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85239发布日期:2023-08-09 23:4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自发光、低功耗、宽视角、高色域、高对比度、快速响应等优点,被业界评为最有潜力的显示技术之一,要实现精准的amoled控制需要使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进行像素驱动。oled发光器件的亮度主要取决于其驱动电流的大小,驱动电流越大亮度越大,所以oled器件对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2、目前大多数oled驱动电路会采用不同类型的补偿电路对oled驱动电路进行补偿,降低电源电压压降、迁移率或者阈值电压漂移对驱动电流的影响。传统的编程型补偿电路包括复位、编程、发光等阶段,然而,想要获得较好的补偿效果,需要搭配较为复杂的驱动电路,其补偿电路需要占用较多的程控时间,导致有效显示时间占比较低,显示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程控时间长导致有效显示时间占比低、显示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发光阶段和电流转换阶段;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3、程控模块,包括耦合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和复位模块,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接收数据电压,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所述耦合模块用于将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的电位变化耦合至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并通过所述数据写入模块连接至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接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复位模块用于连接第一电源,并在所述复位阶段对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进行复位;

4、发光模块,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存储模块、发光器件和阻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节点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入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节点,用于存储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的电位;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第一驱动电流;所述发光器件响应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流发光;所述阻隔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节点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所述阻隔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所述阻隔模块用于接入第三控制信号,并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将所述发光器件隔离,使所述发光器件不发光;

5、隔离模块,第一端与所述程控模块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用于接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用于在关断状态下将所述程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隔离,以使得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与所述发光阶段同步进行。

6、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扫描线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五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节点电连接;

7、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数据线以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接收所述数据电压,并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将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变化耦合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

8、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五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9、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控制线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0、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节点连接至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和所述阻隔模块;

11、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

12、所述阻隔模块包括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连接第二开关控制线以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13、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

14、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线以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15、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复位阶段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在所述复位阶段导通,对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进行复位;

16、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在所述复位阶段关断;

17、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复位阶段关断。

18、其中,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和所述发光阶段关断,以将所述程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隔离,使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与所述发光阶段同步进行。

19、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关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导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数据线以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接收数据电压,并将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导通;

20、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发光阶段导通,将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用于在所述发光阶段产生第一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在所述发光阶段关断。

21、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关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关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数据线以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导通,并根据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之间的电压生成第二驱动电流;

22、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关断;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导通,以将所述发光器件隔离;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导通;

23、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在所述电流转换阶段导通,以将所述程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连通,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以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生成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流转换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电容依据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大小将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之间的电压存储至所述第二电容,以在下一个发光阶段使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根据所述第二电容存储的电压生成所述第一驱动电流。

24、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第五开关晶体管和第六开关晶体管包括p型薄膜晶体管。

2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像素驱动电路。

2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任一种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27、在复位阶段,控制所述复位模块导通,对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进行复位;控制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关断;

28、在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控制所述隔离模块关断,将所述程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隔离,使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与所述发光阶段同步进行;控制所述复位模块关断,控制所述数据线输入数据电压,将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第一电平的电源信号并控制所述控制模块导通,以使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和第一端的之间电压生成第一驱动电流,并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29、在电流转换阶段,控制所述控制模块关断,并控制所述数据线输入参考电压,将所述参考电压传输至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保持第一电平,使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驱动晶体管导通并根据其控制端和第一端之间的电压生成第二驱动电流,控制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阻隔模块导通,将所述程控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连通,以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生成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流转换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根据所述第二驱动电流的大小将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和第一端之间的电压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以在下一个发光阶段使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电压生成第一驱动电流。

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发光阶段和电流转换阶段,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程控模块、发光模块和隔离模块,程控模块包括耦合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和复位模块,复位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并通过数据写入模块连接至耦合模块的第二端,复位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数据写入模块用于接入第一控制信号,复位模块用于连接第一电源,并在复位阶段对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进行复位;发光模块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存储模块、发光器件和阻隔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节点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一端,控制模块用于接入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一电源的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存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节点,用于存储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的电位;驱动模块用于产生第一驱动电流;发光器件用于响应于第一驱动电流发光;阻隔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电连接,并通过第三节点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和发光器件的阳极;阻隔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发光器件的阴极;阻隔模块用于接入第三控制信号,并在电流转换阶段将发光器件隔离,使发光器件不发光;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程控模块电连接,第二端与发光模块电连接,隔离模块用于接入第三控制信号,并用于在关断状态下将程控模块与发光模块隔离,以使数据写入阶段与发光阶段同步进行。通过上述设置,由隔离模块将程控模块与发光模块隔离,使得数据写入阶段与发光阶段可以同步进行,有效减少了程控时间,提升了有效显示时间的占比,提高了显示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