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4651发布日期:2022-09-27 23:4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盖板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板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可弯折显示装置,例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电脑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技术中,可弯折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盖板。盖板包括第一超薄玻璃和防爆层,防爆层与第一超薄玻璃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进行粘接。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盖板在经过多次弯折之后会出现折痕,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及显示模组,以解决盖板经过多次弯折之后会出现折痕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盖板,包括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包括第一超薄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超薄玻璃至少一个表面的防爆层,所述防爆层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
6.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将防爆层设置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与相关技术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比,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弹性模量较小,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从而能够减小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厚度,进而能够减小或消除多次弯折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因蠕变所产生的不可恢复为平整状态的形变量,提高了防爆层的蠕变恢复性能,减轻或消除了盖板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
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爆层还包括硅胶处理剂层,所述硅胶处理剂层位于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和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超薄玻璃和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
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硅胶处理剂层的厚度为1~2μm。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超薄玻璃两个表面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所述防爆层。
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厚度为2~5μm。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超薄玻璃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防爆层。
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厚度为1~3μm。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还包括硬质涂层,所述硬质涂层设置于所述玻璃组件上。
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质涂层的厚度为3~6μm。
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硬质涂层和所述玻璃组件之间,所述隔离层连接所述硬质涂层和所述玻璃组件。
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三醋酸纤维素的至少一个。
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2~10μm。
18.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
19.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因此,该显示模组也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盖板;
33.110、玻璃组件;
34.111、第一超薄玻璃;
35.112、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
36.113、硅胶处理剂层;
37.120、硬质涂层;
38.130、隔离层;
39.140、第一光学胶层;
40.20、柔性显示面板;
41.210、柔性衬底;
42.211、第一凹槽;
43.212、第二凹槽;
44.220、显示层;
45.30、支撑层;
polyurethane elastomer,简称tpu)所形成的膜层。与相关技术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比,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弹性模量较小,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从而能够减小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厚度,进而减小或消除经过多次弯折之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因蠕变所产生的不可恢复为平整状态的形变量,提高了防爆层的蠕变恢复性能,减轻或消除了盖板10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
58.参考图1,防爆层还可以包括硅胶处理剂层113,硅胶处理剂层113位于第一超薄玻璃111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之间,且连接第一超薄玻璃111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硅胶处理剂层113能够活化第一超薄玻璃111表面的惰性,以提高第一超薄玻璃111表面的附着力,从而增大第一超薄玻璃111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防爆层无需通过光学胶层粘接于第一超薄玻璃111上,可省略光学胶层,进一步减小了防爆层的厚度。
59.示例性地,硅胶处理剂层113的厚度为1~2μm,例如可以为1μm、1.5μm或2μm。厚度为1~2μm的硅胶处理剂层113既能够对第一超薄玻璃111的表面进行充分活化,使得第一超薄玻璃111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够减小防爆层的厚度,进一步减小或消除经过多次弯折之后防爆层因蠕变所产生的不可恢复为平整状态的形变量,提高了防爆层的蠕变恢复性能,减轻或消除了盖板10产生的折痕。
60.第一超薄玻璃111具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设置有防爆层。参考图1,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防爆层。参考图2,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有防爆层。
61.当第一超薄玻璃111的其中一个表面设置有防爆层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厚度可以为2~5μm,例如可以为2μm、3μm、4μm或5μm。厚度为2~5μ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既能够吸收冲击能量,能够防止第一超薄玻璃111发生碎裂,且当第一超薄玻璃111发生碎裂时还能够防止第一超薄玻璃111的碎片发生飞溅;同时,还能够减小防爆层的厚度,减小或消除经过多次弯折之后防爆层因蠕变所产生的不可恢复为平整状态的形变量,提高了防爆层的蠕变恢复性能,减轻或消除了盖板10产生的折痕。
62.参考图3,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两个表面也可以均设置有防爆层。
63.当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防爆层时,每个防爆层中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厚度可以为1~3μm,例如可以为1μm、2μm或3μm。厚度为1~3μm的两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既能够吸收冲击能量,能够防止第一超薄玻璃111发生碎裂,且当第一超薄玻璃111发生碎裂时还能够防止第一超薄玻璃111的碎片发生飞溅;同时,还能够减小防爆层的厚度,减小或消除经过多次弯折之后防爆层因蠕变所产生的不可恢复为平整状态的形变量,提高了防爆层的蠕变恢复性能,减轻或消除了盖板10产生的折痕。
64.示例性地,第一超薄玻璃111的厚度可以为30~50μm,例如可以为30μm、35μm、40μm、45μm或50μm。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下表面还可以形成有油墨,也可以设置有特殊需求的保护膜,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65.盖板10还可以包括硬质涂层120,硬质涂层120设置于玻璃组件110上。示例性地,硬质涂层120可以设置于玻璃组件110的外表面上。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3,当第一超薄玻
璃111的上表面设置有防爆层时,硬质涂层120形成于防爆层的外表面上,即硬质涂层120形成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上。参考图2,当第一超薄玻璃111的下表面设置有防爆层时,硬质涂层120形成于第一超薄玻璃111的外表面上,及硬质涂层120形成于第一超薄玻璃111背离防爆层一侧的表面上。
66.硬质涂层120能够增加玻璃组件110的表面硬度,提高玻璃组件110的表面的抗磨性能。示例性地,硬质涂层120的厚度可以为3~6μm,例如可以为3μm、4μm、5μm或6μm。厚度为3~6μm的硬质涂层120既能够使得玻璃组件110的表面具有足够的硬度;同时,还能够减小盖板1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薄型化。
67.参考图1至图3,盖板10还可以包括隔离层130,隔离层130位于硬质涂层120和玻璃组件110之间,隔离层130连接硬质涂层120和玻璃组件110。硬质涂层120内通常包括无机物颗粒,无机物颗粒的硬度较大。隔离层130能够对硬质涂层120内的无机物颗粒进行隔离,防止无机物颗粒与玻璃组件110相接触而对玻璃组件110的表面造成损伤。
68.例如,当硬质涂层120形成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外表面上时,隔离层130能够防止硬质涂层120内的无机物颗粒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表面相接触,从而避免无机物颗粒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表面造成损伤,进而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112的表面的平整性。当硬质涂层120形成于第一超薄玻璃111的外表面上时,隔离层130能够防止硬质涂层120内的无机物颗粒与第一超薄玻璃111的外表面相接触,从而避免无机物颗粒对第一超薄玻璃111的表面造成损伤,进而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69.示例性地,隔离层13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简称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of polymer,简称co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和三醋酸纤维素(tri-cellulose acetate,简称tca)的至少一个。
70.示例性地,隔离层130的厚度可以为2~10μm,例如可以为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厚度为2~10μm的隔离层130既能够对硬质涂层120中的无机物颗粒起到隔离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减小盖板1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薄型化。
71.柔性显示面板20用于显示图像。示例性地,柔性显示面板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参考图4,柔性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柔性衬底210和显示层220。柔性衬底210对位于其上方的各膜层提供支撑作用,且柔性衬底210具有可弯折的功能。
72.示例性地,柔性衬底21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简称pen)中的至少一种。当柔性衬底210包括上述至少一种材料时,还可以设置有支撑膜(附图中未示出),支撑膜对柔性衬底210起到补强和支撑的作用。
7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柔性衬底210的材料还可以包括第二超薄玻璃,与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支撑膜等膜材相比,第二超薄玻璃的蠕变恢复性能较大,能够减轻或消除多次弯折后柔性衬底210所产生的折痕,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此外,第二超薄玻璃还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
板20展开时的平整性。同时,第二超薄玻璃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延长柔性显示面板20的使用寿命。示例性地,第二超薄玻璃的厚度可以为10~30μm,例如可以为10μm、15μm、20μm、25μm或30μm。
74.第二超薄玻璃上还可以进行图案化,以减小显示模组弯折时第二超薄玻璃所产生的弯折应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多次显示模组所产生的折痕。
75.示例性地,参考图5,显示模组具有弯折区a和非弯折区b。非弯折区b的数量可以有两个,两个非弯折区b分别位于弯折区a的相对的两侧,且均与弯折区a相连接。显示模组具有展开状态和弯折状态。显示模组处于展开状态时,弯折区a展开,且与两个非弯折区b共面。显示模组处于弯折状态时,弯折区a内发生弯折,使得两个非弯折区b相互靠近,即显示模组形成u型弯折。
76.当显示模组形成u型弯折时,第二超薄玻璃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沿弯折区a的弯折轴线贯穿第二超薄玻璃。第一凹槽211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二超薄玻璃的厚度。例如,第一凹槽211的深度可以为第二超薄玻璃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弯折区a内发生弯折时,能够减小弯折区a内的第二超薄玻璃的弯折应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弯折区a内的第二超薄玻璃所产生的折痕。
77.示例性地,参考图6,显示模组还可以具有过渡区c,过渡区c的数量可以有两个,每个过渡区c位于弯折区a和非弯折区b之间,且与弯折区a和非弯折区b。显示模组处于展开状态时,弯折区a展开,且与两个过渡区c及两个非弯折区b共面。显示模组处于弯折状态时,弯折区a及两个过渡区c内均发生弯折,且弯折区a的弯折曲率大于两个过渡区c的弯折曲率,弯折区a的弯折方向与过渡区c的弯折方向相反,即显示模组形成水滴型弯折。
78.当显示模组形成水滴形弯折时,第二超薄玻璃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凹槽212,第二凹槽212沿弯折区a的弯折轴线贯穿第二超薄玻璃。第二凹槽212的槽底可以为阶梯面,弯折区a内的第二凹槽212的深度可以大于过渡区c内的第二凹槽212的深度。例如,弯折区a内的第二凹槽212的深度可以为第二超薄玻璃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过渡区c内的第二凹槽212的深度可以为第二超薄玻璃的厚度的四分之一。
79.由于过渡区c的弯折曲率小于弯折区a的弯折曲率,则过渡区c内的第二超薄玻璃的弯折应力小于弯折区a内的第二超薄玻璃的弯折应力。因此,可以减小过渡区c内的第二凹槽212的深度,既能够减小过渡区c内的弯折应力,以减轻过渡区c内的第二超薄玻璃的折痕,同时还能够保证过渡区c内的第二超薄玻璃的强度,对过渡区c内第二超薄玻璃上的其他膜层提供支撑作用。
80.显示层220形成于柔性衬底210上。显示层22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柔性衬底210上的驱动阵列层、发光层和封装层(附图中未示出)。驱动阵列层具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发光层设置于驱动阵列层上,发光层具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阵列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对应设置且电连接,以通过薄膜晶体管对发光单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封装层设置于发光层上,用于对发光层进行封装,以防止外部的水分、氧气等进入发光层内而影响柔性显示面板20的显示性能。
81.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面板2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柔性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82.参考图6,柔性显示面板20上还可以设置有触控层40,触控层40用于实现显示模组
的触控功能。示例性地,触控层40可以直接形成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封装层上,以减少用于粘接触控层40的胶层,从而减少显示模组内的胶层数量,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显示模组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同时,还能够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薄型化。
83.触控层40上还可以设置有偏光层50,盖板10可通过第一光学胶层140粘接于偏光层50上。偏光层50用于消除柔性显示面板20内的驱动阵列层中的电极所反射的环境光,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20的显示效果。示例性地,偏光层50可以包括黑色矩阵和彩色滤光层,以去除显示模组中的膜材及胶层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显示模组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同时,还能够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薄型化。
84.参考图7,柔性显示面板20的背光侧设置有支撑层30。示例性地,支撑层30可以包括金属片,以及位于金属片与柔性衬底210之间的支撑膜,支撑膜对柔性衬底210起到补强及支撑的作用。
8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层30可以包括第三超薄玻璃310和第二光学胶层320,第三超薄玻璃310通过第二光学胶层320粘接于柔性衬底210上。支撑层30包括金属片及支撑膜时,经过多次弯折之后,金属片的屈服强度会降低而产生折痕,且支撑膜因蠕变产生不可恢复至平整状态的形变量,从而使得支撑层30形成折痕。与金属片相比,该实现方式中,第三超薄玻璃310不会因屈服强度降低以及蠕变而产生不可恢复至平整状态的形变量,因而能够减轻或消除支撑层30所产生的折痕,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此外,第三超薄玻璃310还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展开时的平整性。同时,第三超薄玻璃310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延长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示例性地,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可以为50~200μm,例如可以为50μm、100μm、150μm或200μm。
86.示例性地,第三超薄玻璃310还可以进行图案化,以减小显示模组弯折时第三超薄玻璃310所产生的弯折应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显示模组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
87.参考图8,当显示模组具有弯折区a和非弯折区b,即显示模组形成u型弯折时,第三超薄玻璃3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凹槽311,第三凹槽311沿弯折区a的弯折轴线贯穿第三超薄玻璃310。第三凹槽311的深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例如,第三凹槽311可以沿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三超薄玻璃310。第三凹槽311的深度也可以为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当弯折区a发生弯折时,能够减小弯折区a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弯折应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弯折区a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所产生的折痕。
88.参考图9,当显示模组具有弯折区a、非弯折区b及过渡区c,即显示模组形成水滴型弯折时,第三超薄玻璃310上可以设置有第四凹槽312,第四凹槽312沿弯折区a的弯折轴线贯穿第三超薄玻璃310。第四凹槽312的槽底可以为阶梯面,弯折区a内的第四凹槽312的深度可以大于过渡区c内的第四凹槽312的深度,例如弯折区a内的第四凹槽312可以沿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三超薄玻璃310,过渡区c内的第四凹槽312的深度可以为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89.由于过渡区c的弯折曲率小于弯折区a的弯折曲率,则过渡区c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弯折应力小于弯折区a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弯折应力。因此,可以减小过渡区c内
的第四凹槽312的深度,既能够减小过渡区c内的弯折应力,减轻过渡区c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的折痕,同时还能够保证过渡区c内的第三超薄玻璃310的强度,对过渡区c内第三超薄玻璃310上的其他膜层提供支撑作用。
90.参考图10,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柔性衬底210设置为第二超薄玻璃,同时支撑层30包括第三超薄玻璃310,第三超薄玻璃310可通过第二光学胶层320粘接于第二超薄玻璃背向显示层220的一侧。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均具有较强的蠕变恢复性能,能够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显示模组多次弯折后所产生的折痕。同时,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均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展开时的平整性。此外,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延长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91.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进行图案化,以进一步减小显示模组弯折时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所产生的弯折应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显示模组经过多次弯折之后所产生的折痕。第二超薄玻璃和第三超薄玻璃310进行图案化的技术方案可参照上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