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1053发布日期:2022-04-14 12:2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清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2.子宫腺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对于要求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患者,一般采用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对应术式有经腹子宫腺肌瘤挖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和改良腹腔镜辅助子宫腺肌瘤挖除术,目前临床针对子宫肌瘤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方案治疗,随着微创手术的飞速进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之。
3.无论是腹腔镜手术还是宫腔镜手术,对于术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大量实操来完成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进阶,传统医生带教模式都是医生带领实习医生进行术中观摩,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上台操作,但对于患者来说,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提供一种方便安全,却又能实际帮助到术者们进行技术训练及进阶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将子宫数据模型转化为实体三维模型转化而来的模型用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训练,既可以防止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的风险,且模型部分耗材材料可进行回收,实现可持续式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以解决技术中腹腔镜手术还是宫腔镜手术的带教模式难以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包括外阴固定底座,所述外阴固定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外阴模块,所述外阴固定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子宫固定底座,所述子宫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子宫模型,所述外阴模块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肿瘤组件,所述肿瘤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外阴固定底座与子宫固定底座两端的表面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对应位置所述连接座的中间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栓,所述外阴固定底座与子宫固定底座通过连接座与螺栓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外阴模块的子宫颈口位置处设置有硬质螺口,所述外阴模块通过硬质螺口与外阴固定底座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外阴固定底座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所述外阴模块设置为聚乳酸塑料打印制成。
8.优选的,所述子宫固定底座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所述子宫模型设置为聚乳酸塑料打印制成,所述肿瘤组件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
9.优选的,所述外阴模块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安装块皆位于对应位置开口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内腔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所述安装块的表面皆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条,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与开口相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相应病例进行建模还原,从大量数据中均化提炼出较为常见的标准病例模型,然后使用增材制造、开模、cnc等工艺,将数据模型转化为实体三维模型所制得,尽可能多的还原真实进行手术操作的部分的生理结构及相应组织的物理性质,将转化而来的模型用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训练,既可以防止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的风险,且模型部分耗材材料可进行回收,实现可持续式的应用。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方向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外阴固定底座;2、外阴模块;3、子宫固定底座;4、子宫模型;5、连接座;6、螺栓;7、开口;8、肿瘤组件;9、安装块;第一磁条(10)、第一磁条;第二磁条(11)、第二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1.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新型宫腔镜微创器械介入训练模型,包括外阴固定底座1,所述外阴固定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外阴模块2,所述外阴固定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子宫固定底座3,所述子宫固定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子宫模型4,所述外阴模块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肿瘤组件8,所述肿瘤组件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9,所述外阴固定底座1与子宫固定底座3两端的表面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两个对应位置所述连接座5的中间位置处皆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栓6,所述外阴固定底座1与子宫固定底座3通过连接座5与螺栓6相连接,通过各种电脑软件制成,能够模拟腹腔镜手术还是宫腔镜手术的环境,从而使得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对使用者的技术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其技术能力,进而提高了日后手术的成功率,通过连接座5与螺栓6能够将外阴固定底座1与外阴模块2相连接,进而使得使用
时将其组装,闲置时将其分离存放,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2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阴固定底座1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所述外阴模块2设置为聚乳酸塑料打印制成,所述子宫固定底座3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所述子宫模型4设置为聚乳酸塑料打印制成,所述肿瘤组件8设置为硅橡胶材料打印制成,通过其相应材质制成的外阴固定底座1、外阴模块2、子宫固定底座3、子宫模型4与肿瘤组件8转化而来的模型能够尽可能多的还原真实进行手术操作的部分的生理结构及相应组织的物理性质,将转化而来的模型用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训练,既可以防止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的风险,且模型部分耗材材料可进行回收,实现可持续式的应用。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阴模块2的子宫颈口位置处设置有硬质螺口,所述外阴模块2通过硬质螺口与外阴固定底座1螺纹连接,可以使得使用者将外阴固定底座1与外阴模块2连接或者分离,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可替换完整版与切开版的外阴模块2。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阴模块2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开口7,所述安装块9皆位于对应位置开口7的内部,所述开口7的内腔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10,所述安装块9的表面皆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条11,所述安装块9通过第一磁条10与第二磁条11与开口7相连接,通过在开口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条10,以及安装块9底部设置有的第二磁条11,能够使得安装块9固定于开口7的内部,进而使得肿瘤组件8能够固定于外阴模块2的表面,进而能够根据需求更换不同尺寸质地的肿瘤组件8,通过磁吸的方式与外阴模块2体进行固定。
26.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该装置的外阴固定底座1、外阴模块2、子宫固定底座3、子宫模型4与肿瘤组件8利用增材制造、开模、cnc等工艺,结合大量临床ct、b超等影像数据,通过各种电脑软件对相应病例进行建模还原,从大量数据中均化提炼出较为常见的标准病例模型,然后使用增材制造建模+模型分型+切片+打印+后处理、开模原始模型建模+模具设计+模具生产+注塑工艺+后处理、cnc原型设计+车床加工+后处理等工艺,将数据模型转化为实体三维模型,尽可能多的还原真实进行手术操作的部分的生理结构及相应组织的物理性质,将转化而来的模型用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训练,既可以防止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的风险,且模型部分耗材材料可进行回收,实现可持续式的应用,通过在外阴模块2的表面开设有的开口7,并通过其内部设置有的第一磁条10,以及安装块9底部的第二磁条11,可将相应需求的肿瘤组件8安装到外阴模块2的表面,通过磁吸的方式将肿瘤组件8与外阴模块2进行固定,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腹腔镜手术还是宫腔镜手术的带教模式难以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的问题。
27.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