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1133发布日期:2022-10-04 23:1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产品的不断日益创新,市场上手机屏类型也是千变万化,例如市场上流行的“刘海屏”,“水滴屏”“盲孔屏”等类型,对手机外观、尺寸、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轻薄化,可视范围尺寸占比大,达到360度可视角度显示效果。
3.现有技术中,发光膜材的尺寸通常比va(view area)可视区的范围要大,并通过黑黑胶进行遮挡以呈现屏幕的aa(active area)操作区,如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模组发光源20bl(back light)va边缘距离为0.26mm,即导光板51、下扩散膜41、下增光膜42及上增光膜43靠近胶框32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上,而安全的标准设计值为0.3mm,如果膜材边与bl(back light发光源)va的安全距离不足时,在va可视区容易看到膜材边,出现漏光、亮边等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漏光及透光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铁框及设于所述铁框内的胶框,所述胶框内设有导光板及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光学膜组件,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光学膜组件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光学膜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延伸部,所述光学膜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设置的下扩散膜,所述下扩散膜的外缘设有遮光组件,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发光源,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发光源设置的第一遮光层。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胶框靠近光学膜组件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相当于加大了光学膜材与模组发光源的va区,即可视区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在可视区范围内看到光学膜组件的膜材边,发生漏光、亮边等不良质量问题,由于水滴屏的边缘位置下扩散膜对透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通过在下扩散膜靠近发光源的一侧上设置遮光组件,减少下扩散膜透光,导致屏幕存在亮边、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遮光组件还包括相对远离所述发光源两侧的第二遮光层。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遮光组件由黑油制成。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凹槽的槽深为0.12mm。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光学膜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扩散膜一侧的增光膜,所述增光膜的外缘设有黑黑胶,所述黑黑胶连接所述增光膜及所述胶框。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所述黑黑胶设于所述上增光膜的一侧,所述下增光膜设于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铁框之间还设有反射膜。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发光源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凹槽一侧的灯带,所述灯带上设有多个led灯。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a处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17.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0020][002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包括框架30,所
述框架30包括铁框31及设于所述铁框31内的胶框32,所述胶框32内设有导光板51及设于所述导光板51的一侧的光学膜组件40,所述胶框32靠近所述光学膜组件40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0,所述光学膜组件40包括延伸至所述凹槽60内的延伸部61,所述光学膜组件40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51设置的下扩散膜41,所述下扩散膜41的外缘设有遮光组件,所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51两侧的发光源20,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发光源20设置的第一遮光层。
[0026]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通过在胶框32靠近光学膜组件40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0,相当于加大了光学膜材与模组发光源20的va区,即可视区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在可视区范围内看到光学膜组件40的膜材边,发生漏光、亮边等不良质量问题,由于水滴屏的边缘位置下扩散膜41对透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通过在下扩散膜41靠近发光源20的一侧上设置遮光组件,减少下扩散膜41透光,导致屏幕存在亮边、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显示模组10应用于“水滴屏”中,由于“水滴屏”的边缘位置下扩散膜41对透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遮光组件还包括远离所述发光源20一侧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及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位于所述下扩散膜41的相对两侧,即上述第二遮光层靠近屏幕的“水滴”处设置,从而解决整机“水滴”处出现亮边的问题。
[0028]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遮光组件由黑油制成,并通过丝印的方式印制于下扩散膜41上。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b的长度为0.38mm,上述c为通常模组发光源20bl va的边缘距离,即0.26mm,上述凹槽60的槽深为0.12mm,即在不影响整机其他空间设计的情况下,将边缘距离从0.26mm增大为0.38mm,防止在可视区范围内看到光学膜组件40的膜材边,发生漏光、亮边等不良质量问题。
[0030]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组件40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扩散膜41一侧的增光膜,所述增光膜的外缘设有黑黑胶50,所述黑黑胶50连接所述增光膜及所述胶框32。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43及下增光膜42,所述黑黑胶50设于所述上增光膜43的一侧,所述下增光膜42设于所述上增光膜43与所述导光板51之间。
[003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51与所述铁框31之间还设有反射膜52。具体来说,上述发光源20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51远离所述凹槽60一侧的灯带,所述灯带上设有多个led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反射膜52,将上述led灯朝向铁框31一侧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1的一侧,提高整机的发光效率。
[003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铁框31的厚度为0.1mm,反射膜52的厚度为0.08mm,导光板51的厚度为0.37mm,下扩散膜41的厚度为0.053mm,下增光膜42的厚度为0.065mm,上增光膜43的厚度为0.092mm,上述黑黑胶50的厚度为0.06mm。
[0034]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显示模组10,通过在胶框32靠近光学膜组件40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0,相当于加大了光学膜材与模组发光源20的va区,即可视区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在可视区范围内看到光学膜组件40的膜材边,发生漏光、亮边等不良质量问题,由于水滴屏的边缘位置下扩散膜41对透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通过在下扩散膜41靠近发光源20的一侧上设置第一遮光层,减少下扩散膜41透光,导致屏幕存在亮边、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同时针对于“水滴屏设备”,在下扩散膜41远离所述发光源20一侧设置第二
遮光层,解决整机“水滴”处出现亮边的问题。
[0035]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等。
[003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