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5291发布日期:2022-02-20 02: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关于一种软性发光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结合条状物的发光装置,可显示静态、动态的彩色简易图案,并通过并联增加解析度。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电竞(e-sport)产业发展迅速,因此也带动了电竞产业所使用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发展。关于硬件设备,除了追求更快的运算处理速度以外,硬件设备的造型也不断地创新,希望创造出更能吸引消费者目光的产品。
3.为了成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许多电竞相关产品结合发光元件,制作成具有发光效果的设备,例如常用于电竞活动的鼠标、键盘、机壳、主机板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显示板,其中该显示板由一个导光件或是多个导光件所构成,且其中该显示板包含有多个发光区段,以及多个发光元件,设置在该显示板旁,以发出一光线至该显示板中,其中当发光装置启动时,可使一部分的发光区段可显示出光线,而另一部分的发光区段则不显示出光线。
5.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一显示板、具有多个发光区段,以显示简易的静态、动态图案,将产品并联时,能提高解析度,显示较复杂的图案。为一种简易软性可弯曲的彩色显示器。不仅是电脑中的电线或水冷管,也可以依照需求任意安装于条状物体、管状物体、线状物体的表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且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6.图1绘示本技术的一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7.图2绘示图1中的发光装置沿着xz方向(图1中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8.图3绘示图1中的发光装置在xy平面方向的俯视图。
9.图4绘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xy平面方向的俯视图。
10.图5与图6绘示本技术的导光件的另外两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11.附图标记
12.1:发光装置
13.10:显示板
14.10a:层
15.10b:层
16.10c:层
17.10d:导光件
18.10e:导光件
19.10f:导光件
20.11:小导光件
21.12:正面
22.14:背面
23.20:反射件
24.21:微结构
25.22:发光区域
26.30:发光元件
27.40:贴合结构
28.a:发光区段
29.b:发光区段
30.c:发光区段
31.d:发光区段
32.e:发光区段
33.f:发光区段
34.l: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下文特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36.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元件的上下关系,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能理解其是指物件的相对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的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揭露的范围,在此容先叙明。
37.图1绘示本技术的一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中的发光装置沿着xz方向(图1中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图1中的发光装置在xy平面方向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发光装置1包含有至少一显示板10、至少一反射件20包覆在显示板10的外侧,其中,显示板10例如为一平板状结构,材质例如由透明或是半透明的软性材质或可挠性材质构成,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光性。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但不限于此。此外,本技术中的显示板10可以由单一层导光材料或是多层复合材料所组成,例如包含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以及铁氟龙等增加反射率的材质,也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技术中显示板10包含有一正面12以及一背面14。反射件20包覆在显示板10的外表面,值得注意的是,显示板10的一部分区域并未被反射件所覆盖,该区域被定义为发光区域22。也就是说,反射件20曝露出显示板10的区域被定义为发光区域22。在本技术中,光可以在显示板10中传导,且从发光区域22透出,使用者(图未示)可从发光装置1的发光区域22观看到单一颜色的光、或是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
38.请参考图2,在显示板10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30,例如一封装发光元件,每一个封装发光元件例如封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led)或是灯条,灯条内部包含有多个led(发光单元)以及部分导电线路。其中每一个封装发光元件内部可能有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例如为一发光二极管或是一激光二极管,较佳而言,每一个封装发光元件上都包含有
可发出三种不同颜色光源的发光单元,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绿色发光二极管与蓝色发光二极管,或是红色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绿色激光二极管与蓝色激光二极管。上述红光、绿光与蓝光分别为光的三原色,因此可以组合成各种颜色的光源,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多色图案显示。此外,发光元件30可包含电源线(例如连接电脑的电源,图未示)或包含电池以提供其电源,或是连接一控制器(图未示)以控制其发出的光线颜色、明暗程度等。该些技术属于本领域的已知范围,在此不多赘述。
39.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发光元件30设置在反射件20以内,也就是说,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l将会在显示板10中传导,并且经过发光区域22后透出显示板10,让使用者可以从外部的发光区域22看到光线。反射件20包覆住显示板10,可以避免光线l从不需要的地方散出(例如,侧面或背面),并且可以加强光线l在显示板10中的传导效能。本技术中的反射件20较佳可以由不透光的材质所构成,例如塑胶,但不限于此。
4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还包含有贴合结构40,位于反射件20的背面。本技术中,贴合结构40例如为一卡榫、磁铁、钮扣、系带、套环、魔鬼毡等材料或装置,用以结合反射件20以及待结合的物体(管状物、线状物、条状物等),例如可用来结合电脑中的排线等,使电脑排线的表面具有发光效果。
41.请参考图3,从俯视图来看,本技术中发光元件30设置在发光区域22的周围,以本实施例为例,从俯视图来看有6个发光元件30,根据每个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线范围,将发光区域22切分为发光区段a、发光区段b、发光区段c、发光区段d、发光区段e与发光区段f。在本技术中,每个发光元件30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或是可以控制各发光装置的开关,达到各种发光显示效果。例如,不同的发光区段可显示不同光线、相邻发光区段之间具有混光效果、或是控制明暗开关以达到类似光线流动的效果,均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
42.在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板10是一整片结构,而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让多个彼此分离的较小导光件,共同组合成一个显示板。例如图4所示,图4绘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xy平面方向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板10包含有多个彼此分离的小导光件11,且多个小导光件11拼接并组合成显示板10。此实施例中,每一个小导光件11旁边设置有发光元件30,当其中一些发光元件发亮时,可以点亮位于旁边的小导光件11,由于小导光件11并非整层结构,故每一个小导光件11可以达到独立发光的功效,并且降低对周围其他小导光件11的影响,实现单位模组化的功能。
43.在以上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显示板10为单层结构,而借由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0,让每个发光区段(发光区段a~发光区段f)可能呈现不同的发光效果。上述实施例又可以简称为“单层多区”发光模式,即在单层的显示板10中实现多个不同区域的发光。接着介绍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图5至图6绘示本技术中实现多区发光的不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本技术中,除了以上述单层多区的发光模式外,也可以借由不同显示板结构,以实现分区发光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板10包含有多个不同层,例如层10a、层10b与层10c,每一个层可能包含有不同的材质,或是包含类似却不完全相同的材质(例如掺杂物浓度不同、执行不同的喷砂处理导致透光率不同等)。另外每一层旁边设置有发光元件30,上述结构由于是由多层材质共同压合组成一层显示板结构,且可以在一个发光区内产生不同的发光效果,故可以称为“多层单区”发光模式。
44.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多层的导光件,例如导光件10d、导光件10e
与导光件10f,共同组成显示板。每一层导光件旁设置有发光元件30。另外每一层导光件在可视面(也就是未被其他导光件遮盖的部分)底下设置有微结构21(例如贴合反射材质、或是以喷砂压印等方法破坏全反射),以提高出光效果。本实施例借由多层导光件来达成不同的发光效果,又可以称为“多层多区”发光模式。本实施例同样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
45.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板10内掺杂非均匀性的掺杂剂,使得光线通过显示板10后,会产生非均匀性的发光效果,提供更多种发光效果的变化。此特征也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
46.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板10的表面、材质、添加物等进行处理,以达到均匀发光的效果,例如以雕刻、网点、喷砂、涂料、模具成型、埋射反光件、添加扩散剂、利用硅胶等材质覆盖等方式,让光线透射出来,达到显示板10的整体发光效果。
47.此外,也可以在显示板10的表面形成图案(图案例如商标,可能包含凹陷图案或是凸起图案)。因此当光线通过显示板10后,除了显示板10会整体均匀发光,该些破全反射图案也会一并产生发光效果,提高视觉上的美观程度或增加辨识效果,此特征也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
48.于光源处,使用正发光、侧发光光源或增加折射件、反射件、全反射件等等,均在本技术涵盖范围内。
4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发光元件30的数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调整,例如包含更多或更少发光元件30,或是在正面12与背面14均设置有发光元件30(例如图2所示),因此总发光元件30的数量可能更多,均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
50.另外,本技术的发光装置,本身即具有独立发光的效果,也可以排列多个发光装置直接显示简易的图案,与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不同,也并不是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使用,不需要高亮度、面均匀度、窄边框需求。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还有一些特征,例如使用软性材质制作,如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故可架构在许多物件上,如电脑排线、腰带、头巾、脚踏车挡泥板等;利用混光产生不同颜色区块,以显示简易图案;以及利用led亮灯位置有逻辑的切换、变更位置,造成视觉暂留,显示简易图案。从结构上来看,本技术的显示板10可以由双料共挤出制作,因此可以直接在制作过程中形成多层不同材料层所构成的显示板,而一般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会由多层结构堆迭而成,例如包含有多层膜与导光板,因此结构上也与本案有所不同。
5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一显示板、具有多个发光区段,以显示简易的静态、动态图案,将产品并联时,能提高解析度,显示较复杂的图案。为一种简易软性可弯曲的彩色显示器。不仅是电脑中的电线或水冷管,也可以依照需求任意安装于条状物体、管状物体、线状物体的表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且可以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