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变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1202发布日期:2022-09-03 04:3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变标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变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变标签。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提供一种可以直观简易地反映出紫外线强度变化的产品就成为一个非常价值的研究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呈现不同颜色来显示紫外光强弱的光变标签。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光变标签,包括光变涂层和载体,所述光变涂层至少为两层,所述光变涂层和所述载体按照载体-光变涂层-载体-光变涂层-载体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位于上层的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下方的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
6.优选地,一种光变标签,包括上层光变涂层、下层光变涂层和载体,所述上层光变涂层、所述下层光变涂层和所述载体按照载体-上层光变涂层-载体-下层光变层-载体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所述上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所述下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
7.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 3-25微米。
8.优选地,所述上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10微米。
9.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 3-25微米。
10.优选地,所述下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10微米。
11.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载体为pet膜、tpu膜、pc板中的至少一种。
12.优选地,所述载体的厚度为20-250微米。
13.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层光变涂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溶剂55-83份、树脂15-50份、光稳定剂0.6-8份、抗氧剂0.1-5 份、光变粉1-7份、固化剂1-10份、固化促进剂0.1-0.5份,填料1-15份。
14.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层光变涂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溶剂55-83份、树脂15-50份、光稳定剂0.6-8份、抗氧剂0.1-5 份、光变粉1-7份、固化剂1-10份、固化促进剂0.1-0.5份,填料1-15份。
15.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醇、异
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丁酮、环己酮和异弗尔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树脂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eva树脂和pvb树脂中的一种,所述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944、光稳定剂770、光稳定剂 la-52、光稳定剂531、光稳定剂312、光稳定剂329、光稳定剂328、光稳定剂 326、光稳定剂5411、光稳定剂321和光稳定剂29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36、抗氧剂168、抗氧剂ca、抗氧剂164和抗氧剂264中的一种,所述光变粉为光变粉op022、光变粉op058、光变粉op061、光变粉op063、光变粉op069、光变粉op098、光变粉op099、光变粉op113、光变粉op108、光变粉op166、光变粉op168、光变粉op183、光变粉op185、光变粉 op226、光变粉hdy-r01、光变粉hdy-y39、光变粉hdy-b53和光变粉dy-h85 中的一种,所述固化剂为固化剂651、固化剂t-31、固化剂xdi、固化剂tdi、固化剂hdi、固化剂kd-8610b和固化剂环氧593中的一种,所述填料为白炭黑瓦克 h2000、德固赛a200、德固赛ok520、东曹k500、赢创ts100、格雷斯sy7000、富士sy358、科莱恩9610f和科莱恩3620中的一种。
16.光变粉是一种功能性材料,它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源,藉由该光源的能量而产生颜色变化(变为紫色、红色、兰色、黄色等),当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源不在时,即回复原来的颜色。本发明将该特定波长定义为光变粉的激发波长。
17.目前市面上的光变粉种类较为丰富,本发明按照光变粉的激发波长将其分为三类,即280-330nm,340-370nm和380-400nm,将激发波长为280-330nm的光变粉定义为超低激发波长光变粉,将激发波长为340-370nm的光变粉定义为低激发波长光变粉(简称低波光变粉,下同),将激发波长为370-400nm的光变粉定义为高激发波长光变粉(简称高波光变粉,下同)。在三类光变粉中,超低激发波长光变粉由于种类少,耐候性差,少有开发和使用。本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低波光变粉和高波光变粉是适用于本发明的。
18.本实用新型人发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光变标签的关键技术在于上层光变涂层和下层光变涂层中光变粉的选取。在设计光变标签时,当上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下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简称“错峰型”)时,光变标签可以使上、下层可以依次呈现出光变粉随紫外强度变化时的清晰色彩和效果。与将高、低波光变粉同时混合于单一光变涂层的结构相比较,“错峰型”结构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同一层内高、低波光变粉同时随紫外光强度发生变化产生的颜色干扰。做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变标签上层光变涂层和下层光变涂层中的光变粉可选择的搭配是低波光变粉与低波光变粉搭配、低波光变粉与高波光变粉搭配、高波光变粉与高波光变粉搭配三种类型。
19.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在于:当上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下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时,上层光变涂层具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其结果是上层光变涂层相当于下层光变涂层的紫外阻隔层,也就是下层光变涂层所接收到的紫外强度被屏蔽或者大幅度消减,只有上层光变涂层紫外线吸收达到饱和时,下层光变涂层才能吸收紫外线开始变色,其结果是:当紫外线强度较弱时,光变标签只显示上层光变涂层的颜色,随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时,上层光变涂层的颜色不断变深,同时下层光变涂层开始变色,即光变标签的颜色会从偏向于上层光变涂层的颜色转变为偏向于上/下层光变涂层的混合颜色。
20.本实用新型人还发现,构成光变标签的上层光变涂层和下层光变涂层中光变粉的添加量也比较重要,光变涂层需要根据光变粉自身的显色特性对上/下层光变涂层中光变粉的添加量进行调整,以达到合适的颜色呈现。如果光变粉的添加量过大,则导致变色标签
在紫外线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达到显色的最大值,虽然色彩饱和度高,但无法清晰表现出光变标签随紫外线强度变化时的颜色变化。
21.在光变标签制作时,上层光变涂层和下层光变涂层也可以用商标、图案、文字、字母等的形式加以展示。
22.本实用新型所述光变标签采用多层光变层结构,除了按照载体-上层光变涂层
‑ꢀ
载体-下层光变层-载体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这种结构之外,还可以按照载体-上层光变涂层-载体-中层光变涂层-载体-下层光变层-载体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这种结构和载体-上层光变涂层-载体-下层光变层-载体-背胶-离型膜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这种结构。
23.上述一种光变标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光变标签还包括消泡剂 0.06-0.8份,流平剂0.1-3份,分散剂0.5-0.8份,胶黏剂2-20份,促进剂0.1-10份。
2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变标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载体上涂覆下层光变涂层,并在下层光变涂层上覆盖载体、辊压,再在载体的表面涂覆上层光变涂层,并在上层光变涂层上覆盖载体、辊压,得所述光变标签。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6.1.通过构成光变标签的上层光变涂层和下层光变涂层中光变粉显示出的不同颜色,可以用来反映紫外线强度大小。将光变标签用于各种制品表面,可以提示使用者紫外线的强弱,减少紫外线对使用者的伤害。
27.2.将光变标签用于各种制品表面,通过光变标签在不同环境下显示出来的多种颜色变化,可以显示制品的科技感和时尚感。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变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载体;2、上层光变涂层;3、下层光变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案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实施例1所含光变涂层的数量为2层。
33.实施例1所述一种光变标签,包括上层光变涂层2、下层光变涂层3和载体1,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和所述载体1按照载体1-上层光变涂层2-载体1-下层光变涂层3-载体1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
3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的厚度可为3微米、10微米或25微米;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的厚度可为3微米、10微米或25微米;且所述载体1可为pet膜、tpu膜或pc板,载体1的厚度可为20微米、50微米、100 微米、200微米或250微米。
35.实施例2
36.一种光变标签,包括上层光变涂层2、下层光变涂层3和载体1,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和所述载体1按照载体1-上层光变涂层2-载体1-下层光变涂层3-载体1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的厚度为3微米,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的厚度为25微米;
37.所述载体1为pc板,所述载体1的厚度为250微米。
38.所述上层光变涂层2,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溶剂甲苯55重量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5重量份、光稳定剂7700.6重量份、抗氧剂10100.1重量份、光变粉op1661份、固化剂6511重量份、固化促进剂0.1份,白炭黑瓦克h20001重量份;所述上层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常温搅拌30分钟,500目筛网过滤,静置24小时,得到上层光变油墨。
39.所述下层光变涂层3,溶剂甲苯55重量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5重量份、光稳定剂7700.6重量份、抗氧剂10100.1重量份、光变粉op0611重量份、固化剂6511重量份、固化促进剂0.1份,白炭黑瓦克h20001重量份;下层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常温搅拌30分钟,500目筛网过滤,静置24小时,得到下层光变油墨
40.上光变标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在pc板上刮涂下层光变涂层3,得到天蓝色高波光变层,取另一pc板覆盖在下层光变涂层3上方,再进行辊压压合。然后在pc板上面刮涂上层光变涂层2,得到粉红色低波光变层,再取另一pc板覆盖其上方得到“三板夹两膜”的光变标签。
42.实施例3
43.实施例2所述光变涂层的数量为3层。
44.实施例2所述光变标签,包括上层光变涂层、中层光变涂层、下层光变涂层和载体,所述上层光变涂层、所述中层光变涂层、所述下层光变涂层和所述载体按照载体-上层光变涂层-载体-中层光变涂层-载体-下层光变涂层-载体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所述上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所述中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等于所述下层光变涂层所含光变粉的激发波长;所述上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15微米,中层光变涂层厚度为10微米,所述下层光变涂层的厚度为6微米,所述载体为pet膜。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