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8369发布日期:2023-03-24 14:5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行车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车载显示屏在汽车电子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它能为驾乘人员提供车厢外环境的实时监控显示,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成了交通安全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汽车厂家对车载显示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车载显示屏背光源质量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车载类双联屏及三联屏幕的整体结构产品尺寸最长1.2米左右,因此中框长度较长,厚度为0.3mm~0.4mm,厚度较薄,中框的承载框采用的是平整结构,无限位结构对承载框进行限位,当将中框进行组装成背光模组时,承载框的中部位置容易变形,从而出现内凹或者外扩变形等现象,影响产品的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框内凹或外扩变形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包括中框和下框,中框包括承载框和第一侧框,承载框包括第一框体和支撑结构,第一框体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框,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第一框体与支撑结构上下相对设置,下框包括第二侧框,第二侧框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第一框体设于第一承载台,支撑结构设于第二承载台。
6.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包括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抵靠部,抵靠部与第一框体上下相对设置,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与抵靠部之间。
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框体与抵靠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5mm~0.5mm。
8.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垂直连接于第一框体和抵靠部;或连接部与第一框体或抵靠部之间形成一夹角。
9.在一实施例中,下框包括底板,第二侧框固定连接于底板,第一承载台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承载台与底板之间的距离,第一框体抵靠于第一承载台,抵靠部抵靠于第二承载台。
10.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条,各连接条之间间隔设置,各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各连接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抵靠部。
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之间形成沉槽,第一框体抵靠于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支撑结构设置在沉槽内。
12.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框体结构;或支撑结构为多个矩形柱。
13.在一实施例中,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包括灯板,灯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
14.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
15.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将支撑结构与第一框体固定连接,使第一框体抵靠在第一承载台上,支撑结构抵靠在第二承载台上,加强了中框的强度,避免出现由于中框过长而导致的中框在组装时出现内凹或外扩变形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中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中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中框与下框配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5.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27.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28.第一实施例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中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1和下框12,中框11包括承载框111和第一侧框,承载框111包括第一框体1111和支撑结构1112,第一框体1111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框,支撑结构1112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1111,第一框体1111与支撑结构
1112上下相对设置,下框12包括第二侧框122,第二侧框122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第一框体1111设于第一承载台123,支撑结构1112设于第二承载台12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112可通过cnc加工或模具脱模方式形成,中框11的材料例如为铁或不锈钢等,中框11的厚度例如为0.3mm~0.4mm,第一承载台123由侧框122的上表面向着靠近底板12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承载台124由第一承载台123的承载面向着靠近底板12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例如为环状结构,例如为矩形环或椭圆环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30.进一步地,第一侧框包括多个卡板1121,多个卡板1121绕承载框111周向设置,各卡板1121靠近承载框111的一侧设有凸块1122,第二侧框122设有与凸块1122配合的凹槽(图未示),凸块1122设置在凹槽内实现中框11与下框12之间的固定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将支撑结构1112与第一框体1111固定连接,使第一框体1111抵靠在第一承载台123上,支撑结构1112抵靠在第二承载台124上,加强了中框11的强度,避免出现由于中框11过长而导致的中框11在组装时出现内凹或外扩变形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
32.进一步地,支撑结构1112包括连接部1112a以及与连接部1112a固定连接的抵靠部1112b,抵靠部1112b与第一框体1111上下相对设置,连接部1112a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1111与抵靠部1112b之间,连接部1112a垂直连接于第一框体1111和抵靠部1112b;或连接部1112a与第一框体1111或抵靠部1112b之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或钝角;连接部1112a和抵靠部1112b例如为矩形,但并不以此为限。
33.进一步地,第一框体1111与抵靠部1112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5mm~0.5mm,既第一框体1111靠近抵靠部1112b一侧的端面与抵靠部1112b靠近第一框体1111的一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25mm~0.5mm,优选为0.3mm,但并不以此为限。
34.进一步地,下框12包括底板121,第二侧框122固定连接于底板121,第一承载台123与底板1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承载台124与底板121之间的距离,第一框体1111抵靠于第一承载台123,抵靠部1112b抵靠于第二承载台124。
35.进一步地,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包括灯板13,灯板13为板状结构,灯板13通过导热双面胶18固定连接于底板121上。
36.进一步地,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14图未示、扩散板15和光学膜片,反射膜14设置在底板121上,扩散板15设置在反射膜14上,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15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14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下铁框内,扩散板15通过双面胶或固定块与固定槽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反射膜14上,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161、下增光膜162、上增光膜163和增亮膜164,扩散膜161固定连接在扩散板15上,下增光膜162固定连接在扩散膜161上,上增光膜163固定连接在下增光膜162上,增亮膜164固定连接在上增光膜163上;其中扩散膜161、下增光膜162、上增光膜163和增亮膜164之间可通过双面胶或固定块与固定槽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7.进一步地,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泡棉胶17,泡棉胶17固定连接于承载框111,泡棉胶17用于缓冲固定显示屏。
38.第二实施例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中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
例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与第一实施例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连接部1112a的结构不同。
40.具体地,连接部1112a包括多个连接条,各连接条之间间隔设置,各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1111,各连接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抵靠部1112b。
41.第三实施例
4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中框与下框配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与第一实施例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支撑结构1112的结构不同。
43.具体地,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之间形成沉槽101,第一框体1111抵靠于第一承载台123和第二承载台124,支撑结构1112设置在沉槽101内,沉槽101例如为环状槽或矩形槽等;支撑结构1112优选为框体结构,既支撑结构1112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顶面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1111,底面与沉槽101的槽底抵靠或间隔设置。
44.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112由多个矩形柱组成,多个矩形柱之间间隔设置,能够降低成本;此外还可为圆柱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45.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改善中框内凹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装置例如为双联屏或三联屏的车载中控显示或车载行车记录仪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