁之间的弹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作用力下,能够使限位环带动连接杆,再带动连接块使其背离笔身的端部伸出笔尖的端部,使荧光笔头在不受使用者的作用力下保持连接块的端部伸出笔尖的端部;同时在连接块靠近笔身的端部与连接槽的端壁抵接时,能够通过
限位环挤压弹簧,弹簧就会给连接块一个复位的作用力。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供限位环与连接杆配合的缺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通过缺口在与连接杆的配合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限位环的缺口在配合中挤压表现变大卡入环槽,方便与连接杆的套设。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卡入第一限位槽的限位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块朝笔尖的端部方向滑动时,在限位环朝向笔尖的一端面与滑孔的侧壁抵接的同时,卡块卡入第一限位槽,提高使用者在使用连接块画较细的线条时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朝靠近笔身方向阵列的第二限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块受到使用者的作用力在连接槽内滑动至与连接槽的端面抵接,通过限位环挤压弹簧,卡块会从第一限位槽内移出再滑动至与第二限位槽,提高使用者同时使用连接块和笔尖画较粗的线条时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笔尖背离笔身的端部和连接块背离连接杆的端部均设置有相同的倒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同角度的倒角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同时使用连接块和笔尖画较粗的线条,使画出的线条更整齐。
21.可选的,所述笔身相对的两个端面上设置有与笔杆卡接的卡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笔身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卡槽与笔杆固定块卡接实现荧光笔头与笔杆的固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连接杆和笔身能够同时向连接块和笔芯输送墨水;在连接块的端部伸出连接槽时,能够通过连接块画出较细的线条;当手持笔杆下压使连接块被压入连接槽,连接块与连接槽的端面抵接,此时连接块的端部与笔尖的端部齐平,能够画出较粗的线条,从而使荧光笔头能够画出两种尺寸的线条;
25.2、限位环套设在连接杆上的环槽上,弹簧设置在限位环背离笔尖的端部与滑孔端壁之间;限位套设置连接块的滑动,弹簧的作用力下,能够使限位环带动连接杆,再带动连接块使其背离笔身的端部伸出笔尖的端部,使荧光笔头在不受使用者的作用力下保持连接块的端部伸出笔尖的端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笔身;11、滑孔;12、卡槽;2、笔尖;21、连接槽;22、连接孔;23、第一限位槽;24、第二限位槽;25、倒角;3、连接块;31、连接杆;32、环槽;33、限位块;4、限位组件;41、限位环;42、弹簧;4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荧光笔头。
32.参照图1和图2,一种荧光笔头,包括由涤纶制成的笔身1和笔尖2,笔身1与笔尖2为一体成型,涤纶具有较好的保型性和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笔尖2背离的笔身1的端面上开设有连接槽21,且连接槽21的两侧朝外贯穿,连接槽21内滑动有与笔尖2滑动配合的连接块3,连接块3由涤纶制成。当连接块3朝向笔身1的端部与连接槽21的端壁抵接时,连接块3背离笔身1的端部与笔尖2的端部吻合。为了保证墨水能够输送到连接块3,在连接槽21靠近笔身1的端壁上开设有沿笔身1长度方向贯穿的连接孔22,连接块3靠近笔身1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穿过连接孔22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端部始终伸出笔身1背离笔尖2的端部,在笔身1插入笔芯吸墨的同时,连接杆31也会插入笔芯吸墨,实现同时对笔尖2和连接块3输送墨水。同时,连接杆31在连接孔22内的滑动,对连接块3在连接槽21内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33.参照图2和图3,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块3与笔尖2的分离,在笔身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滑孔11,滑孔11沿笔身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滑孔11与连接孔22相连通,在滑孔11安装有能防止连接块3与笔尖2分离的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套设在连接杆31上的限位环41,限位环41外圈突出于连接杆31的表面,连接杆31上开设有供限位环41嵌入的环槽32,同时为了方便限位环41与连接杆31的配合,在限位环41上开设有缺口43,缺口43处先嵌入环槽32,在受挤压缺口43形变增大后,能够使限位环41嵌入环槽32实现预连接杆31的套设。因此,限位环41在滑孔11内的滑动就能带动连接杆31和连接环的滑移,且在限位环41朝向连接块3的端部与滑孔11相对的侧壁抵接时就是限制了连接块3背离连接杆31的端部朝背离笔身1的方向继续滑移。
34.参照图2和图3,限位组件4还包括安装在限位环41背离笔尖2的端部与滑孔11侧壁之间的弹簧42,弹簧42一端与限位环41背离笔尖2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滑孔11侧壁抵接。在自然状态下,弹簧42抵接限位环41使其朝向笔尖2的端部与相对的滑孔11侧壁抵接,使连接块3背离连接杆31的端部保持伸出笔尖2背离笔身1的端部,方便使用者画出较细的线条。
35.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使用者在较细和较粗线条的稳定性,在连接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同的第一限位槽23和第二限位槽24,第一限位槽23和第二限位槽24是沿笔身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限位槽23靠近笔尖2背离笔身1的端部,第二限位槽24靠近笔身1。相对的在连接块3上一体成型有能卡入第一限位槽23或第二限位槽24的限位块33,当连接块3朝着远离笔身1的方向滑动,在限位环41朝向笔尖2的端部抵接相对的滑孔11侧壁时,限位块33卡入第一限位槽23实现卡接,能够保持连接块3与笔尖2的相对稳定;当连接块3朝着笔身1的方向滑动,在连接块3靠近笔身1的端部与连接槽21靠近笔身1的端壁抵接时,限位块33卡入第二限位槽24实现卡接,能够保持连接块3与笔尖2的相对稳定,此时限位环41也会挤压弹簧42使其压缩,弹簧42会间接给连接块3一个朝远离笔身1方向的作用力,在使用者不再下压时,弹簧42就会将连接块3朝远离笔身1的方向推动,使限位块33挤压滑移出第二连接槽21再卡入第一连接槽21,同时限位环41朝向笔尖2的端部抵接相对的滑孔11侧壁。
36.参照图1和图2,在笔尖2背离笔身1的端部和连接块3背离连接杆31的端部开设有
角度相同的倒角25,使连接块3受到使用者施加的力朝笔身1的方向滑动时,当连接块3朝向笔身1的端部与连接槽21朝向笔身1的端壁抵接时,笔尖2背离笔身1的端部和连接块3背离连接杆31的端部能够吻合,且两者的倒角25角度相同就能在同一平面上,方便使用者同时用笔尖2和连接块3画出较粗的线条,也方便使用者单用连接块3画出较细的线条。
37.参照图1,为了方便荧光笔头与笔杆的固定,笔身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开设有与笔杆内的固定块卡接的卡槽12,实现荧光笔头与笔杆的固定。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荧光笔头的实施原理为:
39.荧光笔头的组装,第一步,将弹簧42放置在滑孔11与连接孔22对齐;第二步,将连接杆31背离连接块3的端部从连接槽21出的连接孔22插入至到从笔身1背离的笔尖2的端部穿出,同时穿过弹簧42;第三步,将连接杆31上的环槽32位于滑孔11内,将限位环41嵌入环槽32套设与连接杆31上,使弹簧42的端部抵接在限位环41背离笔尖2的端部,由此完成荧光笔头的组装。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