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7871发布日期:2022-10-21 22:1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屏占比的显示面板越来越深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为了增加显示面板的屏占比,通常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增设挖空区域,并将摄像头模组等安装在此区域。
3.但是存在挖空区域的显示面板还存在其他问题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存在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6.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置黑区和透光区,所述置黑区围绕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区围绕至少部分所述置黑区;
7.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且覆盖所述显示面板。
8.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并且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置黑区和透光区。其中,即至少部分透光区被置黑区围绕,可以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提升透光区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显示模组还包括玻璃盖板,其置黑区设置在显示面板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透明盖板处设置置黑区域,可以有效降低透明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对位精度的要求,更简化透光盖板的贴合过程,避免出现置黑区与透光区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面积的问题,保证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7是图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8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b-b’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6.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0a’和透光区100b’,显示区100a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区100b’,显示模组10’还包括盖板200’,盖板200’上包括遮光层210’即置黑区域,遮光层210’用于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的同时,还用于辅助标定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对位贴合。通过调控丝印210’与透光区100b’的中心重合时,实现将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进行贴合。但在实际的贴合工艺中,易会出现丝印210’的中心与透光区100b’的中心错位的情况,即导致显示模组10’在透光区域出现透光区100b’四周大小边的情况,即遮光区与透光区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面积的问题,进而影响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2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置黑区和透光区,置黑区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区,显示区围绕至少部分置黑区;显示模组还包括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位于显示面板出光侧且覆盖显示面板。其中,将置黑区设置在显示面板中,一方面避免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进入透光区影响透光区中感光元件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提升透光区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其置黑区设置在显示面板中而非盖板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盖板表面设置遮光层,采用遮光层与透光区对位贴合的方式形成遮光区域,可以有效降低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对位精度的要求,避免出现遮光层与透光区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面积的问题,保证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28.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0a、置黑区100c和透光区100b,置黑区100c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区100b,显示区100a围绕至少部分置黑区100c;显示模组10还包括透明盖板200,透明盖板200位于显示面板100出光侧且覆盖显示面板100。
30.其中,显示模组10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0a、透光区100b和置黑区100c,显示区100a设置有多个显示子像素(图中未示出),显示子像素用于根据显示需求显示图像,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例如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他可以实现透光区方案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0中包括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例如阵列基板和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阵列基板中例如可以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发光元件根据显示面板的类型存在不同的设置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31.透光区100b可以用于对外界的光线进行获取,沿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h,在显示面板100的非出光侧,并且与透光区100b存在交叠处可以设置传感器20,例如光学传感器或者距离传感器,用于实现显示模组10的其他附加功能,例如拍摄和用户面部解锁等效果等。
32.置黑区100c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区100b设置,并且置黑区100c设置于显示面板100中,置黑区100c在不进行正常发光显示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阻挡光线的传输。设置的置黑区100c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出射的光线进入透光区100b影响透光区100b中感光元件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100b,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即置黑区100c可以避免四周非需求的外界光线传输至透光区100b,还可以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总体来说,通过设置置黑区100c可以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进而保证设置的传感器20获取准确的光线信息。
33.具体的,显示模组10还包括透明盖板200,通过设置透明盖板200保证对显示模组10的封装和保护效果,同时透明盖板200不会对显示区100a的显示光线进行遮挡,保证显示模组10的显示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将置黑区100c设置于显示面板100处,而非透明盖板200处,在避免透明盖板200对显示模组10的显示效果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透明盖板200与显示面板100贴合时对位精度的要求,即贴合玻璃盖板200时无需考虑置黑区100c的位置,更简化透光盖板200的贴合过程,避免出现置黑区100c与透光区100b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100b面积的问题。
34.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透光区和置黑区,至少部分透光区被置黑区围绕,可以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提升透光区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显示模组还包括玻璃盖板,其置黑区设置在显示面板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透明盖板处设置置黑区域,可以有效降低透明盖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对位精度的要求,更简化透光盖板的贴合过程,避免出现显示模组外观的不规整的情况。
35.图5是图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至图5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置黑区100c的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用于显示黑画面。
36.其中,参考图5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第一发光元件组110设置于置黑区100c,基于对置黑区100c的显示要求,保证第一发光元件组110显示黑画面,既可以是发光元件区110显示黑色,还可以是发光元件区110处的发光元件不进行发光显示。
即通过对第一发光元件组110进行黑画面显示的调节,实现在显示面板100中置黑区100c的形成。通过将置黑区100c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处,可以有效降低透明盖板200与显示面板100贴合时对位精度的要求,简化透光盖板200的贴合过程,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将置黑区100c设置在透明盖板200时影响透光区100b面积的情况。同时通过对第一发光元件组110进行黑画面显示的调节而形成的置黑区100c,还可以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问题。
37.具体的,参考图5所示,第一发光元件组1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0a,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第一发光元件的个数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10a包括第一阳极层110a1、第一发光层110a2和第一阴极层110a2,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中具体的膜层不进行限定。
38.图6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提供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一发光元件组110浮置设置;或者,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b,第一驱动电路110b与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电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b浮置设置;或者,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b,第一驱动电路110b与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电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b包括多条信号线,信号线中传输有黑画面显示信号。
39.具体的,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用于显示黑画面,其显示的黑画面可以是由于第一发光元件组110中的第一发光元件110a不进行发光显示。示例性的,参考图5所示,显示面板100在置黑区100c中的第一发光元件组110浮置设置,即第一发光元件组110不和驱动电路电连接,或者第一发光元件组110与驱动电路电连接但不接受任何显示信号。具体的,第一发光元件110a中的第一发光层110a2不进行显示发光,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置黑区100c正常置黑。相对应的,显示面板100在显示区100a中的第二发光元件组120通过与第二驱动电路120b电连接,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组120中第二发光元件120a正常显示发光,保证显示模组10的正常显示效果。
40.或者,参考图6和图7所示,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b,第一驱动电路110b与第一发光元件110a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10a的显示情况。相对应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120b,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组120正常显示发光。参考图7所示,第一驱动电路110b浮置设置,即第一驱动电路110b虽包括信号接收端子但不接受任何显示信号,示例性的,扫描信号端子或数据信号端子等均未传输相关信号,所以第一驱动电路110b无法控制第一发光元件组110进行显示发光。参考图6所示,第一发光元件110a和第二发光元件120a未同步连接,即第二驱动电路120b中传输的控制信号未通过第一驱动电路110b传输至第一发光元件110a,进而保证第二发光元件120a正常显示的同时,第一发光元件110a不进行显示,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00a和置黑区100c。
41.或者,参考图7所示,第一驱动电路110b包括多条信号线,示例性的,数据信号线、扫描信号线、电源信号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其中,通过第一驱动电路110b控制信号线中传输有黑画面显示信号传输至第一发光元件110a,第一发光元件110a进行黑色显示,示例性的,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10a显示灰阶等级为0或255灰阶下黑色的画面,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通过控制黑画面显示信号的传输,保证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置黑区100c。
42.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元件组110用于显示黑画面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实现,即置黑区100c的形成具有多样性,通过在显示面板100处形成置黑区100c可以保证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贴合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保证透光区100b的透光效果。
43.继续参考图7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b,第一驱动电路110b与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电连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区100a的第二发光元件组120a和第二驱动电路120b,第二驱动电路120b与第二发光元件组120a电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0b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独立设置。
44.其中,显示面板100中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0b,第一驱动电路110b与第一发光元件组110中第一发光元件110a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10a的显示情况,即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10a在置黑区100c显示黑画面。相对应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120b,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组120中第二发光元件120a正常显示发光。通过独立设置不同的驱动电路,可以驱动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元件,即有效的在显示面板100处形成显示区100a的同时形成置黑区100c,在显示面板100处形成的置黑区100c可以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基于置黑区100c的设置位置,即相比于设置于透明盖板200处,可以避免出现置黑区100c与透光区100b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100b面积的问题,保证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贴合的效果,更简化透光盖板200的贴合过程。
45.继续参考图6所示,沿透光区100b的径向方向r,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包括n排发光元件,其中,1≤n≤5,n为整数。
46.其中,沿透光区100b的径向方向r,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包括n排发光元件,其中,1≤n≤5,即n可以是1、2、3、4和5,其中,n大于或等于1,即可以实现置黑区100c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出射的光线进入透光区100b影响透光区100b中感光元件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屏蔽一些干扰的外界光线进入透光区100b,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并且n小于或等于5排,可以避免设置过宽的置黑区100c,避免影响显示模组10整体的显示效果。示例性的,n的数值可以根据透光区100b或者显示模组10的尺寸改变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47.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透光区100b可以为圆形,即透光区100b的形状一般与显示面板100背光侧的传感器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圆形的透光区100b可以避免不同角度存在光线获取的差异性。从而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包括n排发光元件可以认为第一发光元件组110a包括n圈发光元件,即n圈发光元件在置黑区100c显示黑画面。本发明实施例对透光区100b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
48.图8是图3提供的显示模组沿剖面线b-b’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油墨层140;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油墨层140与置黑区100c至少部分交叠。
49.具体的,参考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油墨层140,油墨层140可以用于阻挡光线的传输,即油墨层140可以作为遮光层,将油墨层140设置在于置黑区100c存在交叠的位置处,可以避免透光区100b四周非需求的外界光线传输至透光区100b,还可以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即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进而保证设置的传感器获取准确的光线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油墨层140的设置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参考图8所示,仅以油墨层
14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上表面和靠近透光区100b一侧的侧面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在显示面板100处设置油墨层140,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玻璃盖板200处设置油墨在贴合时存在对位不准确的情况,即降低了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贴合要求,提升显示模组10的外观整洁度。
50.进一步的,在显示模组10在设置油墨层140的同时,还可以将置黑区100c对应的第一发光元件组同显示区100a中的第二发光元件组一同显示,简化在显示面板100中信号走线的布线方式,并且第一发光元件组的显示光线不会对透光区100b中外界光线的获取产生影响。
51.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所示,透光区100b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子区100b1;置黑区100c包括一个置黑子区100c1;置黑子区100c1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子区100b1。
52.其中,透光区100b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子区100b1,即基于显示模组10对外界光线获取的需求,可以在透光区100b设置多个透光子区100b1,示例性的从,参考图9所示,以显示模组10包括两个透光子区100b1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透光子区100b1的数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53.进一步的,置黑区100c包括一个置黑子区100c1,并且置黑子区100c1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子区100b1,保证通过置黑区100c保证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参考图9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一个置黑子区100c1,该置黑子区100c1可以将两个透光子区100b1进行围绕,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等情况。即在显示面板100处设置置黑区100c可以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基于置黑区100c的设置位置,即相比于设置于透明盖板200处,可以避免出现置黑区100c与透光区100b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100b面积的问题,保证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贴合的效果,更简化透光盖板200的贴合过程。
5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所示,透光区100b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子区100b1,置黑区100c包括至少一个置黑子区100c1,置黑子区100c1与透光子区100b1的数量一一对应,置黑子区100c1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子区100b1。
55.其中,透光区100b可以包括至少多个透光子区100b1,即满足于显示模组10对外界光线获取的需求。进一步的,置黑区100c也可以包括多个置黑子区100c1,并且在数量关系上,置黑子区100c1与透光子区100b1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保证每个透光子区100b1均可以被一个置黑子区100c1所围绕,通过置黑子区100c1可以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等情况。进一步,还可以保证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贴合效果。示例性的,参考图10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两个透光子区100b1和两个置黑子区100c1,并且每个置黑子区100c1用于围绕透光子区100b1。
56.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图11和图12所示,置黑区100c围绕透光区100b。
57.具体的,通过置黑区100c将透光区100b进行完全的围绕,即保证透光区100b在各个角度均被置黑区100c所围绕,更好的保证透光区100b的光线采集效果,示例性的,参考图3所示。
58.进一步的,基于对置黑区100c设计工艺,可以将置黑区100c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图3中圆形的置黑区100c,图11中椭圆形的置黑区100c或者图12中多边形的置黑区100c,本发明实施例对置黑区100c的形状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59.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所示,置黑区100c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置黑区100c2;多个子置黑区100c2围绕至少部分透光区100b。
60.进一步的,参考图13所示,置黑区100c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置黑区100c2,即多个子置黑区100c2围成的区域用于围绕透光区100b,可以避免出现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可见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等情况,其间隔设置的子置黑区100c2可以适用于对未设置子置黑区100c2的区域有显示需求的特殊显示模组10,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并且间隔设置的子置黑区100c2的设置方式更加灵活。即在显示面板100处设置置黑区100c可以提升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效果,同时,基于置黑区100c的设置位置,即相比于设置于透明盖板200处,可以避免出现置黑区100c与透光区100b对位不精准影响透光区100b面积的问题。示例性的,可以基于显示模组10或透光区100b的尺寸大小,可以适应性的调节子置黑区100c2的数量,满足显示模组10整体上更加整洁的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子置黑区100c2的数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61.进一步的,参考图3、图9至图12所示,置黑区100c连续设置。
62.其中,参考图3、图9和图12所示,通过将置黑区100c设置为连续的结构,可以保证透光区100b在各个角度均不会存在设置于透光区100b边缘区域的走线出现可见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走线对光线的反射。进一步,还可以保证玻璃盖板200和显示面板100的贴合效果。
63.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透明基板150,透明基板150填充透光区100b。
64.其中,显示面板100包括透明基板150,透明基板150不会对光线的传输进行遮挡。在进行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中,将透明基板150在透光区100b处进行填充,可以避免在透光区100b处制备其他非透光或半透光的其他膜层结构,保证透光区100b的透光效果,同时通过填充透明基板150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平坦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显示面板100在透光区100b处还无需进行打孔的工艺处理,而通过填充透明基板150可以形成透明孔,从而实现透光区100b的制备。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填充透明基板150减小的显示面板100的切割工艺,避免显示面板100因切割工艺在后续封装过程中导致显示面板100出现异常的情况。即通过将透明基板150填充透光区100b,简化了透明区100b的制备工艺,同时降低显示面板100异常的风险。
65.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300;光学膜片300位于显示面板100所在膜层与透明盖板200所在膜层之间;光学膜片300包括第一通孔310,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第一通孔310与透光区100b至少部分交叠。
66.其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300,光学膜片300可以是偏光片等,对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线进行调节,提升显示模组10的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光学膜片300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
67.进一步的,光学膜片300位于显示面板100所在膜层与透明盖板200所在膜层之间,
即光学膜片300包括的第一通孔310也位于显示面板100所在膜层与透明盖板200所在膜层之间。其中,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同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h,沿厚度方向h,第一通孔310与透光区100b至少部分交叠,若未设置第一通孔310,则光线通过光学膜片300会存在光线的损耗,即光学膜片300会对透光区100b对外界光线的获取存在较大的影响,所有通过第一通孔310将外界光线传输至透光区100b,提升透光区100b中光线传输的量,保证显示模组1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并且光学膜片300与透明盖板200之间可以通过光线胶层(图中未具体示出)连接,光线胶层在透光区100b处同样保留通孔,保证外界光线传输至透光区100b。
68.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散热层400;散热层4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出光侧;散热层400包括第二通孔410,沿显示模组10的厚度方向h,第二通孔410与透光区100b至少部分交叠。
69.其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散热层400,光学膜片300用于对显示面板100传输的热量及时进行散出,保证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但散热层400包括不透明膜层,例如金属层,避免传输至透光区100b的外界光线不能进入显示模组10下的传感器,影响显示模组10的拍摄及用户面部识别的情况,在散热层400处设置第二通孔410,并且沿厚度方向h,第二通孔410与透光区100b至少部分交叠,即可以保证通过第二通孔410将外界光线传输至传感器20,保证显示模组10对外界光线的获取。同时,散热层4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还可以设置支撑膜层(图中未具体示出),但支撑膜层的材质一般为透明材质,即无需对支撑膜层进行打孔设置。
70.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1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1.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4所示,显示装置1还包括感光传感器20;感光传感器20对应透光区100b设置,例如光学传感器,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其他附加功能,例如拍摄和用户面部解锁等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2.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