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7626发布日期:2023-06-27 13:4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用于计算机监视器、tv和移动电话的显示装置包括自身发光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需要单独光源的液晶显示(lcd)装置等。

2、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微型led显示装置、迷你led显示装置等。

3、这样的显示装置正应用于不仅包括计算机监视器和tv而且包括个人移动装置等的越来越多的领域,并且因此,正在研究具有减小的体积和重量同时具有宽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

4、近来,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通过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显示区域、线等而能够绕折叠轴折叠和展开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受到关注。

5、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水平能够被定义为阈值曲率半径(rth)值。阈值曲率半径值是可能使可折叠显示装置损坏的曲率半径的值。也就是说,可折叠显示装置的优异的折叠特性意味着可折叠显示装置的阈值曲率半径具有很小的值。相反,当阈值曲率半径增大时,这意味着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特性降低。特定可折叠显示装置的阈值曲率半径值可以由制造商定义,或者也可以根据第三方的测试结果来定义。

6、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对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商业化,需要优异的表面硬度、优异的折叠特性、优异的耐冲击性和优异的凹痕恢复能力。具体而言,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上述特征对于批量生产被设计成弯曲、卷曲(roll)或折叠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性能。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研究并开发了允许改善表面硬度、柔性、耐冲击性和凹痕恢复能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7、为了提高表面硬度、折叠特性、耐冲击性和凹痕恢复能力,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研究了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可折叠覆盖窗和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在此,可折叠覆盖窗可以意味着被配置为保护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组件。可折叠显示面板可以意味着其中形成有包括发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的可折叠面板。

8、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旨在通过提高薄型钢化玻璃或膜型可折叠覆盖窗的表面硬度来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9、另外,本公开的发明人旨在通过最小化设置在可折叠显示面板下方的层叠结构来改善可折叠覆盖窗的耐冲击性。

10、另外,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随着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凹痕恢复能力下降,凹痕可能被永久地保持。具体而言,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凹痕恢复能力可以依据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和可折叠覆盖窗的层叠结构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公开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供优异的表面硬度、优异的柔性和优异的凹痕恢复能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2、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能够清楚地理解上述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3、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可折叠显示面板;以及可折叠覆盖窗,其位于可折叠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柔性膜和位于柔性膜上的第一硬涂层,其中,第一硬涂层包括组合有氨基甲酸酯-丙烯酸基联结剂、丙烯酸基联结剂或环氧基联结剂以及硅氧烷基树脂的材料。

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可折叠覆盖窗;可折叠显示面板,其设置在可折叠覆盖窗的后表面上;板底,其设置在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衬垫层,其设置在板底的后表面上;以及多个粘合构件,其分别设置在可折叠覆盖窗、可折叠显示面板、板底和衬垫层当中。

5、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详细事项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同时提供优异的表面硬度、优异的柔性和优异的凹痕恢复能力的效果。

7、附记1.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

8、可折叠显示面板;以及

9、可折叠覆盖窗,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位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柔性膜和位于所述柔性膜上的第一硬涂层,

10、其中,所述第一硬涂层包括与联结剂材料组合的基础材料,所述基础材料是硅氧烷基树脂并且所述联结剂材料由氨基甲酸酯-丙烯酸基联结剂(urethane-acrylic-basedlinker)、丙烯酸基联结剂(acrylic-based linker)或环氧基联结剂(epoxy-basedlinker)组成。

11、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30μm至80μm,并且

12、当根据astm d3363在750g的垂直载荷下测量时,所述第一硬涂层具有4h或以上的铅笔刮擦硬度。

13、附记3.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柔性膜的厚度。

14、附记4.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膜的厚度为30μm至80μm。

15、附记5.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可折叠覆盖窗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膜的后表面上的第二硬涂层。

16、附记6.根据附记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硬涂层包括与所述第一硬涂层相同的材料。

17、附记7.根据附记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硬涂层包括与所述第一硬涂层不同的材料。

18、附记8.根据附记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实质彼此相同。

19、附记9.根据附记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彼此不同。

20、附记10.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21、透明粘合构件,所述透明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

22、其中,所述透明粘合构件的光温模量为103pa至106pa。

23、附记11.根据附记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24、第一透明粘合构件和第二透明粘合构件,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构件和所述第二透明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

25、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构件和所述第二透明粘合构件的光温模量为103pa至106pa。

26、附记12.根据附记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可折叠覆盖窗的厚度为150μm至250μm。

27、附记13.根据附记1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28、可折叠偏振板,所述可折叠偏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构件与所述第二透明粘合构件之间;

29、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以及

30、第一粘合构件,所述第一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31、附记14.根据附记13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32、板顶,所述板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上,并且在所述板顶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之间具有第二粘合构件;

33、板底,所述板底设置在所述板顶的后表面上,并且在所述板底与所述板顶的后表面之间具有第三粘合构件;以及

34、衬垫层,所述衬垫层设置在所述板底的后表面上,并且在所述衬垫层与所述板底的后表面之间具有第四粘合构件。

35、附记15.根据附记13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36、装饰膜,所述装饰膜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构件之间。

37、附记16.根据附记1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38、第五透明粘合构件,所述第五透明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装饰膜与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之间。

39、附记17.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

40、可折叠覆盖窗;

41、可折叠显示面板,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的后表面上;

42、板底,所述板底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43、衬垫层,所述衬垫层设置在所述板底的后表面上;以及

44、多个粘合构件,所述多个粘合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所述板底和所述衬垫层当中,

45、其中,所述可折叠覆盖窗包括第一硬涂层,所述第一硬涂层包括组合有作为基础材料的硅氧烷基树脂和作为联结剂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基联结剂、丙烯酸基联结剂或环氧基联结剂的材料。

46、附记18.根据附记17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47、可折叠偏振板,所述可折叠偏振板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以及

48、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板底之间。

49、附记19.根据附记17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50、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板底之间;以及

51、板顶,所述板顶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板底之间。

52、附记20.根据附记17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53、可折叠偏振板,所述可折叠偏振板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

54、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与所述板底之间;以及

55、板顶,所述板顶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板底之间。

56、附记21.根据附记17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

57、装饰膜,所述装饰膜设置在所述可折叠覆盖窗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

58、可折叠偏振板,所述可折叠偏振板设置在所述装饰膜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之间;

59、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板底之间;以及

60、板顶,所述板顶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板底之间。

61、附记22.根据附记19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板顶和所述板底包括杨氏模量为100gpa或以上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的金属材料。

62、附记23.根据附记17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衬垫层包括杨氏模量为0.01mpa至30mpa并且厚度为100μm至1000μm的泡沫。

63、附记24.根据附记2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装饰膜包括杨氏模量为100gpa或以下且厚度为10μm至100μm的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