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5128发布日期:2022-09-27 22:0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与不可弯曲形变的常规显示屏相比,包括折叠屏在内的柔性显示屏因其可通过弯曲形变改变其使用状态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3.柔性显示屏中的柔性显示面板相对轻薄,耐弯折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较差,在反复弯折和展平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平整性及显示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为柔性显示屏中的柔性显示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支撑件的抗拉压能力和耐冲击性能,使支撑件用于柔性显示屏时,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沿支撑件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均包括基体和纤维;
6.纤维分散于基体中,在平行于支撑件表面的平面上,第一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α>0
°

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上述的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
8.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通过在支撑件中设置基体和分散于基体中的纤维,可以增强支撑件的抗拉压能力。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在保证支撑件的抗拉压能力的基础上,无需在支撑件中设置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设置的支撑板,可以使支撑件具有更好的散热特性和较轻的重量,而且还有利于实现支撑件的无磁设计。在将支撑件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避免影响整机的组装,以及避免对显示装置内部的电信号造成干扰。
10.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支撑件中的纤维进行优化设计,在支撑件中设置沿其厚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并令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根据支撑件中各层所在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并使第一层中的纤维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相互配合,对支撑件所需实现的多种性能进行综合改善,可以在提高支撑件的强度,改善支撑件的抗冲击性能的同时,使支撑件兼具较好的弯折回复性,缓解折痕。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纤维延伸方向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1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1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1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1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层、第二层和间隔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2.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3.图12为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24.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5.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6.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7.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8.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29.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30.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31.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32.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
33.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
34.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第二层中各个子膜层的纤维延伸方向示意图;
35.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36.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37.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层,但这些层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支撑件中位于不同位置处的各个层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层,类似地,第二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层。
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纤维延伸方向示意图,支撑件100包括沿其厚度方向h1层叠设置的第一层1和第二层2。如图1所示,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垂直于支撑件100的表面所在平面。
44.如图2所示,第一层1和第二层2均包括基体3和纤维4。纤维4分散于基体3中。以下用4_1表示第一层1中的纤维,用4_2表示第二层2中的纤维。在平行于支撑件100的表面的平面上,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0<α<180
°
。即,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如图2所示,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沿第一方向h21延伸,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沿第二方向h22延伸,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相交。
45.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支撑件100的表面所在平面分别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即,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交叉限定出支撑
件100的表面所在平面。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均与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垂直。
4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100,通过在支撑件100中设置基体3和分散于基体3中的纤维4,可以增强支撑件100的抗拉压能力。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在保证支撑件100的抗拉压能力的基础上,无需在支撑件100中设置由诸如不锈钢(steel use stainless,简称sus)等金属材料设置的支撑板,可以使支撑件100具有更好的散热特性和更轻的重量,而且还有利于实现支撑件100的无磁设计。在将支撑件100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避免影响整机的组装,以及避免对显示装置内部的电信号造成干扰。
47.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支撑件100中的纤维4进行优化设计,在支撑件100中设置沿其厚度方向h1排列的第一层1和第二层2,并令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根据支撑件100中各层所在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的延伸方向,并使第一层1中的纤维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相互配合,以对支撑件100所需实现的多种性能进行综合改善,可以在提高支撑件100的强度,改善支撑件100的抗冲击性能的同时,使支撑件100兼具较好的弯折回复性,缓解折痕。
48.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10
°
≤α≤170
°
。例如,令α为10
°
、30
°
、45
°
、60
°
、75
°
、90
°
、135
°
、170
°
中的任意一者。
49.可选的,上述基体3的材料包括树脂。上述纤维4包括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支撑件100包括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弯折区ba包括弯折轴5。支撑件100能够绕弯折轴5折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1,0
°
≤θ1<180
°
。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2,0
°
≤θ2<180
°
。且,θ1≠θ2。
51.在支撑件100绕弯折轴5折叠时,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中的不同膜层所受的弯折应力不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弯折轴5分别与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具有不同的夹角,可以使不同膜层中的纤维4的延伸方向与相应膜层在弯折中受到的应力相匹配,有利于降低纤维4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在保证相应膜层中的纤维4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纤维4的增强作用,保证支撑件100具有较高的强度。
52.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层1远离第二层2的表面作为支撑件100的表面。结合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支撑件100的弯折轴5沿第三方向h23延伸,第三方向h23与第一方向h21具有锐角夹角θ1,第三方向h23与第二方向h22具有锐角夹角θ2。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θ2>θ1。在支撑件100绕弯折轴5折叠时,更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第一层1所受的弯折应力大于第二层2所受的弯折应力,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弯折轴5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将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与弯折轴5之间设置为具有相对较大的夹角,可以降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保证支撑件100具有较高的强度。
53.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0
°
≤θ1≤60
°
。例如,令θ1为0
°
、5
°
、15
°
、20
°
、30
°
、45
°
、60
°
中的任意一者。
54.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30
°
≤θ2≤90
°
。例如,令θ2为30
°
、45
°
、60
°
、75
°

90
°
中的任意一者。
5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α=90
°
,令θ1和θ2均为锐角。即,令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使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之间具有较大夹角,以提高支撑件100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
56.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平行于弯折轴5,令弯折轴5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θ2为锐角,令第一层中的纤维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即,令θ1=0
°
,0
°
<θ2<90
°
,0
°
<α<90
°
。基于该设置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在支撑件100折叠时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使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与弯折轴5之间的夹角较小,有利于降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提高支撑件100的整体强度。
57.可选的,在θ1=0
°
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10
°
≤α≤80
°
。例如,令α为10
°
、30
°
、45
°
、60
°
、75
°
中的任意一者。
58.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弯折轴5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平行,即,令弯折轴5沿上述第一方向h21延伸,以及,令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即,令θ1=0
°
,α=90
°
,θ2=90
°
,以降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在支撑件100弯折时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而且,如此设置,可以令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使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之间具有较大夹角,有利于提高支撑件100整体的支撑性。
59.可选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θ2<θ1。基于该设置方式,可以令θ2=0
°
,0
°
<θ1≤90
°
。例如,可以令θ2=0
°
,θ1=α=90
°

60.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以及,令第一层1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二层2的厚度。在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与弯折轴5之间具有较大夹角时,在弯折时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受到的弯折应力较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大第二层2的厚度,可以增多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第二层2的抗拉压能力,进而提高支撑件100的强度,避免支撑件100在弯折时出现裂纹等缺陷。
61.可选的,支撑件100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层1,第二层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层1之间。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其中一个第一层1远离第二层2的表面作为支撑件100的上表面,另一个第一层1远离第二层2的表面作为支撑件100的下表面。其中,支撑件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相对设置。
62.示例性的,在支撑件100中设置至少两层第一层1时,不同的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互平行,或者,不同的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相交。
63.在设置上述第一层1和第二层2时,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层1和第二层2相邻设置。
64.或者,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层1和第二层2之间设置间隔层6,间隔层6也包括基体3和纤维4。结合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层、第二层和间隔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间隔层6中的纤维4_6的延伸方向为第四方向h24,第四方向h24与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不同,第四方向h24与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不同。间隔层6中纤维4_6的设置可以让支撑件100中的纤维4的延伸方向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对支撑件100的性能进行精细化调整。
65.可选的,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与间隔层6中的纤维4_6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3,其中,θ1<θ3<θ2。如此设置,可以让纤维4的延伸方向在第一层1和第二层2之间逐渐调整,以适应支撑件100在弯折状态下各膜层上的应力分布,提高支撑件100的强度。图9以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h21为例作为示意。
66.在设置支撑件100的各个层中的纤维时,示例性的,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在不同位置处均匀等密度分布,以使支撑件100中不同位置处的抗冲击能力趋于一致。如此设置,在将支撑件100用于显示装置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支撑时,可以使支撑件100在不同位置处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更为均匀的支撑效果。
67.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层1、第二层2和间隔层6中的至少一层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其中,第一区域a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区域a2的纤维密度。根据各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支撑件100的不同区域所需实现的功能相应会也有不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差异化设置支撑件100的同一层中位于不同区域的纤维密度,可以使纤维密度匹配其所在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同一层中位于不同区域的纤维相互配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使支撑件100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均得到提高。
68.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第一层1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区域a2的纤维密度。
69.可选的,在将支撑件100设置为包括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时,结合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包括上述第一区域a1,令弯折区ba包括上述第二区域a2。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弯折区ba更容易弯折,保证支撑件100具有较好的可弯折特性。并且也能够减少弯折区ba的纤维密度,降低弯折区ba的加工难度,提高工艺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大非弯折区na的纤维密度,有利于提高非弯折区na的抗冲击性能,在外加冲击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支撑件100更好的维持自身机械结构,降低发生凹坑等变形的可能性。
70.示例性的,至少在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上述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至少一层设置为既包括第一区域a1,也包括第二区域a2。以及,令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相应膜层的非弯折区na中交替排列。也就是说,在非弯折区na,将支撑件100中的至少一个膜层中的纤维密度设置为不均匀。
71.以在第一层1的非弯折区na和弯折区ba中均设置交替排列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为例,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在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第一层1包括多个第一区域a1
和多个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非弯折区na交替排列。在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第一层1也包括多个第一区域a1和多个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弯折区ba交替排列。
72.支撑件100的制备通常是先在一块面积较大的支撑件原材上制作出支撑件100所需的基体3和纤维4等内部结构,然后再对大尺寸的支撑件原材进行切割以得到所需尺寸的支撑件100。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支撑件原材中设置多个分散设置的具有较小纤维密度的第二区域a2,之后可以将其中任意部分第二区域a2作为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将另外任意部分第二区域作为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即可,工艺操作简单。特别地,在需要在弯折区ba中设置一些可以增强弯折区ba的弯折特性的结构时,采用该设置方式,降低了在大面积的支撑件原材中挑选作为弯折区ba的第二区域a2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工艺效率。
73.除此之外,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支撑件100中同一层的非弯折区na和弯折区ba中均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有利于使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的抗冲击性能趋于一致。
74.示例性的,在非弯折区na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多个第一区域a1的纤维密度为相同,或者,令多个第二区域a2的纤维密度为相同。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上述各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a2的密度设置为不同。例如,沿非弯折区na指向弯折区ba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各个第一区域a1或第二区域a2的纤维密度逐渐减小。在图11中,以非弯折区na中的各个第一区域a1的纤维密度相同,各个第二区域a2的纤维密度相同作为示意。
75.示例性的,上述不同的第一区域a1的面积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第二区域a2的面积可以相同或不同。
76.示例性的,支撑件100还设置有位于弯折区ba的镂空。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1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以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相互垂直作为示意,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均垂直于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镂空7位于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且,镂空7沿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贯穿支撑件100。镂空7的设置可以释放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在弯折状态下的应力,改善局部应力集中问题,避免在弯折区ba产生裂纹等缺陷。
77.需要说明的是,图12仅是以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相互垂直作为示意。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层中的纤维4_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延伸方向设置为具有其他非零夹角,在此不再附图示意。以及,图12中的镂空7数量也仅为一种示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例如可以根据支撑件100所需实现的弯折半径对镂空7的数量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8.在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至少一层设置具有不同纤维密度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时,示例性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和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在图13中,第一区域a1位于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第二区域a2位于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在图14中,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均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镂空7设置于具有较小纤维密度的第二区域a2。如此设置,可以减少被镂空7截断的纤维4的数量,能够降低镂空7的设置对支撑件100的强度的影响,使支撑件100可以同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
较好的弯折特性。
79.在设置支撑件100中的镂空时,可选的,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镂空7包括相交的第一边缘71和第二边缘72,第一边缘71与弯折轴5之间具有夹角α1,第二边缘72与弯折轴5之间具有夹角α2。0≤α1<α2。
80.示例性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边缘71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缘72的长度。图13和图14以第一边缘71平行于弯折轴5,第二边缘72垂直于弯折轴5。即,α1=0
°
,α2=90
°
作为示意。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镂空7的面积,改善支撑件100的弯折特性,使支撑件100可以实现更小的弯折半径。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与弯折轴5具有较大夹角的第二边缘72的长度做的较小,在弯折区ba的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沿垂直于弯折轴5的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镂空7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有利于保证支撑件100的抗冲击能力。另外,如此设置,在支撑件100以小弯折半径进行弯折时,还可以保护支撑件100不会因为弯折半径太小而被损坏。
81.示例性的,在将第一层1设置为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上述第二层2包括连续穿过弯折区ba的至少一条纤维4,在垂直于弯折轴5的方向上,连续穿过弯折区ba的纤维4位于相邻两个镂空7之间。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其中,以粗实线对应的40_2表示连续穿过弯折区ba的纤维。连续穿过弯折区ba的纤维指的是纤维在弯折区ba没有截断点。如此设置,能够减少第二层2中被镂空7截断的纤维的数量,有利于保证第二层2的强度。
82.可选的,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边缘71的长度小于第二边缘72的长度,以减少第二层2在弯折区ba被截断的纤维4_2的数量,增强弯折区ba的强度。
83.示例性的,镂空7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或椭圆形。图13、图14、图15和图16以将镂空7的形状设置为圆角矩形作为示意。
84.示例性的,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弯折区ba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弯折轴5方向排列的镂空组70,镂空组70包括多个镂空7,镂空组70中的多个镂空7沿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排列,相邻两个镂空组70沿垂直弯折轴5的方向相互错开。
85.可选的,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镂空组70中的相邻两个镂空7的间距为d1,相邻两个镂空组70的间距为d2,d1>d2,以在使支撑件100实现小弯折半径的同时,提高支撑件100整体的支撑性及弯折回复性,改善支撑件100的抗冲击能力。
8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至少一者,一个镂空7截断的纤维4的数量为n,0<n≤270,n为整数。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镂空7的设置截断过多纤维4。纤维4被截断后,相应膜层的抗拉压能力会受到影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至少一者被镂空7截断的纤维4的数量设置在270条以内,可以保证支撑件100具有较好的抗拉压能力。被镂空7截断的纤维4指的是纤维4的末端截止于镂空7的边缘,且,纤维4的延长线经过镂空7。
87.示例性的,在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时,一个镂空7截断的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数量为n1,一个镂空7截断的第二层2中的纤维4_2的数量为n2。其中,n2≥n1。n1和n2均为整数。由于第一层1位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
侧,在支撑件100进行弯折时,第一层1受到的弯折应力较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镂空7截断的第一层1中的纤维4_1的数量少,可以保证第一层1具有更强的抗拉压能力。示例性的,上述7≤n1≤36;70≤n2≤270。
88.示例性的,在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支撑件100中设置第三区域a3,在第三区域a3,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在第三区域a3,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
89.示例性的,在第三区域a3,第一层1的纤维4_1沿第一方向h21延伸,第二层2的纤维4_2沿第二方向h22延伸。在图17和图18中以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垂直作为示意。
90.可选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上述支撑件100包括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第三区域a3设置于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示例性的,在将支撑件100用于兼具触控特性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时,可折叠显示装置的非弯折区na会频繁承受按压等动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第一层1的非弯折区ba中的部分区域的纤维密度做大,可以提高支撑件100的抗冲击性能。
91.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上述第三区域a3设置于弯折区ba。即,在支撑件的弯折区ba,令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以提高第一层1的弯折区ba的抗冲击性能。
92.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在支撑件100中至少设置两个第三区域a3,将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区域a3设置于弯折区ba,将其中至少另一个第三区域a3设置于非弯折区na。在位于弯折区ba的第三区域a3中,令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在位于非弯折区na的第三区域a3中,令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
93.以支撑件100包括两个第三区域a3,其中一个第三区域a3位于支撑件100的弯折区ba,另一个第三区域a3位于支撑件100的非弯折区na为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在两个第三区域a3中,第一层1的纤维密度均大于第二层2的纤维密度。
94.示例性的,在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100的表面的一侧时,在第一层1中,非弯折区na的纤维密度a11满足80%≤a11≤95%,弯折区ba的纤维密度a12满足30%≤a12≤45%。在第二层2中,非弯折区na的纤维密度a21满足60%≤a21≤75%,弯折区ba的纤维密度a22满足60%≤a22≤7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不同区域的纤维密度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避免将纤维密度设计的过大,在降低支撑件100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另一方面避免将纤维密度设置的过小,在弯折支撑件100时可以避免使基体3成为主要受力部件,能够降低纤维4被拉散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支撑件100的强度。
95.需要说明的是,图19和图20仅以支撑件100的第一层1中的两个第三区域a3的纤维密度不同,第二层2中的两个第三区域a3的纤维密度相同作为示意。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按照前述设置方式将支撑件1中第一层1的位于弯折区ba的第三区域a3的纤维密度设置为与
位于非弯折区na的第三区域a3的纤维密度相同,和/或,将支撑件100的第二层2中位于弯折区ba的第三区域a3的纤维密度设置为小于位于非弯折区na的第三区域a3中的纤维密度,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96.示例性的,支撑件100包括弯折区ba和非弯折区na,支撑件100绕弯折轴5折叠。在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中的至少一层中,纤维4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纤维41和第二纤维42。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层在支撑件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层1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纤维41_1和第二纤维42_1。示例性的,第一层1中的第一纤维41_1和第二纤维42_1与第二层中的纤维(图21未示出)的延伸方向均不同。如图21所示,第一纤维41_1沿第一子方向h211延伸,第二纤维42_1沿第二子方向h212延伸。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将纤维的长度设置的过长,在支撑件100弯折时,能够改善纤维中不同位置处的受力不均问题,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可靠性。
97.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纤维41_1设置于弯折区ba,将第二纤维42_1设置于非弯折区na。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同一条纤维4从非弯折区na延伸至弯折区ba,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同一条纤维4的部分位置位于弯折区ba,部分位置位于非弯折区na,在弯折支撑件100时,能够避免出现同一条纤维4的部分位置受力过大产生裂纹。
98.示例性的,第一纤维41和第二纤维42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各自所在的位置的受力进行设置,以使第一层1和/或第二层2中的各个不同区域均可以充分利用纤维以增强所在位置的强度。可选的,在将第一纤维41设置于弯折区ba,将第二纤维42设置于非弯折区na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纤维41_1的延伸方向与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纤维42_1的延伸方向与弯折轴5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21所示,其中以第一纤维41平行于弯折轴5,即,令第一纤维41与弯折轴5之间的夹角为0
°
作为示意。
99.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层1设置于第二层2靠近支撑件的表面的一侧。如图22和图23所示,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件的截面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第二层中各个子膜层的纤维延伸方向示意图,第二层2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子膜层20,相邻两个子膜层20中,纤维4的延伸方向不同。即,使第二层2中的纤维采用交叉叠层的方式,以对支撑件100的强度进行精细化调整,有利于提升支撑件100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强支撑件100的弯折回复性,同时改善支撑件100的抗冲击能力。
100.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多个子膜层20包括沿支撑件100的厚度方向h1层叠设置的第一子膜层201、第二子膜层202和第三子膜层203,第二子膜层202位于第一子膜层201和第三子膜层203之间。第一子膜层201中的纤维4_201和第二子膜层202中的纤维4_202之间具有夹角β1,第二子膜层202中的纤维4_202和第三子膜层203中的纤维4_203之间具有夹角β2。其中,β1=β2。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二子膜层202设置为靠近支撑件100的中性面的位置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β1=β2,可以使位于中性面两侧的膜层的受力情况趋于一致,有利于对支撑件100的结构的精细化调整。
10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如图24和图25所示,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该显示模组1000包括上述的支撑件100和柔性显示面板200。支撑件100位于柔性显示面板20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支撑件100和柔性显示面板200在显示模组1000的厚度方向h1上
层叠设置。其中,支撑件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102.示例性的,上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无机发光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者。支撑件100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200起到支撑和散热等作用。
103.如图25所示,柔性显示面板200包括发光膜层21和阵列膜层22。发光膜层21包括发光元件210。阵列膜层22包括像素电路220。发光元件210和像素电路220电连接。发光元件2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2101、发光层2100和第二电极2102。像素电路220包括薄膜晶体管221和存储电容c。像素电路22中的薄膜晶体管221和存储电容c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25仅以与发光元件210电连接的一个薄膜晶体管221作为示意。如图25所示,薄膜晶体管221包括栅极30、第一极31、第二极32和沟道层33,第一极31和第二极32中的一者为源极,另一者为漏极。
104.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柔性显示面板200还包括封装层23,封装层23位于发光元件21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的一侧。可选的,封装层23可以采用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简称tfe)。如图25所示,封装层2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231、有机封装层23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232。
1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其中设置上述支撑件100,并在支撑件100中设置基体和分散于基体中的纤维,可以增强支撑件100的抗拉压能力。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在保证支撑件100的抗拉压能力的基础上,无需在支撑件100中设置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设置的支撑板,可以使支撑件100具有更好的散热特性和较轻的重量,而且还有利于实现支撑件100的无磁设计。在将支撑件100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避免影响整机的组装,以及避免对显示装置内部的电信号造成干扰。
106.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支撑件100中的纤维进行优化设计,在支撑件100中设置沿其厚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并令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根据支撑件100中各层所在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使第一层中的纤维和第二层中的纤维相互配合作用,对支撑件100所需实现的多种性能进行综合改善,可以在提高支撑件100的强度,改善支撑件100的抗冲击性能的同时,使支撑件100兼具较好的弯折回复性,缓解折痕。
10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6所示,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000。其中,显示模组10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26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10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