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7774发布日期:2022-11-02 20:5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光感测装置的感测效果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包含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智能手机(smart phone)、穿戴装置、智能手表以及车用显示屏等,以提供更方便的信息传递与显示。当光感测装置(如,摄影镜头)设置在显示装置中,光感测装置可能会因为受到显示装置中用以显示的元件及/或结构的干扰而导致感测效果不佳。据此,须对此状况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对第一防窥结构、显示面板与光感测装置的配置设计来提升光感测装置的感测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第一防窥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彼此重叠,其中第一防窥结构具有第一挖空部。光感测装置在俯视上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的第一挖空部。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感测装置重叠于挖空部中,因此,光感测装置可接收到光强度较强的外界光线,进而改善光感测装置的拍摄效果与感测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7.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8.图3所示为沿图1的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9.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10.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2.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3.图8所示为沿图6的b-b’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14.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5.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第二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6.图11所示为沿图9的c-c’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17.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8.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9.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1.图16所示为沿图14的d-d’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22.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在光感测部的剖视示意图。
23.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4.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5.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第二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1所示为沿图19的e-e’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27.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准直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28.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准直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200、300、300a、300b、400、400a、500-显示装置;110-显示面板;110d-显示区;110p、120p、320p-周边区;110s-光感测部;110t-触控感测面板;110v-第二挖空部;112-第一基板;114-电路元件层;116-显示介质层;118-第二基板;120-第一防窥结构;120a、320a-主动区;120t、320t-触控感测防窥结构;120v-第一挖空部;122-第一光控制基板;124a-第一光控制电极;124b-第二光控制电极;126-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8-第二光控制基板;130-盖板;130a-下表面;130b-上表面;140-光感测装置;150-背光模组;160-触控感测元件;162-触控感测电极;320-第二防窥结构;320v-第三挖空部;322-第三光控制基板;324a-第三光控制电极;324b-第四光控制电极;326-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8-第四光控制基板;414a-第一电极;414b-第二电极;416-光感测部介质层;lc-准直光;ld-散射光;pd1、pd2、pd3、pd3a、pd3b-防窥显示模块;pm-防窥模块;th1、th2、th3、th3a、th3b、th5-挖空区;va1-第一视角范围;va2-第二视角范围;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须注意的是,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因此,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与组合关系,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架构或实施方法提供更清楚的描述,而实际的元件与布局可能更为复杂。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中所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的数目、形状、尺寸做等比例绘制,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
31.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包括”、“含有”、“具有”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
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
…”
之意。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术语“包括”、“含有”及/或“具有”时,其指定了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构件的存在。
32.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当“a1构件由b1所形成”,则表示a1构件的形成存在有b1或使用b1,且a1构件的形成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构件的存在或使用。
33.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水平方向”表示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术语“水平面”表示为平行于附图中方向x与方向y的表面,术语“铅直方向”表示为平行于附图中方向z的方向,且方向x、方向y与方向z彼此垂直。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俯视”表示沿着铅直方向的观看结果,术语“剖面”表示结构沿着铅直方向切开并由水平方向观看的观看结果。
34.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平行”表示是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夹角可小于或等于特定角度,例如5度、3度或1度。
35.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重叠”表示两个构件在方向z上的重叠,且在未指明的情况下,术语“重叠”包括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其中两个构件可彼此直接接触或两个构件之间存在有间隔件。
36.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用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或该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词,据此,说明书中的第一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构件。
37.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实用新型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38.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非自发光的显示器或自发光式的显示器,其中非自发光的显示器举例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电泳显示器或其他适合的显示器,自发光式的显示器举例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dled)或其他适合的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举例可为铅直配向型液晶显示器(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ips lcd)、水平电场驱动型液晶显示器(in-plane-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ips lcd)、边缘电场切换型液晶显示器(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ffs lcd)或其他适合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可依据需求而包括具有感测功能的元件,例如触控感测元件、光感测元件及/或其他适合的感测元件。
39.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主动区以及位于主动区的至少一外侧的周边区,其中主动区包括用以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并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应用而选择性包括感测区及/或工作区,而用以辅助主动区的电子元件可设置在周边区内,但不以此为限。
40.请参考图1至图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所示为沿图1的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须说明的是,图1至图4所绘示的显示装置举例包括非自发光的显示器。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显示面板110,用以在显示区中进行画面显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俯视上,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区110d与周边区110p。
41.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110d可包括多个像素(pixel),像素可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sub-pixel)。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显示装置100包括彩色显示器,则显示面板110的一个像素举例可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但不限于此,像素所包括的子像素数量与颜色可依据需求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显示装置100包括单色显示器,则显示面板110的一个像素举例可包括一个子像素,但不限于此。像素与子像素的数量、排列方式与形状可依据需求而调整。
42.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可包括至少一基板,其中基板可为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并可依据其类型而对应包含例如玻璃、塑料、石英、蓝宝石、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至图3中,显示面板110可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110可包括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但不以此为限。需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110包括两个以上的基板的情况下,基板的材料、形状与尺寸可彼此相同或不相同。
43.在图3中,显示面板110可包括电路元件层114,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如,设置在第一基板112上)。电路元件层114可包括多个导电层、多个绝缘层与至少一半导体层,以形成电路元件层114中的电子元件。导电层的材料举例可包括金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或其组合,绝缘层的材料举例可包括氧化硅(sio
x
)、氮化硅(siny)、氮氧化硅(sio
x
ny)、有机绝缘材料(如,感光树脂)、其他适合的绝缘材料或其组合,半导体层的材料举例可包括多晶硅(poly-silicon)、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金属氧化物(metal-oxide semiconductor,igzo)半导体、其他适合的半导体材料或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44.电路元件层114可依据显示面板110的种类而对应在显示区110d包括适合的电子元件,以进行显示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元件层114可包括开关元件(如,薄膜电晶体)、显示元件、走线(如,扫描线、资料线),其中各子像素可包括一个开关元件与一个显示元件。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可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而其显示元件可包括像素电极,但不以此为限。
45.另外,电路元件层114在周边区110p可设置有辅助显示区110d的显示元件的电子元件。举例而言,电路元件层114在周边区110p可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电路(integrated gate driver igd)及/或芯片(intergrated circuit)),使得周边区110p的显示驱动电路可通过走线(如,扫描线、资料线)而电连接显示区110d的扫描线及/或资料线,以驱动显示元件而进行画面显示。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显示面板110(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可包括显示介质层116,设置在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其中显示介质层116可依据显示面板110的种类而对应包括适合的材料,例如液晶分子、用来进行电泳的胶体材料、或其他适合的介质材
料。在图3中,电路元件层114设置在第一基板112与显示介质层11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元件层114还可包括共用电极(common electrode),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共用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118与显示介质层116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开关元件可电连接像素电极、扫描线与资料线,扫描线用以传输开关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的开启与关闭,资料线用以传输显示元件所需的信号,可通过开启的开关元件对子像素中的显示元件(如,像素电极)提供信号而与共用电极产生对应的电场,以对应改变显示介质层116的透明度,进而达到显示画面的效果。
47.显示面板110还可依据需求而包括所需的膜层与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光转换层,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如,设置在第二基板118与显示介质层116之间),以将光线转换或过滤为不同颜色的光。光转换层举例可包括色阻(color filter)、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萤光(fluorescence)材料、磷光(phosphorescence)材料、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具有光遮蔽特性的光阻挡层,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如,设置在第二基板118与显示介质层116之间),其中光阻挡层举例可包括黑色光阻、黑色油墨、黑色树酯、黑色颜料、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光阻挡层例如用以遮蔽下层元件(例如,不透明的开关元件或走线)、或降低外界光经由显示面板110中的元件(例如,不透明的开关元件或导线)所反射的几率,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阻挡层可具有多个开口,用以定义出子像素的发光区,并可在俯视上分隔子像素。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框胶(sealant)层(图未示),设置在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以接合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且显示介质层116位在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8与框胶层所形成的空间中。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可包括光学膜层,例如抗反射膜、增亮膜、偏光片或其他适合的光学膜层。
49.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第一防窥结构120,具有对显示画面进行防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窥结构120或可称为第一防窥面板。在第一防窥结构120包括液晶层的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或可称为第一防窥液晶盒。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在俯视上(即,方向z)彼此重叠。如图1所示,第一防窥结构120包括主动区120a与周边区120p。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对应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110a,且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周边区120p对应于显示面板110的周边区110p,也就是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在方向z重叠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110a,且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周边区120p在方向z重叠于显示面板110的周边区110p,但不以此为限。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第一防窥结构120可为可调控式防窥结构,其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或可称分享状态)可将防窥功能关闭,而第二状态(或可称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可将防窥功能开启,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第一防窥结构120可通过电信号或其他适合的方式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但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当第一防窥结构120处于第一状态(分享状态)时,使用者可在第一视角范围va1内观看显示装置100(即,显示装置100具有第一视角范围va1),而当第一防窥结构120处于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时,使用者可在第二视角范围va2内观看显示装置100(即,显示装置100具有第二视角范围va2),其中第一视角范围va1大于第二视角范围
va2。也就是说,在一些特定的角度,若第一防窥结构120处于第一状态(分享状态),则使用者可以观看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画面,但若第一防窥结构120处于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则使用者无法观看或难以清楚观看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画面。须说明的是,当使用者正对显示装置100时,使用者的观看视线与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如,方向z)之间的角度为0度。另外,在第一防窥结构120为可调控式防窥结构的情况下,当第一防窥结构120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可对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进行调整及/或筛选,以使从第一防窥结构120射出的光线符合当下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状态,以关闭或开启防窥功能。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4),第一防窥结构120可为电控防窥结构,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第一防窥结构120的防窥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包括光控制基板,其中光控制基板可为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并可依据其类型而对应包含例如玻璃、塑料、石英、蓝宝石、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3与图4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包括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而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的材料、形状与尺寸可彼此相同或不相同,但不以此为限。
52.在图3与图4所示的第一防窥结构120中,光控制介质层与光控制电极设置在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之间,光控制介质层举例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液晶分子,而光控制电极举例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光控制介质层的材料可相同或不同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介质层116的材料。举例而言,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控制介质层和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介质层116可均包括液晶分子,且光控制介质层的液晶分子的种类可相同或不同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介质层116的液晶分子的种类,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包括一个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其中可分别施加电信号于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如,施加一电压于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施加另一电压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来控制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的状态(如,控制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中的液晶分子的方向,或是控制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为透明态或散射态),以调控光线穿过第一防窥结构120后的出光视角范围,使得第一防窥结构12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举例而言,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可在方向z上设置在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设置在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之间,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设置在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与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的全部区域中,且第二光控制电极124a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的全部区域中,也就是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的所有区域均设置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但不以此为限。
53.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还包括两个配向膜(图未示),其中一个配向膜设置在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之间,另一个配向膜则设置在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与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之间,且各个配向膜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的全部区域中。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框胶层(图未示),设置在第
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之间以接合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且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位在第一光控制基板122、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与框胶层所形成的空间中。
55.在图4中,可通过控制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的电压差来调整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使得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并对应调整从第一防窥结构120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时的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的电压差(即,第一电压差)的绝对值不同于在第二状态时的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的电压差(即,第二电压差)的绝对值。举例而言,当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的电压差较大(或较小)时,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的电压差较小(或较大)时,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处于第二状态,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时的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及/或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浮接(floating),且在第二状态时的第一光控制电极124a与第二光控制电极124b之间具有大于零的电压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准直(collimated)光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时,处于第一状态(分享状态)的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将准直光扩散而使得射出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为散射光,处于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的第一防窥结构120可不调整准直光或些微调整准直光而使得射出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为准直光或近似准直光,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非准直光(如,散射光)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时,处于第一状态(分享状态)的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调整非准直光或些微调整非准直光而使得射出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为散射光,处于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的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对非准直光进行调整(如,准直化)而使得射出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为准直光或近似准直光,但不以此为限。
56.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盖板130,用以保护设置在其第一侧的元件与结构,其中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设置在盖板130的第一侧。盖板130的材料可包括玻璃、塑料、石英、蓝宝石、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在图3与图4中,盖板130的下表面130a可邻近于盖板130的第一侧,盖板130中相对于下表面130a的上表面130b可远离于盖板130的第一侧,且盖板130的上表面130b可为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
57.在本实用新型中,盖板130、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在俯视上(即,方向z)上彼此重叠。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4所示),显示面板110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盖板130之间,而显示面板110可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法线方向、显示面板110的法线方向、盖板130的法线方向与俯视方向皆为方向z。具体来说,在本文中,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为垂直于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的方向,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法线方向为垂直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上表面的方向,显示面板110的法线方向为垂直于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且盖板130的法线方向为垂直于盖板130的上表面的方向。
58.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盖板130的第一侧,并用以感测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感测装置140用以感测外界环境的光线。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光感测装置140可包括任何适合的光感测元件。举例而言,光感测装置140可为摄
影镜头(camera lens),但不以此为限。
59.在具有显示面板、防窥结构和如摄影镜头等的光感测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光感测装置若设置于显示面板与防窥结构的下方且重叠于显示面板与防窥结构,当光感测装置进行光线感测时,外界光线需通过盖板、防窥结构与显示面板才能到达光感测装置,使得光感测装置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减弱,且光感测装置会因为防窥结构与显示面板的遮挡(防窥结构与显示面板非完全透明)而导致拍摄效果不佳(如,成像质量差)。此外,当光感测装置设置于显示面板与防窥结构的下方且重叠于显示面板与防窥结构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亦较厚,不符合目前轻薄化的趋势。
60.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防窥结构120具有第一挖空部120v,显示面板110具有第二挖空部110v,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即,方向z)上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其中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中(即,光感测装置140在方向z上不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与显示面板110),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中(如图3)。如图3所示,光感测装置140穿过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彼此堆叠形成防窥显示模块pd1,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彼此堆叠且彼此连接以形成贯穿防窥显示模块pd1的挖空区th1,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挖空区th1,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挖空区th1中(如图3)。因此,在此设计下,当光感测装置140进行光线感测时,外界光线可在通过盖板130但不通过第一防窥结构120与显示面板110的情况下被光感测装置140接收,以使光感测装置140可接收到光强度较强的外界光线,进而改善光感测装置140的拍摄效果与感测效果。
6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中(如图3),因此,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厚度可被降低。
62.由于第一防窥结构120具有第一挖空部120v,因此,第一防窥结构120在第一挖空部120v所在的区域不具有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任何膜层与结构。由于显示面板110具有第二挖空部110v,因此,显示面板110在第二挖空部110v所在的区域不具有显示面板110的任何膜层与结构。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上的形状可为穿孔或凹槽,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与图2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上的形状为凹槽,但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5,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挖空部的形状。在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100a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和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上的形状为穿孔。
64.此外,显示装置100还可依据需求而包括所需的膜层与结构。在图3至图4中,由于显示面板110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因此,显示装置100可包括背光模组150,以对显示面板110提供背光,其中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设置在背光模组150与盖板130之间。举例而言,在图3与图4中,盖板130、第一防窥结构120、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50在
俯视上彼此重叠,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50之间(即第一防窥结构120位在显示面板110的入光侧),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组150可为任何适合的背光模组,如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组、侧入式(edge lit)背光模组或其他类型的背光模组,且背光模组150可依据需求而发射出准直光(如,准直型背光模组)或散射光。
65.在图3与图4中,背光模组150所提供的光线会依序通过第一防窥结构120、显示面板110以及盖板130。也就是说,光线会先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第一防窥结构120会依据其状态而调整背光模组150的光线穿过第一防窥结构120后的出光视角范围,接着,这些光线会射入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根据对应的灰阶信号而通过对应强度的光线,以显示对应的画面。
66.可选择地,背光模组150也可具有在盖板130的法线方向(方向z)上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的挖空部(如,穿孔或凹槽),且光感测装置140在方向z上重叠于背光模组150的挖空部,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在俯视上,背光模组150不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
67.可选择地,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10还可包括触控感测元件160,用以进行触控感测,以侦测出触碰件(例如触控笔、手指等)的位置或动作,其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利用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感测。举例而言,触控感测元件160可利用电容式的方式进行感测,例如自容式(self-capacitance)或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但并不以此为限。
68.触控感测元件160可依据需求而设置在任何适合的位置。举例而言,在图3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二基板118的上表面上以形成外嵌式(on-cell)触控感测面板110t,但不以此为限。在显示装置100中,触控感测元件16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二基板118与盖板13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以形成内嵌式(in-cell)触控感测面板。
69.触控感测元件160可包括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2,且触控感测电极162可依据需求而排列,以作为触控感测的单元。触控感测电极162可包括透明导电层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透明导电层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但不以此为限。触控感测元件160还可包括至少一连接线(图未示),连接线电连接对应的触控感测电极162以传送及/或接收触控感测信号。
70.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其它实施例,然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元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71.请参考图6至图8,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所示为沿图6的b-b’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在图6至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上可为穿孔,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和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的形状可为类似图1和图2的凹槽,于此不再赘述。
7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和其变化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防窥结构120与显示面板110的相对位置。在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200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设置在显示
面板110与盖板130之间(即第一防窥结构120位在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在此设计下,显示面板110可为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或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此外,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可为穿透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或是反射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在显示面板110为穿透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态样中,本实施例和其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且显示装置200还可包括背光模组(图未示)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入光侧(即显示面板110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和背光模组之间)。在显示面板110为反射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态样中,其显示元件可包括反射电极,且反射电极用以反射环境光以显示画面。此外,在显示面板110为反射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还可包括前光(front light)模组(图未示)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即前光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110和第一防窥结构120之间)。在显示面板110为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的态样中,其显示元件可包括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其中显示面板110的发光元件会依据灰阶信号而发射对应强度的光线以显示画面。在显示面板110为反射式的非自发光式显示面板或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的态样中,显示装置200无需包括背光模组。而此些穿过显示面板110的光线、显示面板110反射的光线或显示面板110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后,第一防窥结构120会依据其状态而调控此些光线穿过第一防窥结构120后的出光视角范围,以使显示面板110显示的画面处于分享状态或防窥状态。
73.如图6至图8所示,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在俯视(即,方向z)上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且光感测装置140在方向z上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中,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一挖空部120v中(如图8)。如图8所示,光感测装置140穿过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彼此堆叠形成防窥显示模块pd2,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挖空部110v彼此堆叠且彼此连接以形成贯穿防窥显示模块pd2的挖空区th2,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挖空区th2,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挖空区th2中(如图8)。
74.可选择地,如图8所示,第一防窥结构120还可包括触控感测元件160。需说明的是,在图8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二光控制基板128的上表面上以形成外嵌式触控感测防窥结构120t,但不以此为限。在显示装置200中,触控感测元件160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与盖板13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光控制基板122与第二光控制基板128之间以形成内嵌式触控感测防窥结构。触控感测元件160可包括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2,且触控感测电极162可依据需求而排列,以作为触控感测的单元。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元件160和触控感测电极162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元件160和触控感测电极162,于此不再赘述。
75.请参考图9至图11,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第二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1所示为沿图9的c-c’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二防窥结构320,设置在盖板130的第一侧,并在盖板130的法线方向(方向z)上重叠于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
其中第一防窥结构12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50之间,显示面板110可设置在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之间,且第二防窥结构32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与盖板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30、第二防窥结构320、显示面板110与第一防窥结构120在俯视上(即,方向z)上彼此重叠。第二防窥结构320包括主动区320a与周边区320p。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对应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110a,且第二防窥结构320的周边区320p对应于显示面板110的周边区110p,也就是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在方向z重叠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区110a和第一防窥结构120的主动区120a,且第二防窥结构320的周边区320p在方向z重叠于显示面板110的周边区110p和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周边区120p,但不以此为限。
76.第二防窥结构320具有对显示画面进行防窥的功能,其中第二防窥结构320并没有特别限制,并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防窥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窥结构320可为可调控式防窥结构(可参考上述第一防窥结构120的说明)。
77.如图11所示,第二防窥结构320可为电控防窥结构,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第二防窥结构320的防窥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第二防窥结构320可包括光控制基板,其中光控制基板可为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并可依据其类型而对应包含例如玻璃、塑料、石英、蓝宝石、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1中,第二防窥结构320可包括第三光控制基板322与第四光控制基板328,而第三光控制基板322与第四光控制基板328的材料、形状与尺寸可彼此相同或不相同,但不以此为限。
78.在图11所示的第二防窥结构320中,光控制介质层与光控制电极设置在第三光控制基板322与第四光控制基板328之间,光控制介质层举例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液晶分子,而光控制电极举例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光控制介质层的材料可相同或不同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介质层116的材料。举例而言,第二防窥结构320可包括一个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其中可分别施加电信号于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如,施加一电压于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施加另一电压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来控制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的状态,以调控光线穿过第二防窥结构320后的出光视角范围,使第二防窥结构320处于第一状态(分享状态)或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举例而言,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可在方向z上设置在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可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的全部区域中,且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可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的全部区域中,也就是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的所有区域均设置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窥结构320可还包括两个配向膜(图未示),其中一个配向膜设置在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之间,另一个配向膜则设置在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与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之间,且各个配向膜可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主动区320a的全部区域中。
79.在图11中,可通过控制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之间的电压差来调整第二光控制介质层326,使得第二防窥结构320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并对应调整从第二防窥结构320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在第一状态(分享状态)时的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不同于在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时的第三光控制电极324a与第四光控制电极324b之间的电压差的绝对值。本实施例的第二防窥结构320的操作方式可类似于上述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操作方式,在此不重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具有一个防窥结构(即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显示装置100与200,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包括两个防窥结构(即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因此可加强防窥功效。举例而言,相较于仅包括一个防窥结构的显示装置,包括两个防窥结构的显示装置可进一步降低预定的防窥视角的辉度,以提升防窥功效。需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窥结构320的操作方式可不同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操作方式,或者,第二防窥结构320可不同于第一防窥结构120。
80.第二防窥结构320可具有第三挖空部320v,第三挖空部320v可在俯视(方向z)上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且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可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即,光感测装置140在方向z上不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显示面板11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在图11中,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1所示,光感测装置140穿过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彼此堆叠形成防窥显示模块pd3,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彼此堆叠且彼此连接以形成贯穿防窥显示模块pd3的挖空区th3,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挖空区th3,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挖空区th3中(如图11)。由于第二防窥结构320具有第三挖空部320v,因此,第二防窥结构320在第三挖空部320v所在的区域不具有第二防窥结构320的任何膜层与结构。
81.可选择地,如图11所示,第二防窥结构320还可包括触控感测元件160。第二防窥结构320可为外嵌式触控感测防窥结构320t,且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四光控制基板328的上表面上。在显示设备300中,触控感测元件160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四光控制基板328与盖板13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元件160可设置在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三光控制基板322与第四光控制基板328之间以形成内嵌式触控感测防窥结构。触控感测元件160可包括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2,且触控感测电极162可依据需求而排列,以作为触控感测的单元。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元件160和触控感测电极162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元件160和触控感测电极162,于此不再赘述。
82.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此两个变化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类似图9,且图12与图13所示为沿图9的c-c’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此两个变化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防窥结构120、显示面板11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相对位置不同。如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位在两个防窥结构(即,第一防窥结构12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之间。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两个变化实施例中任一个变化实施例(即,显示装置300a、300b)的两个防窥结构(即,第一防窥结构12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位在显示面板110的同一侧。举例而言,第一防窥结构120和第
二防窥结构320均位在显示面板110的入光侧(如图12,第一防窥结构12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位在背光模块150和显示面板110之间),或是第一防窥结构12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均位在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如图13,显示面板110位在背光模块150和第一防窥结构120之间,且第一防窥结构120位在显示面板110和第二防窥结构320之间)。在此两个变化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和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三挖空部320v在方向z上重叠。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且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可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在图12与图13中,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2与图13所示,光感测装置140穿过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在此两个变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彼此堆叠形成防窥显示模块pd3a或pd3b,第一挖空部120v、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三挖空部320v彼此堆叠且彼此连接以形成贯穿防窥显示模块pd3a的挖空区th3a或贯穿防窥显示模块pd3b的挖空区th3b,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挖空区th3a或th3b,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挖空区th3a或th3b中(如图12与图13)。
83.此外,在本实施例和本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和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三挖空部320v的形状亦可变化为类似图5和图7的穿孔,于此不再赘述。
84.请参考图14至图17,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6所示为沿图14的d-d’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在光感测部的剖视示意图。为了使图式简洁,图16省略绘示显示面板110中的细部结构(如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8、电路元件层114与显示介质层116),且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的相关说明可参第一实施例。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的设计。在显示装置400中,显示面板110不具有挖空部,且第一防窥结构120具有第一挖空部12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显示面板110与第一挖空部12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中,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20v中(如图16)。如图16所示,光感测装置140穿过第一挖空部120v,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10具有对应光感测装置140的光感测部110s(即,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在方向z上重叠于光感测装置140),且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位于光感测装置140与盖板130之间。
85.在此设计下,当光感测装置140进行光线感测时,外界光线可在不通过第一防窥结构120的情况下被光感测装置140接收,以使光感测装置140可接收到光强度较强的外界光线,进而改善光感测装置140的拍摄效果与感测效果。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感测部110s可恒处于透明态,以使光感测装置140接收到外界光线,但不以此为限。
87.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可依据需求而对应调整其透明度(光穿透率)。举例而言,当光感测装置140启动(如光感测装置140进行感测)时,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可为透明态,以使光感测装置140接收到光强度较高的外界光线;当光
感测装置140关闭(如光感测装置140不感测)时,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可为雾化态或不透明态,以遮蔽光感测装置140(如摄影镜头无法取像),但不以此为限。
88.在显示面板110中,光感测部110s中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于其他部分的结构。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介质层(如液晶层)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和其他部分(如显示区110d和部分周边区110p)中(即,光感测部110s中的显示介质层的结构相同于显示面板110的其他部分的显示介质层的结构),且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中的显示介质层(或可称为光感测部介质层)恒处于透明态,以使光感测装置140接收外界光线,但不以此为限。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光感测部110s具有第一电极414a、第二电极414b以及光感测部介质层416,设置在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8之间,其中可分别施加电信号于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来调整光感测部介质层416的透明度。举例而言,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在方向z上设置在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或其他具有高透光度的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90.光感测部介质层416的材料可依据需求而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液晶材料。举例而言,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包括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与聚合物网状型液晶(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pnlc)、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在此情况下,当第一电极414a及/或第二电极414b浮接时,光感测部介质层416为散射态,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具有低透明度或为雾化态;当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之间存在有大于零的电压差时,光感测部介质层416为透明态,使得光感测装置140可接收到光强度较高的外界光线。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包括电致变色材料(electrochromic material)。在此情况下,当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之间存在一电压差时,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具有低透明度的颜色,使得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遮蔽光感测装置140;当第一电极414a与第二电极414b之间存在有另一电压差时,光感测部介质层416可具有高透明度,使得光感测装置140可接收到外界光线。
92.请参考图18,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挖空部的形状。在图18所示的显示装置400a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的形状为穿孔,于此不再赘述。
93.请参考图19至图21,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防窥结构、第二防窥结构与光感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1所示为沿图19的e-e’剖线的剖视示意图。为了使图式简洁,图21省略绘示显示面板110中的细部结构(如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18、电路元件层114与显示介质层116),且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的相关说明可参第一实施例。如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2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的设计。在显示装置500中,显示面板110不具有挖空部,且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分别具有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三挖空部32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显示面板110、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三挖空部320v。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位在第一挖空部120v
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三挖空部320v中(如图21)。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与第二防窥结构320彼此堆叠形成防窥模块pm,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三挖空部320v彼此堆叠且彼此连接以形成贯穿防窥模块pm的挖空区th5,光感测装置140在俯视上重叠于挖空区th5,且光感测装置140设置在挖空区th5中(如图21)。显示面板110具有对应光感测装置140的光感测部110s(即,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在方向z上重叠于光感测装置140),且显示面板110的光感测部110s位于光感测装置140与盖板130之间。本实施例的光感测部110s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光感测部110s,于此不再赘述。
94.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中,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和第二防窥结构320的第三挖空部320v的形状可为类似图5和图7的穿孔,于此不再赘述。
95.须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及变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还包括一或多个偏光片(图未示),其重叠于显示面板与防窥结构,且至少一偏光片具有挖空部。偏光片的挖空部在俯视上重叠于防窥结构的挖空部与显示面板的挖空部(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或是在第三实施例与其变化实施例中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显示面板110的第二挖空部110v与第二防窥结构320第三挖空部320v),或是偏光片的挖空部重叠于防窥结构的挖空部(如在第四实施例中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或是在第五实施例中重叠于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挖空部120v与第二防窥结构320第三挖空部320v)。
96.请参考图22和图23,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准直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准直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50可选择性地为准直型背光模组,以发射准直光。以下以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或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背光模组150为准直型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说明,但准直型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任何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接下来以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或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第一防窥结构120的第一光控制介质层126包括聚合物液晶层(如,包含聚合物分散型液晶与聚合物网状型液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准直的背光(如,准直光lc)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当第一防窥结构120为第一状态(分享状态)时,第一防窥结构120时的聚合物液晶层为散射态,因此第一防窥结构120可将准直光lc扩散而使得射出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为散射光ld,以使显示装置100或400具有第一视角范围va1(如图4,使用者可在第一视角范围va1内观看显示装置100或400)。如图23所示,准直的背光(如,准直光lc)射入第一防窥结构120,当第一防窥结构120的聚合物液晶层为第二状态(防窥状态或隐私状态)时,第一防窥结构120的聚合物液晶层为透明态,因此使得穿过第一防窥结构120的光线仍为准直光lc或近似准直光lc,以使显示装置400具有第二视角范围va2(如图4,使用者可在第二视角范围va2内观看显示装置100或40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视角范围va1大于第二视角范围va2。
97.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感测装置设置在挖空部中,因此,光感测装置可接收到光强度较强的外界光线,进而改善光感测装置的拍摄效果与感测效果。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